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红警无敌 第265章

作者:一条咸鱼

于是,在进入1934年后,眼看着华夏完成了统一渐渐走上正轨,国家实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攀升,日国也开始了大力发展军备。

海军暂时受制于《华盛顿海军条约》而不能直接开建新式主力舰,但陆军则没有限制!

日国开始将陆军扩充至21个师团,不仅恢复了在东北战争中被全歼的部队编制和被撤销的部队编制,更是将21个师团全部升格为甲种师团!

也就是两万八千人的大编制。

日国陆军部预计1934年底完成整编后陆军将有约75万兵力!

但是一海之隔的华夏却拥有两百万以上的兵力,而且武器装备堪称世界领先,部队士气也不容小视!

为了给三年后《上海停战协议》失效后必然会爆发的‘第五次中日战争’做准备,日国接受了英格国的橄榄枝,重启了第四次英日同盟谈判。

并于1934年5月5日迅速签订了结盟条约,接受了英格国提供的大量先进装备和军工技艺,包括坦克、战斗机、火炮等多方面的合作。

其中就包括1936年年底《华盛顿海军条约》失效后日国即将开启的新式战列舰建造计划!

大和级战列舰的设计和建造计划提上了日程。

因为一海之隔的华夏完成统一后爆发出来的统合力给日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而如今,这个东亚怪物在那个疯子的统治下完成了统一,即将苏醒!

凡是想到曾经那个称霸了东亚两千多年的怪物,所有日人都会从心底发出颤抖!

于是崇尚巨舰大炮的日国开始了风风火火的新式战列舰设计,为了制造出一款力压华夏战列舰的新式战列舰,日国高层和战列舰设计师们爆发了小宇宙般,将以前64000吨级战列舰的原图纸推倒,重新设计!

这艘新式‘大和’最终会成为怎样的巨无霸呢?

……

从四月开始,华夏大地便开始进入繁忙时节,田野间忙碌的人影从南向北蔓延,无数农家抓紧时间育种播种,准备在四五月份播下新谷物的种子。

四川,五月初的时候,成都平原便已经被无边无际的水稻秧苗所覆盖,时任四川省代理什长的苏秉文站在田埂上一眼望去,全是绿莹莹的秧苗,农民们正在田间忙活着,或除草,或在自家房屋旁的旱地上种上一些蔬菜。

“.〃省长,你看~々!”随行的一名中年人惊呼着指向天空。

苏秉文猛然抬头望去,眼镜险些跌落。

待扶好后,才看到远处的天边,一架双翼木质飞机正在保持着与地面10米的高度进行低空飞行,机翼下方两条白色的喷洒带犹如丝带般靓丽,那是大量的除虫药剂,它们会在低空滴落在叶片上,达到除虫的目的。

当那架双翼飞机渐渐飞过来的时候,周围田野间的农民们纷纷停下了手中的忙活,戴(王吗赵)着草帽一辈子低头耕地的农民们抬起了一颗颗脑袋,充满好奇地看着天空中呼啸而过的飞机。

“此次‘春耕作战’调动了多少飞机和飞行员?”看着飞驰而过的飞机,鼻尖呼吸着农药稀薄味道的苏秉文眉宇却是更紧了几分。

“驻扎在成都空军基地的第六航空师出动了200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其中包括10名空军王牌也自发请求参与‘春耕作战’,在成都和重庆的四家飞行俱乐部中有78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参加!老旧的双翼木制飞机一共有156架,剩下的缺口用单翼飞机弥补了。”随行的秘书详细的为苏秉文汇报着。.

第784章:西南铁路网

巴蜀盆地的粮食产量虽然比不上江南和两广,但也是西南地区为数不多能够盛产粮食的地方,因此巴蜀的人口也是西南五省中最多的。

天府之国周边的平原地带也是非常适合进行大规模机械化农业作业,因此开春之后,作为四川省代理省长的苏秉文便开始亲自指挥起了今年的春耕,代号‘春耕作战’!

凡是适合动用机械化作业的农田,由政府出面组织,从新组建的拖拉机厂、农用机械厂订购了数百辆起垄机、拖拉机、收割机等农用机械,以乡村为单位,进行有组织的大规模耕种。

并且向中央提交了申请空军部队参与的除虫计划书。

得到了中央的批准和空军的支持,从驻扎在成都、重庆两所空军基地的第六航空师中调动了两百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参加,还将以前缴获的一些老旧的双翼木质战斗机和单翼金属战斗机改装成了农用飞机,专门给平原地区的农田进行除虫。

要知道在螺旋桨飞机时代,相比战斗机飞行员,农业飞行员的培养难度可丝毫不低,因为农业飞行必须要在农作物上方不超过10米的距离进行喷000洒作业,也就是说加上农作物本身的高度,也不会超过12米!

