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豆蔻
背水一战作为历史上经典的案例,研究它的人不在少数。而作为淮阴侯的粉丝,卫青曾经查过许多相关资料,穿越后更是将这世界的井径口之战拿出来,揣摩良久:“没错,正如李广将军所言,从淮阴候背水一战大胜之后,后面也有人模仿,无一不是大败而归。
因为在我看来,淮阴候从来不是靠置之于死地而后生,这场战争从打响的一开始,主动权就牢牢地握在他的手中,淮阴侯只是选择了一种在外人看来危险,实际上胜券在握的打法。
我们来看所谓的‘背水一战’,其实只是井径口战役的一部分。
首先淮阴候带领赵景王张耳东下进攻赵国。
张耳是谁?就是赵国防守井径口的成安君陈馀,至交好友兼不共戴天之仇敌。他对陈馀十分了解,并且在赵国有极高的威望。
当初淮阴候带兵渡过西河,陈馀的手下广武君李左车谏言,说井径口道路狭窄不方便行走,导致军队必然会迤逦百里。过长的战线,导致运粮部队势必会落到后面,他希望陈馀广挖战壕,高筑营垒坚守不出。
而自己带三万人抄后路切断淮阴候的粮草,这是再配合以逸待劳井径口的部队,前后夹击,一举将淮阴候的军队歼灭。
陈馀没有采纳这个计策,而这个消息被淮阴候在赵军的眼线得知并回报给淮阴候。这点非常重要!
情报,只有得到最关键的情报,才能进行一系列的计划部署!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陈馀采纳了李左车的建议,我不知道淮阴候会如何应对,但相信以淮阴候的能力,定然能想出应对之策,暂且先不讨论。
先说淮阴候的计策,淮阴候攻击赵军时,一共分为两支部队,一支是自己带的主力部队,一支是埋伏在萆山的两千骑兵。
战争开始前淮阴候在西河驻扎营寨,然后第二天带军攻打井径口处的赵军,战败后退回河边营寨,与赵军殊死搏斗。
这时埋伏在萆山的骑兵,趁赵军的军营守备空虚将其一举攻克,被配合前面西河的军队前后夹击,大败赵军。整个过程是不是听着很耳熟?没错这其实跟李左车提出的作战方针类似。
所以击败赵军的,并不仅仅是背水结阵殊死一搏,还要有背后的奇兵致胜。这是从表面来看,实际上淮阴候计划能够顺利完成,各方细节都把控的非常好,可以说其中有任何一点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战役失败。
先来看双方之间的距离,整整三十里!淮阴候的军队本身只有不要万余人,半夜里抽调两千人还是骑兵,每支骑兵都带着汉军的旗帜,瞒肯定瞒不住,如果军营中有奸细,并将这消息传递给陈馀,计划势必暴露。
而三十里的距离,即便军中存在奸细,也很难及时将消息传递过去。
其次第二天战争开始后,淮阴侯带军列好阵营,带着军队出军营进攻前,就让将士饱餐一顿。并判断出对方看不到自己的大将棋不会攻击先头部队,因为担心汉军到了险要的地方缩回去,这样不利于追击。
所以直到淮阴候带军开出井径口,来到赵军阵营前,陈馀才命令赵军打开营垒攻击汉军。激战的时间非常长,最后淮阴候诈败退回西河的军营。撤退期间抛旗弃鼓,引来赵军士兵纷纷争夺,甚至出现扭打在一起的局面。”
在西汉能抢夺一束军旗是立有大功一件的,李广当时因为夺旗差点被封侯。所以士兵见到韩信扔掉的军旗,肯定会争先恐后的抢夺。
后来霸王项羽乌江自刎的时候,追杀来的士兵为了抢夺项羽的尸体,更是自相残杀起来。
“先来分析初战,首先说赵军为什么出击?如果陈馀始终坚守不出,淮阴候能凭借这点兵力攻破赵军的营垒吗?当然不可能,正面战场都打不过,更不要说攻城拔寨,但陈馀应战了,为什么?
因为淮阴候带了张耳。张耳在赵地的影响力太大了,如果不能及时解决掉张耳,淮阴候很可能凭借张耳的影响力振臂一呼,到那时候赵地叛军四起,军队中士兵倒戈相向,所以陈馀没得选择,他必须得打!
