大宋:开局忽悠千古第一才女 第32章

作者:大唐二五仔

红眼是种病,哪个时代都有。

杨易伸出手,袖子轻轻滑下来,露出洁白如玉的手,呈爪状。

他轻声道:“吾取举人如探囊取物耳。”

周围哄笑起来,“好一个狂妄之徒,报出汝名,放榜时自见分晓。”

杨易还未说话,蔡敦傲然道:“瞎了你们的狗眼,这位正是作出雁丘词和卜算子的那位杨易,名列汴京四大才子,只在我之下,在下不才,名为...”

后面说的什么,考生们已经听不见了,他们被雁丘词,卜算子,杨易,震惊了,这几日何人不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更是被官家赞赏,拿出来与苏大学士的“十年生死两茫茫”,秦观的“金风玉露一相逢”,张先的“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相比,直言“不落下风”!

这三人何许人也?无不是一代词宗!

这杨易十几岁的年纪能做出如此的绝句,足以轰传天下!

惜花阁的玉堂春姑娘更是直言非他不嫁,甘愿为奴为婢,若君不娶,则终身为他守身如玉!

卧槽!好羡慕,好嫉妒,好恨啊!

官家钦点,美人示爱,这样的事情居然不是在自己身上!?

这些考生嫉妒非常,没想眼前这个狂傲之徒正是他们眼红不已的杨易!?

其中一人冷笑道:“那又如何,会写词不代表会写经义策论,放榜之时自见分晓!”

自宋神宗之后,科举的重心便从诗词歌赋转移到策论上,毕竟诗词毕竟是小道,策论才是有关国家大事!

杨易撇撇嘴,“那就祝诸位文运昌隆了。”

言语中语气颇为不屑,显然是说反话。

那些人怒极,正要讥讽。

远处传来一声呼喊之声。

“叔叔!”

ps:求鲜花,求月票,求鲜花,求月票,求鲜花,求月票,求鲜花,求月票,求鲜花,求月票

.

第三十九章 当为解元

此时天色已经有些暗,远处那人看不太清。

但是杨易知道这是嫂嫂苏宓来了。

远处的苏宓见到杨易招手,确定自己没有看错人,提着裙琚小跑着过来。

走到面前缓缓停下,有些气喘。

看到他身后一群陌生人,有些羞涩,低声道:‘叔叔,这是你的朋友吗?’

宋朝文人的地位上升,苏宓一个普通妇女见到一群文人自然心下有些怯懦,声音也低了起来。

杨易瞧着好笑,这可不是当初管着自己的嫂嫂了,简直判若两人。

不过...

那时候的刚强也是装出来的吧,毕竟长嫂如母。

杨易笑了笑道:“嫂嫂,那些人我不认识,不用管他,你在这等我的嘛?”

苏宓瞧了后面几人一眼,那几个考生顿时做出一副正人君子样。

她低声道:“隔壁王大娘说今天解试结束了,我便来这等等你啦。”

杨易朝着蔡敦道:“菜墩兄,在下先跟嫂嫂回去了。”

蔡敦一脸正色,道:“杨兄不必管我,先回去吧。”

看起来也挺像个正经人,如果不是他那件马甲快被肥肉撑的脱线的话。

杨易带着苏宓离开,看也没看那群红眼的书生。

......

考生考试结束,考官却是忙碌至极。

挑灯夜审,批阅试卷。

汴京解试,因为地点的原因,主考官是礼部侍郎萧远,副考官则是翰林院学士王涛。

这两人都是汴京本地的人,萧远年纪稍长,王涛也有五十了,除了两位主考官之外,还有九位同考官,正常来说只有六位。

但是汴京学子较多,且地点特殊。

杨易等考生的试卷就在这几人之中,在阅卷过程中,主考和同考官有明确的分工,去留在同考,高下则在主考。

同考官从万余名考生试卷中选出优秀的试卷推荐给主考官,主考官则在推荐的试卷中最终确定录取举人,确定录取举人的名次。

考官的评阅从杨易他们第一场考完就开始了。

考生的试卷以墨笔书写,称“墨卷”。

交卷后,随即弥封编号,由誊录用朱笔抄录为“朱卷”,校对无误,再送同考官阅看。

同考官批阅选中的试卷,再推荐给主考官,称为“荐卷”。

正副主考批阅房官的荐卷,以头场为主。阅后结合第二三场的情况,互阅商酌,取定中额。

被同考官划掉的试卷,称为“落卷”。

落卷也并非毫无机会了。考官按例也会在落卷中再挑选一番,看有没有合适的卷子再行补录。这叫“搜遗”。

,一般而言,主考官往往习于省事,仅阅同考官所荐之卷,余置不问。

当然也不是没有舞弊的现象,万历三十八年状元韩敬,其师汤尹宾当时担任同考官,就公然越房搜卷,到各房里寻找自己弟子的卷子,并且在其他房考师已经罢黜的卷子中将之找到。

与各房互换闱卷,把自己弟子录取,又强行请托时任主考的礼部侍郎萧云举把本该罢黜的韩敬点为会元。

汴京的解试一般都有京官来担任,难免会碰见熟悉的人,加上手里有些权力,干出这些事情也很正常。

因此,除了正常的考生之外,还有一批备份名单,这些都是朝廷里的大佬的关系户,拿个解元不大可能,上个举人还是可以的。

考场内的官员大多心知肚明,也没什么好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