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老婆孩子热炕头 第427章

作者:从前慢

  只要守规矩,那他就是规矩的制定者,还怕玩不过后来者吗?

  可那些不守规矩的家伙,就像是搅屎棍一样儿。

  恶心!

  “你的钱够用吗?”

  “够用。”

  “那就行,还是跟良玉一起?”

  “嗯,要打通渠道还得靠他的关系。”

  “跟谁合作都多留个心眼,别把自己套进去。”

  李爱民了然点头,道:“我晓得,姐夫。”

  “走吧,再等你姐该急了。”

  杨建国率先往屋里走,李爱民跟在后头,脑子飞转。

  禁止预售还需要一段时间,在这之前怎么才能将自身利益最大化。

  拿地!

  先在深地把地块儿拿下,后续的开发慢慢再进行。

  反正他多的就剩钱了。

  放在银行里,还不如置换成土地搁在那升值来的划算。

  这次去参加会议,不光他给领导们讲课了。

  李爱民也看明白几点问题,房产开发是上面儿都重视的产业。

  这代表什么,数不尽的钞票啊!

  别的不说,只要能搭上这趟车,李爱民觉着自家这辈子都不用愁了。

  下辈子,给儿子打拼的江山也全有了。

  至于再深远点的,那就跟他没关系了。

  他就是个商人,心态和位置摆的很正。

  别跟他说什么大环境,政策之类的。

  等有钱了,该捐的捐,该花的花。

  正正当当把钱赚到手里,才是首要的。

  否则,说什么都是瞎扯淡!

  他最认同自家姐夫的一句话:说不如做。

  有什么能耐,做了再说。

  光卖嘴,谁不会啊!

  “回来了。”

  进了屋,坐在圆桌前的英子起身问道:“吃过了吗?”

  “没吃呢!”

  看了眼桌上扣着碗的菜,杨建国挽起袖子笑道:“你也没吃呢?”

  英子点头,端着菜往灶头走:“这不想着你俩肯定没吃,等着回来一块儿吃。”

  “爱民,来洗一把。”

  杨建国把热水接上,洗了洗手到灶头去给媳妇儿帮忙。

  李爱民洗干净,跟过来帮忙端菜。

  “姐,你这啥时候退休啊?”

  吃饭的时候,李爱民突然提起退休的事儿。

  英子看了他一眼,笑道:“还早着呢!”

  正常退休是50,她距离这道坎还有8年,有的等了。

  “怎么突然问起这个?”

  英子给他夹了筷子肉,好奇追问。

  李爱民扒着饭,说:“我这不想你来帮我,好多事儿我自个儿应付不了啊!”

  “这没个能帮忙撑摊子的,一天天的家都沾不着。”

  李爱民难啊!

  外人光看他风光了,可没看见他忙的跟孙子一样儿的时候。

  出门在外,求人办事装孙子,那也是常有的事儿。

  你背景再大,能耐再高。

  到人家地盘儿都得礼让三分,要不管你什么来头。

  先给你按了再说。

  等你这边捋顺了,哪怕能治的住也晚了.

第四百七十三章 毕业归国,成家立业

  李爱民去深地了,临行前还不忘说“等房子盖好了,我给你俩多留几套。”

  杨建国没当回事,每天就忙工作。

  偶尔抽出时间,就跟英子出去骑车散心,拍拍照片。

  临近入秋,俩人接到大洋彼岸的电话.

  志远和志怡顺利毕业,要回来了。

  今天,就是他俩说好要到家的日子

  提前请好了假,一大早,英子就忙着张罗午饭。

  杨建国则去市场买水果,等会再和司机一块儿去机场接人。

  离家多年,近乡思切,俩人决定直接从魔都飞回来。

  “这葡萄怎么卖?”

  “七分钱。”

  “给我来一提,挑好的。”

  “都是新鲜到的。”

  “西瓜怎么卖?”

  “一毛一。”

  “这么贵?”

  “哪儿贵,这可最后一茬了。”

  “行,来个吧!”

  杨建国的搞价水平,属于幼儿级别。

  主要是手里有钱,也不差这点。

  环境对人的影响,真的很大。

  换成刚来那会儿,不给他杀到七八分才怪。

  大包小包的,把市场上能买着的水果都买了几样儿。

  杨建国挂满车把,骑车往家走。

  到家进门,开始一样样的摆置清洗。

  往日过年才拿出来的果盘,也都摆在桌上,装满新鲜的水果。

  瓜子、糖啥的,一样儿不缺。

  等忙完这些,杨建国再一看表,时间不早了。

  “英子,我先到机场去接孩子。”

  “诶,路上慢点,接着人就回来,别让我担心。”

  “好,接着直接回家。”

  杨建国到门口,小段已经停车等着。

  往机场去的路,全程畅通无阻,没有堵车的年代真是幸福。

  杨建国走后,英子就开始数着时间过。

  一会儿,抬头看眼座钟,心说“该到哪儿了?”

  再一抬头,“诶?这怎么才过五分钟?”

  算着时间把菜端上桌,英子等不及出门打算去院子外面瞅瞅。

  耳朵里就传来思念的熟悉声音:“哥你快点,妈妈肯定等急了。”

  门洞下飞奔而来的身影,让英子的心瞬间踏实。

  回来了,真的都回来了。

  行李丢屋里,一家四口坐在圆桌前,志怡搂着妈妈的胳膊说着俏皮话。

  英子脸上的笑容,从俩人进门就没断过。

  志远黑了,瘦了,可也更精神了。

  跟他爹坐在一块儿,气质神似,简直是一模一样。

  再看身旁的闺女,脸蛋肉嘟嘟,眼底古灵精怪,一看就知道没受委屈。

  孩子一回来,家里比原先热闹好几倍。

  欢声笑语的,一时间根本停不下来。

  英子不停给夹菜,聆听闺女叽叽喳喳的倾诉。

  “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到哪儿都通水泥路,街道成天都在堵车……”

  杨致远则在跟父亲说自己未来的计划,他这趟回来打算先进体制工作。

  本科学的是行政与社会学,硕士修学法律。

  均以优秀的成绩毕业,他想把自己所学到的先进思想投入到实践当中。

  “对国内的近况,你有多少了解?”

  杨建国不反对他的决定,跟他探讨起国内的局势。

  学以致用是好的,年轻人也有足够的时间资本可以用来试错。

  杨建国唯独好奇的,是想看看他到底在国外学了多少本事?

  俩人说着说着,就把吃饭这事儿给忘了。

  看到父子俩越说越起劲儿,饭菜凉了也不知道。

  英子好笑道:“建国,让孩子多吃两口再说,怎么一回来就谈这些。”

  听见媳妇儿嗔怒的责怪,杨建国放声笑道:“怪我,一谈工作就都忘了。”

  看他满意的笑容,英子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看来,儿子没辜负他爹的期望。

  就是这个跟他爹一样工作狂的架势,让英子有点担心。

  俩人学也上完了,现在回来就准备参加工作。

  那是不是也该给找个伴儿,等工作稳定下来把家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