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老婆孩子热炕头 第618章

作者:从前慢

  他们在乎的是,如果这是真的,就能以此为由来涨工资了。

  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是故意这么做的。

  只是,人本逐利。

  在他人的引导下,人自然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面。

  看到对方支支吾吾,不知该如何回答。

  杨建国微笑着说:“好,请这位同志先坐下,我们来问一问在场的其他人,有谁知道这个厂到底叫什么,在哪儿,工资涨了多少吗?”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更多人将目光投向前排的刘德龙。

  想不出答案的他们,希望主心骨能够站出来回答这个疑问。

  这让刘德龙,陷入两难境地。

  他当然知道,薪资待遇好的厂子有哪些,可那些厂子的性质……

  怎么说,它有工资高的理由!

  可此时,面对支持者们凝视的目光,刘德龙一时间骑虎难下。

  如果不站出来,他没法跟工会成员们解释。

  相反,站出来,只会让他被杨建国当场拆穿。

  比起后者,刘德龙宁愿面对来自工会成员们的质疑。

  至少,他有一定的把握能说服他们。

  譬如,这样的场合,他总要为大领导留些面子。

  又或者是……自己参会前得到某人的暗示,来自上层的压力让他不得不选择闭嘴。

  不过,杨建国显然没有打算,让这个问题就此过去。

  “咱们厂普通工人的工资,是198元,按工龄、工种、工级……又有不同的划分,这点大家都没什么意见吧?”

  “没有。”

  “咱们再来看看当地的平均工资,你们身边肯定有在别的厂工作的,改制后像服装类计件工人,一个月大概在100~120元之间。”

  “如果我有说错的话,大家可以随时纠正我。”

  看到没人反对,杨建国继续往下说。

  对于这些数据,他早已在心里背的滚瓜烂熟。

  “民营企业普通工人,重苦力活薪资大概是215元,看上去比大家高了不少,但是……这个薪资仅限深地、海城这样的城市。”

  “吃、住是不包含在内的,每个月住宿、吃饭的固定开销,省着点也要在60元左右,还不包括交通费、电话费等等。”

  “更不用说,要去那么远的地方,背井离乡,每年只有春节能回家见上家人一面……有些人春节都舍不得回来,因为有三倍工资嘛!”

  明明是用轻松的语气在说这件事,可众人的笑声仅维持两秒,脸上的笑容就逐渐收敛。

  为了那几天的三倍工资,过年都舍不得回家跟家人见上一面。

  过个团团圆圆的年,这又算得上什么好事儿?

  “再来说说民营企业……有些工厂的工资是高,但保障是没有的,今天说开了你,就开了你,这话我说的没错吧?”

  体制内最大的优势,不仅在于稳定,还有诸多的额外保障及隐形福利。

  每年发的各种福利,人文关怀,一人有事,大家帮忙的优秀传统。

  这些,都不是普通民企能够比拟的。

  “领导,这些我们都理解,但是……咱们高级工人的待遇,是不是该涨涨了。”

  “闭嘴,你给我坐下别说话。”

  面色不平的年轻人,被身边的中年一把拉住,面带训斥的想要让他坐下。

  “不急,咱们有事儿慢慢说。”

  杨建国示意老师傅别急,对着年轻人问道:“这位师傅是?”

  “我叫方平……他是我爹,方国强。”

  “原来是父子,我就说长得挺像,哈哈……”

  方平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脸上的怒意也变成羞涩。

  “方平同志,现在是几级工啊?”

  “二级工。”

  “看你儿子,怕是还没我家小子大,就已经是二级工了,了不得。”

  “领导,别这么说,跟您家孩子比,我差远了。”

  十几年过去,杨志远的身份在系统里,也并不是什么秘密。

  再大的事儿,也经不起时间的消磨。

  杨志远如今在机械工程部及秘密部门,是一颗冉冉上升的新星。

  “不提他,提起他我就来气,三五年见不着一面,我都不知道孙子长什么样了。”

  用题外话开了句玩笑,杨建国接着往下说:“咱们还是说正事,小方你的工资是多少,有哪些不满意的?”