然后初战激战良久,为何士兵数远少赵军的汉军没有被击垮?我们来看地形,这里交战的太过狭窄,这也就是所谓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赵军的兵力优势根本展现不出来。
其次撤退的时候,汉军将大量旗帜扔在地上让赵军捡,这样不仅降低了赵军追击效率,也使赵军的先头部队因为争夺旗帜发生混乱,没有能及时追杀汉军。
再来看井陉这条路狭窄细小,先头部队拿到战功就算想退到后面去,也根本没办法,他们只能被逼着往前追,甚至要跟汉军拼个你死我活。
但实际上赵军先头部队已经不想再冒险与汉军死磕,这样大大削弱了先头部队的士气。由于携带旗鼓,导致先头部队行动缓慢且体力消耗过大,战斗力一降再降。
第五十六章:背水一战(下)
这时候的汉军退回西河营垒休整完毕,应对追杀过来的赵军,可谓是以逸待劳!曹刿论战时曾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打到这里赵军的士气已经开始衰败。
不仅如此,淮阴侯选择驻扎军营的地方、军营的设计也非常有讲究。军营驻扎的地方三面环水,是河道凹进去的位置。军营设立在浅滩之上,设计的也非常巧妙,是专门用于水上防守用的营垒。
这时候淮阴侯带领汉军背靠军营,而陈馀带军杀了过来,如此以来原本是汉军进攻、赵军防守的局面,已经不经意间扭转为汉军防守、赵军进攻。
攻守逆转之后,因为地形的优势,赵军的军队无法展开,只能靠前面的先锋部队跟汉军交手。
这些先锋部队体力、耐力,士气都已经快要跌落到谷底,再加上连续作战的体力消耗过多,根本无法短时间内攻下由淮阴候带领汉军坚守的营垒。
与此同时,另一边早就埋伏在萆山的骑兵,趁着赵军的军营空虚,一鼓作气将赵军的军营拿下。可以说断了赵军的活路,再折配合汉军前后夹击。
两千骑兵在计划成功后,信心大增配合旌旗招展,远远看去如数万大军,赵军方阵大乱的情况下,可以说是瓮中之鳖。即便拥有数倍汉军的兵力,也只能落得溃败的结局。”
根据卫青的分析,战争从开始到结束,韩信的计策就像一张缜密的大网,在陈馀拒绝李左车的提议后,就将胜利牢牢地掌握在手中。
也不怪卫青会说,即便陈馀听从李左车的建议,以淮阴候的智慧也能想出解决应对的办法。兵仙之所以被称为兵仙,靠的是百战不败的战绩,战争哪有那么多侥幸。
此时下面的羽林军已经绷直了身体,全神贯注生怕错过卫青分析的每个字。
在陈馀看来,自己的失败只是运气不好,又何曾想过韩信为了这场战役,所作的种种部署?有些人突然回忆起当初在建章宫里,卫青曾经说过,败军之将也陪谈运气?
事实证明,败军之将的确不配谈!
运气永远是胜利者的谦辞,是失败者的借口。
卫青讲解完,停顿了几秒钟后等所有人都从震撼中恢复过来后,继续开口说:“淮阴候最厉害的地方,是在他大获全胜后,别人甚至连他是怎么打赢的都不知道。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淮阴候还未与人交手,就已经为自己披上了一层厚厚的伪装。
知己知彼,知己知彼!而淮阴候的对手,还未跟他交战,就已经成了瞎子,一个瞎子面对一位举世无双的将军,拿什么打?
这是我今天给你们上的第一课,也是给我自己上的一课,希望大家引以为鉴。”
第一课给羽林军带来的震撼,远远超过了卫青的想象。
如果说之前十一天的复试,让卫青在羽林军中渐渐树立起说一不二的威信,那今天的第一堂课,则为这些之前只考虑如何让自己的力量更强大,自己的速度更快,如何让自己的武器更加锋利的羽林军,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开始学会如何独立思考。
下午依旧是长跑训练,不过从此之后,羽林军不会再有蓝天山神的保护,他们需要靠自己来合理的分配体力、互相协作,并且时刻保持警惕,来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卫青需要靠下午的这段时间,提前准备好第二天的教材,以及抽出时间来将早晨课上讲的内容编纂成册,为的是日后供羽林军的人翻阅。
晚上教羽林军识字的任务,已经交给了别人代教,即便如此卫青每天都要熬夜到凌晨两三点才能去休息。翌日天刚亮,又要早早的起床,准备今天的教程。
幸亏卫青的身体比较强健,要是换成后世,他这个年纪就这样熬,迟早要垮掉。
短短大半个月的时间,羽林军原本浮躁的气氛,逐渐趋于平和并开始沉淀。课上的越多,越能感受到自己的无知与渺小,越清楚自己与历史上那些名将的差距所在。
这是卫青最欣慰的地方,如果连两者的差距都不知道在哪儿,只盲目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才是最可悲的地方。
我上我也行,靠的永远不是盲目自信。
现在的羽林军如果再见到建章营骑,不会再去争强斗狠,他们的眼光和对自己的定位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
性格暴躁的张季学会了冷静,骄傲执拗的李当户学会了谦卑,妄自菲薄的窦杰培养了自信。
卫青的这种培养方式培养出的人才,做不到像韩信、霍去病这类以少胜多,能打神仙仗。但是可以量产、复制的,后世的成功,给卫青足够的信心和勇气。
毕竟像韩信、霍去病这种级别的将才,那是可遇不可求...
