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南里的克学调查员 第13章

作者:鱼本非鱼

  目暮回头一看,刚才还站在身边的秦智博突然消失了。

  ……

  此时秦智博正独自一人思考着刚才在【情景重现】中看到的一切。

  经过刚才漱羽尊德一提醒,秦智博这才突然想到一个自己遗漏掉的细节。

  死者山崎哲脸上的脸颊肉是被谁割掉的?

  凶手既然是已经认罪伏法的漱羽尊德,所有人理所当然地认为是漱羽尊德做出了如此残忍的行为。

  但完整看过命桉现场里“小黑”全部行动的秦智博知道,漱羽尊德在用刀刺中山崎哲的心脏后就直接转头跑了,并没有其他多余的动作。

  如果不是【情景重现】有遗漏的话,那就说明杀人凶手和割掉死者脸颊肉的是两个人!

  不知不觉,秦智博熘达到了后厨门口,两名长相几乎一模一样的年轻漂亮女仆正站在厨房外的走廊中说话。

  从二人头顶显示的信息来看,这两位女仆小姐姐一个叫做下笠穗奈美,另一位叫做下笠美奈穗。

  双胞胎女仆?

  “有人死在那间会客室里了吧?会客室里的那些书也因此变得晦气了吧?”

  “是啊是啊,可惜松本管家还很喜欢那些书呢……”

  听到女仆的话,秦智博突然想起自己在桉发现场调查的那本怪异的法文书,于是站出来打断了两名女仆的对话,问道:“会客室里的那些书,到底是什么来历?”

  对于秦智博的突然出现,两位女仆有些惊慌,但还是异口同声地回道:“因为老爷不喜欢读书,又想在外人面前装作很有知识的样子,所以才让松本管家采购的。”

  说完话,双胞胎女仆就逃也似地离开了。

  随着双胞胎女仆的离开,秦智博的目光落在了走廊尽头的厨房中。

  厨房的水槽中,略微浑浊的水中浸泡着餐巾、餐盘以及刀叉。

  让秦智博更惊讶的是,在餐盘上竟然有一处光点儿,这是自己遗漏的调查点。

  【调查√】

  【某人似乎刚在这里举行过一场晚宴,只能是市面上极其少见的食材才能配得上如此的仪式感】

  就在这时,身后传来的一个声音打断了秦智博的思考。

  “这位先生……”

  “您是迷路了吧?”

  回头望去,宅邸的松本管家正站在门口,双目中散发出令人胆寒的光。

第7章 你听说过朊病毒吗?

  松本管家的脸上挂着待人接物最标准的微笑,但辅以微眯的眼睛中散发出的一点寒光,就让整个笑容彻底改变了含义。

  这笑容彷佛是某位着名的变态心理医生正盯着自己的猎物,下一秒,这位举止优雅的“野兽”可能就会突然暴起,向猎物张开血盘大口。

  看着松本管家这个表情的秦智博脸上十分镇定,意志一栏中的数字却呈现持续下跌的趋势。

  90……89……87……

  意志值跌了几下,又重新回升。

  此时,松本管家眼神中的寒光也在一个不经意间突然消失,并没有做出想象中突然暴起的动作,而是恭敬地说道:“先生,警察录口供的房间是在这边。”

  面对松本管家的指引,秦智博并未理会,而是镇定自若地用工藤新一忘记索要回去的手帕打开橱柜。

  橱柜之中,一袋新撕开口的漂白剂异常醒目。

  漂白剂具有强氧化性,能破坏血液中的DNA分子结构。

  再加上从桉发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一切能用于指控的证据都能在这段时间里销毁。

  秦智博面不改色地将橱柜盖上,说道:“其实那位高中生侦探的推理并不算错误,但是有遗漏。”

  “在漱羽尊德行凶后,到女仆发现尸体的这段时间里,其实还有一个人进入过命桉现场。”

  “这个人拥有备用钥匙,并且能借让女仆打扫房间的借口,随意控制尸体被发现的时间。”

  秦智博的目光看向松本良平,而松本良平继续摆出那人畜无害的笑容,说道:“你说的这个人,好像就是我……”

  “既然先生有所怀疑,警察还未离开……”

  松本良平的话还未说完,秦智博就笑着摇摇头。

  “没用的,这段时间足够你处理掉一切对你不利的证据。”

  “而且人也确实不是你杀的,你只是为了满足你的变态癖好而已。”

  “对吧?尸食教的成员?”

  这次轮到松本良平震惊了。

  而看到松本良平略微愣住的表情,秦智博知道自己命中松本的要害了。

  “如果不想让警察深入调查你的话,就向我透露一些关于尸食教的事情吧。”

  “相信我,这对你没有坏处。”

  秦智博的话很有说服力,虽然松本良平已经处理掉对自己不利的证据,但若是全面搜查起来,难免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况且秦智博想知道的内容也不算什么了不起的秘密,说出来也无妨。

  “日本的尸食教不是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教团,更像是一个具有相同癖好的人聚集在一起所组成的同好会。”

  “至于什么癖好,先生应该知道。”

  “不过就算是这个‘同好会’,也分为两派。”

  “一派是博食派,是不想过分扰乱生活的人。”

  “另一派是狂食派,是对生肉抱有强烈渴望的人。”

  秦智博听完后点了点头,并从松本良平的话中提取了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信息。

  首先,类似尸食教的组织不是只有日本才有,其起源说不定与那本系统推荐调查的法文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