只有飞行经验非常丰富的飞行员才能胜任这份任务!

“让大家加快进度,10号前全省要完成今年的春耕。”苏秉文看着远去的飞机,继续说道:“除了军方的飞行员,民间参与此次春耕的业余飞行员们,都给予他们物质和荣誉双重奖励。”

军方飞行员自然由军方负责,不过苏秉文对这78名民间飞行员也宝贝的紧!

庞大的飞行员储备,可是一个国家的战争潜力之一,苏秉文还跟随在薛霖身边任职秘书长的时候就经常看到薛霖亲自督促全国民办飞行俱乐部培养民间业余飞行员的事宜。

“是!”秘书迅速苏秉文的吩咐记录在笔记本上。

苏秉文蹲下身子,在清澈的水田里清洗了一下沾了些泥巴的右手,这才站起身,带着队伍继续前进。

很快他们来到了岷江河畔,一处位于河畔之边的巨大工地。 (bfbe)

茫茫绿荫平原上,岷江奔腾而下,冲刷出一片片适合种植普通烟草的河滩,成千上万工人正在挥舞着手中的工具,在巨大的工地里忙碌着,一辆辆铲车、翻斗车、装载车在工地上忙碌着。

一无数卡车从田野间的土路上驶入工地,卸下无数铺路的碎石和钢轨、枕木,一条长长的铁路路基正在如蚂蚁般忙碌的工人们手中渐渐成型。

而在不远处,另外一个工地和这条铁路施工场地交接,一包包水泥和臭烘烘的沥青在工地旁的临时工厂里的搅拌机械里加工为成品,然后被卡车运送到施工工地,倾泻在路基上,工人们指挥着压路机在沥青路面上碾压成型,公路两旁的排水渠和护栏、高架桥等设施也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建设。

汹涌的河水掀起阵阵波澜,河岸两边已经汇集了大量工人,正在已经修筑完成的桩基和承台、桥台上工作,大量或粗大或纤细的钢筋和水泥正在工人们的施工下渐渐成型,两岸的桥梁正在缓缓向着对岸延伸。

“老苏,你来啦。”正在监督着两条重要交通路线建设的周博恩头戴红色安全帽,穿着一身简朴的衬衫长裤,原本有些小白脸般的的肤已经晒得如普通工人般的古铜色。

“怎么样,桥梁的施工还有多久?”苏秉文走入工地,径直朝着周博恩而去。

“先把这个戴上。”周博恩笑着递了一个红色安全帽过去。

苏秉文娴熟的给自己戴上。

紧随其后的秘书和官员们也从工地负责人手中接过安全帽,纷纷戴上。

进入四川也有大半年的时间了,苏秉文深知薛霖对西南工业的布局主要就集中在四川盆地和汉中平原,奉承实干的他几乎走遍了四川所有的大型工厂。

“虽然这座桥只有320米的长度,不过也需要六个月的时间,目前已经完成了桥墩、桩基、承台和主体桥台的施工,预计最迟两个月内就可以完工通车。”周博恩带着苏秉文来到一旁的空地上,用几块碎石拼成的桌面上摆放着这座大桥的各种图纸。

经历了曲阜事件后,失去了挚友和同学的周博恩更加上进,从一个小小的教育局办事员通过公务员考试以第二名的成绩被薛总理看重,调往四川担任重庆市长兼代理副省长,主盯铁路与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与苏秉文并称为巴蜀双英。

“两个月吗?”进入工地后,苏秉文的眉宇就没有松开过。

“怎么,成都那边的需求量又变大了?”周博恩侧头追问了一句。

“成都那边的重工业群已经进入第一期建设的后期了,很多设备都运不进来,很多工厂都没办法全力开工,就等着铁路开通呢!”苏秉文心中颇有无奈的说道。

现在入川的两条铁路都还没有修好,很多设备和工业机床只能通过刚疏通清理过一遍的长江水域进入,小型设备可以通过几百吨的小船沿岷江而上,但大型设备和重型机床只能走铁路运输。

可是无论是重庆还是宜宾,通往成都的铁路都还没有修通,最快的成-宜铁路线眼看着要修通了,却还有这座最关键的大桥没有建设完成。

第一期全国铁路建设计划中,西南地区预计建设完成三条主干线,分别是从武汉到成都的川-汉铁路、从西安到昆明的西-昆铁路线、从成都到钦州的成-钦铁路线!

三条主干线,西南大山里至少有二十万工人忙碌在这三条铁路线上!

钦州和廉州在年初的会议中被划给广西后,西南五省也总算是有个出海口了,只要这三条铁路线修通,形成基础的西南铁路网络,就能盘活西南上亿人口的市场和工业潜力!

