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老婆孩子热炕头 第209章

作者:从前慢

  “建国,这咋整啊?”

  瞧见杨建国,大伙儿像是有了主心骨。

  一个个的停下来,面色焦急的看向他.

  站在车间外,就能听见上面棚子铁架间的‘咯吱’声响。

  杨建国的心,也跟着沉了下来。

  这要没事,皆大欢喜!

  可一旦出事儿,就不是耽搁一两天功夫。

  大家加把劲儿,就能解决得了的。

  里面那些精贵仪器,得请国外专家来修。

  什么地方坏了,买配件的外汇先不说,啥时候能把人请来都是个问题!

  可人不来,你又不敢乱动。

  动一下,等人来了就告诉你:因为你私自拆动,不在我们的保修范围内了。

  来吧!

  准备大把的外汇搁那,等人专家成日累月的慢慢修吧!

  期间,你还得好吃、好喝的供着。

  人一天就工作那么一会儿,歇了!

  问就是‘人权,’跟你讲‘文明世界的工作就是这么干的。’

  品着咖啡,吃着美食,喝着洋酒。

  一天先浪大半天,过来瞧两眼,拨两下回去了:“明天继续。”

  这不是特例,是常态!

  为啥大伙儿咬紧了牙,要奋斗,要进步。

  他奶奶的洋鬼子,欺人太甚!

  “这样,先继续把路清出来,我去看看。”

  杨建国说着往里走,让人一把给拉住了。

  是李耀国,拽着他的腕子说:“建国,这会儿不安全。”

  杨建国抬头看了看棚子,‘咯吱’声响还在。

  “我就在门口瞧一眼。”杨建国笑了笑,示意他放心。

  听他不进去,李耀国这才叮嘱了句,放开他的手腕。

  走到车间门前,杨建国抬头往上看。

  棚子是严严实实的,没一点空缺。

  车间中间儿是主梁,前后没支架撑着的地方,已经有轻微的塌陷、变形迹象。

  再这么下去,车间怕是撑不住多久了。

  后退几步,杨建国转身来到空地旁说:“这会儿清雪来不及了,必须立刻减压。”

  现在清扫上面的积雪,不说人在上面会不会危险。

  光是梯子送过来就得半天,人上去也站不住,太滑,太危险了。

  所以,必须得另外想办法泄压。

  “我有个法子,大伙儿听一听。”杨建国把师傅们叫到身边,说出自己的办法。

  他这个法子有一定的危险性,必须得有人进棚里才行。

  而且,还得高空作业。

  “我提出的方案,所以算我头一…个。”杨建国当仁不让,率先表态。

  他能有今天,靠的可不是有事儿往后躲。

  让别人冲锋陷阵,自个儿跟后面捡功劳来的,这不是他杨建国的为人。

  风险他也考虑到了,说没有是不可能的,但只要够快,就能把风险降低到最小。

  看他第一个表态,刚把烟点上的郝师傅低着头,闷声道:“我去。”

  又有两个年轻的,表示自己也行。

  不过,这俩让杨建国给拦了:“刚有孩子,咋也轮不到你俩。”

  “组长,那你不也是。”

  杨建国一挑眉:“你是组长,我是组长?”

  “算我一个。”李耀国站了出来。

  刚刻意忽略他的杨建国,面色无奈:“嫂子刚生老三,你这是干啥?”

  李耀国笑了笑,说:“谁不是拖家带口的,你自己啥样不清楚,还好意思说我?”

  “不是,你这……”

  正在那争执,华子和张潮同一时间站出来:“师傅(杨师傅),我跟你。”

  瞧了两人一眼,杨建国点头,好样儿的。

  气氛一调动起来,那是群情激奋,都嚷着要进去。

  杨建国压了压手,吆喝着“安静,”才把这些人给压下去。

  进去那么些人也用不了,没用还得担风险,图个什么?

