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等不到天明
按照苏文的想法,咱们虽然是文科毕业的,可后世的基础教育那是杠杠滴。初中数理化历史地理若是不过关,那是没机会上高中考大学的。也幸亏了初中的学习扎实,如今自己一个文科出身的历史老师竟然也知道一些基础科学的东西。
这些东西如今放在大秦,就是最大的财富。如今他是皇帝的身份,推行一些东西,有着极其便利的条件。一个要锐意改革的皇帝,就算遇到的事情有难度,也总有改变的办法。
在圆桌周围,众人坐定。
蒙恬和李斯说了自己对南越赵佗的担忧。毕竟赵佗在大秦内乱的时候没有主动出击,而是据险自守。这种行径和造反叛乱已经没有太大区别。
“如今大秦再次安定下来,赵佗现在是进退两难。恐怕他也只剩下了举起自立一条路。”蒙恬皱眉。不无担忧的说道。
李斯则不做声,看着苏文,等这个皇帝发话定夺。
苏文沉吟了一下,说道:“如今我大秦刚刚安定,春天马上就到。土地需要耕种,人民需要休养。战争这事儿,能没有尽量不能有。赵佗只要不公然造反进兵。还是暂时松一松的好。这件事儿,不能全怪到赵佗的身上。毕竟当年大秦法令苛酷。天下已经成了燎原之势。赵佗之所以不出兵,或许只是为了保护住南越的一方净土不受战火侵袭罢了。”
下面的话,苏文没有再往深了说。毕竟他的前身,那个货真价实的二百五苏文做了许多天怒人怨的事儿。换做自己是赵佗,恐怕也会闭关南越,不问中原战事。
蒙恬和李斯显然没有预料到秦二世会如此大度豁达。大秦如今的确不能再有战争。至少要挺过一年,让百姓手里有新鲜的粮食。
虽然之前官仓之中,粮食储备丰富。可多地的战乱,使得官仓被毁。除了大秦腹地。那些被乱兵践踏过的土地,几乎没有余粮续命,更别提留下种子种地了。
如今皇帝亲口说了,暂时不和岭南计较。恐怕岭南的赵佗也不会不开眼的作出什么幺蛾子。
“陛下,王离昨日奏报。据说北方匈奴发生了大变化。一个自称冒顿的单于迅速崛起。如今已经横行草原,看其人好像雄心不小。”蒙恬向苏文奏报道。
“冒顿”苏文重复了一下,这个家伙终于还是出现了。此人是个狠人。就是从他开始,在历史上困扰了天朝数百年的北方胡患才猖獗起来。可眼下他应该还没有壮大,最好的时机就是现在消灭他。只是如今的大秦经历过战乱,目前只能自保,想要进攻心有余力不足。
“蒙恬,你曾经带兵驱逐匈奴于河套之地。更是把他们打到了极北的大草原。你的威名,可震慑匈奴群小。恐怕爱卿要再辛苦一趟,重新回到边关,作为帅,给朕守住边关。朕需要时间来恢复大秦的国力。”苏文这话说的直接,发自肺腑,没有丝毫隐匿之意。
蒙恬动容道:“如果陛下信得过。老臣自认为这把骨头还有些份量。只要臣到了边关,量那匈奴也不敢造次。”
蒙恬毕竟是武将,一想到要重新带兵,雄视边关,顿时豪迈起来。自从回到咸阳,总是谋划于后,平叛战乱的事儿竟然让章邯和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的韩信给干了。蒙恬手都痒痒,可毕竟是参赞宰辅,要讲究城府宏深,气度雍容。对他来说,还是边关豪迈舒爽。
· ······求鲜花··· ········
“爱卿若不惧劳顿,就往边关去一趟。朕把边关的大秦军事就交给蒙将军。若有摩擦,将军可酌情处理。尽量给我大秦争取点儿恢复国力的时间。”苏文沉声说道。
皇帝如此说,那是信任,极度的信任。蒙恬立刻起身盟誓,表示万死不辞,定然把匈奴那些草原莽汉震慑在长城之外。
北路军事,就交给了蒙恬。南路苏文会另作安排。
说过了军事,蒙毅就一拱手,在桌上摊开了手中用一叠纸张装订成的本子,说道:“陛下,如今春耕将近。经过战乱之后,除了我大秦腹地,其他地区都是人口锐减。原来的开拓荒地计划暂时搁置了起来。如今大秦闲置的耕地经过各地县尉的仔细分配,已经确保了每个人头都有土地。只是现在有两大难题。一是多数农人耕种方法不当,使得大多数的土地不能达到完全的产出。还有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种子。大秦腹地官仓之中有大量余粮可做种子,只是想要快速运到全国各地,需要动用驰道。那是老皇帝专用的驰道,不知道”
.. ......... .......
