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卫青,真不是姐控 第106章

作者:豆蔻

  有些普通账县尉能处理,但有些涉及到名门望族的事情,还得靠郭解出马。

  此外还有战争中不少游侠负伤,再救治过程中,出现品行不佳的游侠,对呵护照料伤员的女性进行骚扰,如何管制,如何处理,都需要郭解出面。

  这时忙得差不多了,郭解才特意来摆放卫青。

  如今的郭解已经认定,卫青就是外祖母所预言的,那个可以改变自己横死命运的人。

  郭解自认有识人之明,除了卫青的赫赫战功外,在他看来卫青让人看不透的,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迷之自信。

  这种自信并非那种因为战功而膨胀的骄傲,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有点跟他的外祖母许负类似,仿佛能够预知未来、看到未来。

  除了这点,还有就是卫青的声望,因为《战后治愈手册》跟“酒精”的出现,促使卫青在军队的声望如日中天。

  没有人愿意死,就算掉了个胳膊,被戳瞎了双眼,能活着的话,总不会希望就此了断此生。蝼蚁尚且贪生,何况人呢。

  这些伤兵,总是有爹娘家人的,卫青救了一个人,等同于救了一个家庭。

  跟享受了数十年的安稳,导致对战争已经有些陌生的后世人不同,西汉征兵入伍太常见了,以至于百姓对死亡已经有些近乎麻木。

  麻木是对现实无奈的妥协,如今有人能改变这种无奈,自然得到称颂。

  关于战后伤兵该如何处理,民间已经有消息说,卫青提出几种解决的方案,目前朝廷正在商议行不行。

  其实所谓的风声放出来后,基本代表已经实锤。理由很简单,卫青提出来的建议,如果朝廷认为不行的话,那没问题,朝廷的其他官员能提出更好的来就行。

  啥?提不出好建议,单纯的认为不行?

  以前大家已经默默接受了被抛弃,现在突然有人在伤兵绝望之际,点燃了希望之火,而现在又有人毫无理由,粗暴的将希望之火剿灭...

  那就别怪有些走投无路的伤兵,去跟这些说不行的人谈谈心了,要知道光脚不怕穿鞋的。

  如果朝廷对卫青的提议进行改良,又或者提出更好的建议,那作为提议的发起者,对于伤病而言,绝对等同于再生父母。

  民为兵源,身为将士的卫青,在军队中赢得了声望,又获得兵源的认可,可以说为日后的发展,扫平了一切障碍。

  至于高层声望如何,会不会被人诋毁,郭解反而不太看重,高层很容易为利益而改变自身的立场,所以要确保的是基本盘够稳。

  基于两点,郭解对卫青的态度一变再变,虽然口头上没有效忠,但内心已经隐隐有投靠的想法。

  此次郭解前来,也不是来唠家常的,而是有事要禀告。

  关于栾大!

  卫青听到栾大,原本飘忽不定的思绪,又被拉回了现实。

  卫青就是这点优秀,因为精通心理学,对内心情绪的调控很强,绝不会因私废公,因为一时情绪上的波动,而影响自身的判断能力。

  让人备好茶盏,卫青将郭解让进来。

  郭解行礼后说:“卫百夫长,之前您交代过,让我多注意下这个栾大。”

  卫青示意郭解坐下聊道:“栾大?是有这事儿,怎么了。”

  在匈奴进犯前,卫青听郭解说过栾大的情况,当时总感觉有些眼熟,当时让郭解帮忙留意下栾大的情况。

  后来有小道消息说,太皇太后有意将平阳改嫁给栾大,当时卫青就有种既视感,后来想起来了,栾大就是娶卫长公主的那个人。

  郭解从怀里取出一卷竹简,双手捧着递给卫青说:“卫百夫长,之前郭解请游侠们帮忙留意栾大的情况,此竹简内记述了一些关于栾大的过去,只是...是真是假未曾可知。”

  卫青闻言取过竹简,打开后扫了一眼后眉头微皱,表情显得有些怒气。

  竹简上所写的是,栾大曾经以人做药炉炼制神丹妙药,因此凡人承受不住丹药之灵气,经常出现四肢及头面部出现红色斑点,进而遍布全身,最后这些斑点融合成片状,甚至有严重的,整个人皮完整的脱落的情况发生。

  “确有此事?”

  “回卫百夫长,郭解未曾亲眼所见,也不敢百分百保证,但此说并非一人所言,想必不会空穴来风。而且也的确有人亲眼见过,从栾大府中运出过死尸。只是这些死尸多是买来的奴仆,就算是死了,只要上缴些钱,朝廷也不会管的。”

  栾大再疯,也不可能随便拿寻常百姓做药人。至于奴、婢、僮因为没有人身自由,更没有法律保护他们,就算卫青再看不惯,也只能口头谴责,如果借此生事的话,会得罪无数的勋贵。

  谁家勋贵还没个奴、婢?

