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祖龙第一宠臣,赵高麻了 第84章

作者:zxjm

“先去雁门城再说! ! ! ”

回过神,百姓纷纷继续朝着雁门城赶去。

而在田地间劳作的雁门百姓,看着数不胜数的赵国难民,看着他们拖家带口,风尘仆仆的模样。看着无数人,因为失去家人 ,眼中满是悲戚的神情。

这一刻,在雁门百姓心中,更加喜爱那个少年将军!

他们有渠水,不受旱灾影响,雁门百姓都知道,是谁当初下令,不顾阻拦,也要修渠。

他们能够耕田,能够有收成。这一切,又是谁当初被天下人笑了四个月,用自己成为笑柄换来的。

雁门兴渠,这个曾经是天下人口中的笑话,天下百姓口中的笑柄。

但在雁门百姓心中。

雁门兴渠,是他们这辈子,最感动的四个字。

他们这辈子都不会忘!

在他们心中,很重很重,甚至重过赵国。

就如同当初那般想的,赵国秦国,与他们何干,这天底下。

只有一个人,在乎他们生死!

夕阳下,雁门城。

此刻无数难民排成两条望不到头的队伍。在城门口的地方,两个木桌上,一份份统计着百姓的性命、人口、

上百名骑着战马的铁骑将士,来回维护秩序。

兮儿牵着妥妥,在铁骑将士的跟随下,来到城门。

此刻看着一望无际的难民百姓,兮儿那清冷的美眸中,满是担忧。

这难民数量,比她想象中的,要多得多。

“多少人了? ”

兮儿来到负责等级的地方,问道。

而两名负责等级的将士,一脸汗水,当转脸看到是兮儿。将士露出一个和善的笑容。

“已经过了三万。”

将士们回答道。

对于兮儿,将士们很爱戴。

因为不少将领曾经还是士卒的时候,受了伤,都是兮儿帮他们敷药。

有时候士卒生病了,也是兮儿开的药方才医好。

所以在雁门,几乎所有将领与士卒,都很尊敬眼前的兮儿姑娘。不仅美若天仙,还心地善良。没有因为他们只是小士卒,便 轻视。

况且,兮儿姑娘一直住在将军的府上。

说不定,已经他们的将军夫人。

这两个身份,也是为何兮儿姑娘想去那,想问什么,都会不会有人瞒着的原因。

"那么快? ”

闻言,兮儿皱眉,看着眼前还有数不胜数的难民。她心中有一丝不安。

“有你们将军的消息吗? ”

兮儿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墨。

因为在她眼中,墨在,似乎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什么危险的情况都能迎刃而解。

这种信任,连兮儿都不知道为什么。

但眼下的情况,她第一时间便想到了墨,很希望墨在眼前,问问他,应该怎么办。

“兮儿姑娘,稍等!”

一名将士开口道,随后看向另一名负责统计的将士: “看看有没有代城的百姓。”

很快,在几名将士的观察下。

“将军应是已经打下代城!代城的百姓上面登记,已经来了一批。”

一名将士回答道,随后看向兮儿,若不是打下城池,赵国的士卒是不会让百姓来到雁门的。 兮儿点点头,看向代郡方向,眉头紧锁。

怎么还不回来?

兮儿的这幅模样,也让四周的将士互相对视一眼,笑了笑。

以前他们还不敢保证,兮儿姑娘是将军夫人,但眼前,他们已经确信,兮儿姑娘绝对是将军夫人。 瞧那担忧的样子。

这不是妻子在担心夫君为何没有归来吗?

这事情,回去与其他人,有得吹了…0

不止秦军将士,那些难民百姓,也同样好奇的看着兮儿。

他们心想,眼前这个美若天仙的女子,怕是那将军的妻子吧。

能那般随意与秦人说话,再看着那些将士的反应,应当是没错。

在即将天黑之时,一直站在城门的兮儿,终于听到那轰鸣的马蹄声,

这时候,兮儿方才松口气,这才带着妥妥往回走。

“你今天,怎么回来那么晚? ”

府邸内,看着一身汗水,面色有些疲惫的墨,兮儿不知为何,美眸中,不复以往的冰冷,反而有些心疼。 桌子上,已经煮好东西,甚至都有点凉了。

妥妥看到墨回来,便上前抱住墨。论粘人,这世上似乎没有比妥妥更厉害的了。

听着冷美人的话,看着妥妥。墨扬起一个略微疲惫的笑容。

“事多!"