“用,万事民为先。”苏文一摆手,果断的说道。驰道这东西,他在去往武关的路上体验过。那是木质的轨道,如同后世的铁路一般,只不过上面跑的是马车。木质的车轮挂上了轨道,摩擦力减小,车速自然提升。这种驰道上奔跑的马车可要超过正常陆地上马车十几倍的速度。
“陛下这万事民为先当可载入史册。”优旃笑着说道。
苏文笑了笑,继续说道:“至于农人耕作不规范。我大秦不是早就有人整理出了关于耕种的书籍。朕前些日子回来也找太学馆的人要了几本。其中任地、辨土、审时等编,是记载农业耕作技术的专著,记载了改良土壤、适时种植、间苗保墒、除草治虫等方面的经验和知识。可以找其中明了的印制成册,分发给各地县府,使得每县每乡都有专人指导种田。这样如何”
蒙毅眼睛一亮,笑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他笑了两声突然止住,继续说道:“可不是所有农人都识字,这些册子再多,有什么用呢”
苏文愣了一下,忘记了这个是大秦,不是后世几乎人人都识字的年代。小.
第536章
“这是个问题!”苏文沉吟了一下。
一边的优旃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只是他的个子小,此时虽然站起来也不比蒙恬这样高壮的武将。优旃最大的是他的嗓门儿,只听他说道:“识字这是个问题,但是也好办。太学馆的博士们都识字,臣以为可以请那些太学馆的博士到各个地方上去按照书上所说的,讲解一番。再和农民们的时机操作结合一下,问题不大。”
“优旃这个主意好,只是想让太学馆的博士去指导农桑,不知道他们愿不愿意。毕竟这些人以儒生为多,有时候为了所谓的傲骨,颇为难管。”蒙毅说了一句。
“这个没事儿,朕召见叔孙通和伏完。他们现在在太学馆说一不二。只要这两个人答应了,别人没什么说的,只能跟随。”苏文说道。
见皇帝二九七都如此说,几个人都觉得这事儿解决了一半儿。
苏文沉思了一下说道:“太学馆的博士就那么多。有一部分人要负责和廷尉修著大秦新的法典。抽出去的人手估计也没有那么多。朕看先挑出三十六个博士,分发到三十六郡之中,主要负责这三本书的知识普及和讲解。至于各个郡之中,不是有许多会写咒语画符的方士老道么?责令诸郡郡守,征集当地识字的人士务必人手一套这种书。如果实在识字的人太少,那就把这群方士道士拉过来,先充当一下农桑指导的人。若有不服从的,按照大秦最严格的律法处置。”
如今大秦算是安定下来。一切的东西都要为即将到来的春耕让路。如果这些方士道士不识好歹,恐怕他苏文就再为恶一次。
听秦二世说的毫不容情。几个在座的大臣纷纷露出微笑,只要皇帝重视。下面的办事之人就不敢马虎。
“这事儿是臣负责的,伏完和叔孙通那边,还是臣去谈吧。”蒙毅起身施礼。皇帝对他们兄弟可谓全力支持,蒙家的崛起就是眼前的事儿。如果这点儿小事儿自己都要皇帝出面,也就不配再继续做这个工作了。
