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老婆孩子热炕头 第113章

作者:从前慢

  别说秦淮如,院儿里其他人瞅着都稀罕!

  反倒是易中海,每天故意岔开时间,早出晚归的。

  生怕让人给撞见,臊他那脸。

  殊不知,他在旁人眼里,哪还有什么脸面。

  八级工,学老太太人后碎嘴,嚼舌根。

  不说旁的,就连那碎嘴老太太,都瞧不上他这样的。

  一大男人碎嘴,真出息!

  就在这奇怪的节奏里,时间悄然进入年关。

  清早,刚起的杨建国听见门外有动静。

  “慢点,慢点,贴对称了。”

  “那头那头不对,往上……哎,对了。”

  瞅着门框上的对子,阎埠贵得意一笑,“敲门吧!”

  “甭敲了,壹大爷。”杨建国把门打开了。

  瞅着门口站着的阎埠贵,壹大妈,解放跟解旷俩兄-弟。

  杨建国乐呵道:“您可真够早的。”

  阎埠贵拿着炊帚直乐,回了句“早起的鸟儿,才有虫吃嘛!”

  “行,说的在理。”

  杨建国提着外套,朝屋里说了句“英子,来看看壹大爷给咱贴的对子。”

  “来了。”

  英子跟着出来,嘴里说着:“壹大爷,这对子要不讨喜,可不给赏钱。”

  阎埠贵一咧嘴,得意道:“你看,你自己看看。”

  上:美满夫妻春自永。

  下:勤劳门第福自临。

  横批:多子多福。

  “好,好彩头。”杨建国大声叫好,让英子给拿赏银。

  英子从兜里掏出一小红封,自个儿用红纸裁的,向前一递:“给您,谢您吉言了。”

  瞧见人还专门包了红纸,阎埠贵更高兴了。

  瞅瞅,文化人就是不一样。

  瞧这多讲究。

  哪像院儿里那些个大老粗,上来把钱往手里一拍,有辱斯文。

  自个儿是图他那钱吗?

  真是……

  “壹大爷,不愧是教书的。”杨建国又捧了句。

  阎老抠昂着头,自满得意:“那是,几十年了,还能白教不成?”

  让解放把红封收了,阎老抠头回觉着,那红封里的钱多少都无所谓了。

  就人这态度,杨建国那一捧。

  阎老抠就跟喝二两似得,飘飘然,走路步子都轻飘了。

  那是简单的红封吗?

  那是人对咱文化的认可,是尊重。

  这红封,阎老抠决定好好收着,里面的钱……

  粪土铜臭,不能留,得拿出来给它用了。

  免得脏了这红封的价值!

  不过,里头起码得装个两毛吧?

  舒舒服服,阎老抠往别家走,杨建国跟英子再看了两眼对联。

  相视一笑,回屋做饭上工了。

  今儿,就杨建国一人出门,英子她们厂已经放了。

  其实,轧钢厂也放了大假。

  可特种车间没放。

  不仅没放,还得加班加点的赶进度。

  过年前,得把机器送上火车。

  吃了饭,送杨建国出门。

  英子特意嘱咐,晚上回来的时候当心着些。

  临过年,街上巡逻的多了,可人也乱了。

  杨建国又总走夜路,英子当然提着心。

  “知道了,放心,我这当心着呢!”杨建国笑着回应,完了捧起媳妇的脸嘬-了-口。

  “你回家也当心着,雾大,别磕着碰着。”

  相比起自己,杨建国更担心她的身子。

  两个月,正是不稳当的时候。

  要不是正好赶这节骨眼,杨建国实在抽不开身,说什么也不能让她一人回家。

  “我跟雨水说好了,她陪我一块儿。”英子笑着给他把领子提了提,暖和。

  这些日子,何雨水跟她打得火热。

  自从英子放假,俩人见天儿的呆在一块,聊天解闷,听音乐的。

  杨建国深度怀疑,她就是来自家蹭吃蹭喝,摆弄那些稀罕玩意儿。

  不过,媳妇有人陪着,摆弄也就摆弄了。

  东-西买来,不就是让人用的。

  摆那当个宝贝,碰都不能碰的,要来干啥。

  供祖宗呢?

  “行,我走了。”再看了眼,杨建国这才推车往外走。

  临出门洞,还不忘回头。

  杵在门口的英子挥着手,笑靥如花般灿烂夺目.

第一百三十四章 表彰信,永远的集体

  【本周连续签到三天,获得杂票礼包*中,压榨大豆油五十市斤,先进个人荣誉证书*1,表彰信*1,现金一千五百元。】

  今早丰富的签到奖励,让杨建国意识到,自己期盼已久的奖励到了。

  这是他对锅炉做出的技术改进,给予的奖励及正式表彰。

  也是先后优异表现的积累所得。

  其中,最让杨建国看重的不是压榨大豆油,不是现金一千五百元.

  也不是先进个人荣誉证书。

  表彰信!

  那封表彰信才是杨建国最期待的奖励。

  要知道,在这一时期,导员是很爱写信给基层人员的。

  工、农,这两个大团体,每年光接见的人。

  没有十万,也有上万。

  并时常会给表现优秀,奋斗进取的同志写信。

  这封表彰信……

  杨建国是怀着复杂的心情,来到轧钢厂的。

  往日里热闹的厂区,显的安静萧瑟。

  唯独特种车间里,钢铁敲-击的回音依旧。

  伴着工友们积极向上的吆喝声:“嘿~哈,嘿~哈”

  “建国,是建国来了。”刚进大门,就有人瞧见他。

  这一叫,让杨建国意识到。

  恐怕自己那些奖励,在他来之前就到厂里了。

  然后,他就看见站在工作台前,等候多时的杨厂长。

  还有一位陌生的面孔。

  中山装,大背头,腋窝下夹着个砖头公务包。

  “建国,快来。”

  杨厂长欣喜雀跃的向他招招手,表现的比他本人还要兴奋。

  “来,见一见,这位是上面大领导的秘书,专程来给你送表彰的。”

  杨厂长没提名字,杨建国也格外识趣的没去追问。

  对-方拉开‘砖头’包,从里面取出一信封。

  致:

  工人先进,杨建国同志,启。

  上面没有什么红章,也没有任何的标识。

  就这么一封普普通通,泛黄的信封。

  郑重其事,双手转交的放进他的手里。

  “首长很欣赏你。”

  “亲口说:我们基层就是要有这样的同志,才能把国-家建设好,带人民过上好日子嘛!”

  “杨建国同志,希望你能再接再厉,不辜负首长和人民对你的期望。”

  看向对-方正色严肃的表情,目光里的欣赏与激-励。

  杨建国双脚并拢,昂头挺胸:“为祖-国,为人民,甘愿奉献,这是我的荣耀。”

  “好,很好。”

  抬起手搭在他的肩头上,用力按了那么几下,无名的送信员离开了。

  杨厂长目送对-方离开,随后将目光转向杨建国。

  眼巴巴的看着他,一脸的期盼:“建国,给大伙儿念念吧?”

  “是啊,建国,给大家念念,我们都想听教员的教诲。”

  看到大家如此迫切的表现,杨建国点头笑道:“好,我就给大家念念。”

  这年头,接到教员的信是大事。

  可放眼全国,也不在少数。

  教员对基层群众,特别是工、农这两个大团体。

  是极为重视,欣赏和尊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