  最后,总共定了16人。

  高空作业的4个,分两组。

  李耀国和华子一组,郝师傅和张潮一组。

  分别前往厂房尽头左右两端,给上面开个大点的天窗。

  让那顶跟上面儿的雪,一块儿掉下来。

  杨建国带着其他人,在这之前要把下面儿的机器转移到主梁附近。

  那地方有主梁撑着,最是安全不过。

  只要能把顶部没有支撑的连接部位切掉,开出天窗卸掉上面的大部分重量。

  那些有支撑的部分,也就安全了。

  后面儿,再慢慢清扫积雪也来得及。

  而且,这么办还可以最大限度的确保机器的安全。

  “准备好了。”左右看了看,杨建国一马当先的进了车间。

  没进车间门,大伙儿就跑起来了。

  直冲尽头墙角,用吊机先把人送梁上。

  完了下面的人再把设备给送上去,稳住后自己再顺着两侧的梁柱往上爬。

  这活儿,肯定得年轻的来。

  上去帮师傅稳着机器,用皮带把自己挂在梁上向前挪,边挪边切割。

  下面,杨建国带人转移机器,“那头扎结实了,小心脚底下。”

  “来,把这拆了,赶紧先送走。”

  “外面还有没有防水布。”

  “有,来了。”

  突然响传来的声音,让杨建国看了过去。

  半截身子湿透,满头是汗的秦淮如。

  拖着好些防水布进来了。

  大伙儿都是惊讶,这秦寡妇真就这么勇?

  在大院儿里忙着张罗,清点人数,通知各家都别在屋里,到院儿里呆着。

  这秦淮如忙完回来,才知道杨建国让师兄给叫走了。

  厂里有事儿,还把杨建国给叫走了。

  这,秦淮如哪呆得住。

  跟贾婆子,易大妈招呼了声儿,让帮看着孩子,人就跟着冲出大院儿。

  沿着深一脚浅一脚的雪坑,往厂里赶。

  这不刚到,就瞧见外面有人要送防水布。

  知道师傅跟师兄都在里头,啥也没想,接过手就进来了。

  “愣着干啥呢,搭把手啊!”杨建国这一吆喝,才有人反应过来。

  这会儿争分夺秒,可没时间在这耽搁。

  “快,快点的。”

  “扎好了。”

  “来,大伙儿一块使劲,123走。”

  能拆走的拆走,拆不走的直接上防水布捆结实,里面容易伤着的核心部件。

  现场紧急加工三角铁支架,给上面儿的防水布支楞起来。

  就是真有雪什么的砸下来,只要支架不倒,裹在外面的防水布不破,那就没事。

  “建国,好了吗?”上头挂在梁上的李耀国,冲着下面儿吆喝。

  再看那顶,只剩几个点连接着。

  中间往下陷成坑,眼瞅是要撑不住了。

  杨建国挥手大喊:“好了,撤。”

  大伙儿往主梁跑,杨建国也跟着一块儿。

  上面李耀国和郝师傅,也开…始进行最后的部分。

  这会儿要时刻小心,谁也不敢保证,切到哪儿顶就撑不住了。

  正想着,左边猛的一亮。

  哐当。

  顶带着半人高的积雪掉在地上,掀起白色的雪卷儿。

  下一秒,右边也跟着断了。

  两边平安完成,中间那段的压力,立马就减轻了。

  再看机器,有防雨布护着,开出两块天窗飘进来的雪花也不碍事。

  不过,还得尽快清理积雪,把车间重新给恢复了。

  这低温对机器的精度,还是会有影响的。

  看见这一幕,杨建国挥着手说:“行了,让人都进来,从里面上去清雪。”

  “噢~”欢呼响起。

  杨建国脸色一板:“轻着点,别给屋顶震塌了。”

  接着哑然一笑,吆喝道:“等忙完了,我请大伙儿喝酒。”

  这次没人欢呼呐喊,可眼里都带着喜色。

  干劲十足的,安排人从里头‘天窗’上屋顶,一块儿清理积雪。

  “不好了,不好了,三车间塌了,三车间塌了,来人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