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月鸦
快门优先和光圈优先模式,就是在你给定的快门速度或光圈大小下,相机根据测光数据自行计算给出合理的光圈或快门速度;
M模式下,这个自动测光计算模式是不工作的,所有的曝光参数都是需要自己去设置,所以,这个功能一般只针对比较熟悉相机的曝光参数人而设置的模式。这时候设置曝光参数就需要我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去设置快门速度和光圈大小,来控制曝光量,从而得到自己满意的作品。
⑦对焦
对焦是指使用照相机时调整好焦点距离,英文学名为Focus,通常数码相机有多种对焦方式,分别是自动对焦、手动对焦和多重对焦方式。
对焦也叫对光、聚焦。通过照相机对焦机构变动物距和相距的位置,使被拍物成像清晰的过程就是对焦。
⑧对焦系统
所谓对焦系统,简单的说跟人眼的生理功能差不多,是一种模仿人眼功能的模块。对于数码摄像机来说,低端的数码摄像机均采用自动对焦系统,部分高端专业的摄像机采用手动对焦系统。
自动对焦技术是计算机视觉和各类成像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成像系统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传统的自动对焦技术较多采用测距法,即通过测出物距,由镜头方程求出系统的像距或焦距,来调整系统使之处于准确对焦的状态。随着现代计算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图像处理理论的日益成熟,自动对焦技术进入一个新的数字时代,越来越多的自动对焦方法基于图像处理理论对图像有关信息进行分析计算,然后根据控制策略驱动电机,调节系统使之准确对焦。
一个典型的自动对焦系统应具备以下几个单元:成像光学镜头组、成像器件、自动对焦单元、镜头驱动单元。
成像光学镜头组包括光学滤波器、变焦透镜组和对焦透镜组;成像器件是CMOS(CCD)数字式图像传感器,输出图像信息的数字量;自动对焦单元由DSP芯片作为核心器件,图像信息的采集、计算、控制策略的选择和控制信号的产生都在这个单元中进行;镜头驱动单元包括步进电机及其驱动电路,该单元接受自动对焦单元的控制,驱动成像光学镜头组中的变焦透镜组和对焦透镜组进行位置调节,最终使图像传感器输出准确对焦的图像。
⑨焦距
焦距是光学系统中衡量光的聚集或发散的度量方式,指从透镜的光心到光聚集之焦点的距离。亦是照相机中,从镜片中心到底片或CCD等成像平面的距离。如果相机的英文规格书上看过"f=",又或者有留意相机镜头上的焦距,那么后面接的数字通常就是它的焦长,即焦距长度。如"f=8-24mm,38-115mm(35mmequivalent)",就是指这台相机的焦距长度为8-24mm,同时对角线的视角换算后相当于传 统35mm相机的38-115mm焦长。一般而言,35mm相机的标准镜头焦长约是28-70mm,因此如果焦长高于70mm就代表支持望远效果,若是低于28mm就表示有广角拍摄能力。
“可对焦范 围”则是焦长的延伸,通常分为一般拍摄距离与近拍距离,相机的一般拍摄距离通常都标示为“从某公分到无限远”,而进阶级设计的产品则往往还会提供近距离拍摄功能,以弥补一般拍摄模式下无法对焦的问题。有些相机就非常强调具有支持1cm近拍的神奇能力,适合用来拍摄精细的物体。相机的镜头是一组透镜,当平行光线穿过透镜时,会会聚到一点上,这个点叫做焦点,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就称为焦距。焦距固定的镜头,即定焦镜头;焦距可以调节变化的镜头,就是变焦镜头。
当一束平行光以与凸透镜的主轴穿过凸透镜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会被凸透镜汇聚成一点,这一点叫做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就叫这个凸透镜的焦距。一个凸透镜的两侧各有一个焦点。
我们可以把凸透镜的中心近似看作是光心。我们用的照相机的镜头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片(或是数码相机的感光器件)就处在这个凸透镜的焦点附近,或者说,胶片与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大至约等于这个凸透镜的焦距。
凸透镜能成像,一般用凸透镜做照相机的镜头时,它成的最清晰的像一般不会正好落在焦点上,或者说,最清晰的像到光心的距离(像距)一般不等于焦距,而是略大于焦距。具体的距离与被照的物体与镜头的距离(物距)有关,物距越大,像距越小,(但实际上总是大于焦距)。