“还有,陛下带回来的那个萧何的确是个有大才能的人物。和臣一起打理国库钱粮,所记下的详细比臣还要准确。臣想请求陛下,把萧何就留在臣这边,这一年过去之后。此人当可大用。”蒙毅借着说道。
苏文点头同意,当初萧何就是他送到蒙毅那边的。两个人都是强人,如今强强联合,果然是惺惺相惜。蒙毅竟然为萧何来皇帝跟前撞木钟。这是好事儿,不能不答应。
一切都就绪。
三日之后,蒙恬就带着护卫人员离开了咸阳,直接北上到了云中郡的九原城。
王离本就是蒙恬麾下将官,如今老帅归来,他自然没有异议。早早的就跑到了九原城拜见蒙恬。蒙恬自然是和王离等一干边关守将研究了一番匈奴现在的情况。虽然众人都一致的认为现在是进攻匈奴最好的时机,可大秦的确支持不起更大的战争消耗。稳稳的守住北方边关才是要紧之事。
匈奴的一些不部族本来有心南进,一方面躲避凶狠强大的冒顿,一方面可以到中原大秦捞些好处。可听说蒙恬再次回到大秦边关之后。那些曾经被蒙恬打的屁滚尿流的家伙放弃了南进的想法。乖乖的留在了北方大草原。
那些受到蒙恬震慑却又被冒顿逼迫的小部落,无处可逃,最终选择臣服冒顿。谁也没想到。蒙恬的到来竟然使得匈奴的各个部落提前结束了战乱,统一起来。
蒙毅先去找叔孙通商量借调太学馆博士的事儿。叔孙通是个明白人。如今皇帝很看重他,让他休整天下礼法。他可没有冲昏头脑。蒙毅的面子不能不给,主要是老伏完。这个老头儿如今已经有七十多,在大秦绝对算得上是高寿之人,更是执拗之人,一旦他不同意,恐怕这事儿还得皇帝出面。
两个人结伴来到太学馆的时候,正是天将傍晚。蒙毅特意备了一些酒水,为的就是和伏完套套近乎,所谓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恐怕就是描写蒙毅现在的心态。
叔孙通算是半个身子在太学馆,半个个身子在朝堂,自然要和蒙毅站在一边。
此时的太学馆之中,一般的博士都已经离开。回家的回家,吃饭的吃饭。老伏完的屋中有几个三十岁左右的博士,正襟危坐,听伏完讲古书。
见蒙毅和叔孙通来到,再看看蒙毅手里提着的食盒,都纷纷起身告辞。
别的地方都换上了桌子椅子,只有伏完这里还是蒲团矮桌。曾经也有人劝伏完给太学馆换上桌椅。可老头儿说了,做学问,身段儿就得放低点儿。坐那么高,那是大老爷升堂断案的态势,太学馆不干。
所以,在伏完这里吃饭,需要跪坐。
蒙毅和叔孙通跪坐在伏完的桌案边上,把自己带来的酒菜一碟一碟的拿上来。
老伏完也不等蒙毅说话,更是没有理会叔孙通。直接拿起了竹筷,在看着顺眼的菜式上纷纷品尝一口,这才感叹道:“蒙毅不但国库管理的好,这厨艺也是了得呢。”
蒙毅抱了抱拳,笑道:“伏先生见笑了,这是府中厨子的手艺。”
老伏完点了点头,笑呵呵的说道:“你是个实在人。老夫就不和你绕圈子了。你这是说通了叔孙通,一起来做老夫的说客来了?”
