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友是大提琴家 第408章

作者:七页情书

  听了林天的简短阐述,姚瀚点了点头。

  “只不过,还有很多细节你没有补充上。”

  姚瀚笑了笑,

  “其实,国际音协的这个计划提出的来的时候,大概是30多年前,但真正开始完全推广,也不过就20年前的事情。”

  “当时,国际音乐协会为了吸引更多年轻观众和赞助商,决定将比赛曲目从古典音乐转向现代流行音乐。古典音乐的晦涩和严肃性被认为不利于市场推广,而现代音乐更易于传播和商业化。”

  “随着科技发展,年轻一代的注意力被网络视频、流行文化等快速消费的内容占据,古典音乐的复杂结构和长篇幅难以适应这种快节奏的审美需求。”

  “协会引入新的评分标准,强调‘创新性’‘娱乐性’和“观众互动性”,古典音乐因‘缺乏新意’和‘与观众距离感’被扣分。”

  听到这里,林天大概明白了一些。

  难怪,国内的赛事规则,没有那么快与国际音协接轨。

  纯粹是因为国内互联网发展得慢。

  相比国外,快餐文化到来的稍微晚了一些。

  实话实说。

  虽然这个赛制是这个世界才有的。

  但是,的确反映了很多现在音乐界的一些问题。

  非常典型的就是。

  现在,其实已经没有多少人能够听得进去古典音乐了。

  在这个所有人都被短视频、烂梗给污染的快餐文化盛行的时代。

  B站的长视频在渐渐没落,用心制作精致内容的UP主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抖音擦边主播越来越多。

  老牌小说网站“七点”的流量越来越差,传统网文看得人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主打噱头和无脑爽文的番茄小说的迅速崛起。

  导致七点都不得不开始打击多少年都没有管过的盗版,来尽量挽留平台流量和作者。

  但是,这样的现象,难道就说明那些慢的、老土的东西,就不行了吗?

  也不是。

  典型的例子就是:

  相当多B站上的优质长视频内容。

  被人剪个几分钟的切片出来,配上个唐氏的快餐BGM,发布到抖音里面,往往比原作者还要火。

  这说明,其实观众眼睛的不瞎,优质的内容,只要能看进去,大家是喜欢看的。

  只不过,在每天被快餐文化的侵染下,慢节奏的东西实在没有耐心看。

  古典音乐也是一样的。

  许多优秀的作品,乍一听晦涩难懂,无聊透顶。

  是需要用心去品味的。

  古典音乐的结构、和声、旋律被认为是人类艺术的巅峰,其复杂性和深度是现代音乐难以比拟的。

  例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通过四个乐章展现了人类与命运的抗争,这种情感深度是现代流行音乐难以承载的。

  当完全沉浸其中,用心去品味。

  所感受到的情感无比珍贵。

  “那场赛制变化的潮流,来的真是轰轰烈烈啊。”

  姚瀚叹了一口气,感慨道。

  目光,仿佛回到了许多年以前。

  那一年的姚瀚,只有十几岁的年纪,却已经弹奏了很多年的钢琴。

  并且,在哥哥姚星的影响下,始终关注着音乐界发生的动荡。

  他亲眼看到。

  无数老一辈演奏家,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时代潮流中,折戟其中。

  很多人,倒下了,就再也没有站起来。

  恍惚中,姚瀚的目光,渐渐出现了一群身影.

  “在这样的变更中,怎么可能会没有音乐家反抗呢?”

  他看了一眼林天。

  思索了数秒之后,还是开了口:

  “20年前,天朝有这样一群古典音乐家,试图通过演奏古典音乐来逆转潮流,但最终还是淹没在了流行文化的浪潮中。”

  “.”

  林天一愣,看向了姚瀚。

  “他们失败的原因,不仅是评委的偏见,更是整个社会审美趋势的不可逆性。”

  “跟整个时代对抗,是非常可笑的。”

  “林天老师。”

  姚瀚凝视着林天的眼睛。

  他的目光中,有着说不出锐利,像是在确定、或是警告着是什么。

  ——跟整个时代对抗,是非常可笑的。

  这样的话语。

  似是在说着20年前的那群古典音乐家。

  同时,又是对林天的告诫。

  “.”

