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从前慢
“事儿都过去了。”秦淮如淡淡回了句,就低头吃饭不言语了。
身为杨建国的徒弟,邻居,她比张潮看的明白。
杨建国是个大气的,更是个明白的。
易中海为了一时嘴快,该罚的都罚了。
厂里也给那事儿定了性,后面就是再提起也不会伤了师娘的名声儿。
他要是隔了半年,还揪着这事儿不放。
反倒是给人提醒,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等于自找麻烦。
再说,中间还隔着个刘大妈呢!
所以,杨建国不会再故意去针对他。
只要易中海自己不蹦跶,非得往跟前儿凑,杨建国才没功夫搭理他。
成天忙的跟什么似得,哪儿有心思去搭理他这…种‘小人物。’
要说,秦淮如看人,琢磨人心是真有些本事。
杨建国还真没心思搭理易中海,或者说,他都快把这人忘了。
如今,在杨建国心里就两件事。
做好自己的工作,照顾好媳妇儿,过好自个儿的日子。
其余的,只要不是主动找上门的。
杨建国真没心思搭理,也没那时间搭理。
最近,厂里又要有大动作。
不是特…种车间,是整个红星轧钢厂。
厂里有意要扩张第三产业,加强业务,增加额外创收能力。
这么说,听起来可能有点事儿大。
那就简单点的,直接说事儿。
厂里打算再扩两所学校,满足职工需求的同时,面向厂外进行招生。
这事儿,是杨建国、杨厂长一起向大领导汇报的。
谁的主意,一目了然。
杨厂长要有这魄力,这觉悟,他早升了.
第一百七十九章 春风得意,马失蹄
“咱们厂现在,光在-编的就有一万多人,就那么一…个学校,哪够用。”
“不少人为了上学,把关系托来托去,就为让孩子有个好前途。”
“毕竟,咱们厂的学校那是出了名的好。”
“既然大家信赖,咱们也有这个能力。”
“为什么不能多办几所学校,也是为职工、人-民解决问题嘛!”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听到杨建国如此说辞,大领导对他又高看几眼。
这个杨建国,肚子里的墨水是真不少。
时不时,语出惊人。
要不是如今啊,哪儿哪儿都缺人。
把他放在车间做工作,可惜了.
不过,对这-番说辞,大领导是认同的。
为什么,因为他本人就有过相似的经历。
亲戚家的孙子,想要上红星小学,把关系都托到他这里来了。
听他说,不少人为了托关系上学。
找来找去,最后还让人给骗了,反倒把责任给怪到学校,在学校大闹一通。
这种事虽说不多,大领导也略有耳闻。
不过,以他的层面来说。
这些,都是小事,是特-例。
大领导也没时间,专门抽空来了解这些问题。
下面有下面的难处,上面也有上面的难处。
以他的级别,在无人汇报的情况下。
直接去插手解决,基层职工家庭的教育问题。
事儿是好事,可倒霉的就不是一两个了。
那是有一大批人要遭殃,受到牵连的……
这其中会不会有人趁机捣鬼,自己接收到的消息是真是假。
会不会好心办了坏事,全都是未知数。
站的高,看得远。
可未必看得清眼跟前儿,这错综复杂的老胡同。
不要以为站在高位,就能为所欲为。
越是站的高,一言一行,越要谨慎、三思后行。
牵一发而动全身,你一…个小小的举动。
就有可能在下面制造一场大地震,不谨慎不行啊!
可现在,杨建国和杨厂长报到他的面前。
大领导信任两人,对事情有了一…个相对完整、深入的了解。
那么,再去过问这件事,就合情合理了。
“这件事我会放在会上讨论,等有了结果,会有人通知你们。”
有大领导表态,不管是成与不成,肯定都会有个信儿。
杨建国现在,就在这儿等信。
“师傅,咱厂真能再办俩学校吗?”休息的时候,秦淮茹过来问起这事。
自从杨建国认了她的身份,该避嫌的避嫌,正经儿交谈也不用藏着掖着。
两人间的关系,虽没什么打趣玩笑。
可日常里的交流,总算是瞧着有点正常师徒的意思。
“嗯,应该能有信。”杨建国点头回应。
秦淮茹这不是专门往他跟前凑,套近乎的。
她是真挺关心这事儿。
因为,小当要上学了。
现如今,红星小学的班级人数是越来越多。
有新来的,就找个教室往里塞。
说实话,要是搁在之前,秦淮茹一点也不在意。
孩子能进教室,听老师讲课。
这就成了!
一女娃娃,有学上还挑啥挑?
咱就是个普通家庭,啥讲究啊!
那谁家孩子不都一个样儿。
可现在,秦淮茹跟师傅呆久了。
听其它师傅们唠嗑,闲聊,时不时谈到孩子教育的问题。
自个儿,对这事也开-始上心。
这一教室五六十孩子,新到的都是安排在后面,老师看都看不着。
有些孩子,上一学期,老师都不知叫啥名的。
这样式儿,他能学的好吗?
“你不能全靠孩子自觉,那孩子,他要有这个自-觉-性还叫孩子吗?”
“还得去-管,去-逼。”
“就跟咱-干-活儿一样,师傅就是老师,你得在后头督促着。”
“瞅瞅厂里头,哪个学得好出来的,不是师傅在后头跟狼撵一样,撵出来的?”
秦淮茹把师傅们这些个话,全都记在心里。
在她心里,小当将来那是要有大出息,大能耐的。
所以,指定不能把孩子给耽搁了。
就说自个儿。
能有今天,全-靠-着女儿一句话给点醒。
这事儿,秦淮茹心里没忘。
小当这孩子,自个儿一定的好好培养。
所以,秦淮茹知道厂里要办新学校,这事儿她就一直上着心,见天的问。
“那啥时候能有个信吗?”心里挂着,人就着急。
瞧了她一眼,杨建国笑道:“你急什么,这不还有仨俩月的。”
“等到小当上学的时候,应该就差不多了。”
轧钢厂开学校,也不是说直接要找地方,新建两所。
他们的计划,是把周边那些个没发展的,师资和能力都不够的学校直接兼并了。
这样,既能帮教育部门减负,摆脱累赘,不会引起双方的冲突。
又能直接投入使用,有利解决现下面临的问题。
一举两得,双赢!
谁会不喜欢双赢,你好,我好,才是真的好。
所以,这事儿杨建国才会有信心说。
指定能成!
两天后,周五。
杨建国送了媳妇,到厂办公楼让拦住了。
“杨主任,厂长叫您去一趟。”
得知是厂长找他,杨建国心里一乐:“这事儿,成了。”
果不其,到了办公室。
就瞧见杨厂长眉开眼笑,朝他说道:“建国,学校的事儿有信了。”
“是哪个?”杨建国问了句,自己就去找茶和杯子,给自个儿泡上了。
瞧他这个自来熟的样儿,杨厂长无奈又高兴。
回了句:“第八小学和第六中学。”
上一篇:综漫:诸天万界从恶魔咒蓝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