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第一厂公 第56章

作者:截教0九千岁

送走了周丁后,唐峰的心这才彻底落到了肚子里面去。

五十个精锐火枪兵,一百个精锐镖师,两百个精锐番子,再加上大康货栈的一百个护卫,这要是还能把货给丢了,那这西疆的边境贸易,也不用再做了。

“干爹,辽东经略王在晋八百里急奏。”

唐峰这刚悠闲下来,辽东那边,又有了新情况。

打开王在晋的急奏,简单的看了一遍后,唐峰的眉头微微挑动。

王在晋在奏本上说,漠南的察哈尔部,蠢蠢欲动,似有南犯的意思。

明朝末期,全球进入了一个小冰河时期,从南方到北方,天气寒冷,特别是草原上,冷的出奇。

去年冬日里,草原上的一场大薛,冻死了许多的牛羊,草原部落的日子本来就难熬,如此更是雪上加霜。

如今,冬去春来,青黄不接,就算是那些草原大部落,也有些难以为继。

察哈尔部,是漠南草原上最大的蒙古部落,其首领林丹汗,乃是元朝王室血统,部族中光是能上马控弦作战的勇士,便有近十万之多。

北镇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战,主力损失惨重,特别是精锐骑兵,更是损失殆尽,这个时候,察哈尔部若是南犯,或许北镇那边能够勉强挡住。

可问题是,如果后金再越过大凌河,攻略北镇,双方夹击明军,到时候,局势就危险了。

现在这情况,该如何化解呢。

唐峰想了半天,一时间也没有想到好的对策,也只好命那信使,将这折子转送到了内阁去。

内阁那边,一听说漠南的察哈尔部南犯,立马炸开了锅。

“快,快去请魏公公。”

养心殿,小皇帝被人从自己的木工房里拉出来,有点不闷闷不乐。

唐峰过来的时候,刘一景等人已经等候在了这里,那表情神色,一个比一个凝重。

“魏公公,您可算是来了。”

看到唐峰进来,刘一景赶忙站起身子来,迎了上去。

“刘阁老,这是又出什么大事了,这般慌忙。”唐峰打了个哈哈,装作不知道,开口问道。

“魏公,这里是一份辽东快马送来的急奏,您先看看。”刘一景将那折子递了过来。

唐峰打开来,瞄了一眼。

“这林丹汗,倒是会选时间,我明军北镇军马刚跟后金主力经历了一场大战,主力折损大半,此时,战力虚弱,根本无力再抵御察哈尔部。”唐峰沉吟着说道。

“魏公,你是咱大明最懂兵事之人,你看,现在这情况,该如何应对呢?”刘一景沉声问道。

这下子,养心殿里骤然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唐峰身上,这目光之中,都带着一丝的期待。

如何应对,在来之前,唐峰就已经想过了,大致上,也有了一些眉目。

“去年冬日,草原下了一场大雪,冻死了许多的牛羊,而今年春,草原大旱,牧民的日子更加困难,林丹汗在此时选择南犯,在我看来,不是为了土地城池,而是为了粮食和棉布。”唐峰不缓不慢的说道。

“魏公的意思是说,派使者去跟林丹汗何谈,许诺他们若干粮食和棉布?”刘一景望着唐峰,开口问道。

明朝自建国起,便跟北方游牧民族进行过若干次的战争,其中,嘉靖年间,戚继光等人,大破蒙古部族。

不过,在战争之外,大明朝对北方游牧民族,一直都采取怀柔政策,以粮食和棉布来止战。

这个时期的蒙古族,比起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要温顺,只要有粮食和棉布等生活物资,他们很少会越过长城,进犯大明朝。

只付出一些粮食和棉布,却换取了北境数十年的和平,这无疑是很划算的。

第057章 杨尚书想哭

“可是,今年,河南山东等地都遭遇了旱灾,南方的夏粮也还没有到征收的时候,短时间里,怕筹措不到那么多的粮食和棉布。”户部尚书杨涟哭丧着脸说道。

看着这位户部尚书,唐峰颇有深意的笑了笑。

据说,这位老尚书做个退朝回家后,愤怒交加,又把那夜跟着杨柳新去云梦居的随从揍了一顿。

看看,这才不到两天的时间,这位老尚书,就突然间老了十岁,那头发乱糟糟的,两鬓都发白了。

“粮食和棉布筹不到也要筹,没有理由和借口可讲,因为察哈尔部不会听你讲理由,他们只要粮食和棉布。”唐峰声音冷漠的说道。

“没错,户部掌管朝廷的钱粮,如今北境强敌来犯,你们若是筹集不到粮食和棉布,那就是你们无能,既然无能,就该全部拉出去斩了。”小皇帝跳了起来,瞪着杨涟喊道。

刘一景站在那里,见唐峰和小皇帝对杨涟发难,心里头除了苦笑也只有苦笑了。

他虽然有心想要为杨涟说话,可现在军情紧急,若是没有粮食和棉布,北境无力退敌,这辽东怕是要危险了。

正如魏公公所说,察哈尔人只要粮食和棉布,他们不会听你讲理由。

秉承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真理,刘一景觉得,这个时候,自己还是在旁边歇凉为好,至于那筹备粮食棉布的事情,还是让杨涟自己想办法去吧。

不是刘一景不讲义气,实在是,这个时期筹备粮食棉布一事关系甚大,说不好就要触碰到那些士绅权贵的利益。

从汉朝到明朝,士绅权贵的力量是可怕的,便是皇帝,都不敢轻易的去触碰这个阶级的利益。

整个大明朝,就算是那位铁血宰辅张居正,在面对士绅权贵的时候,都要使用怀柔政策。

而他刘一景,若是敢把手伸到这些人的口袋里面去,最后的下场绝对会很惨。

那其他几位尚书,那一个个的也都是老狐狸,都跟刘一景一样,闭上了嘴,当哑巴。

杨涟巴巴的看着刘一景和那几位尚书,见他们都在那里假装瞌睡,心里头,那是一个五内俱焚。

“此次筹备粮食棉布,关系着辽东大局,更关系着京师安危,咱家希望杨尚书,能够在十五日之内,筹集到五十船的粮食和五船的棉布。”唐峰这个时候开口了。

当听到唐峰报出的两个数字的时候,杨涟都感觉这天塌下来了。

“魏公公,这……”杨涟想说什么,可惜,话没有出口,就被天启小皇帝给堵回去了。

“此事,就这么定了,杨涟,朕许你十五日时间,你若是无法按时筹集到足够的粮食和棉布,那你这户部尚书,也不用干了。”

哼。

杨涟还想开口,但旁边的刘一景哼了一声,暗示他,别说了,按照吧。

事已如此,杨涟也无法,只好领了皇命。

“那魏公,你觉得,何人做使者合适呢?”说罢了那筹措粮食的事情后,刘一景接着问道。

“兵部左侍郎周培公。”唐峰一字一句的说道。

“恩,周培公此人能力出众,遇事而不乱,又是士族出身,的确是最好的人选。”兵部尚书眼前一亮,点头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