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老婆孩子热炕头 第555章

作者:从前慢

  一天到晚,就会‘阿巴阿巴’的乱喊。

  上次听人说,都快把家里头烦死了。

  “谁知道,等人来了再说吧!”

  这两家倒是处理好了,可最后还有个老大难。

  咱这院儿里最爱算计,自以为最精明的一家子猴儿。

  前叁大爷那一家子,光是想想就让人头疼。

  这一家真要来了,那可有的热闹了。

  “建国人呢?”

  “上班去了,人最近正忙着,你又不是不知道。英子请了假,在前面帮我招呼呢!”

  “唉,这叫什么事儿。”

  单份的白事,办成双份,本以为还得给老易再养几年老。

  傻柱都有点担心,易大妈不在以后,这老头又开始作妖。

  没曾想,嘎~

  没了。

  有伤感,也有轻松,这心里头的压力仿佛瞬间去了大半儿。

  不过,老易也算是成了他一辈子的名声。

  过去发生在大院儿里的龌龊事儿,都随着他‘用情至深,接受不了老伴儿离世的打击,当场就跟着去了’的感人故事烟消云散。

  这辈子就活个‘德行,’如今也算是求仁得仁。

  老易啊老易,你这辈子……值了。

  “忙完就别在屋里待着,赶紧出来帮忙,中午还得招待人呢!”

  办白事儿是个冗长复杂的麻烦事,在这儿不光生前熟悉的人要来。

  街坊邻居,附近住多少年的住户,那都有可能来上一炷香。

  但凡来了,你就得把人招待好了。

  有一点招待不好,这事儿就算是办砸了。

  说出去不仅里面儿躺着的没面儿,下面跪着的,里外操持的都是一样儿。

  老易这辈子,到这画下句号。

  后面儿让人想起,怎么评价,能让人记多久。

  白事儿办的好不好,风不风光也占很大一部分因素。

  老易还在的时候,就给自个儿老两口把钱攒够了。

  傻柱也答应,给他风光大葬,一定把事儿办敞亮了。

  这不,好烟、好酒。

  一日三餐的流水席面,是傻柱从天下庄调了一组厨子过来。

  专门负责做菜,那花里胡哨的颠勺、翻炒,跟炫技似的。

  嘿,瞧着真热闹!

  等夜里杨建国下了班回来,远远的人还在巷口,就已经听见里面敲锣打鼓的喧嚣声。

  “来了,里面请。”

  “您慢走,有心了。”

  “白师傅,哎哟,您怎么亲自来了。”

  瞧见站门口,里外张罗,迎进迎出招呼的傻柱。

  杨建国快了几步,站在傻柱身边。

  他不是来给老易做‘孝子贤孙’的,而是见到几个红星厂里的老师傅。

  当初,这些个师傅都亲自教过他,带过他。

  没师徒的名分,可有师徒之实。

  没有他们给杨建国打底子,让他尽快适应当时的工作环境,了解整个生产的规模及运作方式。

  也就没有后来的他,年纪轻轻组建特种车间,就此一飞冲天。

  如今在红星厂里,提起他的名字。

  人们怀念最多的,就属他当时带领的特种车间了。

  可惜啊!

  现在,车间名义上还属于红星厂,可实际管理权已经归到上面所有。

  红星厂也就挂了个名,在外人眼里赚点名声。

  还是过去好啊!

  “建国,见到你可不容易。”

  “李工,您也来了,身体还好吗?”

  “这不建国小子嘛!”

  “爸,人现在是大领导,您别乱称呼。”

  “廖工…没事,廖工叫我一声小子应该的,当年我可是追在他屁股后面,缠着他教我绘图,那时候您特别头疼吧?”