然而无论是秦岭山脉中的西-昆铁路还是巫山中川汉铁路,都比巴蜀盆地内的铁路难修得多,三年内能修通就不错了。.

第785章:元老去世【1】

1934年5月30日,日国元老,曾先后担任日国海军元帅、海军大将,被裕仁天皇赋予侯爵爵位,与乃木希典并称为日国两大‘军神’的东乡平八郎在东京的医院里病逝,享年86岁。

作为日国仅存的两大元老之一,东乡平八郎的去世无疑给日国政治界和军界造成了极大的震动。

特别是海军部,自东乡平八郎这位先后经历了萨英战争、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等日国崛起的重要战争的海军元老去世,无疑标志着束缚海军的缰绳已经松开了,法西斯主义的领袖北一辉,借此将法西斯势力进一步“三二三”在军中蔓延,信奉北一辉学说的青年军官开始形成巨大的力量!

当薛霖得知东乡平八郎去世的时候,他正在前往沈阳兵工集团内视察新式武器的研发情况,与他一同的,还有华夏政府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蒋白里先生。

“东乡平八郎也离世了,日国元老只剩下西园寺公望了吧。”蒋白里得到这个消息后,冷呵了一声。

这些日国元老们,都是维新时代的人物,参与了日国的崛起,策划了对华夏的侵略战争,如今华夏正在渐渐重新站起来,准备给这个妄图挑战东亚霸主的小老弟一个深刻的教训,却没想到那些元老们一个接一个的离世了。

“山本权兵卫死了,东乡平八郎也死了,看来也只有西园寺公望能看到这最后一场‘中日战争’的结局了。”薛霖放下情报,戴着白手套的右手轻轻捏成了拳头。

去年薛霖结束了统一战争,完成了对内部的整合后,也是突然传来了山本权兵卫病逝的消息,这位一手建立了联合舰队,提出了对华夏作战制海论,还有六六舰队和八八舰队的‘萨摩派海军第二代’。

“不过日军中还有永田铁山这般的能人,还有你上次说的那个石原莞尔,都是杰出的人才,成长起来,怕是不必这些维新老人差多少。”见薛霖有些凝眉深锁,蒋白里如是说道。

“永田铁山吗?”薛霖想起了那张情报照片,被誉为日国军中第一大脑的永田铁山。

当年的九一八事变就有他在幕后策动,更是提拔了石原莞尔等一批年轻军官,九一八事变失败了,主事人之一的日国陆相南次郎被编入预备役,但永田铁扇依旧在大本营担任要职,已经荣升为陆军中将了。

不过这位号称头脑比石原莞尔还聪明的统制派龙头大哥怕是也看不到最后的结果了。

薛霖可记得,日国法西斯主义之所以彻底上台,就是因为如永田铁山、斋藤实、高桥是清、边锭太郎等一众头脑清醒的日国高层被刺杀,在没有人能压制法西斯军制专政的上台。

虽然日国无论是皇道派还是统制派都是法西斯军制派系,但两派的严重对立,刺杀、暗杀、以下克上、发动军事政变等等行为,清除了高层不少头脑清醒的大人物,同时也让其他派系胆颤心惊,直接将法西斯的权势更巩固。

“说实话,没了山本权兵卫、东乡平八郎等人,这‘最后一战’总觉得少了些什么。”薛霖微微摇头:“日国这一代也就永田铁山和石原莞尔还能看看。”

这些发动了甲午战争的日国元老,没有一个是无辜的。

“总司令、副总参谋长,我们到靶场了。”车队缓缓停在了一个靶场门口,坐在副驾驶上的雷武转头对薛霖和蒋白里两人说道。

两人从车上下来的时候,靶场门口已经沾满了科研人员,以及沈阳兵工集团的负责人谢德远等人。

“总理!”谢德远带着一大群人上前激动道。

周围的士兵纷纷站岗做好警戒工作,而作为贴身警卫员的雷武始终跟随在薛霖身旁。

“听说这次搞出来不少好东西?”薛霖上前与谢德远握手言笑道。

谢德远原本只是奉天兵工厂的一个小管理,在薛霖攻下沈阳的第二天他响应薛霖的号召,收拢了四千多名工人,将这座华夏第一兵工厂开动了起来。

如今谢德远也晋升为沈阳兵工集团董事长,是这座兵工厂的实际负责人。

在谢德远的带领下,薛霖和蒋白里步入了这座位于大山深处的特殊靶场。

“这是我们根据刘氏半自动步枪改进后的新式半自动步枪!”谢德远拿起木桌上的一把红黑色的步枪,兴奋地开始亲自为薛霖讲解起来。

PS:这1.5是第一更,顺便说一下昨天的情况,国庆前做了结石检查,尿道大结石和双肾小结石,然后国庆前碎了尿道结石,双肾结石准备喝肾石通药剂冲下去。

结果昨天吃了晚饭后肋骨下方和盆骨膀胱疼痛难忍,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结石掉落,卡在输尿管和膀胱了,还笑问我是不是俄l罗l斯方块玩家……

得过结石的朋友应该知道结石疼起来有多要命,吃镇痛药都不行,只能去医院打阵痛阵,然后输液才平稳下来,输完液已经凌晨两点了。.

