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第一厂公 第104章

作者:截教0九千岁

唐峰站在龙座下方,冷眼旁观,当看到刘一景等人站出来,公然支持出兵的时候,心中越发的恼火。

见刘一景等人重臣都表态了,小皇帝这才爬了起来,也没有开口,而是先望向了唐峰。

“大魏,你怎么看?”

这太和殿内,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再次集中到了唐峰的身上。

身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又是这大明最懂兵事之人,唐峰自然有着莫大的话语权。

如果他不同意出兵的话,只怕这件事情上,会有些麻烦。

唐峰挪动脚步,目光在这里的每一个朝臣的脸上扫过,神色依旧冷漠。

第108章 李三才跳出来了

所有人都在等待着,等待着唐峰的表态。

“孙大人,此事,你如何看呢?”唐峰目光望向孙承宗,开口问道。

大殿内,所有人的目光,又一次转移到了孙承宗的身上。

站在朝臣队列中的孙承宗,一直都冷着脸,那张已经不再年轻的脸,神色有些阴沉。

见唐峰问起自己此事,他深吸了一口气,走了出来。

“我反对出兵北国。”

孙承宗这一开口,大殿之中一阵的窃窃私语。

“说说理由。”唐峰站在高处,望着孙承宗,笑着说道。

“且不说北国沿海是否真有那么多扶桑,现在我们便想想我们自己的情况吧,北面,后金虎视眈眈,察哈尔部还未退兵,各地民乱不断,南面那些佛郎机人也是蠢蠢欲动。”孙承宗有条不紊的说道。

说到这里,孙承宗稍稍停顿了下来。

刘一景等人,脸色都阴沉下来,看着孙承宗的目光,带着责备的意思。

正所谓家丑不可外扬,大明好歹是天朝上官,就算是现在有些困难,也不能在一个外臣面前说出来吧,这不是在丢大明的脸面吗。

“孙大人继续。”唐峰直接无视了那些个朝臣,望着孙承宗说道。

孙承宗又是深吸了一口气,也如同唐峰一般,将刘一景等人投过来的目光给无视掉。

“大明去年的收税为五千五百万两,刨开各处开支,以及辽东军饷,实则根本没有任何剩余。”

“当下,要兵士没有兵士,要银钱没有银钱,我们拿什么出兵援助北国?”

说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孙承宗明显带了脾气,声调高了许多,几乎都是扯着嗓子喊出来的。

孙承宗说到此,便再也没有多说,该说的,他也已经说了,如果内阁和皇帝执意要出兵,他也没有办法。

他的目光,在这大殿内环顾一周,能够感觉到的,是那一道道不善的眼神。

显然,自己的话,挫伤的这些天朝上国朝臣们的那点骄傲,让他们在外臣面前丢了面子,因此,他们都不高兴了。

可哪怕明知道会是这个结果,但他还是要说这些的,因为他不愿意看着,大明被带入一个无底深渊去。

“陛下,孙大人所说,也是臣所想说的,此时,我大明绝不能再出兵北国。”

唐峰转身过去,身子微微弯曲,面向小皇帝,声音洪亮的说道。

所有人,都愣住了,有些难以置信的望着唐峰。

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这位大明朝最懂兵事,而且对外特别强硬的镇北太监,会反对出兵北国。

刘一景愣了,孙承宗也愣了,李三才同样也愣了。

谁也没有想到,会是这样。

“大魏,可是,北国乃是我大明的附属国,如今北国有难,若是我大明不出兵救援,岂不是要寒了南越缅甸等附属国的心。”小皇帝开口说道。

显然,在这位小皇帝的心里头,也是打算出兵救援北国的。

至于说,大明朝当前那诸多的麻烦,在这些大明朝的君臣眼里看来,不过只是暂时的。

“如果出兵北国,兵从何来,银钱从何来,粮食又从何来?”唐峰直起腰来,一字一句的质问道。

“我大明有兵将百万,京军更有十数万精锐,银钱吗,户部筹措一番筹措个一两百万肯定没问题,至于粮食,大可以让北国提供。”吏部尚书开口说道。

唐峰猛的转身过去,凌厉的目光,落在这位吏部老尚书的身上。

那吏部老尚书被唐峰这么一瞪,身上一股子寒意,竟然忍不住的倒退了两步。

看着这一幕,其他朝臣,都暗暗抽了一口冷气。

镇北太监,也许真的就是杀神转世,那一股子的煞气,着实让人心寒胆颤。

“京军已经多年未经沙场,各营战力疲惫,如今更是出国作战,谁又能有把握,能战而胜之?”唐峰冷声质问道。

“镇北太监此言差矣。”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飘出来。

唐峰循着声音望去,那一直躲在朝臣中的李三才,慢悠悠的走了出来。

这老家伙终于是忍不住了吗。

“李大人觉得咱家说的不对?哪里不对,不妨说来听听。”唐峰眯着眼睛,望着李三才,开口说道。

在万众瞩目下,李三才那老头磨磨唧唧的从朝臣队列里走了出来。

“老臣以为,凡上国之君王者,必先有包容天下之心,北国,为我大明之属国,北国之民,也为我君王之子民,如今子民有难,君王又怎可置若枉然?”李三才拉着长调,慢悠悠的说道。

听着这阴阳怪气的声调,唐峰都有种开启狂暴模式,揍人的冲动。

这老家伙,果然不是个好东西啊。

龙座上的小皇帝,听到李三才这番话,整个人都来了精神,那双眼睛里面,光华灼灼,似乎有一团火被点燃了。

“镇北太监说我京军战力疲软,可直隶一战,京军只三万,便全歼乱军十万之众,这等战力,环顾域内,可还有之?”李三才望着唐峰,接着说道。

“直隶之战,不在于兵,而在于将帅,若是没有魏公公筹谋,决计不可取胜。”孙承宗是懂兵事的,这一刻,他忍不住开口了。

比起这满朝文武,孙承宗在兵事上,少有人能比,他之前便做过推演,直隶一战,若是换做旁人领军,绝对没有获胜的可能。

但是,最终王师偏偏获胜了,而且还是大胜,这胜利是怎么来的,全都是魏公公筹谋的功劳。

“孙大人这话说的,老朽就有些不明白了,直隶大捷,乃是我王师上下一心,悍不畏死方才换来的,怎么到了你这里,却都成为镇北太监的功劳了?”李三才望着孙承宗,阴阳怪气的质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