由于我们照相时,被照的物体与相机(镜头)的距离不总是相同的,比如给人照相,有时,想照全身的,离得就远,照半身的,离得就近。也就是说,像距不总是固定的,这样,要想照得到清晰的像,就必须随着物距的不同而改变胶片到镜头光心的距离,这个改变的过程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调焦”。
与人类的眼睛一样,数码照相机通过镜头来摄取世界万物,人类的眼睛如果焦距出现误差(近视眼),则会出现 无法正确的分辨事物,同样作为数码相机的镜头,其最主要的特性也是镜头的焦距值。镜头的焦距不同,能拍摄的景物广阔程度就不同,照片效果也迥然相异。我们不难看出,对于相同的成像面积,镜头焦距越短视角就越大;而对于同样焦距的镜头而言,成像面积越小,镜头的视角也越小。35毫米相机的成像面积等于135胶卷的感光面积——标准的36×24毫米,数码相机使用CCD传感器代替了传统相机中胶卷的位置,它的面积却有好几种规格,从高档专业相机的18.4×27.6毫米到普通数码相机的2/3、1/2、1/3甚至1/4英寸各不相同。
也就是说,同样的镜头,在有的数码相机上是广角效果,但在别的相机上可能就变成了标准镜头。我们不难看出,对于相同的成像面积,镜头焦距越短视角就越大;而对于同样焦距的镜头而言,成像面积越小,镜头的视角也越小。35毫米相机的成像面积等于135胶卷的感光面积——标准的36×24毫米,数码相机使用CCD传感器代替了传统相机中胶卷的位置,它的面积却有好几种规格,从高档专业相机的18.4×27.6毫米到普通数码相机的2/3、1/2、1/3甚至1/4英寸各不相同。也就是说,同样的镜头,在有的数码相机上是广角效果,但在别的相机上可能就变成了标准镜头。
看来,我们要依靠焦距值来区分数码相机镜头的视角是很不方便的,所以数码相机厂家通常都会提供一个容易比较的相对值,也就是标出与数码相机镜头视角相同的35毫米相机镜头焦距,这样的对应焦距值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了。像富士MX-500的镜头焦距是7.6毫米,对角线视角70度,相当于35毫米镜头,是个小广角;富士的MX-600装有相当于35-105毫米的小广角变焦镜头。
⑩取景器
取景器可以分为光学取景器和电子取景器。光学取景器,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光学的组件来完成取景的工作。根据工作原理的不同,又分为旁轴式和单镜头反光同轴式两种。
在消费级数码相机中,旁轴式取景器最为常见,这种取景方式说白了很简单,就是在镜头上方开一个孔,前后装上玻璃,让拍摄者能通过这个孔看到要拍摄的人或物而已。虽然现在的旁轴式取景器并没有那么简单,还有变焦玻璃,对焦辅助线等功能,但是总体上结构是非常简单的。正是由于结构简单,所以成本也比较低,因此被大量的用于中低端的数码相机上。但是旁轴式取景器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因为不是通过镜头直接取景,所以拍摄者从取景器中看到的图像和最终照片上的图像会有一定程度的偏差,在拍摄近处物体时尤为明显,这不利于拍摄者对照片的构图和取景。
单镜头反光式的结构就复杂多了,因此制造成本也比较高,一般都是用于高端产品上,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数码单反(DSLR)。单镜头反光式取景器是直接通过镜头取景,光线从镜头射入,通过一面反光镜,折射到上方的对焦屏成像,再折射到目镜中,这样拍摄者就能从观景框中看到所要拍摄的图像了,由于是直接通过镜头取景,解决了图像偏差的问题,真正做到“即见即所得”的效果。
(11)白平衡
白平衡(White Balance)这个词虽然称不上是“热词”,但是作为初学者还是很有必要知道的。白平衡的基本概念是“不管在任何光源下,都能将白色物体还原为白色”。这就涉及到了一些色彩学的知识。
白色是指反射到人眼中的光线由于蓝、绿、红三种色光比例相同且具有一定的亮度所形成的视觉反应。通俗的理解白色是不含有色彩成份的亮度,其反射光中红、绿、蓝三原色的比例是相同的。
在传统摄影里几乎没有这个概念,那时都是使用滤色片进行色彩的校正。只是数码相机并不是依靠换用滤色片来调整色温,而是利用电路改变不同色光所产生的电信号增益的方法来实现。
相机内部有三个CMOS电子耦合元件,他们分别感受蓝色、绿色、红色的光线,在预置情况下这三个感光电路电子放大比例是相同的,为 1:1:1的关系,白平衡的调整就是根据被调校的景物改变了这种比例关系。
比如被调校景物的蓝、绿、红色光的比例关系是2:1:1(蓝光比例多,色温偏高),那么白平衡调整后的比例关系为1:2:2,调整后的电路放大比例中明显蓝的比例减少,增加了绿和红的比例,这样被调校景物通过白平衡调整电路到所拍摄的影像,蓝、绿、红的比例才会相同,使所成的像色彩显示正常。
