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老婆孩子热炕头 第256章

作者:从前慢

  “该啊,许大茂,你是真该死。”傻柱翻来覆去的念叨,心里百感交集。

  往后逢年过节,哥们一定给你点炷香!

  喝到半宿瓶儿见底,傻柱这才悄摸回屋。

  媳妇儿、孩子都睡了,不得轻点?

  瞧着他那背影萧瑟的样儿,杨建国关了门。

  把桌子擦干净,杨建国熄了台灯,躺在床上也有了困意。

  折腾一天,完了又喝些酒。

  头挨着枕头,就不知道事儿了。

  迷迷糊糊,觉着自个儿脸上有什么在拍。

  杨建国睁眼一看,闺女趴在他身上,用小手在那轻轻拍他那脸:“妈妈,爸爸醒了。”

  瞧见他睁眼,闺女呲溜下去了。

  这丫头,本以为是个贴心小棉袄。

  可还没等长大呢,就已经漏风了。

  前头还跟他亲的像什么似得,现在就只会喊“妈妈,妈妈。”

  他这爹纯属摆设,手艺工具人。

  英子把早饭端上桌,笑道:“快起了吃饭,还得孩子叫你,多大人了。”

  “羞羞,爸爸羞羞。”跟在英子身边寸步不离的志怡,用手点着小脸。

  杨建国掀开被子,穿上鞋就去撵她。

  “咯咯咯。”围着妈妈绕了个圈,躲在她身后,这丫头吐着舌尖“略略略”的跟他嘚瑟。

  杨建国无语摊手,道:“我这爹当的,一点地位没有。”

  瞅着两父女玩闹,英子也是乐呵直笑。

  可再一看洗好了手,带着小当乖乖坐在桌前的儿子,心里就是无奈一叹。

  这孩子到底是像谁了,老诚稳重的一小老头。

  这么大点,真是愁死个人!

  秦淮如这一去,就是连着五天。

  第六天清早,才从乡下赶回来。

  人瞧着是有些憔悴,可那精神是饱满鲜活的。

  那份眉宇间的轻松,好似解下千斤重负。

  转眼就是一个秋,何雨水的婚事办的热热闹闹。

  傻柱在院儿里摆了六桌,家家户户都请到了。

  要说何雨水这眼光,确实不错。

  那片警长的排场,精神,一瞧就是个上进,有出息的。

  人家里对她也是满意,婚事也不凑活。

  不仅给俩人准备新房,完了还给添置俩大件。

  一台缝纫机,一台收音机。

  何雨水有自行车,男方也一样,把俩人这加一块儿倒也算是凑齐四大件了。

  这年月几个结婚,能凑得齐四大件的。

  所以,何雨水这婚结的风光。

  单从这方面讲,比杨建国也不差了。

  当初他结婚的时候,可就只有自行车这一转。

  “英子姐,你就别笑话我了。”拉着英子的手,被她一通调侃的何雨水不依不饶。

  你们家那留声机,唱片柜,收音机,无敌牌的缝纫机,永久、凤凰两大件自行车。

  这些个东西搁一块儿,谁不羡慕?

  再说那俩铸铁炉子,寻常人家这辈子都未必能有一…个,你这一屋一…个。

  还有那热水器,数遍全国你是头一…个用上的。

  就这样,还来调侃我这勉强凑够的四大件,是你当姐姐该做的吗?

  俩人在这有说有笑的,喝的差不多的傻柱搂着妹夫的肩膀在那咋呼:“你可得对她好点。”

  “我妹儿性子是有点直,可人善良,勤快,过日子那是一把好手,指定没问题!”

  “瞧见那屋没,给她留的。你要欺负了她,可别怪我找上门给她带走,啊!”.

第二百六十二章 三年,我就不该回来

  何雨水走了,风风光光嫁了出去。

  娘家不仅给带了俩自行车,还给贴了两张手表票,款式一男一女。

  至于表,那就得自己买了.

  傻柱买单个不合适,买一对也不合适。

  所以,就给换成手表票。

  礼不轻,也不会厚此薄彼,这开支自家也能接受——3赢!

