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一起长大 第564章

作者:好想吃薯片

  一阵敲门声将徐橙惊醒,少年揉揉惺忪的眼眶,下床去把门打开。

  门外的是李长青几人,都已经穿好了西装,立立正正的,看上去挺像那么回事。

  “小徐总,您脸都没洗呢?”,看到徐橙鸡窝一样的头发,几人有些蚌埠住了的感觉。

  “几点了?”,徐橙问说。

  门外几人便叽叽喳喳起来。

  “已经十一点了啊。”

  “您这……昨晚没睡好吗?”

  “不会是昨晚熬夜奖励自己奖励过度了吧。”

  因为都是年轻人,平时领导和下属之间的界限就没那么重了,说起话来也是没大没小的。

  奖励这个词还是徐橙先讲给他们听的,解释过其中意思之后,几人这才发现普通的文学词汇,居然还能有这么妙极了的阐释,就也学着说了起来。

  “别胡说八道啊,昨天工作到深夜有点累而已。”

  “徐总辛苦了!”

  “徐总您身体疼不,我帮您按按要不?”

  “滚犊纸、滚犊纸。”

  少年嫌弃的拍开一双双谄媚的手,然后伸个懒腰,“你们先等我一下,我简单收拾收拾就出发。”

  俗话说没有臭男人,只有懒男人,对于大部分的男孩子来说,好好洗把脸就相当于整容。

  而且时间还不用花费太久,就算是洗个脸再洗个头,也花不了十分钟。

  用的洗面奶是林晚粥同款的那一种,每次在脸上揉开泡沫,闭着眼睛的他就有种脸颊和林晚粥贴贴在一起的感觉。

  用柔软的毛巾洗干净脸上的水珠,再冲着镜子里的自己看了眼。

  于是就像大部分男生一样,他一个人冲着镜子,扮出一个自认为很酷的表情。

  大部分男孩子性格都很内敛的,比起问别人“我帅不帅”,他们更希望别人通过一个侧面的动作,主动去说一声“哇你好帅”,然后就淡淡的问一句“哦,是么?”

  又装逼又欠揍。

  而这种对着镜子耍帅的行为也是这样了,往往都是私底下一个人才会试着去做,若是被人发现的话,一定要陷入社死当中半天。

  徐橙学的是警察故事里的彦祖,学的是那个又坏又成熟的笑容。

  嗯,和彦祖还挺像的。

  他的肤质也不错,没有这个年纪会有长出的青春痘,即便正面迎着光线,也不会显得油腻,清清爽爽的阳光大男孩模样。

  不过在企鹅这边项目负责人看来,徐橙更像是一块难啃的硬石头。

  他们本以为能以最小代价,像是打发穷乞丐一样快刀斩乱麻的拿下。

  没想到哈批网那边一拖就是这么久。

  兵书里讲:兵贵拙速,不尚巧迟,速则乘机,迟则生变。

  迟则生变。

  和哈批农场的接洽自然引起了很多同行的注意,这其中就包含着他们目前最大的竞争对手:胜大,以及网意。

  不久前“毒奶粉”的公测,已经引起了这两家网游界霸主的警觉。

  而现在,他们能看到哈批农场的价值,这两家自然不会就这么忽视,放任他们企鹅一家独大了。

  “几位,请这边走。”

  徐橙一行人刚走过去,就有企鹅的人把李长青他们拉走了,只留下徐橙一个人。

  见到他不解的目光,企鹅那边的负责和哈批网接洽的刘经理就低声凑过来说。

  “今天有位比较特殊的领导,想和您单独吃点东西。”

  “……行吧,是哪位啊?”

  “您去了就知道了。”

  刘经理笑眯眯的推开包间的门,徐橙有种请君入瓮的感觉,就不大舒服的走进去。

  包间不大,窗前站着个不起眼的削瘦男子,穿一身看上去不便宜的西装,身上没什么独特的气场,倒是有种文质彬彬的穷酸书生感觉。

  看到徐橙,他脸上似乎还有些社恐的尴尬,不知道该如何打招呼,就只能尴尬的笑着点头。

  所以率先开口的反而是徐橙,“……我想了好几个人,都没想到是你。”

  “坐……坐吧。”

  小马哥指指座位,然后像是有些尴尬的挠挠头,“我这个人不太喜欢人多的场合,没有别的意思。”

  这句话徐橙勉强信了,毕竟这家伙看上去是真的有点社恐,坐在座位上面也找不到什么话头子,就低头四处看看,然后笑着让徐橙吃菜。

  他比较内向的性格圈内皆知,就算是大佬成群的论坛也和人家聊不到一起,徐橙记得有说当年企鹅五虎一起出去谈生意,他都会被当做是作陪的秘书,而不是老板。

  看他半天憋不出一句话,徐橙只好咳嗽两声,找个话头。

  “今天七夕,不和家里那位一起过?”

  “晚上,呵呵,中午把生意的事处理一下,晚上和她过,你……哦,徐总还小,还在上学?”

  “对。”

  “……现在上?”

  “高中,马上高二了。”

  不会聊天的人就是这样,一聊就开始查户口本式聊天,不过徐橙和小马哥谈的是生意不谈对象,就这么找些话题也无所谓。

  逐渐了解到徐橙很小开始学习编程,两人的话题便聊到了能让所有程序员面红耳赤、一阵急喘的问题上面——

  什么才是最好的编程语言。

  “对吧,C语言绝对是最好的编程语言,我给他们讲过,以后企鹅是要靠C语言打天下的。”

  小马哥把桌子拍的哐哐响,徐橙就点点头。

  “对对对、是是是,C语言的灵活性绝对大于它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