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老婆孩子热炕头 第296章

作者:从前慢

  你这弄俩黄鱼摆上,那么招摇,不给自个儿找麻烦呢吗?

  杨建国哭笑不得,明知她说的没差,可到底是答应闺女了。

  英子也知道他那个性子,既然答应了就不能放着不管。

  所以,她想了个折中的法子。

  “我带她去打对小的,给做成吊坠带着,搁衣裳里也瞧不出来。”

  “诶,这个好。”杨建国在她眉角嘬了口,乐呵直笑。

  “德行,快睡吧!”推了他一把,老夫老妻的还有点害羞。

  “媳妇儿,今儿我吃的有点撑,咱…”

  啪嗒…

  灯灭了,屋里头可没歇着。

  大清早的,杨建国站在屋门口伸着懒腰,就瞧见傻柱拉开门。

  “建国,最近都忙啥呢,咋都见不着大领导回来吃饭?”

  傻柱端着茶缸,到水池去刷牙洗漱。

  他现在是大领导家的厨子,可这些天就没见着领导人的。

  每天就搁食堂摸鱼,给领导夫人做俩菜。

  要是老姐姐再没胃口,他能闲上一天。

  闲的没事,傻柱就往轧钢厂跑,去瞅瞅麻花跟棒梗干的咋样。

  “俩人干的还真不赖,麻花这孩子踏实,真把手艺学精了。”

  提起这徒弟,傻柱满脸骄傲。

  至于先前那一问,也就是顺嘴的事。

  只带杨建国现在那单位,保密性强,要求高,啥事都不能往外说的。

  “贾梗挺踏实?”杨建国甩了甩牙刷上的水,倒是也替秦淮如高兴。

  她这下,算是彻底把苦日子熬过去了。

  “还成,干活儿倒是不差,就是那小机灵太多。”

  傻柱探头,压低了嗓子说:“我觉着要是有机会,这小子还得折腾。”

  听他这么一说,杨建国就知道贾梗在厂里干不长了。

  再有一年几个月的,可就彻底放开了。

  瞧见外头有人挣大钱,他能踏踏实实在厂里领几十块的工资?

  那指定是不成,看来往后还有的折腾。

  自个儿先前那感慨,算是白瞎了!

  “阎大爷那事,办好了吗?”

  傻柱听见这个,满脸嫌弃:“办了,道了个歉,说是自个儿无心的。”

  “也就我媳妇儿心善,搁我非得整死他不可。”傻柱心里还不解气。

  杨建国瞧了他俩两眼,说:“好事对人不对事,坏事对事不对人。”

  “别好日子过多了,就又想折腾了。”

  “秋叶可不是个好折腾的,你是怕她不往娘家跑?”

  瞧着杨建国扭头回屋,傻柱麻了。

  得,自个儿刚翘起的小尾巴,又耷拉了。

  阎老抠在学校公开道歉,恢复冉秋叶的清誉,工作也恢复了。

  这次的教训,足够他记大半辈子。

  就一句说闲,让人传的有模有样,有鼻子有眼的。

  最后,差点连累的他名声丢了,工作没了。

  这教训是真够深刻的,想不记住都难。

  可孩子上学的事,阎老抠还是得琢磨,是不是找个机会跟建国说说。

  别看先前有那么回事,可他是对事不对人。

  阎老抠倒是不担心,他会故意刁难。

  就怕得到的答案跟冉秋叶一样,得让孩子自个儿考。

  那要能考得上,咱至于到处求人嘛?

  正搁这琢磨呢,就瞧见杨建国出来了。

  手里拎着个海鲜箱子,让阎老抠一眼就瞧见了。

  上回好像人来,也是给他带了海鲜。

  隔天,杨建国也是这么拎着去上班的。

  “建国,上班去。”屋门头前洗涮的刘婶笑道:“这是带的啥啊?”