看到老头儿明白,蒙毅干脆的点了点头,承认了。一边的叔孙通也拿起酒壶,给三人都倒满了酒,笑呵呵的劝酒。
“酒先不着急喝。话说明白了,这酒喝得才开心。”伏完按住了叔孙通的手说道:“陛下要普及耕种的知识,从吕氏春秋之中找了三本讲解农耕的书,想要推广,这是好事儿。蒙毅你和叔孙通整了这么一桌酒菜来陪老夫吃饭,还不就是为了从太学馆借调三十六个识字的博士么!其实你们大可不必这样,老夫我活了七十多岁,最能明白的就是一件事儿。什么学问、什么礼仪、什么诸子百家,都是扯淡。只有天下人吃饱了肚子,一切3.8都才有着落。如果肚子都没吃饱,这些书啊本啊的,有啥用处?不要以为我老伏完是多么迂腐的儒生。这事儿莫说你好酒好菜来问,就是你当街指着老伏完骂一通,老夫也二话不说,给你博士。一个郡一个博士太少。廷尉那边我已经打过招呼,留下几个润色大秦法律条款的即可,多数的人都跟着蒙毅你到大秦各地区。初步给你准备了百十来人。你看够不够?”
这一番话说的蒙毅心里瞬间透亮起来,拿起酒杯一饮而尽。笑道:“伏先生,蒙毅先干为敬。”
“你先别得意。这事儿还没完。你不可和皇帝说我答应你的事儿。老夫有点儿私心,明日想见见皇帝,借着调我太学馆学生的事儿,做点儿文章,求个恩旨。”.
第537章
“什么事儿?伏先生若有什么需要陛下帮忙,大可直说。∽↗,陛下不同于常人,合乎情理的应该都能答应。”蒙毅想知道伏完到底想要干什么。好早点儿去苏文那里报告一下,如果无伤大雅,就让二世皇帝迁就一下伏完。毕竟太学馆的儒生儒生还是要用的。
伏完神秘一笑,没有和蒙毅多说。只是让蒙毅不要多问,他想看看皇帝自己的态度。叔孙通也大概知道伏完想要做的事儿,端起酒杯说道:“伏先生乃是我大秦文化一脉的贵人,此事叔孙通愿意陪同先生一道前往。”
蒙毅看着二人打哑谜,笑而不语。既然两个人对自己有所防范,那就不谈这事儿。他相信二世皇帝。
酒足饭饱之后,蒙毅打道回府。叔孙通则留在了伏完的住处。伏完因为献上书籍有功劳,加之年纪大了,苏文特意让他居住于太学馆。和咸阳宫只有一墙之隔。
第二日天刚蒙蒙亮,伏完就洗漱完毕,叔孙通则早早的侍立在一旁。两个人昨夜已经彻夜未眠。
朝鼓刚刚响起,伏完这没事儿从来不出太学馆的老博士就出现在了咸阳宫的正门前。
这些日子诸位大臣都因为项羽被灭,大秦重归安静而16兴奋。今天更合往日不同。今日皇帝要封赏前线归来的将士。
除了李元还在武关之外,韩信所率领的人将在今日回到咸阳,接受天子的封赏。
诸位大臣看到伏完出现,以为这个老博士也是出来给元帅韩信庆贺的。毕竟现在的咸阳,韩信的名头很大。都说他是天上的武举星下凡,一出手就已经把六国连带着项羽的叛乱平定。不过诸位大臣说着说着就会把歌功颂德的话转到秦二世苏文的身上。
说二世皇帝是真龙天子,一眼就看到韩信这员帅才。如果没有二世皇帝慧眼如炬。怎么会有韩信的兵锋建功?