  “哈哈哈……”提起当年,跟廖工差不多年纪的老师傅们。

  眼里仿佛多了些新的生机,连笑声都洪亮几分。

  当年啊,这把老骨头正当壮年,干起活儿来一个顶仨。

  当年啊,十多斤的大锤抡起来,就跟麦秆一样。

  当年啊,一口气咱能吃六个馒头,还得再压一盆米汤。

  当年啊,咱们,工人,有力量……

  一时间,老师傅们心头满怀伤感,低下头用袖子抹了抹眼角的泪。

  属于他们的时代,终究是过去了。

  如今,只剩一把人嫌狗厌的老骨头。

  “师傅们,咱可不能这么说,看,看那……”

  杨建国指着远处的高楼大厦,指着巷口外转交主路上的车水马龙。

  “这新社会,这些高楼大厦,这脚下的路,里面都有你们的热血与汗水。

  咱人是老了,腿脚不利索,走路慢了,耳朵背了,眼也花了。

  可这钢筋水泥,这脚下的路,高楼大厦、桥梁铁轨,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开的都记下了咱年轻时的样子。”

  “哪怕有天,咱让人给忘了,可这大地不会忘,人民不会忘,共和国的历史更不会忘……”.

第六百三十三章 这场面,生前死后

  门洞上挂满白布,写满悼词的花圈摆满前后三个院子。

  四合院大门外的房檐上,也挂了两盏白灯笼。

  唱戏的戏班,驻扎在后院儿里,要足足唱满七天七夜。

  中院里,两张桌上摆着散烟、瓜子、糖.

  进出的客人,都能随意抓取。

  “诶,老易这辈子……值了。”

  “是啊,这事儿办的,比亲儿子办的都要漂亮。”

  “这老易,命是真好啊!”

  前来参加葬礼的老家伙们,一個个是满腹感慨。

  傻柱给办的白事,实在是漂亮。

  就是再讲究的,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不过,好在这两年政策放开,大肆操办也不再明令禁止。

  傻柱又不是体制内的,不必担心。

  不然,这么大肆操办,肯定得惹来不小的非议。

  “建国,不会影响你吧?”

  院儿里正迎来送往的傻柱,忙的不可开交。

  可这时候,还不忘关心老邻居。

  就说这人,这么多年过去了。

  喜欢多管闲事的臭毛病啊,还是改不了。

  不管怎么说,发生多少事儿。

  还是一副闲不住的架势。

  要不,也不会到现在还管着天下庄的后厨。

  钱,他现在该是不缺了。

  “害,其实要那么多钱也没用。”

  傻柱一脸的无奈,“你说,要那么钱干啥?吃,后厨就管了,住,这么大的屋。”

  “衣服能穿,暖和就行,出门有自行车,再不然挡辆面的,上哪儿不行?”

  杨建国笑了笑,说:“别忘了,你可还有俩儿子呢!”

  “嘿嘿~”傻柱咧嘴一笑,挠头道:“那倒也是,总得给儿子把婚事操办了。”

  “建国,你说现在结个婚,咋越来越麻烦了?”

  什么四大件,三金,有些家里还讲究房子在哪儿,多大。

  “你说的那是高门大户。”杨建国说。

  傻柱一咧嘴,梗着脖子道:“什么高门大户,过着过着又回去了?”

  宗亲世家,那是花了多大的代价才打倒的。

  这才过了多少年,就又讲究什么门第高低。

  要是让导员他老人家看见,非得再来一场十年风暴不可。

  而且,怕是他老人家得带头‘造反。’

  既然这天地变了样,哪怕是带头造自己的反,也要拨正烦乱,还它一个朗朗乾坤。

  听傻柱小声嘀咕,满腹的抱怨。

  杨建国也有些心烦,点了支烟深吸一口:“呼~这事,他老人家还真会干。”

  ……

  忙了一天,英子疲惫的掀开帘子返回家中。

  正在夹紧书写文件的杨建国,放下笔站了起来:“回来了,水烧好了,先去泡个澡歇歇。

  面我和好了,现在就做,等你洗完正好吃。”

  看着他匆忙走向厨房的背影,英子疲惫的身心仿佛一瞬间变的轻快起来。

  泡在温热的水桶里,英子用毛巾擦拭着身体。

  不仅想到这几天发生的事。

  老了,真的是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