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老婆孩子热炕头 第699章

作者:从前慢

  不仅是技术上,就连行政工作搞起来也是一把好手。

  ‘人,怎么能全面成这样子。’

  再多非议,终究也只是会议前的小插曲,在杨建国点名开始汇报后,所有人的精神就高度集中。

  谁也不想错过重要信息,等会儿被点名答不上来,丢的可是自个儿部门、小组的脸。

  目前,部里所主导的项目基本顺利。

  一些重要的参数和突破点,也都在被一一攻克,问题肯定有,但大家都在努力克服。

  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精神,让杨建国看到希望。

  一时的困难并不可怕,精神上的贫瘠与软弱才叫人忧心。

  好在,经过他这么多年的精心调教。

  整个工信部都有着勇于向困难攀登的决心与勇气,这叫杨建国如何不感到骄傲。

  “领导,与军方的合作项目即将开展,军方让我问问您,什么时候进组。”

  军代表那边,还等着他去主持大局。

  “下周一,我正式入组,剩下这几天,你们几个盯着把准备工作做好。”

  “好的。”

  没有冗长的裹脚布,反复推诿斟酌,滥竽充数的试图逃避责任。

  会议全程的交流,都是简单、明快且高效的。

  放在别的单位,连开一周会议也未必能讨论完的工作量,在这一个早上就结束了。

  准确来说,是2小时37分钟。

  当会议室大门重新打开,杨建国对所有项目的进展和详细数据,已是了然于胸。

  单从技术层面来讲,没有人辜负他的期望。

  所有人的表现,都符合乃至超出他的预料,这点让杨建国最是满意。

  将修订完的‘词典’装进包里,叫上小李,杨建国直奔内城。

  众人只当他回家休息去了,殊不知,杨建国在内城又开了场非同一般的会议。

  参与者为长老会核心成员,五大长老。

  作为站在权力巅峰,负责把控整个国家发展及走向的五人,从未共同出席过一场会议。

  可现在,他们一个个正襟危坐的竖起耳朵,认真聆听着杨建国所描绘的宏伟蓝图。

  这——

  太震撼了。

  谁能想到,前两天还差点被撸掉下放的杨建国,竟给众人送出如此大的一份厚礼。

  “我讲完了,谁赞成,谁反对。”

  杨建国合上手中的方案,等待长老们的决议。

  想要达成他所描绘的宏伟蓝图,需要从全国各地调取海量的资源。

  人力、物力更是必不可少。

  而这势必将会影响到现有的计划项目,如何取舍就要看长老们的商议结果。

  “建国,你真的有把握。”

  “是……”杨建国沉思两秒,笃定道:“5成把握,还是有的。”

  听到如此离谱的概率,众人心中的天秤出现倾斜。

  5成,那不等于成了。

  如此庞大的宏伟计划,在长老们的预想当中,能有2成概率就不错了。

  3成,值得赌一把。

  4成,必须支持,要什么给什么,甩开膀子就是干。

  5成,那也成了有什么区别。

  无非就是需要点时间,这个他们自然会为杨建国争取。

  余下的,就得交给专业人士——

  杨建国。

  没有谁能够比他这个计划制定者,更了解该如何去落实推动整个计划方案。

  “赞成。”

  “赞成~”

  接连赞成响起,五人全票通过。

  杨建国也拿到自己想要的承诺,‘你只管放手去做,我们几个老家伙来为你保驾护航。’

  有了五大长老的支持,下面自然是一路绿灯。

  解下来的几天里,杨建国将整个计划书分为197个大、中项目,随后交给符合要求的单位、机构、研究院所来进行研发。

  随之而动的是西北数个研究所,突然提升保密等级,并对人员进行更严格的审查筛选。

  在筛选结束后,研究所就彻底封闭杜绝与外界的一切联系。

  同时,一支人员庞大的队伍正在向隔壁集合。

  蓉城、鹏城、魔都、贵州等地,也有同样的事在发生。

  秦岭山腹中,身着军装的工程兵在上级的带领下,穿过复杂环境抵达目的地。

  大凉山,同样有数支队伍消失不见。

  与此同时,系统内开始频繁有人‘消失,’没人知道他们去了哪儿,一句‘组织需要你,有任务,’就义无反顾的登上车。

  亦如当年,先辈们听到那句‘祖国需要你’‘组织需要你’‘人民需要你’时,义无反顾踏上征途般决然.

第八百五十四章 四大基地,人才培育

  “爸,你们系统最近有大动作。”

  四合院,吃过饭的杨建国在凉亭点燃泥炉,围着炉火煮起茶叶。

  这个,应该算是他现在为数不多的小兴致。

  “怎么说?”

  志怡抿了口茶,苦涩的口感让她皱起眉头:“天天车子进进出出的,谁看不见啊!”.

