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娶女帝不正常吗? 第254章

作者:爱开小差

  一个就是汉王给她留下来的张瑞张珣两位属臣和他们背后的政治力量与人脉。

  不断展现自己的能力,让张氏背后的影响力扩散出去,拉拢张氏的朋友,让自己这个政治集团更加强大,同样燕王要在早期给张氏一个甜头,打压张氏在南方最大的政治敌人。

  但同时要在这个过程中拉拢一部分和张氏关系不对付,却又能和张氏共存的世家。

  因为燕王也清楚,自己用张氏的过程中,也要防止张氏做大,从而把她运作成一个提线木偶。

  一个君主手下,不可能只存在一支力量,要有不同的力量,才能给君主制造出生存的空间。

  她要通过张氏获得其他人的支持时,也要不断地扶持其他家族的力量,让自己这个政治集团的内部力量趋于平衡。

  为什么皇室最怕的就是不同地方的世家合流。

  比如说弘农的名门望族和山东的名门望族,两个不在一个地方的世家,达成了合作的关系。

  因为这样的名门望族,他们在朝中又都有身负重职的官员。

  这样地位的人,结果还联姻了。

  如此一来,世家之间争夺利益的尖锐关系就不复存在,结合起来的世家,那就只对付你一个皇室,而不会互相之间对付,这就极大地威胁了皇族的统治和安全。

  所以古往今来,世家合流往往意味着权臣要当道,乱世要来临的前兆。

  京城之中的长孙家,这一次的情况,就做到了世家门阀之间的合流。

  他的党派之中,很多都是和长孙家有互相之间合作关系的中小型世家。

  他们依附在长孙家的身上生存,同时长孙家为了扩大影响力,又和地方政权的名门望族联姻。

  和长孙家最大合作关系的是津门王氏。

  燕王这边在焦头烂额地对付她不怎么娴熟的业务,在思考怎么通过手上的牌,获得一个结结实实的根据地。

  陆成安已经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浙江杭州府。

  这些地方是有地形优势的,天灾落下的可能性比较低,而且当地的官府比较富庶,容易调解与民间的矛盾。

  唯一可能会出现的灾情只有瘟疫。

  相对而言,这里是为数不多暂时安全的地方。

  时代的改变是有局限性的。

  陆成安是不可能说把封建王朝直接推进到社会主义或者是资本主义。

  别说是推进了,就连资本主义的萌芽都不可能诞生。

  资本主义的出现,那是要经历无数个积累和事件,从无到有最起码也要两百年的时间。

  社会主义的条件,远远比资本主义的条件还要苛刻。

  所以,这些事情,陆成安都是不予考虑的。

  大晟王朝这个时期,不具备这些发展的条件,陆成安就是有这个思想,他大跨步向前跑的下场,最终的结果只会跟上任大刀阔斧,各种政策一通乱改的王莽一个下场,他能做的...充其量只能是留下一个起步的萌芽。

  陆成安要引导的是一个真正能称之为正义的农民起义,向那些高高在上的官老爷们讨回属于自己的公道。

  所以,他现在需要一个自己的班底。

  要用这样的班底来整合农民的力量,有正确的引导下才能迎来真正质变的起义力量。

  这是这一局,陆成安要做的前期运营。

  他需要人才,需要一大批可靠的人才,一大批不容易受到家族势力影响的人才。

  【正英九年六月,你回到了浙江杭州府,因为曾有官身的缘故,你走访杭州各地的农户,开办学说,推行社学,分享自己的知识。】

  【乡里乡外听说这样的事情,纷纷来到你的学堂之中听学。】

  而与此同时。

  宁王在留下了三个锦囊以后,她看到了陆成安南下在浙江杭州府办学的事情,当即决定脱身京城,选择和陆成安汇合。

  作为聪明人的宁王,她当然清楚陆成安其实并不怎么喜欢她。

  连续几次模拟的记忆,陆成安对于她的态度都是不冷不热,这方面,宁王也清楚是有自己设计套路的原因,把陆成安强行骗了过来。

  因为她不设计套路,陆成安也很难到她的手上。

  而随着几次模拟记忆,宁王她也在反思,这样的做法,是不是错误的。

  她之前想得很简单,就是想得到陆成安的人。

  目的纯粹,毫无杂质。

  其实,宁王也想得到陆成安的人,又得到陆成安的心,可是呢,最有机会得到陆成安心的那次隐士之局。

  陆成安没有接纳,她也因为想法而蹉跎,痛失了最好的机会,那次宁王感觉是自己和陆成安心贴着心最接近的时候。

  所以,宁王不断地观察晋王。

  这个跟‘傻子’似的三姐把把都能迷得陆成安神魂颠倒,宁王试图学习晋王的招数。

  结果她还是没能理解晋王是怎么做到的。

  算了。

  真诚是最强的必杀技。

  宁王觉得自己只要次次都努力去提高陆成安的好感,模拟推演中总有金石所开的一天。

  而她在模拟推演中,一旦证明了这样出击是没有问题的情况下,那就直接在现实之中沿用这样的攻势手段。

  要是能获得陆成安的真心相对,那就...

  此生无悔。

  毕竟女帝她也当过了,现在的宁王更追求一种精神上的共鸣。

  本来是担心陆成安和晋王在一起,又要被晋王趁势追击,但转眼一看,陆成安因为个人的原因离开了平叛官军,告老还乡。

  宁王就察觉到机会来了。

  至于京城之中的问题,有秦王和父皇顶着压力,其次汉王已经做完后手,还有燕王和晋王的分头行动。

  她宁王要么是跟着秦王,要么就自己开辟新的路线。

  思来想去,宁王是不想留在京城。

  汉王这样的做法没问题,也是强势让失控的中央朝廷恢复了,能让中央朝廷回归正常的状态,能做出正确的指令。

  但在宁王的角度来看,真正的问题想要解决,得落实到根源,上面的命令是发出正确的,可下面的人,他们的接收量是什么样的,你得考虑到。

  万一基层的官员阳奉阴违,那么他们拿到了正确的指令,能不能做出五成的正向效果,那都得打个问号。

  中央朝廷是出问题了,但地方官府的积弊就小了吗?