  没了贾婆子和许大茂的大院儿,空气也香了,人也高兴了,连天都青了几分。

  这些日子,易中海哥仨是越来越老实了。

  特别是之前还有点跳的刘海中,现如今见着谁都要招呼两句。

  碰见杨建国更不得了,上去从早问到晚。

  吃了吗?吃的啥?

  孩子咋样,缺点啥不?

  屋顶漏吗,要不要补补?

  院儿里这地板是不是太翘了,找人平平?

  那架势,比跟领导请示姿态还要低,还要勤快。

  刘海中怕啊!

  这院儿里唯二跟他不对付那俩,贾婆子,许大茂,一趟就给送走了。

  贾婆子送回乡下,这往后眼瞅着就是个孤坟。

  秦淮如要能回去看她,太阳打西边出了。

  许大茂……

  押送那天他远远瞅了眼,上了车就再也没回来。

  靶场没去,可刘海中当天晚上还是做噩梦了。

  就像瞧见许大茂跪那,砰…

  人就倒了。

  说这事儿是巧合,还是报应。

  刘海中是一点也不在乎,反正他就知道一点。

  杨建国那一家子,诶~

  得捧着!!

  转眼已是三年,四九城里风平浪静。

  往日那些鲜艳的衣服不见了,工装,绿军装成了统一色调,街上来往的行人少了些笑脸。

  几个散落在城里的集市,也全都销声匿迹。

  原先只有东…西两处办的黑市,如今倒是遍地撒谎,大大小小得十几个。

  时不时就得有人让逮了抄没收入,公开批斗。

  可没法,人总得想法活。

  再大的风险,它该冒还得冒。

  所以,那黑市虽说常有人被抓,可换个地儿依旧是红红火火。

  铃铃…

  骑着车穿过巷子,停在大院儿门口。

  杨建国踮着脚说:“志远,慢点下。”

  后座上六岁的志远,踩着脚蹬下了车,一米二的个头,瞧着像个小大人。

  抬腿下车,前面坐着的闺女志怡抓住车把杠,乐呵呵笑着:“飞咯!”

  杨建国抓住大扛向上一提,连她一块儿给带进院儿门:“飞咯!”

  “咯咯咯…”志怡乐呵直笑。

  斜挎着绿色布书包的志远,表情露出几分无奈。

  每天都来这么一回,多少年了,有这么高兴吗?

  推着车进了中院,还没到屋头。

  志怡瞧见屋檐下撑着的自行车,就朝屋里大喊:“妈妈,我们回来了。”

  “回来了。”一挑门帘,比三年前更显成熟丰…腴的英子出…来了

  “给,五斤。”车把上挂着的肉递给媳妇儿,杨建国这才撑好车,把闺女抱下来。

  英子去把肉放到地窖,完了扭身回来进了屋:“建国,加上今天的五斤该够了。”

  这一月每隔七八天的,杨建国就去买四五斤肉回来。

  每次还都换着铺子,总共买了有五回。

  加一块儿该是有贰拾多斤,顶够过年用的了。

  那些个蔬菜啥的,厂里发的,自家提前囤了些也够。

  零食英子时不时从厂里买些‘残次品’也有。

  算算,自家这年啥也不缺了!

  英子买回来的‘残次品,’那可都是好东…西,就是样子或是比例没做标准。

  这些产品的标准,那是极高的。

  毕竟,食品厂好些东…西,都是往外销的。

  不能上架卖,就放厂里对内促销,价格只要外面卖的五分之一,有时候够便宜。

  算是特别福…利了,大伙儿有条件都抢着买。

  英子每回都是少买点,回来把之前沉了的分着一吃,新买的放柜里备着。

  逢年过节,来个人招待,总要有点准备才是。

  “正好也要放假了,你们厂是几号?”

  杨建国换了双家里穿的布鞋,让憋了一天的脚得到释放。

  拖鞋太奢侈!

  就这布鞋踩倒后跟,耷拉着在家穿正好。

  他有一双,英子跟孩子也都各有一双。

  “26,今年任务提前完成,放的早。”英子欢喜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