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海烽烟 第109章

作者:希灵使徒00

  -------------------------------------

  等到日暮时分最后一条运输船从港口内驶出的时候,双方在婆罗洲北部沿海对峙的舰队也开始了如同打卡下班一般的掉头,开始各自向着自己的母港驶去。

  等到明天早上太阳升起之后,各方又会派出主力舰在这片海域保持今天这种相对克制又显得剑拔弩张的监视,如此重复,直到所有的撤离行动结束。

  对于哥伦比亚合众国来说,华盛顿号战列舰今天要承担的并不仅仅只是对峙和监视的任务,这条合众国海军目前最强大的战列舰今天还承担着另一项特殊的任务,那就是把潘兴将军的灵柩给带回来。

  华盛顿号战列舰三号炮塔下方,十二名戴着白手套的海军士兵正将覆盖星条旗的钢制灵柩缓缓推入专用舱室。锈红色的海水顺着舷窗流淌在他们锃亮的皮鞋上,当军乐队的乐声停止的瞬间,主桅顶端的海军旗突然被海风扯成笔直的布帛,15英寸主炮塔转动的阴影恰好掠过灵柩表面的将星徽章。

  这么阴影正如同现在已经躺在棺材里面的合众国远征军总司令在死后所背负的那些责任和耻辱,当他的死讯传开之后,在大唐可以说人人拍手称快,大家纷纷表示这个战争贩子、入侵者以及刽子手死的真是太好了,如果要是被咱们自己的部队打死那就更好了。

  而在合众国那边,人们对于潘兴的死亡也同样并不在乎,因为把大多数的责任都推给了他的缘故,很多哥伦比亚合众国的人在他们政府的宣传下,把远征军失败的大多数责任都丢到了他的头上。

  也不知道潘兴如果泉下有知的话,也会怎么看待这一幕。

  反正在华盛顿号战列舰上,马吉芬是由衷的觉得这位陆军的知己虽然在战术上略显粗糙,但是他的所有所作所为都无愧于哥伦比亚合众国的利益。

  只是........没办法,有的时候死人就是比活人要有用,而这位将军死的又实在是太是时候了。

  把自己的思绪强行从这场在海上举行的葬礼上挪开,又一个头疼的问题,伴随着远处的龙渊号战列舰再一次闯入他的眼帘而开始在他的脑海当中浮现。

  那就是此时此刻正在哥伦比亚合众国国内正在施工并建造的“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和“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

  这两款主力舰都可以称得上是哥伦比亚合众国海军的精华之作,但是现在战争骤和海军军控条约谈判的消息。很可能会让这些军舰当中的一部分香消玉殒。

  马吉芬的指挥风格虽然趋向于保守,但是他最喜欢的军舰就是战列巡洋舰,就像费舍尔所说的那样,战列巡洋舰就是一条完美之猫。

  按道理来说,合众国海军的战列巡洋舰部队在战争当中遭到了最为惨重的损失,一度拥有好几条战列巡洋舰的合众国海军在战争当中损失掉了自己手头上所有的高速主力舰,在马吉芬看来,既然损失这么大的话,那么自然应该优先补充现在海军最急迫的快速主力舰。

  可问题在于国会山上的那些老爷们并不是这么想的,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又或者是这些国会的议员本就思维迥异于常人,在国会老爷们的角度看来,战列巡洋舰损失那么大,那干脆就别造了,花一样的钱去建造战列舰不是更好吗?

  正是因为如此,为了能够给合众国海军保留几条宝贵的高速舰的种子,马吉芬也将会随同华盛顿号战列舰一起返回本土,而他本人现在开始就需要准备着,到时候面对国会山上那些不懂海军又非要从里面挑刺的国会老爷们如何过关 。

  如果他没有办法说服国会的话.........马吉芬不由的把目光投向了瀛洲列岛所的北方,前几天海军内部有一名年轻的军官提出了一个听起来有些异想天开,但是实际思考起来却非常有操作性的建议。

  那就是武装瀛洲。

  现在的瀛洲当局在驱逐了德川幕府之后,现在自称为纪伊王国,这小小的国家拥有合众国几乎一半的人口数量,虽然当初在大明的东亚秩序当中,瀛洲也并没有建立特别强大的重工业和军工产业海军手头上全部的大中型水面舰艇,便只有一条90年代中期服役的老式装甲巡洋舰和几条在这次大战爆发前自行建造的轻巡洋舰。

  这是一个能够自行建造巡洋舰的国家,虽然包括动力和火炮在内的这些东西都是要从当时的明帝国采购的,可是这样的能力放在现在的全世界已经足够傲视除了群雄列强之外的其他所有国家了。