  留在京城,让一位皇室保底,这个策略本身是没有问题,可要是想要真正让整个破败的王朝得到救赎,还是得要自下而上换血。

  宁王得到这个分析,是反向推断出来的。

  根据陆成安的行为轨迹和做事路线。

  宁王就想通了陆成安想要破局的角度。

  他离开晋王,说明不想待在中央的朝廷军手上,显然是判断出来中央朝廷不管怎么镇压下面的人,都无法平息民怨带来的滔天怒意。

  而宁王怎么想,都觉得若是真有一个人能站出来解决这种混沌的局势,陆成安必然是最为重要的胜负手。

  死保陆成安的发育。

  眼下辞官的陆成安是最为脆弱的阶段,他没有一点点能支持他的力量。

  晋王极有可能要派去边境防守草原上的‘来客’。

  秦王得在朝廷中央。

  其他人没有保护陆成安的力量。

  汉王为了制造一线生机,已经尽到了身为长女的职责所在。

  她宁王,还有一些些锦麟卫的力量,还有身为皇室的名头。

  陆成安,她保定了。

  何况,宁王从始至终的目标就一个!

  那就是得到陆成安的心,得到陆成安的认可,她愿意为陆成安付出自己的所有,哪怕陆成安从未真正地正视过她。

  无论是为了这个局势,还是为了自己的私心,宁王都有必须去寻找陆成安的理由。

  【正英九年九月,陆成安到处宣传自己的学说,在南方诸镇带动起滚滚的声浪,他不仅为那些生来就能读书的世家子弟传播知识,也为寒门不第的学子传授经文,更为那些麻木不仁的农民讲学。】

  【陆成安在南方的影响力提升了。】

  【恭喜你触发了地区特殊事件——淮西二十四将。】

  【在南方将出现二十四位受到陆成安办学授业所影响到的地方将领,他们有的人可能是农民,有的人可能是落魄的将门,有的人可能是刚刚入伍的官兵,也有可能是出家许久的和尚,可能是起义军的草莽,可能也会是沿海走私的盐商。】

  【这些人的能力在刚刚起步的状态下,能力或许不高,但他们的以后...将未来可期。】

  真是乱世出英雄啊!

  淮西二十四将。

  这是一个极其少见的南方事件机遇,至少能涌现出四、五位能力上限能来到金色品质的将领,十几位基础数值在紫色品质的武臣卡。

  因为,淮西二十四将是有开国属性所加持的事件。

  之前的人才市场是匮乏的。

  现在出现了这样的地区事件,有淮西二十四将的事件效果影响,这意味着陆成安将有机会展现出一个理论上类似于‘全明星’的阵容体制。

  陆成安走在前头,身后站着淮西二十四将,姿态不一的诸将齐声奉令、气宇轩昂,而陆成安振臂一呼,掀起滔天声浪。

  有将有兵,一呼百应。

  那种画面简直是每个男人的终极梦想。

  .....

  .....

  .....

第274章 恭喜你触发词条效果一呼百应!!!

  有了淮西二十四将这个地区事件。

  保证了南方能涌现一批优秀的将领,但是陆成安能不能获得这些人的投效,那还是两说。

  这是触发地区事件,不是获得金色机遇。

  但凭借陆成安在南方一定程度所造成的影响力,所以招募这些人的成功率,是要比其他人更高的。

  而事实上,这次言传身教,真正受益者是寒门庶族。

  贫民和世家豪族是受影响比较小的群体。

  毕竟贫民的田都是租来的,各类款项上的收租状况,导致他们是没办法脱产的,一旦脱产就没有生计,根本没工夫来听陆成安讲学,偶尔抽个空听个热闹,听个响。

  而庶族呢,也是农民的一种,但是他们是农民中生活相对好一些的,有自己的田,有自己的房子。

  遇到好的世道,家里说不定还有机会读书,他们比起贫民有一定闲暇的时间。

  至于像现在这种世道,庶族过的日子也一般。

  战乱的情况下,有田有房也会变成没田没房,主要是杭州府这块地方是大晟王朝的经济区,所以仍然有一副安定祥和的模样。

  而这类庶族则是古代占据了大部分人口的群体。

  工商农,都是庶族的一种。

  陆成安要积极争取的三个群体,一个是贫民,一个是庶族,一个是寒门。

  寒门的知识分子,是陆成安很需要的一类人。

  虽然说寒门是落魄的门第,但其实也不要太高看这个身份,觉得他们是没落的贵族,小日子过得肯定比庶族好。

  寒门这种门阀中人不意味着是有钱有权的人,就算在那些高门大族里也同样有穷到揭不开锅的存在。

  过去的宗族体制,同样一个门,其中包含了嫡系和旁支,一房二房三房四房,那么多人,不可能每个人的生活都那么好。

  刘备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相较于曹操和袁绍的出身,他比之不如,在名门世家面前可以说得上是穷人,但他背后的家族有钱有权,是当地知名的豪族。

  寒门相较庶族,只是多出一条能读书的渠道,可读书没读出本事来,出仕做官做不上去,日子过得还不一定比商人好。

  事实上,现代生活下来的每个人,可能血脉上都是贵族的血统,谁祖上没个显赫的人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