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老婆孩子热炕头 第148章

作者:从前慢

  瞧见傻柱回了屋,杨建国也把锅盖掀开,里头正在肉汤里‘咕噜噜’的腊肉香溢满屋。

  锅边上贴着的‘不规则’饼子,看起来有些奇怪。

  但难看就难看了,只要能吃就成。

  扣上锅盖,杨建国听见门口有人在咽口水。

  扭头一瞧,小当正扒着门框往里瞅。

  看见他,甜甜一笑:“杨叔。”

  “小当啊,进来。”杨建国笑呵呵的招招手,坐在灶头前的马扎上。

  “最近咋不见来杨叔家,咋,忘了?”瞧着眼前的小当,杨建国用火钩把炉子小抽屉打开。

  里头放着些花生,还有俩表皮皱巴巴的土豆。

  土豆的香味儿飘出来,小当忍不住又咽了下口水。

  这才糯糯的说:“妈不让,说,不能到人屋里要吃的。”

  自从被杨建国收回徒弟,秦淮茹对这个机会就加倍珍惜。

  同时,也把他讲的那些个规矩,记得清清楚楚。

  心里燃起希望,憋着一口气儿。

  秦淮茹就想靠自己个儿,把日子给它过好了。

  过红火了,过到人前头,让人羡慕。

  最好是嫉妒,越嫉妒越好。

  她秦寡妇,一…个寡妇,就是要走到那些个人前头。

  所以,秦淮茹也时时刻刻把这些规矩挂在嘴边。

  因为,想要实现她想要的。

  唯一的指望,就是跟着杨建国。

  只有当杨建国的徒弟,好好学技术,把自个儿的能力提升上去了。

  她才有机会,实现自己那些想的。

  不能拿,不能靠,全凭自己本事吃饭。

  这话,秦淮茹每天都要在心里跟自己念无数遍。

  疲惫的同时,也感受到与从前截然不同的精-神,也就把这话也说给孩子听。

  既然是好的,就该说给孩子们听,让他们也往好的学。

  对孩子,秦淮茹是真没二心。

  巴不得个顶个的优秀,将来哪个都比自个儿优秀,过得好。

  别说,秦淮茹陪孩子的时间是短了。

  可教孩子的那点东-西,反倒比从前的十句百句更管用。

  不仅小当,就连棒梗都变乖了。

  特-别是在被秦淮茹提起,按着狠狠的抽了一顿后。

  像从前,动不动躺地上打滚那些个招儿。

  现在是一样也见不着。

  小偷小摸就更不可能了,棒梗现在最怕的就是‘叫傻柱把你手砍了。’

  一想起那天傻柱要砍他手,棒梗就想起贾婆子那张人不人、鬼不鬼,吓人的脸。

  不光戒了坏毛病,跟奶奶也是再亲不起。

  贾婆子被伤透心,如今又要忙着学习、劳动、改造。

  还要想法给秦淮茹洗脑……

  做思想工作,让她给自个儿交钱养老

  贾婆子忙的,也顾不上他这个好大孙儿了。

  反正孩子就在跟前,瞧着人在,活的就对了。

  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贾婆子也觉着,自个儿从前是太惯着他了。

  让一孩子,骑自个儿这奶奶头上作威作福。

  像话吗?!.

第一百六十五章 家家户户开怀笑

  “你-妈说的对,做人,就是要靠自己,自食其力才叫本事,知道吗?”

  小当乖乖点着头,一时间不知该不该去接他手里的红薯。

  杨建国将红薯摆成两段,笑道:“吃吧,这是杨叔给的。”

  小当这才接过,小手烫的来回颠着,边吹边说:“谢谢杨叔。”

  “嗯,乖。”揉了揉她的头。

  杨建国拉了个小马扎,让她跟自己面对面坐下,吃完了再走.