  因此,合众国海军这边首先就准备把从德国获得的赔偿舰以1美元的价格出售给瀛洲。

  用一美元的价格就能够买两条德芙林格尔级和两条国王级这几条即便是现在放眼全世界也称得上是优秀的战略巡洋舰和战列舰,这样的好事听起来就简直赚到家了

  此举的好处是多方面的,首先自然就是把这些用公制标准建造的战列舰从全部是英制标准的合众国海军作战序列当中清除出去,尽管以合众国的工业实力单独开一条330毫米炮弹的生产线并不麻烦,但哥伦比亚合众国海军并不缺船,再加上未来如果真的签订海军条约的话,那么这些从德国获得的战利品就会挤占宝贵的吨位份额。

  而且瀛州获得了这些船之后,肯定是拿去对付大唐皇家海军的,像扶桑这种背刺了曾经宗主国的国家,他们现在这群高层是没有任何退路可言的,所以他们必须紧紧的抱紧哥伦比亚的战车。

  甚至,马吉芬在私底下在前几天同托马斯将军的会面当中,他还旁敲侧击的试探了一下维多利亚帝国那边的态度——马吉芬想要把纪伊王国也拉进谈判条约当中。

  这样的打算自然是没有得到托马斯上将第一时间的友善回应,虽然说马吉芬自己可以对天发誓,我所作所为真的只是针对一个国家的,可是在托马斯上将看来,你们哥伦比亚合众国这个当初从我们大英帝国分裂出去的殖民地,现在又来提出这样的非分之想?

  你说你只是针对某个大国,但是我怎么看着也像是针对我呢?谁都知道纪伊王国弄是你们哥伦比亚合众国所操控的傀儡,这个国家所获得的吨位,那四舍五入最后不都是进了你们的口袋吗?

  但是托马斯也没直接对此表达反对,一方面他不是唐宁街,而另一方面..........维多利亚帝国可也准备把两条巴伐利亚级战列舰交给巴拉特,用于“祝贺”巴拉特取得独立呢!

第247章 海军的未来

  林致远现在的心情很复杂,看着侵略者有些狼狈的从他们所入侵的土地上灰溜溜的离开,这本该是一件令人感到欣喜的事情,可是在龙渊号战列舰上的官兵们脸上,却看不到有几个人的脸上的露出喜悦的笑容。

  更多人的表情则是充满了发自内心的不甘和苦闷,毕竟对于前线的将士们来说,当他们终于能够获得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战列舰的时候,在战略上已经没有留给他们多少用这款如此强大的战列舰去痛击敌人的机会了。

  就像是高明的剑客终于获得了天下第一能够削铁如泥的宝剑却不能手刃敌人,然后你就握着天底下最锋利的宝剑,看着你的仇人离开你的家园。

  但是大家也都明白,造成现在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敌人的实力要远强于自己现在国家的国力,这并不是一场简单的大唐帝国对哥伦比亚合众国的战争,现在包括维多利亚帝国和高卢王国在内的其他协约国在过去的一年多以来袖手旁观,但这并不代表如果战争继续持续一年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些国家在恢复了一定的元气之后还会袖手旁观。

  在其他的盟友都已经倒下的情况下,大唐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对抗这个世界上其他所有的列强。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吗?

  说白了,如果不是没有实力,谁他妈愿意等十年?

  头顶传来的嗡嗡的引擎声打断了林致远的思绪,他来到航海舰桥外面的飞桥上,在露天的飞桥上抬头向空中看去,一架银白色涂装的双翼机在他的头顶掠过,此时太阳已经半个身子落在了海面以下,橘红色的晚霞给这架银色的飞机表面也染上了一层红晕,从飞机机翼下方红色的团龙图标能够看出,这是一架属于大唐的飞机。

  只是.........林致远有些不太理解,为什么在这里会看到一架这样的飞机,因为他并没有在这架飞机下方看到在海面上降落的浮筒, 他们现在已经处在巴士海峡的中央,无论是距离北边的台岛还是距离南边婆罗洲上由唐军所控制的地区,从他们现在所处的位置算起可都有一段距离,这个地方往往只有飞艇和双发乃至三发四发的大飞机才能够飞到这里。

  在第1次巴士海峡海战当中,在对海侦察的过程当中起到过作用的就有从台岛南部所起飞的大型飞机。

  可是对于单发的小飞机来说,这里可不是他们能够企及的距离,强行飞到这里那基本上也不用考虑返航了,因为油量这个时候已经所剩无几,龙渊号战列舰作为海军作战序列当中最新锐的舰艇,也是第1批从建成的时候开始就配备了水上飞机的舰艇林致远对于自己军舰上搭载的那几架水上飞机的航程有着很清晰的认识。

  这年头的单发小飞机就是这么腿短,比如说在欧洲那边莱塔尼亚帝国的福克D.VII战斗机作战航程只有不到400公里,协约国在战争后期推出的SPAD S.XIII和索普威斯“骆驼”作战航程更是只有350公里和300公里。

  不过头顶上的那架飞机似乎并不为航程的问题而焦虑,而是在舰队的头顶上转了好几圈,尤其是围绕着龙渊号战列舰,专门降低了飞行高度以几乎是参观的方式围观了这条大唐皇家海军手上的新锐。

  林致远几乎能看见这架飞机驾驶舱里面飞行员的脸。

  “这架飞机是从哪来的?”