未来的路还很长,卫青从不奢望这群人从离开羽林军,就能独领一军,成为优秀的统帅。别说他们了,就连自己也要许多要学习的地方,没有真正上过战场的人,说再多也不过是理论而已。
来自后世的卫青,很清楚比纸上谈兵更加恐怖的是...键盘侠。
算算来平阳府的时间,已经快三个月了,泡在水里的竹子青皮已经被洗去,捞出来放在桶里用石灰水煮。
卫青将造纸的方法交给了工匠们,大致的方向已经有了,至于什么时候造出来合格的纸,只是时间问题。
方法得当的情况下,多失败几次总能够成功的,只要成功一次就有第二次、有第三次。区别只在于是等一个月还是一年,卫青等得起,羽林军也等得起。
用铅雕刻的模板已经成型,问题就在于油墨上,卫青不懂油墨调制,干脆扔给刘华,让刘华通过墨家、公输家看看有没有办法解决。
这个世界存在许多后世没有的黑科技,卫青就不信在这些黑科技的协助下,连小小的油墨的问题都解决不了!
第五十七章:怀孕
和浮躁的长安相比,开启封闭式训练的羽林军,逐渐彻底沉淀下来。
除了每天下午可以看到在张季等人带队,围绕着蓝田县的长跑外,整个羽林军就如同明清时候的大家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
卫长君一家也很少出住宅,偶尔有几家媒婆过来给说亲,卫长君也都以弟弟不在,没有拿主意的人为由拒绝了。
久而久之对卫青的吹捧声越来越小,很多人甚至开始遗忘,在长安之外的少府里,有他这样一位祥瑞。
一波被吹起的秋水,开始归于平静。
这段时间的刘彻也很少出门狩猎,甚至连太皇太后都误以为,自己这孙儿转性了。
刘彻待在未央宫倒不是干别的,是在看书,卫青写的《三十六计》已经读完了,正在看卫青撰写的《著名战役分析卷》。
著书立说在古代是非常慎重的事情,如果地位不够名声不显,写出来的经传只会成为世人笑柄。好在卫青并没打算扬名立万,他撰写的经传都只流传于羽林军内,刘彻看的这份,卫青所写的原稿,留在羽林卫里的是郎官抄写的副本。
刘彻非常喜欢卫青的字,看的很舒服,再因为有标点符号,读起来非常流畅,且不会引起歧义。当然也有不好的地方,那就是写的字太多了,每天送来的竹简都有一担。
“呕...呕...”
阅读竹简的刘彻,突然胃里开始一阵、一阵干呕,他将竹简放在旁边,伸手掩住口鼻,小腹一阵翻腾。这种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最近这些天隔三差五的就会一阵干呕。
旁边小心伺候的春坨见状,刚想命一旁的小黄门取过痰盂来,就被刘彻出生喝止住。
刘彻并非什么都不懂的孩子,这些天身体的变化,已经让他隐隐猜到原因:“春坨,传朕指令,宣平阳公主入宫见架,招良人卫子夫来未央宫侍君,招御医苍哑进宫,通知李广将军、程不识将军加强禁军戒备...”
长安城外的蓝田县内,卫青一如既往的再给羽林军上课。
“今天讲得的是带兵方针,李广将军带兵行军没有严格的队列、阵势,通常选择靠近水草丰盛的地方驻扎军队,这样停宿的地方人人都感到便利,晚上也没有打更的人,幕府则简化各种文书簿册,便于上下级及时沟通。
另一位程不识将军在对队伍编制、行军队列驻营阵势等等,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夜里需要打更,文书军吏处理、考绩等公文簿册毫不含糊,甚至通宵达旦,使军队时刻保持警惕,但军队却得不到良好的休息。
各位认为这两种带兵方针,那种更好?李当户,你是李广将军的嫡长子,你先来说?”
李当户闻言站起来回答说:“我所学兵法,自幼由父辈所教,自然偏向家大人这种带兵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士卒不必要的体力,也能令士气保持巅峰状态,士兵更是乐于效命,作战时能发挥出十成十的战力。。”
“我不同意!”夏侯晔听到后站起来反驳说:“程不识将军带兵虽然严格,但治军有方、军纪严明,行动时全军一起行动,安营扎寨也极具章法,敌冲不动,打不垮!”
李当户和夏侯晔分别代表了两种风格,李当户继承了李广的精神敢打敢拼,对一些旁枝末节并不在意。
夏侯晔则属于后世那种纯粹的军人,对上面下达的命令一丝不苟的执行,对下面也要求严苛,不允许出现一丝纰漏。
卫青伸手示意他们坐下,他用卷好的竹简,轻轻拍打着手心道:“你们说的都有道理,每种带兵的方式,都有他的优点和缺点,优秀的将军就是能扬长避短。
现在我来说说我的看法,既然两种方式都有他们的优缺点,那么...为什么不能选择,我都要!”