  用嘴巴吹凉了手里的红薯,小当一点一点的将它吃完。

  当她发现,红薯外皮是被清洗过的后。

  连同皮一起塞进嘴里,软糯劲道的烤红薯皮,别有一……番风味。

  吃完了烤红薯,小当擦了擦嘴,又用舌头舔了舔牙齿。

  这下,才开心的向杨叔道谢告别。

  虽然想吃锅里的肉,但妈和杨叔都说了。

  不是自己的,主动给的才能要。

  不给的,不能要。

  所以,小当走了。

  让小丫头克制住馋嘴的还有别的原因。

  贾家的日子,最近也好过了些。

  秦淮茹这个月,买了次肉回来炖。

  家里头连着吃了三天,小当这次不仅吃上肉渣,用馒头沾肉汤。

  还吃了两大块肉,是妈亲手夹给她的。

  所以,嘴馋归嘴馋。

  但也能忍得住,不像从前……

  肉渣都尝不出味儿,肉汤更是一点不剩。

  就是用剩下的骨头,熬出的汤。

  也得奶奶跟哥先喝,小当只能用最后剩下的那点锅底,倒了水撒点盐尝尝味。

  现在不一样了,妈会保护自己,向着自己。

  过了年,小当也要去上学了。

  听说学校里能学到很多东西,到时候,小当就可以帮妈一起干活儿。

  赚钱养家。

  小当要赚好多好多钱,给妈买好看的衣服,买新被子……

  还得再买一双新鞋,妈的鞋底都漏了。

  对了,还有杨叔和英子婶。

  小当也要给他俩买衣服,买鞋,还要买好多好吃的。

  把从前那些个没吃过的,全部都吃一遍。

  带着孩子童真的梦想与追求,小当开心的跑回了家。

  有了半个红薯果腹,今天的小当开心极了。

  铃铃,铃铃~

  老远,杨建国就听见自行车打铃儿的声。

  抬头眺望,远远的就瞅见英子从巷里过来。

  碰见熟人了,热情的招呼一声‘婶子,大妈……’

  杨建国如今是锣鼓巷里炙手可热的,英子那也一样。

  人嫁了个好男-人,自个儿又是正式工,厂子里的先进。

  这对寻常老百姓来说,那就是天大的本事。

  英子,有福啊!

  这话,不知每天在各家里要被念叨个多少遍。

  特-别是有闺女的家里,都指望能找上像杨建国这么个女婿。

  也没人敢到处吆喝,自个儿闺女嫁得好了。

  反正在锣鼓巷这块,是没了。

  张口就是“嫁的再好,有人英子嫁得好”这话。

  一句顶百句,张嘴就能噎死个人。

  说?

  来来来,你把人指出来我瞅瞅,今后就夸你家了。

  “英子。”瞧见英子快到门口,杨建国向她挥手。

  英子开心直笑,“建国。”

  刹车停下,英子从车上下来,高兴道:“你咋出来了,让人看见笑话。”

  这年头,哪有男-人站门口等女人下班的。

  几千年的老思想,那是说改就能改的?

  人要看见了,指不定在背后说什么呢!

  “你管他外人说啥,有本事让他当我面儿说。”杨建国接过车把,一点不虚。

  他如今的名声,那是一步一脚印,凭自己的能力走出来的。

  有句话说的好,公道自在人心,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你要说犯了什么弥天大的罪过。

  他这名声可能就不顶用了,就这么点小事儿。

  杨建国都不用自己开口,谁个乱嚼舌根。

  让听见了,指定得挨一通臭骂:“人建国那是疼媳妇,你个没人疼的,就会在这说风凉话。”

  “咋,你男人是不天天抽你,我看抽的好,就该往这张破嘴上抽,抽烂了才过瘾。”

  完后,还得到自个儿面前。

  把这事儿说上两句,邀个功,让杨建国夸两声。

  这才心满意足的走。

  可以说,这名声它既能‘防身,’又能‘做耳。’

  只要不是什么大事儿,平日里有人说个嘴。

  有的是人乐意来给他说道说道,在他跟前露个脸,混个眼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