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老婆孩子热炕头 第447章

作者:从前慢

  不是她不关心大局,是她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楚。

  她就是个盼着闺女早点工作,能顺利结婚、生子,未来组建个幸福家庭的母亲。

  其余的,那些家国大事。

  她管不了,也没能力去管。

  这些现在有自家男人操心,将来也有儿子、闺女去操心。

  她只要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儿,把这个家,把他们仨给照顾好了就行。

  对于妈妈的问题,志怡认真想了想,问:“爸爸,军部的研究所有改制计划吗?”

  不走后门,靠爸爸的关系。

  但不代表连信息都不能问,放着这么个‘顺风耳’不用,也太亏了。

  “有可能,但暂时不会动,至少也要到明后年,说不定要到90。”

  杨建国直接跟她透底,让她认真考虑清楚了。

  “那我先到协和去,做一段时间的助理,积累些临床经验,对以后的工作会有帮助。”

  由始至终,志怡心里都有着明确的未来规划。

  她只是一直没跟任何人说起过罢了.

第四百九十五章 三起思想,好主意

  不靠爹娘,自己闯。

  心气儿是好的,可当爹的也有自己的想法。

  努力半辈子,要是连给孩子点助力都办不到,是不是活的也忒失败了。

  再说,俩孩子又不是为非作歹。

  都是学了一身的本事,有一颗报效祖国做事业的心。

  杨建国也不是食古不化的老顽固,什么事儿都得用事实说话.

  所以,他出手了,又没完全出手。

  上面有计划打造国字头的医疗生物研究机构,这件事一直在讨论当中。

  杨建国所要做的,就是给它增加一些推动力。

  在参加的经济讨论会上,特意提出了医疗生物方向的重要性。

  医疗,教育,住房,是能够让老百姓安居乐业的三大基础。

  只要这三项不出大的问题,那人民就是幸福的,生活是有希望的。

  一旦它们出了问题,让人看不到希望。

  所谓的‘求稳’核心政策,就会出现大问题。

  有些苗头,杨建国是亲眼见过,也亲身体会过的。

  否则,他干嘛非去房产领域插一脚。

  那就不是他该管的事儿,可他明知未来房产会成为百姓心头的魔障。

  有人为它彻夜狂欢,有人为它黯然伤神。

  接触不到就算了,有机会却又视而不见,杨建国终究还是做不到。

  现在,也是一样。

  想要推动这项计划,不仅是想要给闺女找个好去处,好工作。

  这本就是他关注的领域。

  要不是这样,志怡选择医疗专业时,他也不会为此开心好几个礼拜。

  “房子住得起,学校上的起,有病治的起。”

  杨建国在会议上提到的口号,被总结为‘三起思想。’

  住得起,上得起,治得起。

  所有人都要牢记使命,为人民的幸福生活奋斗终身。

  口号喊起来,自然是热血沸腾。

  毕竟,气氛都烘托到那了。

  等真正冷静下来,能够做到的十不存一。

  但只要有这十分之一,就足够了。

  想法是好的,但也要防止被有心人利用。

  曾经犯过的错误,不能再重来一次。

  要大胆闯,大胆试。

  也要严格抓,死命防。

  不能让任何的漏网之鱼,以任何名义混入到革命的队伍当中。

  对于学习外国的思想,技术,管理观念等文化。

  也要有严格的筛选标准,不能把拿来主义当做资本。

  从别人那拿来的,终究是别人的。

  未必适用于他们,要找出属于自己的路。

  把这些经验拆开、揉碎了,融合成适合自己的东西才对。

  有些根源上的差别,注定了很多方面只能借鉴,不能生搬硬套。

  照猫画虎可不行。

  一场原定两天的会议,因话题的延伸性持续两周。

  当然,对外传承依然是两天圆满结束。

  后续的议题,全都是私下里进行的。

  这可忙坏了负责后勤工作的,每天的出行、安全、住宿等等。

  都要事无巨细的妥善安排,确保不会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

  杨建国全程参与,并对步调提出宝贵的意见。

  制定以后的发展步调,这种大事儿他还不够资格插手。

  但提供意见本来就是他的职责,是他应该做的。

  所以,杨建国也秉着‘大胆’的原则,把一些心里话掏出来摆在桌面上。

  就他目前所看到的问题,以及前世记忆里爆发的问题,以小见大的进行讲话。

  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但一定是有效的。

  因为他正在撬杠的另一端,哪怕施加的力只有微不足道的一丁点。

  也依然会影响到撬杠最后落下时的角度与方向。

  ……

  “姐夫,我的人已经到山城了,正在了解情况。

  咱们先从最贫困的地方着手,只要地方愿意提供土地,不过度插手干涉,马上就能开干。”

  接连的好消息,让杨建国喜出望外。

  有提前20年的布局,那场举国哀悼的惨剧,应该会少一些损失吧!

  至少,孩子们是安全的。

  事情发生的时候,正好是到校时间。

  只要大楼足够坚固,又有兼备‘避难’的食堂和宽阔的操场。

  他们的人身安全,将得到最大的保障。

  “一定要严格按照图纸来施工,要记得派人返场监督,不能建完了,没问题就丢下不管了。”

  李爱民点头道:“姐夫,你就放心吧!”

  “天下庄,不就是咱现成的眼睛吗?”

  这么多年,他也算对姐夫有些了解。

  这食堂哪是光为了让孩子们吃好饭,分明就是他放在学校里的眼睛。

  食堂是交给其他人来做没错,可还是归天下庄垂直管理。

  从根本上杜绝,和食堂同流合污的可能。

  因为双方从一开始,就是对立的。

  所以,这眼睛丢不了。

  杨建国笑了笑,默认他说的。

  “姐夫,爱国最近咋样啊,好久都没见着他了,过年也不回来看看,就打个电话。”

  提起李爱国,李爱民是满腹的牢骚。

  这工作归工作,怎么忙的跟消失一样。

  真就忙成一年到头,连家都回不了一趟?

  而且,他总觉着这里面有别的事,就是见不着人,他想问也没处问。

  “这事儿……”

  杨建国想了下,还是决定跟他透透风:“爱国两口子的感情,怕是出了问题!”

  虽然英子一直有在调节,可说到底感情是俩人的事儿。

  你外人再怎么说合,开导。

  最后,还是得看两口子自己怎么想的。

  李爱国跟于海棠,最近好像大吵了一架。

  听英子说,把家里的东西是砸了个稀巴烂,邻居都听见动静了。

  然后,原本要呆两天的李爱国,连夜返回工作单位。

  也不知道这个年,还回不回来。

  “这叫什么事。”

  李爱民低头琢磨了会儿,问:“姐夫,要不……你给他俩调一块儿工作呗!”

  杨建国心头一动,意外的看了眼他。

  心说‘这还真是个好主意!’.

第四百九十六章 于海棠的选择,娄晓娥回归

  给于海棠也换个工作,让她离开生长的帝都。

  能不能答应,就要看她对这个家有多看重了。

  成年人的世界,永远存在着无数妥协。

  就算是夫妻之间,也会有明里暗里的勾心斗角。

  有人将这种勾心斗角用在‘如何让夫妻感情更和睦,生活更圆满上,’也有人把它用在‘谁更能耐,能当的了这个家’上面。

  于海棠会怎么选,杨建国也不知道。

  他只是在听了爱民的建议后,觉着这是个好主意,值得一试.

  宁拆十座庙,不会一桩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