第786章:新式半自动步枪【2】

刘氏半自动步枪是华夏自主研发的第一支半自动步枪,制造人是刘庆恩,因此被称之为刘氏半自动步枪,于1915年在南苑试放,不过后来因为当时国内没有合格的制枪钢材,新式火药国内也难以制造,再加上当时国内新一轮的军阀混战开始,此枪便没了下落。

不过想来也是,当时国内工业基础差,连合格的弹簧都制造不出来,造枪造炮的钢材更是需要从国外进口,唯一能国产的,可能就是枪托了。

不过刘氏半自动步枪作为一款根据华夏人的身体素质制造的步枪还是有很多优点的,一年前薛霖派人从美利坚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博物馆花大价钱购买15了一支以前刘庆恩送到美利坚试枪的原型枪,并与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一同送往国内目前科研力量最强大的沈阳兵工集团进行研究和改进。

而谢德远也没有辜负薛霖的期望,在一众红警工程师和国内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一年的时间就拿出了成品。

等谢德远介绍完了后,薛霖从他手中接过了这支步枪,掂量了下重量。

一旁的蒋白里也神情严肃的拿起桌上的另一把新式半自动步枪,研究了起来。

相比现在华夏国防军主要装备的全长1.10米的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这把新式半自动步枪只有1.025米,净重也比M1加兰德轻了0.3KG,只有4.07KG,子弹初速略逊于M1加兰德,只有760M/S,不过弹容量比M1加兰德多,一个弹夹足足有十发子弹,战斗射速达到了50发/分钟,有效射程400米,最大射程1500米!

薛霖看了看标尺,上限是1000米。

也是,对于手持半自动步枪的普通士兵来说,优秀的射手也许能打中600米甚至800米开外的敌人,但是一千米以上,还是交给更专业的狙击枪和精英狙击手来做吧。

这支半自动步枪的整体数据有些偏向56式半自动步枪,相比从单栓步枪直接发展过来的M1加兰德,优秀不少,具有重量较轻、射击精度好、机构动作可靠等优点,非常适合身材相对瘦小的人种。

相比社会化程度高的西方人种,华夏人才刚走出内战,很多人连饭都吃不起,身体普遍偏弱,这也是薛霖在主政东北的时候就开始大力建设奶牛场和牛奶养殖基地,免费给上学的孩子们供应牛奶、牛肉和鸡蛋的原因。

“综合下来,是款性能十分优秀的步枪啊!”连蒋白里也忍不住发出一声赞叹。

“我能打个靶吗?”蒋白里迫不及待的看向谢德远。

“当然当然,您请!”谢德远知道到了最关键的部分了,也激动起来。

嗙!嗙!嗙!嗙!

靶场上,52岁已经两鬓斑白的蒋白里戴上了专业护具,其打靶的专业程度丝毫不属于年轻士兵,在谢德远的指导下,给新式半自动步枪装上弹夹,先是一发一发的单点,打完一个弹夹后,装上第二个弹夹,开启了连射模式。

“想去?”薛霖看身旁的雷武和警卫员们有些渴望的样子,笑道:“你们也去试试吧。”

这些警卫员都是最精锐的红警士兵,能最有效最直接的向薛霖反应这款步枪的好坏。

雷武兴奋的点了点头,吩咐一半警卫留下负责警戒,带着另一半警卫拿起桌上那第一批还未命名的新式半自动步枪走上了打靶位。

清脆的枪响开始在靶场里接二连三的响起。

薛霖是继续观摩着,知道一声系统音在他大脑中响起‘系统提示:扫描完成,新式半自动步枪添加完毕。’

扫描620完毕代表着这款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的步枪录入了红警系统,随时可以开始大规模生产制造。

不过看着雷武和蒋白里他们打靶的样子,薛霖也有些手痒痒,拿起了桌上的7.62毫米子弹。

一边装填的时,薛霖观察了一下新式步枪的子弹,这是7.62X39mm的步枪子弹,而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是7.62X63mm步枪弹,以前镇北军的制式步枪莫辛纳甘则是7.62X54mm的步枪弹。

子弹口径虽然一样,但底缘不同,是无法使用的。

薛霖开始思考国防军大规模换装所需要承受的后勤压力和经济压力,毕竟子弹口径的制式化和独特化是一个大国必须做出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