  “呵呵。”杨建国温煦轻笑:“是挺显眼的,就是正常的工作调配。”

  看他不愿说,志怡就知道肯定涉及到保密。

  这种事儿她经历的太多了,打小就是在‘保密’环境里长大的。

  到了国外更是要谨言慎行,太知道了。

  不过,像这样的大动作,还是十分罕见的,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项目,能够动用到这么多人。

  秦岭山脉,整个山脊被挖空,三人环抱的巨型合金支柱,错列排放的稳固上方山体。

  通往山顶的正中央,直径千米的圆形通道缓慢打通。

  每当碎裂的石块从上方坠落,就会引起一阵谩骂,“能不能行了,下面还站着人,到处都是车,怎么干活儿的。”

  抬头看向上方的飞行通道,张潮深呼吸着尽力平复内心的亢奋。

  他已经来了六天,作为项目副总指挥,监督现场的施工、设备安装和人员调配。

  可每次看到上方的通道,想到这座基地的使命。

  一股难以抑制的热流,就从澎湃的心脏中泵压而出,快速的涌向全身,将他的所有情绪全部点燃。

  太伟大了。

  这将会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如果一切顺利,那么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之一’的标签也将被彻底去掉。

  ‘星际移民时代,真的能成功吗?’

  张潮无法想象,那会是怎样波澜壮阔的辉煌画面。

  有生之年,自己又能否看到它得以实现。

  但,现在——

  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去发展。

  师傅信任自己,将计划中最重要的四个基地之一交给他,张潮就要担负起身上的责任,挑起重担,绝不能让师傅失望。

  同一时间,戈壁上张开一面巨型帐篷。

  帐篷下面,是干的热火朝天的兵团战士们,他们是从北疆紧急调派过来,协助完成建筑任务的。

  “向下挖的同时,一定要做好加固,确保安全,以后我们还要在这里常驻,进行实验,甚至大多数人还要在这里生活。

  如果出现意外,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要快,但不能只图快,要把安全放在首位……”

  指挥所里,方国华单手叉腰,意气风发的望向这片荒凉戈壁。

  31年前,国家的腰杆子在此地炸响。

  31年后,他们要在此为国铸造新的钢铁脊柱,撑起东方巨龙翱翔寰宇。

  恍惚间,方国华仿佛看到一群穿着破棉袄,面色土黄,眼神却亮如繁星的人们,站在满是碎石的戈壁上,欢呼雀跃的高喊着‘成功了。’

  希望有天,自己也能带着所有人,像他们一样高声欢呼:我们成功了。

  大凉山,一组人正在艰难的向上攀爬,脚下的山壁压根没路,只能一点点的向上腾挪,寻找每一个可以承重的落脚点。

  “这样不行,我们还是先修路吧!”

  “这山全是石头,机器上不来,修路全靠人力,得修到什么时候。”

  前方领头的精壮汉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眺望远处的山脊道:“先完成勘测,确认方位再来修路,不然,平白花费几个月时间,耽误了进度,你有脸回去?”

  此话一出,众人不再抱怨,紧了紧身上的测量工具,检查腰间的安全绳,再次排成一列向前摸索而去。

  小小的人儿连在一起,在庞大山脉的衬托下,渺小如勤劳的工蚁。

  大兴安岭,皑皑白雪与天色连城一线。

  坚硬的冻土强度堪比合金,一镐头下去,冻土纹丝不动,镐头把子反倒让震断了。

  手握镐头的战士满脸冰渣子,被冻了的脸蛋红的像涂了好几层腮红,神色尴尬的看向班长,不知所措的样子叫人好笑又心疼。

  “这土是没办法了。”

  拉过战士的手,看到被镐头震出血的虎口。

  抓起一把雪压在上面,搓了搓用布条简单的缠了下,班长就带着人返回临时驻地。

  “连长,这天气,土比钢铁都硬,用炮轰都轰不出个坑来,咱们还是等开春再干吧!”

  面色凝重的连长叼着香烟,眼神焦虑的来回渡步着。

  他当然知道,局势有多么艰难。

  可其他人的任务都已经开始,只有他们还对着冻土一筹莫展。

  这样下去,岂不是要落到所有人后面。

  从来只当排头兵的攻坚连,哪个能受得了这委屈。

  狠狠将烟蒂仍在地上,连长咬着牙说道:“既然基建搞不了,那就搞别的。”

  “把计划书拿来,我看看后面怎么说的。”

  指导员无奈,道:“你都看了多少遍,书都快让你给翻烂了。”

  接过战士递来的计划书,连长翻开后摊在桌上,呢喃自语:“小心,无大错,这么重要的任务要是让我给搞砸了,老子把自己毙了都不够赔的。”

  天南地北,数以二十万计身份、年龄、来历、出身各不相同的无名之辈,正在默默完善着一项伟大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