听着众人的话,伏完的老脸纹丝不动。秦二世皇帝还是他当年进献典籍的时候见过一次。这两年大秦战乱,武功重于文化。皇帝也忙的不亦乐乎,根本就没有到太学馆来过。
“看,这些人都是迎接韩信的。如今武功正盛,不知道你我今日的提议会不会有用。我天下学士的面子或许不如这些武功之士。”伏完低声说道。
叔孙通看着那些歌功颂德的大臣。低声回道:“先生不用担心。皇帝不是一味穷兵黩武之人。咱们就等蒙毅的消息。”
二人昨天已经和蒙毅说了,今日要赶在诸位大臣之前见一见二世皇帝。
果不其然,不一会儿,咸阳宫的侧门儿几就开了,一个老内侍从小门儿走了出来,张望一番,就看到了不远处的伏完和叔孙通。
他一路小跑的趋行过来,到了伏完跟前,一躬身先施礼然后才说道:“陛下在武信殿等着先生呢。请先生这边走。”
说着前面引路而去。
伏完和叔孙通跟着老内侍。从侧方小门儿一路走进咸阳宫。
武信殿上,苏文早就听蒙毅说了,伏完今日找自己有事儿。本来今日的大喜庆,是要等到韩信等人来到咸阳,直接进宫的时候才会打开咸阳宫正中大门的。
外面的大臣都是为了迎接韩信等战将而提早前来,以示隆重。
今日是大喜庆的日子,苏文也高兴,听了蒙毅的说辞。就让伏完和叔孙通先觐见,看烂两个人有什么说法。
不一会儿。就见老内侍领着老迈苍苍的伏完,后面跟着叔孙通就走进了武信殿。
不管苏文如何阻止,伏完依旧按照大礼参拜了秦二世苏文,这才起身,稳稳的站立在苏文的对面。
武信殿正中是过道,两边就是两个巨大的圆桌。给大臣们早朝时候坐着的沙发椅极为舒服。可老伏完看都不看一眼,站在中央空处,向着苏文一躬倒地说道:“老臣伏完参见陛下。”
“臣叔孙通参见陛下。”叔孙通也跟在后面说道。
“你二位都是老臣,此时不是上朝,不用如此客套。有什么事儿直接和朕说。蒙毅和朕简单的说过你们的情况。”苏文看着老头儿,觉得内心好笑。他一个皇帝,想要用自己太学馆的博士本来就是一道旨意的事情。可苏文不想那么做,他想要的是一个以制度为天的社会,而不是人治。
当然这种想法现在还是不现实的。不过在太学馆这样无伤大雅的地方,他还是愿意试验一番的。
伏完见小皇帝开门见山,也不再客套,一拱手说道:“臣当年献上书籍,蒙陛下垂爱,这才进入太学馆,做了一生之中最喜欢做的事儿,与群书为伴,看尽天下典籍。如今臣闻陛下有一种奇法,可以把天下的书籍都印制出来。臣想请求陛下,不要吝惜纸张,一定要把先前各家学说的精华都印制存留下来。这是我大秦的宝贝,丢弃不得。”
叔孙通见伏完说过,不等苏文发话,直接上前一步,说道:“臣附议。各家学说虽然良莠不齐,但毕竟是前人留下的心血,请陛下准许太学馆的请求。”
叔孙通一句话就把伏完的请求变成了太学馆的请求,一切的一切从一个人的心思就变成了国家的事儿。这样一来,如果皇帝不同意,整个事情也是伏完为了国家进谏,和个人无关。
苏文听了二人的话,忍不住笑了。
他在龙椅上挪了挪生硬的屁.股,真不知道是谁发明的龙椅,竟然这样不舒服。皇帝也是傻了,竟然坐在这样的龙椅上数千年,竟不知道改变一下。
297 咳嗽一声,苏文压住笑意问道:“伏先生和叔孙先生以为,朕把这活字印刷的法门拿出来,教给工匠,为的是什么?就是印制那一点点粗浅的传单文字么?这样的东西如果只是印制《任地》、《辨土》、《审时》,岂不是大材小用。”
伏完听了这话,一张老脸都激动的变成了紫色。他没想到在自己心目中天大的难事儿,到了年轻的皇帝这里,似乎变得微不足道。老皇帝焚书坑儒,害的天下文集十去七八。如今以为这小皇帝怎么也会有些老皇帝的戾气,却没想到这小皇帝如此好说话,似乎这事儿不过是小事儿一桩。
一旁的叔孙通内心却是震撼。刚刚皇帝说话之中无意透露出的一个信息让他内心大震。皇帝说这活字印刷的法门是他拿出来教给工匠的。这‘拿出’两个字学问大了。这说明这种方法在他的心中早就存在,只是到了用的时候才拿出来。
现在天下的人们都被韩信平定全国的喜讯所围绕,没人注意到这活字印刷是多么奇巧的一个发明。这种东西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可以说能改变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播速度。这种东西的意义恐怕要比一两场战争的胜利有用的多。
想到皇帝杀了赵高之后的种种作为,叔孙通内心震撼,眼前的皇帝虽然年轻,却让他渐渐的捉摸不透。.