  一怒之下打死个奴、婢也是常事儿,卫青如果今天以此为由办了栾大,难保其他勋贵不会想,既然卫青今天能杀栾大,明天未必不会讲屠刀落在自己头上。

  话虽如此,但卫青对栾大的这种行为,还是从心理到生理上厌恶。

  作为后世穿越过来的人,卫青无法改变奴隶的现状,但在这个问题上,却绝对不会被时代所同化,因为那对于卫青而言,是一种退化。

  平阳府中也有大量的奴、婢,当初卫青跟卫子夫等人就是。

  受卫青的影响,不仅是平阳府内,连大量羽林军的成员,也已经很少会出现无关无辜打骂奴、婢的情况,更没有因为泄愤,而杀死奴、婢。

  “还有吗?”

  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无论是否牵扯到平阳,还是对方士的厌恶,或是对于这种草菅人命行为的排斥,那卫青已经给栾大判了死刑。

  “还有就是些传言,可能当不得真,有人说...栾大在胶东国的时候,曾经因为修炼方术,而使者一个村庄的百姓变为干尸。”

  “什么!?”

  “卫百夫长...此事只是传言,有点捕风捉影的意思。”郭解没底气,所以再三强调是传言,无根无惧,可能是有人故意编造的谣言。

  “行,我知道。”卫青知道什么人言可畏,有些时候死的都能说成活的,活的自然也能说成干尸。

  不过说到干尸,卫青就不得不联想到两件事儿,第一件事是桥北村的蔷薇妖,第二件事是城北百姓出现缺血的状况。

  不管怎么说,此事让卫青不仅多留了个心眼。

  说完栾大的事情,卫青又询问了下周至县的情况,周至县已经逐渐步入了正规,又不是第一次被匈奴入侵,可以说被迫习惯了。

  比较惨的罗庄,罗庄死伤太严重了,再加上地理位置特殊的原因,难保不会有人眼热,对此郭解也没太好的办法,还需要卫青到时候出面作保。

  听到有人可能对罗庄下手,卫青也直言不讳说:“替我给罗静传句话,告诉他不用担心,就凭他能带族人死守不降,是他的就没人能夺走,哪怕对方权倾朝野!”

  在卫青看来,罗静和罗庄,绝不是抗奴英雄那么简单。

  要知道罗庄可是有码头的,而且罗庄挨着渭河,可以通过渭河直接从长安到洛阳,东再到开封、济南,北到太原,如果造船业能进一步发展,成为主要运输的方式之一,未来罗庄的意义不言而喻。

  罗静对卫青是感恩涕零,说罗庄有一半是卫青的都不过分,考虑到罗庄对未来发展的影响,谁敢伸爪子,卫青看都不看就一刀剁过去,反正这事儿罗庄站着理!

  “有卫百夫长这句话,我想罗静也能安心了。”

  说完罗静的事情,卫青又看向郭解,如今长安的乱已经平定了,长安内外的游侠也会陆陆续续的返回各自的地方,郭解不出意外也不会在长安久留,应该会回到河内。

  如果郭解依旧我行我素,日后清算起来,还是要落得横死的下场。

  “郭解,这次对抗匈奴,你也算鞍前马后,别说苦劳了,功劳也有不少,到时候朝廷必然会有封赏,你可是打算拒绝封赏?”

  郭解听卫青提起此事,知道要来正戏了,点头称是说:“卫百夫长所言无误,郭解自由惯了,不太愿意入朝做官。”

  卫青也能理解,郭解这话半真半假,假的是入朝为官不仅名声受累,甚至还会身不由己,真的是郭解的确不适合官场的条条框框。

  “既然如此,不如我给你个提议吧,眼瞎暂时静观其变,如果朝廷有意将伤兵遣返回乡,并安排委以训练乡兵的教官职位的话,你不是腿部中了一剑嘛,就说留下暗疾,推辞掉其他封赏,愿意以伤兵的身份回乡,担任地方教官。

  你是大侠,声望之高毋庸置疑,如果你愿意带头做教官训练乡兵,可以引导地方的游侠向善,另一方面也算是起个积极带头的作用。”

  至于最后,郭解可以借此机会,名正言顺的培养个人势力,卫青是没有说的。

  因为郭解知道,担任的官职其实也是将把柄递给了朝廷,朝廷真要整治自己的时候,可以名正言顺的从河内,直接调到长安,明升暗降这种手段,朝廷玩的最熟练了。

  作者留言:

  .................

  九点开始TI9了,什么也不说了,先说下如果中国队能夺冠,加更三十章,说到做到。

  如果再次折戟沉沙,就当我什么也没说,让我装鸵鸟吧。

第二十七章:再见义妁,坦诚相待

  卫青看着踌躇不决的郭解说:“随着现在的朝廷日益强横,对地方的管制必然也会越来越严,侠以武乱禁从来不是说说而已。

  说句不留情分的话,你郭解不过是个寻常百姓,却在民间有诺大的影响力,已经严重影响到朝廷的威望。从先帝开始,朝廷的态度越加强势。

  如果你早生了四十年,凭借你的声望,的确没必要看朝廷脸色,只要不犯上作乱,安享晚年也不是太大的问题。如果早生六十年,甚至可能裂土称王,很可惜你活在了这个时代,那就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六十年前陈胜一句“将相王侯,宁有种乎”,掀起了反抗暴秦的浪潮,当时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凭借郭解的声望,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别管能不能成,至少是有机会的。