  “不是我,领导……”方平看向身旁的父亲,道:“是我爹,他是七级车工,可这些年工资基本没涨过……”

  “外面有人要请他,给他开两千块一个月,他都没答应……”

  方平显然没放开,说话的时候仍有顾虑,给某些人留着脸。

  外面请他爹的人,开出的工资何止两千块。

  在厂里,他爹工资撑死不到650元。

  跟外面开出的工资相比,简直一个天、一个地。

  换做是谁,心里头都不舒服。

  老一辈讲奉献、讲牺牲,可现在的年轻人他不认这个。

  奉献、牺牲,怎么全都轮我们家了。

  别人怎么不奉献、不牺牲,那些个跑到民营企业做工的。

  赚了大钱买楼房、冰箱、大彩电、小轿车的,也没见谁指指点点,说他什么坏话。

  反倒一個个的,都羡慕人家日子过得好。

  再看自家的‘窝囊废,’心里头气个半死。

  方平从前觉着,他爹才是有梦想,有理想,有坚持的人。

  可现在……

  轮到说对象的时候,他才发现所谓的梦想和理想,在当今社会下越来越不值钱了。

  你跟别人谈这些,只会遭人耻笑。

  就是不当面笑话你,背地也骂你是个榆木脑袋。

  慢慢的方平大概理解,他娘为啥总是跟他爹置气。

  这些年在外头,不知道受了多少风言风语,让人在背后笑话多少回。

  ‘找了个榆木脑袋,窝囊废’这种话,怕也是从外面谁嘴里听来的吧!.

第七百二十三章 开源,抓现行

  “这点上,我得先向各位老师傅们道个歉。”

  杨建国站了起来,深深向台下鞠了一躬。

  “部长。”

  “部长……受不起啊!”.

  “部长,这不是您的做。”

  “杨工,我们都相信您,您是真正为大伙儿的好领导。”

  “对,杨工,我们都听您的,您说该怎么办吧!”

  杨建国的真诚,数十年如一的好名声打动在场的工人们。

  在场的老师傅更是感性的擦了擦眼角,内心的委屈得到舒缓释放。

  他们不是真的要怎样,就是这心里……难免有些不是滋味。

  过去咱工人啥地位,现在……

  随便来个领导,就能吆五喝六,指桑骂槐了。

  屁大点的小子,一点经验没有,读了些书就来卖弄,把这些外面抢着要的老师傅们不当回事。

  以为自己读了点书,年轻,就了不起了。

  过去,咱哪儿受过这委屈?

  “师傅们,咱们国家百废待兴,很多事并不是某一任,或某一人故意的,有很多是历史遗留问题。”

  “历史悠久,积重难返,我想这不用我说大家都了解……”

  “关于评级与工资标准,这个确实是有问题。等级越高,薪资就与自己的劳动越不符,这是存在的。”

  “我知道,过去总有人讲奉献,大家可能都听腻了。但这不是说大伙儿的奉献,组织就视而不见,不闻不问了。

  再者,咱们是社会主义,不讲奉献讲什么,一切朝钱看,朝钱途看吗?”

  “我知道,现在外面流传进来的一些说辞,对所有人的触动都很大,物价等各方面的硬性原因让大伙儿产生怨气,这不愿大家,是我们的后勤工作没有做好。”

  “在这儿,我像大家保证,最迟今年底就会有新的评级与工资标准下发,明年初一定坚决执行,大伙儿信我杨建国的,多些耐心,等一等好不好。”

  双手合十,杨建国歉意颔首道:“在这,我跟大伙儿说声谢谢了。”

  3~5倍的工资差距,换杨建国是个普通工人,过去的他连考虑都不考虑,直接就跳槽了。

  谁家不想过好日子,哪怕比上不足,咱也得比下有余不是。

  现在,不光比上不足,比下都快比不上了。

  物质上无法保证,精神与荣誉也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需求。

  现如今,连工人自己都挖苦调侃,‘咱不就是个臭打工的。’

  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缺失,让人怎么满足,怎么能不感到迷茫、心怀怨气?

  杨建国决定回去后,先对几个经济落后,战略意义重要的地方企业进行财政补贴。

  然后……开源……

  光凭一个龙芯,想要带动全盘是不可能的。

  还是要让企业自力更生,有更多生财之道。

  但,不与民争利又是暂定方针。

  这个时候,真要放开企业限制,民营能打的根本挑不出几个来。

  大多数民营全都要死在企业的多年积累上,矛盾与难点就在这儿了。

  杨建国也只能先保证,重要的产业机构不被破坏。

  抓重点,其他的……愿意出去就出去吧!

  老百姓想多赚点钱,过上好日子,放在啥时候都不是错。

  全民小康,总不能全靠上面补贴完成,还得老百姓真正富裕才对。

  先富带动后富的方针,还是要坚决贯彻才对。

  脑海里一时间想法不断,杨建国觉着这次的行程还是要再抓紧些才是。

  哐当!

  大门突然让人推开,门板与墙面撞在一起发生巨响,把所有人的视线都引了过去。

  当先走来的是马卫,跟在后面的是厂保卫科,中间还压着两个身穿制服的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