第538章
既然答应了,苏文索性就答应的爽快。
现在看来太学馆的意义不大,可将来这里或者会是皇家的人才培养基地也未可知。
“叔孙通,伏完先生年纪大了,这事儿还是着落在你的身上,朕给你一道旨意,今天你就去将作监,挑选几个懂的制造活字印刷的工匠,划归给太学馆。以后太学馆可以印制书籍。不过书籍必须署名,皇家太学馆。找个雕刻的高手,雕刻个属于皇家太学馆的徽章。也算是个招牌。”苏文说道。
叔孙通听了,大喜过望。老伏完的脑袋已经断片儿了。
当年大秦统一天下,始皇帝一道诏书,天下书籍都集中到大秦皇家。民间一律不准私藏书籍。如果不是自己把那些竹简所刻的书藏在了墙壁之间,恐怕早就被烧光。虽然大秦皇家的藏书更加全面,但那毕竟是皇家藏书,一般人根本看不到。
如今听二世皇帝的一丝,是太学馆今后可以自由的印制书籍,这种权力简直太大。伏完从未跪拜过苏文,此刻听到这个消息,颤抖着老迈的身子就要跪下,给英明神武的大秦皇帝磕头。
苏文想要阻止,老伏完坚决跪下,用颤抖的语音说道:“陛下切莫阻止伏完。伏完这是替天下读书人跪的。以后只要是有真才实学之人,就可以来到我大秦的太学馆,观看各种书籍。这种恩惠,简直就是陛下的大德。”
听了老伏完说的话,苏文忍不住笑了。听老伏的说辞。就知道老夫把他想的还是太小气了。
苏文之所以把活字印刷拿出来,不是为了壮大什么太学院的藏书。而是为了一个更大的目标,就是天下人都有书读。
他是一个文科男。对理工的基础科学或许还懂得一点儿,但是对真正高深的后世科学知之甚少。如今在大秦,好多后世的东西根本没有发展的土壤。因为多数人都不识字。他之所以要把活字印刷拿出来,就是为了天下人都能识字。
只有整体的人民素质提高,整个国家的素质才能够提高。到时候大秦就是一个文化上的强国。国民之中出几个研究基础科学的人,也不是难事儿。到时候军用民用,都是好事儿。
让国民都识字的基础就是有足够的先生和足够的基础教学书。
苏文搜肠刮肚,想到了自己后世曾经参加拓展训练背过的《弟子规》,这书是启蒙的好读物。可以作为幼教的书籍。一个堂堂的活字印刷,光是给太学馆印书,那不是大材小用。
“活字印刷的事儿,在太学馆先试用。如果可以,朕想印制的不只是太学馆的书。朕想让天下百姓都有书读。让孩子们从小就识字。这事儿朕一个人干不了。需要太学馆配合。今日不是多说这些的时候,等过几日,朕亲自到太学馆看看,那时候再详细的说々」。”咸阳宫门外面的大臣还在等候,估计韩信他们就要到了。老伏完这事儿答应了就好,至于办学的事儿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长计议。
叔孙通和伏完都是聪明人,显然都听出了苏文的弦外之音。两个人大喜。如果真的是那样,今后太学馆将是一个孕育大秦英才的地方。他们两个别的不用干。就在太学馆好好的教书育人,到时候就是天下最了不起的人物。
想一想,所有的风云人物。一时豪杰都是太学馆教育出来的,都是他伏完和叔孙通的故旧门生。瞬间世界都变得明亮了。
下一篇:全民玄幻:我的功法会自己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