就在这时相距教室十几米外的军营门口,两方人出现争执。
一方是皇帝派来传旨的黄门侍郎,一边是军营里的奴役。
黄门侍郎急的只想骂娘,他从来没有见过如此胆大包天的奴役,然而这些不知哪来的壮汉,就是死命的拦着他们,说什么也不让进,非要在外面等到晌午。
“百夫长正在为羽林军授课,期间不接见任何人,还请尊驾再次静静等候片刻。”这些奴役都是罪人,经过刘彻点头,送过来负责处理日常琐事杂事。毕竟做饭、买菜、看门这种活,总得有人要做。
建章营骑里面,也有不少仆役,通常见到黄门侍郎都会唯唯诺诺不敢抬头,生怕触怒这些官员。可羽林军里的奴役却不同,用卫青的话说,羽林军里别说是人,就算是条狗见到有人私闯军营,哪怕对方是皇亲国戚,也要敢叫上两句!
“我怀有陛下谕旨,你们难道想造反不成!?”黄门侍郎这个气,他传旨这么多年,还没遇到过今天这种情况。
这些奴役完全是一副油盐不进:“尊驾言重了,只是军令在身,末等只能依令行事,待百夫长授课结束,自然会请尊驾进入。”
“你...你...”黄门侍郎见这些奴役根本不会让路,无奈之下只能隔着十几米远,敞开那公鸭嗓子喊道:“卫百夫长,恭喜卫百夫长,卫夫人怀下皇长子,以从良人连升八等,被提拔为昭仪。赏赐卫百夫长黄金五百,玉珊瑚两樽,珍珠一壶。”
“嘎!”
教室里面的卫青,听到卫子夫怀下皇长子时,握住竹简的双手下意识发力,那卷小臂粗的竹简,竟然被硬生生扭断。
教室里下面的羽林军听到后更是如遭雷击,齐齐的看向卫青,脑海里此时只剩下一个念头:羽林军起飞了!
“咚!”
卫青用半截竹简戳了下讲桌,将所有人从震撼中惊醒。
他仿佛根本没有听到外面黄门侍郎的话,看着下面的众人淡然的说:“还没到下课的时候,再有走神者,下午训练翻倍。”
作者留言:
...................
其实这章在书还没写之前,就已经在大纲里写好了。
不过同样的剧情,有人能写的热血沸腾,有人写的淡如开水,小说的大纲从来不能决定一本书的好坏,否则土豆凭什么靠一个大纲写出四本畅销书?
第五十八章:应对
被拦住的黄门侍郎喊了几嗓子,发现里面根本没有半点动静,别说出来人了,就连喧哗的声音都没听到半句。
知道再喊下去也是徒劳无功,说不定还会被卫青厌恶,只能耐下性子等。
这一等,等的黄门侍郎双腿都快站软了,腿肚子只打哆嗦,嘴唇泛白汗流浃背,快接近晌午的时候,才看到一位少年郎从那所已经望眼欲穿的教室里走出来。
少年郎当然是卫青,他来到黄门侍郎前自然的作揖后说:“早晨卫青尚在授课,未能及时接见,望尊驾见谅。”
“岂敢岂敢,咱家虽然是一阶阉人,却也听说过,当年周太尉率领细柳营时,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如此才能平七国之乱,立盖世之功。今天看羽林军,隐约见到细柳营的身影。”
黄门侍郎拿羽林军比细柳营,另一层含义自然是把卫青比作周亚夫。
卫青听后只言不敢:“羽林军区区百人,何敢与细柳营并论。刚才卫青听到尊驾说,家姐怀有皇长子,可家姐入宫只有短短三个月,就算怀有龙种,又怎能得知是皇子?”
卫青记得很清楚,历史上卫子夫是入宫后的第二年才怀孕,并且生下的是女儿,被刘彻越级封为长公主,也就是刘彻最喜欢、最宠爱的女儿的当利公主。
难道是自己的出现,让一年后的事情提前发生了?
黄门侍郎听到这疑问,连忙解释说:“卫百夫长有所不知,每当皇长子即将降临之际,昊天上帝都会显圣,警惕陛下防止有神鬼妖兽趁机夺舍转生,妄图趁机窃取咱大汉江山。”
这时代越是显贵之人,对自家子女保护的就越是周全,皇室更是如此。尤其是皇长子的诞生,并非由母体十月怀胎孕育而成,而是在孕育期间,也由昊天上帝代为照看。
上一篇:都市:公益奖励十个亿
下一篇:万界登录之唯一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