相机中一般内置有白平衡设置选项,其中有自动白平衡、日光、阴影、阴天、钨丝灯、荧光灯、闪光灯和自定义,我们可以选择适合当前拍照环境的白平衡选项。当然相机内置的白平衡设置未必全面,在一些复杂光源环境下我们还可以使用自定义白平衡,这就需要用到一些白平衡校正工具,常见的白平衡工具有白平衡卡,白平衡镜,白平衡滤镜等。
(12)RAW格式
大多数摄影初学者对RAW都没什么印象,只知道如果在照片格式中选择RAW格式,存储卡中就会出现一大推打不开的文件。其实RAW也是一种图片格式,我们可以简单的认为,它是数码相机的“底片”。
RAW中文解释是“原材料”或“未经处理的东西”。RAW文件包含了原图片文件在传感器产生后,进入照相机图像处理器之前的一切照片信息。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将照片设置为RAW格式后所拍摄图像文件的后缀名并不一定是xxx.RAW,RAW只是这类未经加工图像的统称。各家相机厂商会采用不同的编码方式来记录RAW数据,所以相应的后缀名也不同。
RAW格式的优点在于它记录了相机拍摄时的全部信息,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后期空间,例如白平衡、锐度、饱和度等参数信息都可以在后期处理中进行精细的调整,并且这些调整不会伤害到照片画质。
从文件的体积上也能看出二者的区别,相同的照片,RAW格式的文件体积明显的要比JEPG格式的文件大很多,二者体积几乎相差了4倍。
通常我们可以使用购买相机时附赠光盘中的官方软件来打开和导出RAW格式文件,这是比较好的选择。当然如果你拥有不止一家品牌的相机时,你也可以选择使用第三方应用软件来打开RAW格式文件,在这里笔者推荐使用Adobe公司开发的Lightroom软件。当然,如何使用这些软件也是一门学问,网上相关的教程也很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学习一下。
(13)景深
景深是指在摄影机镜头或其他成像器前沿着能够取得清晰图像的成像景深相机器轴线所测定的物体距离范围。在聚焦完成后,在焦点前后的范围内都能形成清晰的像,这一前一后的距离范围,便叫做景深。
在镜头前方(调焦点的前、后)有一段一定长度的空间,当被摄物体位于这段空间内时,其在底片上的成像恰位于焦点前后这两个弥散圆之间。被摄体所在的这段空间的长度,就叫景深。换言之,在这段空间内的被摄体,其呈现在底片面的影象模糊度,都在容许弥散圆的限定范围内,这段空间的长度就是景深。
所谓景深,就是当焦距对准某一点时,其前后都仍可清晰的范围。它能决定是把背景模糊化来突出拍摄对象,还是拍出清晰的背景。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拍摄花、昆虫等的照片中,将背景拍得很模糊(称之为小景深)。但是在拍摄纪念照或集体照,风景等的照片一般会把背景拍摄得和拍摄对象一样清晰(称之为大景深)。
当相机的镜头对着某一物体聚焦清晰时,在镜头中心所对的位置垂直镜头轴线的同一平面的点都可以在胶片或者接收器上相当清晰的图像,在这个平面沿着镜头轴线的前面和后面一定范围的点也可以结成眼睛可以接受的较清晰的像点,把这个平面的前面和后面的所有景物的距离叫做相机的景深。
光轴平行的光线射入凸透镜时,理想的镜头应该是所有的光线聚集在一点后,再以锥状扩散开来,这个聚集所有光线的一点,就叫做焦点。
在焦点前后,光线开始聚集和扩散,点的影像变成模糊的,形成一个扩大的圆,这个圆就叫做弥散圆。
在现实当中,观赏拍摄的影像是以某种方式(比如投影、放大成照片等等)来观察的,人的肉眼所感受到的影像与放大倍率、投影距离及观看距离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弥散圆的直径小于人眼的鉴别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实际影象产生的模糊是不能辨认的。这个不能辨认的弥散圆就称为容许弥散圆(permissible circle of confusion)。在焦点的前、后各有一个容许弥散圆。
以持照相机拍摄者为基准,从焦点到近处容许弥散圆的的距离叫前景深,从焦点到远方容许弥散圆的距离叫后景深。
光圈、镜头、及拍摄物的距离是影响景深的重要因素:
1、光圈越大(光圈值f越小)景深越浅,光圈越小(光圈值f越大)景深越深。
2、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浅、反之景深越深。
3、主体越近,景深越浅,主体越远,景深越深。
(14)景深的计算公式(没啥用)
δ——容许弥散圆直径
F——镜头焦距
f——镜头的拍摄光圈值
L——对焦距离
ΔL1——前景深
ΔL2——后景深
ΔL——景深
前景深ΔL1=FδL^2/(f^2+FδL)(1)
后景深ΔL2=FδL^2/(f^2-FδL)(2)
上一篇:海贼之最强大反派
下一篇:贪吃蛇的目标是吞噬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