没有解释什么。

伤亡的将士需要安顿,攻城之后,那些将领的府邸中翻出来的金银珠宝,需要他安排。

他又带领铁骑,去看了看代郡的地形。

虽然来年不一定旱灾,但水库,还是要兴修的。

水库沉淀的淤泥,浸泡的水,对田地很好,这种,墨解释不了,除了墨,别人也理解不了。

简单的吃点东西,墨便马不停蹄的准备刻写竹简,和咸阳诉说雁门的情况。

妥妥那小家伙,也跟着一起到书房内。

自从墨教妥妥识字之后,现在妥妥已经差不多可以自己读竹简。

墨忙的时候4.8,妥妥便自己抱着竹简在旁边读着,安安静静的佩在墨身边,

兮儿端着茶水进入书房。

看着墨。

“明日再处理吧!"

兮儿还是第一次看到墨连片刻的休息都没有。不由得轻声开口道。

"没多少时间。”

墨低头刻字,简单的回答道。

此前虽然与咸阳提过雁门可能面对的事情,但似乎眼下的情况有点超出预期。

他必须要早日汇报给咸阳。

雁门比代郡的百姓,多出一倍有余,按照常年的情况,待几个月丰收之时,足够养活代郡以及其他地方三分之二的难民。 还有三分之一,则还需要秦国那边,运粮食过来。

所以眼下。

只有两个选择。

要么秦王下令运粮。

要么秦王下令...

攻打邯郸!! !.

第122章:郑国的震撼

“大人!我们不去雁门吗? ”

在雁门几十里外的一条岔路上,一个驾驶马车的老仆问道。

雁门最多还有半日的路程便到了。

若是绕路,怕是还需要多一天。

“先不去雁门,先去看看水渠,老夫担心那墨将军,毫无兴修水渠的经验,若是弄不好,就是兴修水渠,怕也难以抵御旱灾 啊。”

马车内的,正是当日咸阳文武百官为了压制墨,特地请求嬴政下令排到雁门的'都水丞'郑国。

此刻郑国即使是坐在马车内,都能感受到无比灼热。

一路走来,他看到沿途之中所过的地方,土地干裂,十户十空。

这幅场景,让郑国断定,这绝非不是普通的旱情,怕是旱灾。

自然而然,水渠的兴修,便事关乎无数人的性命。

说起郑国,他不是秦人,是韩人,当初韩王派遣郑国,为的是让他说服秦国大型旗鼓修渠,劳民伤财,让秦国白白浪费时间 ,白白消耗国立。

但郑国去到秦国,偶然间,看到秦国关中百姓田地干渴,看到一个个老老小小,男女小孩那副绝望的眼神。

那时候,他便决心,忘掉韩王的命令。

真的为秦国修一条让关中百姓,收益千古的水渠。

其中虽有坡坎,也有小人背地用谋,但难得的是,当今秦王乃一天下明君。

不仅让他担任秦国的都水丞,更是将二十五万人供他调遣。

这一用,便是十年!

十年无成果,但秦王却始终没有质问一句,就是这份信任,也让郑国彻底断送了回到han国的念头。 水渠通水。

秦王更是已郑国渠命名。

前段时间秦国伐韩,并且灭掉韩王。

身为韩人的郑国,心里苦涩之余,曾经私下嘀喃:他郑国身为韩人,愧对韩王,愧对韩民。

但他身为兴渠为30民之人,却无愧于心。

若是抛去韩人的身份,他郑国没有愧对秦王的信任,没有让祖上蒙尘、摊上污名。

"大人,老奴之言,大人不该来的!"

马车外,一直跟随郑国左右的老人开口道。

虽然旁边有秦军将士,但老人并不在意。因为这次的他,满心为自家老爷鸣不平。

现在旱灾已然到来,此刻老爷身上的压力可想而知。

对于那雁门的墨将军,他根本不相信,一个普通的将领,能修什么渠。

当真兴修水渠是人人都能干的活?

这其中设计到的地势、水势方方面面,没有时代相传的经验,一个普通的将军,能修出什么样的渠。 而如今大人来了,大人身为名望天下。修渠自然手到擒来。

然而如今旱灾已然来临,这给的时间也太少了。

修得好,大人本就名望天下,只是多了一份丰功伟绩。这锦上添花自然最好不过。

但若是修不好,那岂不是坏了大人的名声。

虽然世人都知道时间不够,不能怪大人,但难免会让一些有心人诟病大人。

“若是不来,我便不叫郑国了!"

郑国知道老奴心思,但却淡淡的开口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