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第一厂公 第247章

作者:截教0九千岁

可现在,手里头有了足够的粮食,那就另当别论了。

辽东正在全面开发中,到处都需要大量的劳力,而有了这上百万的流民后,辽东的开发速度,将会数倍提升。

“命令辽东各地,全力接收流民,在沿途,开设粥棚,同时,给那些衣衫褴褛的流民发放衣服。”

当唐峰的命令下达后,在第一时间里,便传到了辽东各地。

从广宁到山海关,这一线上,各地的卫所和城池,都打开了仓库,在沿途开设粥棚,发放衣物。

为了防止,有些卫所城池,欺下瞒上,唐峰更是直接派出了数以百计的官吏,带着军队,前往各处卫所。

随着这些绝对忠诚于唐峰的官吏带着军队赶往各处,接收安置流民的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起来。

在随后的几日里,闯关东的流民数量,终于突破到了百万之数,如果加上之前的那两批流民,光是辽东一地接收的流民,就接近到了两百万。

因为提前准备了大量的粮食,虽然,都是些红薯土豆,但那些个流民,也心满意足了。

当各地卫所,各个城池,接收了数目不等的流民后,便进行统一安排,以以工代赈的方式,来进行地方开放。

天启元年,七月末,大康商号的庞大商队,通过山海关,进入到了辽东。

数千辆马车,组成了一条庞大的长龙。

在这些马车上,装着的,都是各种当下大明最先进的农具,此外,其中还有上千的各类工匠。

这些工匠,都是工部那边送来的,因为得知大康商号的商队往辽东运送农具,工部便将这些工匠托付给了大康商号,请大康商号帮着送到辽东来。

这些工匠,涵盖的行业很多,有精通农具制造的,有精通水利的,有精通水车制造的,等等。

大康商号运送来的那些农具,在第一时间里,便被送到了辽东各处的卫所和城池。

接下来,整个辽东,将会进行一场浩大的农田开垦运动。

为了确保秋收,辽东各地,要赶在夏种结束之前,完成农田开垦,并将种子播撒下去。

至于说种子吗,全部都是唐峰从系统里面兑换出来的,这些种子,比起大明当下的农作物种子,不仅种类多了许多,质量也好上许多。

在大康商号的商队抵达广宁的时候,又有几支北方的大商队也抵达了广宁。

这一时之间,整个广宁,变得越发的热闹起来。

这些商队,无一例外,都是唐峰以他自己的名义邀请到广宁的。

他之所以邀请这些大商队,是要跟他们做一笔交易,而交易的货物,就是那些蒙古的女人和小孩。

这些蒙古人,放在辽东,没有任何用处,反而会成为一个大麻烦,那不如交给别人,比如说这些有着巨大背景的商队。

第264章 研制水泥

广宁城的署衙内。

入座的,除了唐峰和王在晋几个嫡系人员,胡雪岩,还有那几个大商队的东家。

署衙外面,卫兵林立,旁人,不得接近。

这是一场,明朝时期的闭门会议,虽然是一场官商之间的闭门会议,但是,会议的内容,却是旁人所不知晓的。

这场闭门会议,持续了半个时辰。

在走出广宁官署的时候,王在晋的表情有些抑郁,而胡雪岩等几个大商人,则是眉开眼笑。

当日,胡雪岩等人,离开了广宁,在他们的商队离开的时候,这每一个商队,都带走了数千的蒙古妇孺。

城头上,看着那些离去的商队,王在晋犹豫了许久。

“魏公,这样,真的能行吗?”

唐峰同样看着这些商队,在听到王在晋的问话后,他冷哼了一声。

“只需这些蛮人奴役我们汉人,难道,就不允许我们汉人奴役他们吗?”

王在晋站在那里,面对唐峰的质问时,沉底陷入了沉默。

是啊,从秦汉开始起,中原汉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便战争不断,当汉民族衰弱的时候,这些游牧民族便会越过长城,入侵中原大地。

而每一次的入侵,对于汉民族来说,都是一场灾难,那些被掳掠去的汉人,过的日子,比之猪狗来都不如。

五胡乱华,汉人,几乎被这些北方的游牧民族给杀的灭族。

那句话怎么说,对敌人的仁慈,便是对自己的残忍。

这些蒙古妇孺的死活,又跟自己何干呢,如果,蒙古人,后金,全都死光了,那才是对大明,对汉人最大的幸事。

想到这些后,王在晋的心里头也好受多了。

等到,胡雪岩等商队离开后,唐峰着手,系统的布局整个辽东。

首先,自然是辽东各地的官吏任免。

既然要彻底的掌控辽东,当然是要在各个城池,各个卫所,安插自己的人,那些对自己有抵触的官员,肯定都是要换掉的。

比如说广宁,不如说宁远三卫,比如说锦州,再比如说山海关。

这些地方的官员,是要裁汰掉半数的。

这连番的战争,让他积攒下了不少的二级招募名额,光是这部分名额,就足以招募到数百的中层官员。

两百个文官,一百个武将,分散到辽东各地,足以弥补各个空缺。

至于说,这么大规模的人事调配,理由吗,也简单,辽东经历大变,官吏伤亡巨大,直接在辽东提拔。

这些新官员的人事任命,那就是吏部的事情了。

又是一场大雨,整个辽东变得泥泞起来。

很多从关内来的流民,呆在外面,仰着头,淋着雨,发出兴奋的欢呼声来。

史无前例的大旱,关内已经几个月的时间没有下一滴雨了,这些人,对于雨的渴望,几乎追赶上了对于金钱的渴望。

如今,看到这场瓢泼大雨,他们怎么能不欢喜,因为他们明白,有了这场降雨,这新开垦田地里播种下去的种子,很快就会发芽,待到秋天的时候,将会是一场大丰收。

流民们渴望着降雨,也在为这场降雨而欢呼,可唐峰却在为此而头疼。

唐峰为什么头疼呢,因为这场降雨,把很多辽东通往关内的道路给冲垮了。

这个落后的时代,哪怕是关内,遇到降雨,道路就泥泞不堪,更不要说是关外这未经开发之地了。

起先,因为没有遇到过降雨还好,可这次降雨后,唐峰才意识到,辽东,需要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