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老婆孩子热炕头 第676章

作者:从前慢

  眼前这些人中,怕是就有不少它的‘至交好友。’

  “我认为,机会是可以创造的。谁能确信的说,腐国游说欧洲各国让英镑贬值失败事件背后,没有境外游离资本的影子?”

  众人面面相觑,这事儿还真是大有可能。

  要是真如杨建国所说,那他们还真是得小心了。

  港江的泡沫,不比腐国市场小。

  何况,还有97回归这么一件大事,自从这件事定了调子,几乎每天都有资金向外转移。

  这还是在有娄氏、霍家,这样的爱国商人力挺回归,为内陆背书才有的结果。

  要是没有他们作为表率,怕是大半个港江有钱人都得跑路做润人。

  有人提出不同看法,“照杨部这么说,这些境外游离资本可以随便颠覆政权,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咯?”

  杨建国不急不恼,微笑回应道:“哪儿需要那么麻烦,他们不是已经给自己套上一层外壳,并将其打造成世界第一霸权国家。”

  霉国是个很有意思的国家,说它是国家,不是说是一个庞大的辛迪加机构。

  每个行政州,就是一个独立部门,华府则是辛迪加的总办事处,统一协调办理买卖合同。

  彼此间既是上下级,又是竞争关系,通过激烈竞争内卷,制造出更优秀、先进的产品,创造更多利润。

  当有‘新的商人’对自己的生意造成威胁,辛迪加就会派出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霉菌。

  这是对方花了大价钱,培养组建的暴力机构。

  凭借各种先进的武器,战术,以武力手段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

  一手萝卜,一手大棒。

  通过一买一卖,垄断高端市场,这家名为霉国的公司成为全球恶霸,见谁都想踹上两脚。

  并为自己的行为冠以正义——维护市场和平与稳定。

  杨建国的形容并不高深,听起来通俗易懂,在场各位脑子一转就能对号入座。

  可正因为是这样,他们才会突然的冒出一阵冷汗来。

  联合杨建国先前所说的‘避嫌,’所以这些境外游离资本背后真正的主人,是霉国辛迪加?

  “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红色主义大本营之一。任何力量上的增强,都等同是在削弱资本主义的阵地。

  不会真有人认为,国与国之间能够和平发展,共同携手走向未来吧?”

  盘子就那么大,里面的菜就那么多。

  凭什么本来该是我吃的,现在要让给你一口,不揍你丫个满地找牙都算轻的。

  怎么着,还想让人把菜主动让出来,高高兴兴给送嘴边?.

第八百一十八章 力保,破绽

  力保江岛,这是无需讨论的共识。

  作为建国后首个收回的‘租地,’不光国内重视,国际上也是相当的重视。

  只不过,他们更多是想要看大陆的笑话。

  如果港江在回归前后,闹出什么笑话来,整个大陆都将颜面尽失。

  再说经济,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港江东方明珠的美誉响彻全球。

  要是回归后,经济骤然下滑,人心惶惶,社会陷入动荡不安,同样会让港江在国际社会沦为笑柄。

  同时,某个一直想要脱离大陆的反骨仔,也会以此为借口在国际社会获得更广泛支持。

  只有平稳过渡,顺利接管,让稳定压倒一切。

  才能为后续的收回‘租地’打下夯实基础,将宝岛顽固分子、亲霉团体压制在可控范围内,为后来的收回做好充分准备.

  这样也能让他们在国际社会的唇枪舌战中,占据主导地位。

  不至于被人用事实来打脸,让人牵着鼻子陷入被动。

  总而言之,港江的回归必须是稳定、和谐,众望所归,两岸人民心连心,共同期盼的美好结果。

  谁都不能破坏,两岸人民想要团聚的迫切心愿。

  可眼下,杨建国提出的问题,成了一个定时炸弹。

  要是对方真的在回归前期,对港江市场、港元来进行狙击,他们又该如何应对。

  这场恶意狙击,大陆不仅要赢,还要赢得坚决,不能有任何犹豫的表现,更要彰显出大国风范。

  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我们有决心,也有能力维护国家统一。

  也要让港江人民看到大陆维护和平统一的决心,更要让外界意识到大陆如今的变化和所拥有的实力。

  他们,早已不是那个任人宰割,只能在洋枪土炮下被动挨打的羸弱国家。

  这一局面,早在43年前就被彻底改写。

  “这件事,我们下周再继续讨论,大家回去后各自想一想,做些调查,把自己的想法总结一下,到时候再拿到会上进行讨论。”

  这件事干系过大,就算是三长老也不能在短时间内做出判断。

  他需要下去做一些调查,再结合所有信息和数据,与其他长老交换意见后,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

  杨建国对此并不意外,非生死存亡,任何重大决议都不是一朝一夕能拍板的。

  毕竟,这项决议一旦通过,等同于是开了一条快车道。

  外面的那些企业,必然会为此打破脑袋。

  体制内部的厂子,怕是也要动心。

  其中涉及的利益,将是百亿、千亿级别的,如何监管,确保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转,谁来负责,政策倾斜的力度,从哪里调配资源,多久能见成效,万一失败该怎么办?