  姚瀚就差没有明说了。

  “变更曲目吧,林天老师。”

  姚瀚说,

  “20年过去了,现在世界音乐的格局已经稳定了下来。”

  “那群疯子没有完成的事情,你也不可能完成。”

  “林天老师,我是真的很欣赏你,希望你能一直走到柯尔杯。”

  说到这里。

  一向带着轻佻态度的姚瀚,语气也从未如此认真,

  “你的作曲水平,在我心中,就是绝对的世界顶尖,创作现代音乐,对你来说也不难吧?《一步之遥》就是很好的例子。”

  “如果你是因为甘老的那个孙女,那个大提琴家,才选择的坚持古典音乐,那么我认为,完全没有必要”

  “.”

  “甘老.是20年前那群人中的一个吗?”

  似乎是从话语中听出了什么,林天抬起头,有些迟疑地问道。

  姚瀚看着他,点了点头。

  原来如此

  林天微微颔首,往后躺在椅子上。

  听到这里。

  此前的一切线索全都连起来了。

  甘大爷,当年,就是姚瀚口中,那群逆时代潮流而行的疯子之一。

  而那群疯子的大本营.

  如果林天猜得没错的话,恐怕就是拓跋建辉的乐团了。

  在拓跋建辉和甘华、以及一众优秀的古典音乐家的影响下。

  那个曾经在天朝红极一时的传奇乐团。

  当世界国际音乐协会改制的风,席卷向全球,吹到天朝的时候。

  他们,表现出了对古典音乐的坚持。

  在赛制吹到天朝之后,他们仍然在世界各地坚持演出着古典音乐,并且努力培养着更多年轻一辈的古典音乐家。

  在其他乐团、组织、还有各大音乐高校都开始拥抱新制度的时候。

  拓跋建辉和甘华他们,不断地创作和寻找出路,他们在世界各地演讲、演出,试图用自己的影响力,反抗这股时代的潮流。

  而那位极具天赋的演奏家“姚星”。

  或许就是,在那段时期中,拓跋建辉不惜一切代价也想培养起来的年轻一辈。

  老一辈终将远去。

  在未来,数十年后,或许古典音乐已经彻底消失在了主流音乐圈里。

  起码,还有年轻演奏家,能够将这份传承接下来。

  只不过,姚星终究成了一颗炸雷。

  冒着巨大的风险培养起来的“天才”,在一场演出中搞砸了一切。

  伴随着演奏会的搞砸,也让拓跋建辉和甘华等人寄予厚望的未来,一并破碎。

  最终的结局。

  林天知道了。

  什么都没有改变。

  在时代的洪流中,一群“才华横溢的古典音乐家”,也不过是螳臂当车,一冲就碎。

  最后,

  又不知道出于何种原因,或者干脆就是姚星的那场演奏会,让所有人彻底死心。

  乐团老一辈成员全部出走,成员各奔东西。

  甘华,独自一个人,踏上了柯尔杯的征程。

  最后的最后,

  在柯尔杯的总决赛上,被人暗算,输掉比赛的甘华,永远地扔下了自己的大提琴。

  故事,到此完结。

  林天沉默了很久。

  回想至今为止,跟甘言雨的相处,以及跟拓跋建辉的接触。

  甘言雨,可能就是甘华寄予厚望的下一代。

  这位在演奏上有着前所未有的天赋的天才。

  让明明已经退出音乐界16年的甘华,重燃了希望,将所有的努力都倾注在了甘言雨的身上。

  可偏偏,反而是从未离开过音乐界的拓跋建辉,却接受不了这样的事情。

  这么多年过去了,拓跋建辉早已经放下了当年的执念,安心做着大学教授,所带的乐团,也早已经不是当年意气风发的那一批人。

  在看到甘言雨的演奏之后,拓跋建辉既愤怒,又不解。

  他不能接受,过去这么多年,甘华仍然没有忘记当年的事情,甚至不惜让自己的孙女以身入局,学习如此“危险”的演奏。

  所以,在那场鹦琴杯的初赛上。

  拓跋建辉才会对甘言雨说出那番话。

  那日对甘言雨的刻意针对。

  实则,也是拓跋建辉对甘华的终言:

  “我已经放下了,希望你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