  四十年前文帝上位,朝廷需要维稳发展,施行无为而治的政策,只要郭解自己不犯大事儿的话,既然是平日里耀武扬威,朝廷不会无缘无故的对他下手。

  但如今刘彻上位,虽然尚未掌权,但从亲近主战派上,就表现出比其父刘启更加强硬的姿态。随着刘彻掌权,民间的势力,势必要面临新的一轮冲击,而且更加猛烈,极有可能要像朝廷无限让步。

  所以郭解既不想受朝廷制约,又不想放弃声望、权势,这就跟既做婊(和谐)子,又要立贞节牌坊一样,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儿。

  见郭解沉默不语,似乎陷入了思考,卫青也不在多规劝,像郭解这种人,必然有自己的考量,只要把事情讲明白、讲透,剩下的交给他自己选择就行了。

  “封赏之类的,还有些时日才下来,你可以利用这些天多想想,有得必有失,掂量清楚得失的话,就没那么难做决定了。”

  “是,卫百夫长,郭解先行告退...”郭解起身行礼后,怀揣着沉重的心情离开了。

  等郭解走后,曹英才从外面进来说:“卫青,李广将军月底应该会回来了。”

  李广带军队追杀匈奴,一直追到雁门关,遗憾的是只杀了些被丢出来的小鱼小虾。

  追杀过去的时候可以不顾及马力,回来的时候肯定要先进行一番休整,然后回来的行军速度也慢得多,否则就算马撑得住,人也受不了。

  所以卫青这边休沐都快结束了,李广那边还没有班师回朝,也正因为如此,卫青及羽林军的封赏才迟迟没有下来。

  说到底,卫青取得的战绩,对于整场战役来说,属于锦上添花,真正看的还是主力之间的碰撞,如果李广带队阻拦匈奴遭到团灭打击,那卫青这边杀的再多也是白搭。

  “知道了,明天要回羽林军了,呼延当还在周至县的监牢?”

  曹英翻了个白眼,心想你还知道呼延当啊,还以为你这些天发呆,都忘记羽林军的事儿了。

  “已经派人押解到羽林军中了,按照你之前的意思,给他找了个汉语老师。”

  “好,我知道了,剩下的明日到了羽林军再说吧。”

  “卫青...你这几天...怎么了?没事儿吧。”

  卫青起身活动了下拳脚,听曹英的问话,道:“有事儿啊。”

  “不能跟我说说吗?”

  “跟你说了,你能帮我解决吗?”

  “不能。”

  能解决的话,卫青肯定早就开口了。

  “这不就得了。”卫青拍了拍曹英的肩膀说:“放心吧,我有分寸。这些天也趁着空暇的时间,想了想以后的事情,算是对未来有个较为清楚的规划吧,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随遇而安了。”

  随遇而安?

  曹英有心想吐槽,你之前作出没那么多大事儿,最后告诉我是随遇而安?

  咋地?如果不随遇而安的话,难道是打算上天吗?

  “别想太多了,其实我走到现在这步,都是被人逼着。包括说进入建章营骑,包括建立羽林军,甚至说对抗匈奴,都是被人强迫着来做,不是我的本意。

  以前我在想,既然对方有如此要求,那我只要满足了对方的要求,是不是就足够了?现在看来还差得远,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啊。”

  “啊?”

  曹英听到卫青最后一句话,吓得浑身哆嗦,头上都有冷汗了,革命这个字自古就有,而且最早的革命是狭义的“朝代更替”!

  哥,你这是要干什么,这是要造反不成!

  卫青见曹英的反应,也知道自己说错话了,笑道:“说错了,应该是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

  曹英心肝砰砰乱跳:“卫青在外面可不能这么说话,太吓人了。”

  “知道,还有什么事儿吗?”

  “哦,对了,还真有,听说就在昨日,太皇太后把义妁封为异姓翁主。”

  “翁主?怎么不是公主,还真够小气的。”

  翁主就是后世理解的郡主,郡主这个词是东汉才出现的。

  翁主嫁人就没那么多讲究了,没有什么非列候不嫁的说法,操作下来也方便,如今大汉公主数量屈指可数,但翁主的数量那就数不胜数了。

  拿刘备的先祖,也就是刘彻的兄长中山王刘胜来说,刘胜有一百二多个孩子,如果男女各一半,那光刘胜就提供了六十多名翁主...

  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再说以前宫女或者普通人被封公主,通常就一个作用,那就是和亲,封公主的话难保不会有人借题发挥。

  所以太皇太后有意封义妁做翁主,然后嫁给卫青属于正常操作,属于意料之中的事儿。

  “公主不能乱封,你是知道的。”

  “就这点事儿?”

  “嫂子说,你跟义妁是不是...”

  “基本定下来了,怎么有问题吗?”既然连刘彻都没问题了,那卫青还能有什么办法?

  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