  这些全都要提前考虑到,而不是等事发后再去忙着捂盖子,擦屁股,推卸责任。

  坐车回单位的途中,杨建国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可很快他的思绪就跳到眼前需要面对的困境上。

  先前提到的,下面厂子变着花样搞‘人才流失,’让大量有用的人才被迫流入市场,摇身一变成了某某私企的技术骨干,老厂因此连年走下坡路,最后不得以只能被打包贱卖,被私企收购成为当地改开标志。

  明明是一件不道德的事儿,反而被地方政府拿来大书特书,当做自己的政绩功勋。

  这事儿,杨建国当时没办法惩治,毕竟对方的所有手续都是合法的。

  可他一直有派人盯着,就是要等这些人吃饱喝足,逐渐膨胀,不再满足于这样的‘小打小闹,’把尾巴高高翘起露出破绽。

  如今,总算是让他给等到了。

  把人才排挤走,搞垮厂子阶级吞并还不满足,他们还打起土地的主意。

  直接要将工业用地,更改为商业用地,用来盖商业大厦,要搞什么新时代地标建筑。

  搞地标建筑,杨建国不反对,有一个醒目的标志,对地方招商引资求发展来说是好事儿。

  其实,就是真的吞掉这块地,改造商用也是合规的。

  只要地方同意,有个合理的解释就没任何问题。

  可他们偏偏贪得无厌,要以‘破烂’价吞了这块地,不给职工任何的补助不说,还要将他们从之前分配的单位楼里撵出去。

  巧立名目,试试强拆豪夺这种事,还是让杨建国给等到了。

  这人的胆子啊,和收入果然是成正比的。

  真要让他们给办成了,光是土地转让这一项就能节省上千万,加上后续的开发盈利,不需要带着厂里几百号家庭做累赘。

  多大的利润呐?

  问题是,他们这么干有人不能答应。

  作为工人阶级走到今天这个岗位,杨建国骨子里已经是淌着钢筋铁水,工人的印记在他身上是盖了章的,磨都磨不去。

  有人想要致他的同胞、同志于死地,杨建国岂能答应?

  “给当地的监察打电话,另外告诉下面的单位,谁敢批这个项目,我就让他把牢底坐穿。”

  杨建国一回办公室,就让秘书先去处理这件事。

  不光是要警告,他还要亲自过问,杀鸡儆猴。

  东北地区的改制到今日依然没完成,沉重的工业负担,老旧落后的设备,庞大的安置群体对整个国家来说都是巨大的包袱。

  可这包袱,不能说丢就丢。

  必须得循序渐进,做好善后工作。

  他们已经做了很多努力,可想要出成果需要时间,更需要克服重重困难。

  但下面的群众,已经没有太多耐心,他们只想知道,自家什么时候也能像别人一样,过上住楼房的好日子。

  杨建国近期就打算到东北走一趟,亲自看一看,问一问,阻力究竟在哪儿?

  为什么这些年过去,那些被大力扶持的厂子还是不见成效,工人的怨气又是从哪里来的,这里面是否有人欺上瞒下,大搞腐败。

  其实,这个问题不用下去,待在办公室里他就能得出答案。

  可不亲自去一趟,他又怎么好再开‘屠刀。’.

第八百一十九章 新突破,两全其美

  “领导,您又要下去考察工作?”

  得知杨建国动了下去走一走的念头,卢红这心一下就提到嗓子眼里。

  如今不比过去了,领导人责任多,担子重,他又是身兼数职,光是一个工部大领导的职务就有忙不完的工作。

  何况,近期内城有意要将工部与信息化部合并,正值局势动荡的时候。

  这个时候他要是不在,岂不是整个工部群龙无首,让人钻了空子怎么办?

  再者说,他手头那些正在负责的保密项目交给谁接手。

  “小卢,不要这么紧张嘛!”

  见她那个要命的态度,杨建国笑呵呵道:“这世界少了谁,都照样转,我只是去地方上走一走,又不是要到阎王爷那里报道了。”

  “领导,您千万别这么说,不吉利。”

  卢红是真紧张,人还没走,光是听说他要下去考察,心里就是七上八下的,像是被人抽了定海神针,心神大乱.

  “这个事儿呢,我肯定是要去做的。并且就在近期,尽快安排……”

  “你呢,不要大张旗鼓,跟内城的同志报备一声,看长老会那边怎么说,拿到许可我们就悄悄出发。”

  “站得越高,不想被当成傻子让人糊弄,就越是要多去基层,多到偏远穷苦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

  “只有亲眼看到了,听到了才算数。”

  杨建国是下定决心,要去下面走一趟,这事儿谁劝都没有用。

  不过,在此之前他肯定是要把工作安排好的。

  工部和信息化部的合并,他早就收到消息,长老会也和他有过几次沟通,等到两个部门合并以后,大领导的等级要往上提一提,正式列入备选长老名单中。

  人选,还是由他来担任,就是下面肯定得多出几个副级出来。

  总之,事情肯定会很麻烦,不如现在一般爽利,但杨建国也没有拒绝的理由和必要。

  只要是为了工作,他都能够接受。

  至于手里的几个项目,杨建国最关心的就是向少东和潘教授主持的人造太阳项目,还有近期刚接手的军部保密项目。

  这两大项目所具备的战略意义,是和国家地位划等号的。

  任何一个项目的成功,都能够让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呈火箭式飙升,由不得他不重视。

  按照最新汇报的进度,上个月初向少东等人带领团队,发现一种新型的磁场结构,对提升核聚变装置控制运行具有里程碑意义。

  这一新结构的发现,至少为我们节省20年的研究时间。

  如果一切进展顺利的话,下世纪20年代,我国将有望实现核聚变能应用,再有10年时间,将其成功商业化。

  只不过,这一报告到目前为止,只有杨建国手头上有一份。

  长老会的消息,也是从他口中得知。

  毕竟,这项技术太过敏感,干系太大,一旦被霉国知道,谁也不知道会引发怎样的可怕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