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截教0九千岁
早先破旧的围墙,全部被推翻,重新修建起来更高的围墙来。
原本东厂厂卫办公的地方,也已经被挪动了东边那片庄子里,而那边,也先后修建起了两排二层的楼。
而原本属于东厂办公的区域,如今,都被圈了起来,设置成为了管制区域。
整个管制区域,占地近五百亩,二十多个厂房挨着那条河伫立着。
在河中,一座座巨大的水排,在水流的带动下转动着,通过那一根根铁轴,带动厂房里的机械。
在蒸汽机没有诞生之前,水力是最好的动能。
围绕着这二十多个大大小小的厂房,数千的工匠忙碌着。
整个厂区,被精锐的厂卫番子把守着,唯一的大门处,足足有十多个精锐番子,而厂区里面,又有七八队的精锐番子来回巡逻。
哪怕就算是在这厂区的围墙外面,都会有几队的精锐番子不分昼夜的巡逻。
可以说,这里,这里的安保措施,比紫禁城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厂区大门口,几辆运送材料的马车,在经过严密的检查后,缓缓驶入到厂区里面去。
唐峰在海大富的陪伴下,进入到这片厂区。
在经过了这两个多月的发展后,厂区内,又增添了好几座工坊,同时,工匠的数目,也增加了一倍。
如今这所有工坊内工作的工匠,光人数就达到了三千余人。
火枪工坊,如今总共有三座厂房,宽敞的厂房里面,四五百工匠正在做着火枪制造的不同工序。
水力的带动下,那最简单的机械,卷出一根根质量上好的枪管,光是这个环节上,就有近百个工匠盯着。
数十杆火枪,在工匠的共同努力下,从最初的熟铁渐渐变化成为火枪。
“现在,火枪坊这边,每月可以制造多少杆火枪呢?”唐峰漫步在这工坊之中,开口对身边的工坊官吏问道。
“回主人的话,第三座火枪工坊投产后,产量增加了一倍,如今,三座火枪工坊,每一日可以制造出一百杆火枪,每个月最大产量,三千五百杆火枪。”那官吏应道。
每月三千五百杆的最大产量,这个产量,在这个时代里,着实不能算少了。
不说大明和沃桑,便是欧洲诸国之中,单一座军工厂,能够月产三千多杆燧发滑膛枪的军工厂,也是数的过来的。
鞍山那边的军工厂,比东厂的这座军工厂规模更大,一旦投产,光是滑膛枪的产量,应该能够达到月产五千。
光是这两个军工厂的产量,就完全能够满足辽东新军换装的需要了。
按照这个速度,最迟到明年六月份,整个辽东新军,就可以全部换装成新式燧发滑膛枪和滑膛炮了。
等到那个时候,辽东军的战斗力,将会在现在的基础上,再次提升一个台阶。
“稳定生产,记住了,要保证质量,不要出现任何纰漏。”唐峰叮嘱道。““喏。”
离开火枪坊后,唐峰又到了火炮坊,原本孤零零的一个工坊,如今也增加到了三座。
看着工坊里面,那一门门已经有了雏形的火炮,唐峰忍不住,在这些大家伙上面轻轻抚摸。
“主人,这是我们刚刚研制出的十六磅舰载重炮。”火炮坊的官吏将唐峰引到了一座大个头火炮前,满是自豪的说道。
看着这个大个头,唐峰围着转悠了一圈,舰炮,这可是国之利器,在这海权时代里,舰炮与战舰一样的重要。
如今,北方已经平定,只等着彻底征服察哈尔部,辽东便再也没有了危机,接下来,就是要发展海军了。
大连造船厂已经扎根,等到王在晋和李光地将流民送到大连,那边就可以正式开工,打造战船。
既然要造战船,这舰炮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十二磅重炮在陆战中是无敌的王者,可是,这个时代里的主力战舰上装的,可都是十六磅十八磅的大口径舰炮。
甚至于,西方的某些主力战舰上,还装备了二十四磅,三十二磅的超级舰炮。
不过,饭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大明在火器的研发上,已经落后于西方了,制造二十磅以上的舰炮,还有些难度。
不过,以大明在火器上的底蕴,只要管理结构完善,又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追赶上西方,也只是时间的问题罢了。
而根据厂卫在广州的探子送回来的密信,有关于葡萄牙人战舰的数据,葡萄牙战舰装备的火炮,也只是十八磅的主力舰炮。
至于说,二十磅以上的舰炮,目前还没有发现过。
对于这种情况,唐峰还是很乐意接受的。
这说明,大明与西方在火器上面的差距,还不是太大,最起码,奋力追赶的话,还是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里追赶上的。
“恩,不错,再接再厉,争取再将十八磅舰炮也给研制出来。”唐峰满意的说道。
立刻火炮坊,再到炼铁坊,此时,工坊里外,一股子热气扑面而来。
整个工坊区内,数十个小高炉冒着腾腾的热气,铁水在那其中流动着,看上去就让人毛热汗。
铁水,从小高炉内被转移出来,然后经过特殊的处理,尽可能的清理掉其中存在的硫。
当然了,因为技术的限制,铁水中的硫,还无法清理彻底。
这些清理后的铁水,在短时间冷却后,再被送到那一个个大台子上面去,在这里,几十个大铁锤在水排的带动下,不断的击打着那些铁块。
随着这种强力的击打,熟铁中的杂质,特别是硫,被一点点的排出去。
在经过这一整套的工序后,被工匠运送出去的铁块,就完全成型了,这样的熟铁,要比以往大明炼制的那些熟铁的质量更好。
关键是,处理了其中的硫,韧性好了许多。
第315章 新思路
因为使用了简单的流水作业,又大面积使用了水力,这三座冶铁作坊的熟铁产量,达到了单日八千斤,也就是四吨。
明万历年间,明朝全国的冶铁总数,为一万余吨,而这其中,仅仅广东一地,就达到了三千余吨。
也许,很多人会认为,在那个工业落后的时代,明朝能有一万余吨的冶铁产量,已经相当了不起了。
可再翻看史料,看看宋朝的冶铁产量的话,那么明朝的这点冶铁总量,就有点寒碜了。
根据史料记载,宋朝在巅峰时期,全国钢铁总产量,超过了十三万吨,没错,就是十三万吨,足足是明朝的十三倍。
至于为什么,到明朝时,我国的全国钢铁产量减少了那么多,谁也不清楚。
不过,当下的大明,似乎除了工部的几个垃圾般的作坊,再没有成规模的大型冶铁工坊。
那种寒碜的钢铁产量,听听看,也让人觉得可怜。
上一篇:海贼:黑暗资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