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从前慢
身为商界罕见的女强人,她的一言一行可是有无数人在盯着看。
江岛那边,多数职业女性将她视作职业偶像。
当然,也有人认为她就是生得好。
吐槽完了,还是继续羡慕。
生得好,也是人家的命啊!
“娄姐,我听说娄式近期打算在欧洲建立研发中心,有这个事吗?”
“对,我们与西门子达成合作意向,不光是在欧洲创办半导体研发中心,同时也会在内陆建立新厂。”
娄晓娥这次来办的公事,就是与西门子的合作。
在内陆建立的合资厂,主要生产数字公共电话交换系统,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和医疗器械等相关产业。
他们的合作,是多产业、全方位的。
而西门子得到的,是娄式在半导体产业方面的技术协助。
相比刚进入这个行业,连半导体部门都正在筹备中的西门子。
娄式无疑是他们在半导体行业的领路人,是需要给予尊重的强者。
有娄式从中牵线搭桥,西门子在和官方的洽谈中,态度摆的很低。
提出的要求和条件,也让官方不少人感到吃惊。
不是太高,是太低了。
原来,给这种条件就足够了。
思想上的转变,杨建国一直在为此努力。
但想要让所有人都明白这点,依旧任重而道远。
有些人跪着跪着,就跪习惯了。
洋大人让他起来,他都得磕个头说‘跪着舒服。’
这样的,你给他腰杆子里打个铁板都没用。
“娄姐,你看我有什么能帮上忙的,只管吭声。”
李爱民想做实业,他打算在内陆办些厂子。
但究竟要做什么,他还没想好。
娄晓娥看向杨建国,说:“这你得问你姐夫,他才是这方面的行家。”
“姐夫。”李爱民没脸没皮,眼巴巴看着他。
杨建国故作苦笑的摇摇头,说:“你真想做,前期未必能见到收益,搞不好可能赔的血本无归。”
“没事,我现在没别的,就是钱多。”李爱民膨胀了。
“软硬件的基础研发,计算机的整体研发,行不行?”
杨建国‘哐当’拿出两块难啃的硬骨头,摆在他面前。
为难自家人,这个他最在行。
果然,李爱民哭丧着脸只顾摇头:“姐夫,你这是找了俩坑,准备给我埋了啊!”
用超前的眼光往回看,杨建国所说的行业自然是潜力无限。
但要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有多少人死在路上。
不仅未来二三十年,是到杨建国穿越那年还在前仆后继的死在路上。
仿佛根本看不见尽头。
所以,他才会专门为软件基础进行拨款,与地方合作打造专业的孵化产业园。
鼓励、扶持更多的相关企业,在这条路上走的更远。
但哪怕这样,杨建国依然没信心说,就能把这两件事给搞成了。
5亿,听起来很多。
换成现金摆在面前,更是个天文数字,让你搬都能累个半死。
可放在基础研发里,就跟往海里丢石头一样。
连点浪花都溅不起来,直接无了!
杨建国也在为这事儿发愁,到哪儿去搞更多钱呢!
李爱民巴巴送上门,嘿~
有了。
“姐夫,咱不带这么坑自己人的。”
李爱民麻了啊,要不要这么坑妹夫,咱可是自己人。
“要是成了呢?”
杨建国也不强迫,就给他不停的往外扔饵。
是,风险是大。
投资也大,可要是成了呢!
其中的利润,你有没有想过多大。
没有高投资,哪儿来的高回报。
“别人想进场,我还不答应呢,就因为你是自己人,不会瞎胡乱我才能同意。”
杨建国也跟他说的明白,要么你自己半个公司,要么你做个投资人在后面给钱。
咱一切都照流程来,但有一条前提得讲清楚。
别搞外行指挥内行这一套,真要有人拿钱瞎折腾,不用你来,我先给他收拾了。
可人要老老实实搞研究,失败了,走错了路。
这就怪不到人头上了,全得自己担着.
第五百二十四章 李爱民的考量,下定决心
说归说,抱怨归抱怨。
李爱民心里头明白着呢,这事儿一般人还真别想插手。
因为,他姐夫太重视了,怕谁伸手进来捣乱。
别到最后钱没给多少,反倒把计划给打乱了。
高风险、高投资、高回报…….
也有可能血本无归!
这买卖要不要干,李爱民心里犹豫。
不是他胆小,实在是投资额度太大了。
要想见点成效,动则就得百万起步。
等有了进展,迎来的不是收益获利,而是更大的无底洞。
千万、上亿的往里扔,他不谨慎不行啊!
这么些年,李爱民通过各种生意,来回倒腾贸易赚了不小的身价。
可满打满算的,勉强也就能凑七八千万。
七八千万,真不少了。
要是留着的话,不管干什么都够他一辈子逍遥的。
别说是他,往后三代都不用愁。
所以,到底要不要冒险,李爱民还真得好好想想。
他要是一个人,投就投了。
可他现在,老婆孩子小……
咳~
反正,要养的人太多,必须谨慎。
“你慢慢想,想明白了再跟我说。”
娄晓娥插话道:“我倒觉着这是个机会,娄式是腾不出闲钱,不然肯定要做的。”
她说的是实话,娄式家大业大。
看着赚钱,可开支也大。
各种先进的设备、仪器,人才投资,技术研发。
还有设备的更新换代,到处都是用钱的地方。
要不是这样,她是真想扩展业务。
“做好集电就够了,贪多不烂。”杨建国随口说了句。
英子一直没插话,看他们说的差不多了。
这才拿筷子催促道:“别光顾着说话,再不吃饭菜都凉了。”
“吃饭,吃饭。”李爱民附和着陷入沉思。
吃过饭,英子收拾碗筷,娄晓娥帮忙洗漱。
李爱民望着俩人面带疑惑,这娄晓娥是不是太勤快了点。
“姐夫,咱俩到外面说说话。”李爱民想跟他私下里单独谈谈。
说的无非还是生意的事儿,他对孵化园到底有几分把握。
“5分。”杨建国的回答很中肯。
既没夸张,也没刻意贬低。
他确实没多大的把握,抢的只是一个先机。
原先他就在想,这么大的一个国家,这么多人,怎么就搞不成这个事儿呢!
可真干起来,他才发现其中的难处。
缺钱,少人,到处卡脖子。
好不容易出点成绩,一查相关技术里总有跟国外冲了的地方。
两个选择,要么给人缴专利费,要么重新再来想办法绕过去。
缴专利还有个问题,问题重不重要。
要是涉及到核心技术,人家哪天一停你产品报废了。
那是肯定不行的。
不涉及核心,这倒是能行得通。
再有人才的流失问题,有能力的刚出点成绩,就有各路人马来挖人。
给出的条件,是一个比一个高,一个比一个夸张。
有人能坚守不动心,可大多数人都是不行的。
谁都想过好日子,做着同样的工作。
一边给你开200的工资,一边是万元高薪,带薪休假,免费住房等等福利。
谁能扛得住,换谁来他也扛不住啊!
所以,一边缺人缺钱,一边人才又大规模的流失。
许多公司的规模,像是成了专职培养成熟人才的流水线。
新人招进厂子,好不容易培养成熟,可以投入到更高技术的研发当中,重启项目。
上一篇:综漫:诸天万界从恶魔咒蓝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