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从前慢
可还是有些人,云里雾里的没太听明白。
但有一点,所有人都听懂了。
只要出成果,肯定有好事。
国内最大的齿轮制造厂商,良玉集团的总裁。
张良玉,也跟其他人一样坐在办公室里。
别人听没听懂,他不知道。
可他是一字一句的,全都听懂了。
项目升级,可不只是单方面的多给些钱就完了。
那是全方位的提升,包括资源、人力、物力、政策、扶持力度及资金等等多方面的提升。
现在,这个项目就已经是由工部主导的副级产业。
再升级的话,正级产业?
张良玉心底暗惊,要真是这样的话,可就不得了了。
凡是能挂上‘中’字头,就没一个简单的。
张良玉心里盘算着,要不要争一把?
当然,机遇与危机并存。
这点无可厚非,想要多大产,就有多大胆。
这句俗语,近两年来被越来越多的人记住。
张良玉自然不陌生,胆量他是不缺的。
但他的身份,注定在这件事上会成为短板。
没错,就是短板。
换成别人,身份会成为他的助力。
但是面对杨建国……
想到这里,张良玉就忍不住摇头苦笑。
他们也是老交情了,可这份交情给他带来的好处,微乎其微。
张良玉有时都在想,大伯当初的选择到底是对是错。
这个杨建国,有时很好说话,有时又像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简直拿他毫无办法,特别是他现在的职务……
谁能想到,几年时间他就做到大伯曾经的位置。
“张良玉,张良玉先生。”
“嗯?”张良玉抬头,发现所有人都在看着自己。
而叫他的,正是站在办公桌旁的朱浩:“张良玉先生,大领导问你有没有什么想法?”
被主动点名,这是张良玉没想到的。
可这么好的机会,他当然不会放弃:“有,我认为这是科技与生物相结合,迈出的重要一步,我……”
“停停停。”杨建国打断他,笑着说:“这些冠冕堂皇的话,就不要说了。”
“说一说,如果有幸加入项目,你准备怎么做?”
“专业的问题,交给专业的人来做,科研我不懂,但我懂和人打交道,怎么把产品卖出去,怎么拉来资金赞助,我会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上,尽到最大努力。”
张良玉说完,心里七上八下的看着杨建国,想要通过他的表情看出什么。
几秒后,微微扬起的嘴角向后拉扯:“听一听,这就是我想听的,各尽其职。”
“项目研究上,有生物研究所、科学院抽调的科研人员,其中包括指导院士和一线工人。”
“这些人才是研究的主力军,是组成项目的重要部分。而你们的任务,就是找钱、包装、销售和等等一系列,自己所擅长的工作。”
“前面有人跟我说,一定会努力做研究……我相信他的心是好的。”
现场响起一阵善意的微笑,刚才对方发言的时候,他们就差点憋不住。
现在被杨建国重新提起,有张良玉在前打样。
当然也都明白,大领导的意思。
各司其职,这四个字说的已经够清楚的.
第六百五十一章 材料学黑洞,没得选
“华威,华威的任总呢,你也来讲一讲,你们在研发上是有经验的嘛!”
杨建国再次点名,正值中年,却有一张饱经风霜的苍老面容的,正是任总.
此时,被大领导点名,任总有些受宠若惊。
忙将手里的笔记本放下,站起身拉了拉衣服的褶皱,道:“领导,我们做的这点成绩不值一提。”
“不值一提?你们可是国内第一个发明PBX技术,并进行商用的民营企业。
对了,我听人说,你们最近正在研究农村数字交换的解决方案,有成果了吗?”
没想到他会对自己的小公司,如此了解。
任总心头大振,点头道:“有的,正在测试,如果没意外,过完年就能上市。”
“好,看来我选人的眼光,还是不错的嘛!”
领导高兴,大家自然也高兴,屋里的笑声此起彼伏,再也没断过。
等看过所有报告,又听了代表的发言后。
杨建国合上手里的笔盖,微笑道:“情况我都已经了解了,今天也听各位讲了内心的想法。
接下来,等通知吧!这周内肯定会通知到大家,没有接到通知的也别气馁,以后有的是机会。”
“另外,良玉集团,爱民控股和华威的负责人留一下。”
……
这边和备选企业见了面,扭头就到会议室进行会议。
与会的除了工部的工作人员及项目筹备小组,还有几个外人。
张良玉、李爱民、华威的老任。
“你们三位,是目前已经决定好的人选。
另外,要再选三名目标人选。”
一共六家企业,形成交叉控股,再有工部和生物研究院督导。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保证公司的独立性。
不会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包括工部在内。
屁股决定脑袋,从前杨建国是大主任。
所以,会把所有权控制在自己手里,确保方向的正确性。
现在,他是大领导,不可能再去主导项目。
那么,下面具体执行人会怎么办,就不在他的控制之内。
所以,适当的让出部分控股权,这样才能形成平衡。
再说,还富于民是既定方针,总不能只喊口号,做做样子吧?
另外,六家企业的分工与侧重点,科技领域也要形成交叉点。
暂时选出的三人,张良玉的公司主要负责金融、运营与包装。
李爱民负责整体系统的研发、测试与改进。
华威则负责数字信号等相关领域。
剩下的三家,其中材料是重中之重。
材料学,一向不受主流重视。
工作的环境也是沉闷,无趣,重复且低效的。
反复论证、实验,是个既耗时又费钱的过程。
学习过程更是一言难尽,就像大海,初看海面很广,很低,你可以轻易走近,将其纳入眼底。
中间一个十几米的浪头打来,许多人就撑不住了。
撑过的人惊喜雀跃,以为自己已经征服‘大海。’
再到后来,发现奥秘在海底…
想触底?
不如我们聊点别的。
咱叔来说,国内在这一领域的民间研究基本为零。
杨建国尽量放宽要求,还是无法找到合适的目标。
“领导,你看王宫的小组,怎么样?”
吴梅的提醒,让杨建国眼底一亮。
对啊,他怎么把王宫忘了。
杨氏涂料,正是近几十年来材料学上最亮眼的成果之一。
虽然是在偶然的条件下诞生的,但科学的进步本就存在诸多偶然性。
能够发现,并重视这种偶然,也不是谁都能办到的。
只是,将科学院也拉进来,会不会显得过于臃肿。
再次翻看手中的资料,杨建国心底一阵苦笑。
现实好像并没有给他,太多选择的余地。
别说是现在,就是将来也未必会有这方面的专精民营企业。
材料学太黑了,就是个无底洞。
以国家级体量来推动,都会有种肉疼的抽搐感。
更别提,还处于萌芽期的民营市场。
“明天,请王工到我办公室一趟。”
既然没得选,杨建国也不再感到纠结,继续下一话题。
可紧接着,就又让难住了。
国内的底子,还是太薄,目前来说市面上能有起色的公司。
不是模仿老外的技术,就是在做二道贩子。
像娄式这样,得到科学院全力支持的企业,属于特例。
何况,就算是它也没少借鉴国外的技术。
“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引进国外的资本机构。”
张良玉提出自己的意见,他认为不该把目光局限于国内。
要和外国企业形成良好互动,借助对方的技术来带动自身发展。
这是目前的大势,国家也是支持的。
“谁有什么合适的选择吗?”
杨建国没有拒绝,想先听一听有什么选择。
“我们没有准备这方面的资料。”与会工作人员面色尴尬。
“那就去准备,需要多久。”
上一篇:综漫:诸天万界从恶魔咒蓝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