  “一点吃的给领导带过去,人就好这口。”杨建国拍了拍盒子。

  “对了,刘叔最近咋样了?”杨建国停下脚问了句。

  大娟顶了他爹的工位,大刘可就歇着了。

  也不知道成天捣鼓什么,问了几次大清早就没人了,好些日子没见着了。

  “好,都好,就是成天跑的不见影儿,瞎倒腾!”刘婶止不住的笑着。

  大娟工作稳定,在厂里进步的很快。

  因为之前下乡表现优秀,还受到厂里的重视与鼓励。

  小娟嫁了个好人家,日子过得是和和美美。

  不敢说走在人前,但也不落人后。

  自个儿家里头,俩职工,男人又在外头倒腾点私活儿,那是要啥有啥。

  要说刘婶现在还有啥盼头,那就是大闺女的婚事了。

  只要她这一结婚,刘婶这辈子就知足了。

  “大娟那么好的姑娘,在厂里指定不少人追,回头我给问问。”

  有杨建国这句话,刘婶是一百个放心。

  笑眯眯的凑过来,压着嗓子说:“我瞧你那徒弟就不错,他咋一直没动静呢?”

  杨建国神色古怪的往后头瞧了眼,“谁知道,知识分子嘛,想法多正常。”

  “那也是。”刘婶也不追问,有这么句话就得了。

  至于别的,俩人要真有缘,那拆也拆不散,没缘你硬凑也是白折腾。

  随缘吧!

  “儿孙自有儿孙福,刘婶这觉悟老高了。”

  杨建国夸了句,在刘婶的笑声中出了门。

  阎老抠紧跟着就出来了,好奇问了句“他刘婶,建国是给谁提的礼啊?”

  瞧他壹个劲儿往外瞅,刘婶随口道:“我哪儿知道,你当面问建国啊!”

  瞧她一扭身回屋,阎老抠嘴直咧咧:“嘿~这大刘家的还牛气了!”.

第三百一十一章 请客,能吃是福

  提着海鲜到单位,杨建国提着到办公室,往主任桌前一放。

  “大黄鱼,三十六只,验验。”.

  搁那正喝茶的大主任,差点当场喷出来。

  又来?没完没了是吧!

  想到单位里的传言,大主任心说‘消息可够灵通的。’

  “建国,先做,我找人来清点。”大主任也不自己过手,找人来一块儿清点。

  他就负责在旁边,做个见证。

  这有时候多个心眼,对谁都有好处。

  只有他跟杨建国,让人说他俩串通一气,谁能讲的清楚。

  三十六只,一点不差的。

  “来,签字吧!”大主任现在条上签了字。

  接着是俩清点员,分明在‘清点’跟‘核查’后面签上。

  杨建国瞧了眼条儿,没问题!

  “那我回去工作了,辛苦。”点头致意,杨建国揣着条儿走了。

  等人走远了,清点员感叹道:“这杨主任真有意思,还是头回见他这样的。”

  大主任笑了笑,说:“见着了吧?见着就赶紧入库,备案,这别搁这瞎耽搁。”

  俩人连忙点头,把大黄鱼再装回去带走。

  这入库信息,备忘与向上提交是一样儿不能落下。

  现在,东茜就和杨建国没有关系了。

  再出什么问题,他头壹个遭殃。

  回到办公室,杨建国就立刻叫来吴梅:“小吴,霍师傅安排妥当了吗?”

  “都安排好了,我去看过,吃住都没啥不对的。”

  “房子也在帮他积极协调,可能还得等几天,但月底前肯定解决。”

  “后勤跟你说的?”

  “嗯,后勤说的。”

  有这保证,杨建国就踏实了。

  人是他请过来的,那他就得对人负责,一应事务都得安排好了。

  是有心踏实了,才能好好工作嘛!

  转眼就是月底,研究院总算是撑起摊子,在隔壁的大楼里正式开工。

  霍师傅的住宿问题,也得到妥善安置。

  就在距单位五里外的大院儿,一进的院子简简单单,拢共就住三户。

  都是热心肠的老实人,得知霍师傅在工部工作,对他很是钦佩。

  后续来的师傅也都安排在附近,跟霍师傅做起街坊。

  异地他乡,自发就抱成团儿。

  这不,刚在单位集合见面不久,得知都是同乡,就有人吆喝着要聚聚。

  “主任,你可得来啊!”霍师傅也是直点头,“对,咱不能少了领头的。”

  杨建国想了下,说:“咱放明儿晚上,我在院儿里摆两桌,咱一块儿热闹热闹成不?”

  “那太好了。”大伙儿兴高采烈。

  事儿就这么定了,杨建国还得回去跟英子和傻柱说声儿。

  请客,还得他俩操持。

  这不下工回家的路上,杨建国就先去了趟供销社和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