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第一厂公 第388章

作者:截教0九千岁

唐峰坐在那里,望着这些大明朝的重臣,微微点了点头。

“江浙士绅的反对,又跟我们变法,有什么关系呢?”片刻的时间后,唐峰似笑非笑的问道。

听到唐峰的反问,刘一景等人都愣了一下,有些不是太明白他这话的意思。

“他们反对,是因为变法损害到了他们的利益,可是,我们变法,却是为了天下苍生的利益,从这一点来说,我们便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唐峰接着说道。

“此事很简单,变法,如旧在全国推行,江浙有反对,随他们去便是了,暂且不要搭理他们,当下的重点,是直隶,河南,两湖两广,福建这几个省。”

“只要变法能够在这几个省里推行,等到百姓们得到了实际的好处,到时候,若是江浙两地士绅权贵还敢阻拦变法,那江浙的百姓,先会不答应。”

说到这里,唐峰没有继续往下面说。

刘一景等人,就那么看着他,那表情,别提有多丰富了。

千岁这脑袋,到底是怎么长的啊,这种手段,都能想的出来。

不过想想看,这的太高明了啊。

东林党自称清流,自称要以造福天下苍生为己任,那好啊,变法在各省推广,百姓们都得到了实际的好处,他们若是反对的话,那便是跟天下苍生为敌了。

到时候,朝廷,便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哪怕是派出大军入江浙强制变法,当地的百姓,也会极力拥护。

这不是阴谋,而是堂堂正正的阳谋。

东林党若是聪明,便支持变法,若是他们还只想着自己的私利,公然抗法,那么,等待他们的,便是灭亡了。

“只是这税制革新和农税革新,都势必触碰到地方权贵们的利益,特别是湖广。”唐峰的目光望向刘一景,沉吟着说道。

听到唐峰的话,刘一景笑了笑。

他的家族,便在湖南了,刘家,更是湖南最大的地主,此次变法,自然会触碰到刘家的利益。

不过,比起名留青史来,家族的那点利益,又算得了什么呢。

“千岁大可放心,两广暂且不说了,湖南湖北两地,若是有谁敢公然抗法,那老夫亲自去找他说道说道。”

见刘一景开口了,唐峰笑着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不得不说,这老头啊,当官当的,有点官迷心窍了,这当了阁老还不算完事,还想着名留青史,成为跟张居正那般的人物。

不过想想看,人生在世,谁不想着名留青史,被后世人所歌颂呢。

第411章 唐峰的筹谋

晚宴结束的时候,慈宁宫的管事太监过来。

唐峰便带着几个贴身护卫,到了慈宁宫这边来。

慈宁宫,宫门口,李氏已望眼欲穿,等待许久的时间,看到唐峰过来,焦急的迎了上去。

虽然这里还有几个宫女太监,但是李氏并没有丝毫掩饰自己的思念,直接投入到了唐峰的怀中。

通过这些时间的观察,李氏也看出来了,这些太监和宫女,对于自家男人,有着绝对的忠心。

因此,在这些宫女太监都在的情况下,她才敢这般放纵自我。

唐峰拥抱着怀里的小女人,低下头去,寻找到了那柔软的红唇,接着,便来了一个世纪长吻。

等到他抬起头来的时候,怀里的小女人,微微喘着娇气,那一张脸庞,早已经是一片的红云。

当脸庞分离的时候,彼此的目光交织。

之后,唐峰伸手抱起了李氏来,阔步走进了里侧的厢房。

厢房里面,炭盆里的木炭升腾起热量来,在这苦寒的冬日里面,倒也给了这屋子一丝的暖意。

软塌之上,唐峰与李氏抵死缠绵,那个种滋味,让唐峰欲罢不能。

那婉转动听的莺啼声,在这慈宁宫内,经久不息。

直到深夜时分,整个慈宁宫内,方才彻底的安静了下来。

李氏慵懒的躺在唐峰的怀里,整个人,看上去格外的慵懒。

整个世界,再次安静下来。

“此次,您远征漠南,为大明立下了不世之功,皇上封您为辽东王,把整个辽东都封给了您,如今,在大明朝所有藩王之中,您的封地,算是最大的了。”

李氏想到了什么,抬起头来,美目望着唐峰,笑着说道。

听到李氏的这番话时,唐峰都顿了一下。

不是吧。

早先的时候,他是通过系统得知,小皇帝封他做了辽东王,而且,也有了封地,但是,他也只是认为,小皇帝无非就是将辽东某个地方封给了他。

可他怎么也想不到,小皇帝竟然把整个辽东,都封给了他。

当下的辽东有多大呢。

山海关以南,整个东山省,再加上外兴安岭的西伯利亚地区,以及库页岛,海参崴等地方,光是这一部分,总面积,就超过了两百万平方公里。

虽然,这些地方,很多都是苦寒之地,但是,这里却藏着最为丰富的矿藏,而且,还有着两个非常优良的天然港口。

只要能够吸引足够多的流民,让整个辽东的人口突破千万大关,那个时候,他都完全可以在辽东建国了。

再想想,除了原先的东三省,当下的整个漠南草原,实际上,也在他的掌控之中。

如此说来的话,他的领地,便已经超过了三百万平方公里。

发展辽东,必须得全力发展辽东啊。

想到这里,唐峰的脸上浮出一抹诡异的笑容来。

辽东当下,还是一片不毛之地,很多地方,都还是人烟罕至的原始地带,需要大量的流民前去开发。

不过,辽东,有着它的优势。

辽东的优势是什么呢,是他唐峰附带的那种强大光环。

风调雨顺光环。

只要有这个光环的存在,那么,辽东就可以一直风调雨顺。

在当下这个大环境里,能够保证一年两次的丰收,那么,这里,就能够成为塞外江南。

而整个大明朝的北方地区,又遭遇了空前的旱灾,数以千万计的流民流移失所,这些流民,必然会涌入辽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