  林致远转头问向跟着自己出来的一名参谋,那名参谋拿起望远镜盯着飞机看了一会儿之后回答道:“应该是从某条军舰上起飞的。”

  “军舰上?”林致远并不是一名技术型军官,作为一名较为传统的海军军官,在他的印象当中飞机这东西如果要从船上起飞的话,他怎么也得要带一个浮筒。

  不然的话,这飞机飞起来之后还怎么降落?

  “是的,长官,因为我在这架飞机上看到了所属军舰的舷号。”那名参谋老老实实的回答道:“所以这应该是一架从军舰上面起飞的飞机。”

  林致远略微愣了一下,从军舰上面起飞的飞机?他好像记得在之前海军展开破交战的时候,似乎有那么一两条巡洋舰另辟蹊径的在舰艏铺设了一条很短的飞行甲板,这只有几十米长的木质飞行甲板在这个时代足够军舰在全速航行的时候把飞机给送上天,眼下这个时代的飞机,没有别的长处,就是短距起飞能力非常的逆天。

  毕竟,眼下很多不追求速度的双翼侦察机最大飞行速度也就100多公里每小时,飞起来不见得比另一个世界的绿皮火车跑得更快,而一条巡洋舰在全速航行的时候速度怎么都有快50公里的,飞机只需要一小点距离就足够达到起飞的速度了。

  这些飞机在起飞之后,可以在更高的高度搜寻敌人的目标,为破交舰提供方向指引,而当飞机的油料耗尽之后.........飞行员会选择直接跳伞,释放飞机的巡洋舰会派出小船来把飞行员捞起来,而至于飞机..........

  这年头的飞机真的就是字面意义上的飞行木头架子,除了发动机之外,就没有什么值钱的地方了,作为消耗品来看的话价格甚至比舰用的重型鱼雷还要便宜一些。

  所以把飞机当做一次性的消耗品来进行侦查的话,也不是不能接受,只不过这种特殊的战时手段在眼下显然并不合适,而就在林致远感到困惑的时候,瞭望哨报告在远处的海面上出现了军舰。

  瞭望员罕见的并没有汇报军舰的种类,因为瞭望员在看到海面上所出现的军舰之后,他自己都不知道应该把这条船划归到哪一个类别,因为此时出现在海平面上的这条船显然并不具备这个时代大多数军舰的特征,因为这条船的夹板空空荡荡,甚至连烟囱都没有,烟道好像是直接从舰体侧面排出来的,整个晶体表面唯一的突出物。大概只有在侧舷的一个桅杆。

  而天上的那架飞机就仿佛是见到了母亲的小兽一般,在空中抖了抖翅膀似乎是作为告别,接着便向远处的那条军舰飞去。

  林致远看着远处冒出的那条自己从未见过的军舰,道德心里充满了疑问,不过这一次他在向参谋提问之前,有一位技术军官出身的参谋抢先一步上来抢答道:“报告长官,那应该就是我们最新型的一款飞机搭载舰了,皇太孙殿下好像把这款军舰称为航空母舰。”

  “航空母舰?”林致远直接来到了飞桥上架设的观察望远镜前,通过这款32倍的望远镜仔细的打量着那条向他们这边主动靠拢过来的所谓航空母舰。

  透过望远镜,林致远觉得这玩意的舰体部分看起来有点眼熟,仔细辨认之后.........这不是长江级巡洋舰的船体么?

  也不能怪林致远消息闭塞,海军最开始用长江级巡洋舰的船体改造了两条航空巡洋舰,但是这两条航空巡洋舰并没有全通式的飞行甲板,舰桥和烟囱依旧都还在舰体的中部,飞机基本上只能起飞但是却很难降落。

  后来这两条航空巡洋舰因为实际使用起来的效果实在是有些鸡肋,于是其中一条重新恢复为了火炮巡洋舰,而另一条则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装,通过大量的支撑柱,在原本舰桥的顶部铺设了一条位置更高的飞行甲板,而这条巡洋舰了三个烟囱。也通过简单的弯折歪向了侧面,这样就让出了一条全通甲板出来。

  李彻将这条经过改造后的航空巡洋舰称为航空母舰,但事实上这条船目前虽然有海军的型号和编号,但是并不在海军的作战序列当中,因为这条船事实上是属于江南设计局的。

  事实上如果拿这条船和真正的航空母舰相比,你就会发现这条船本质上就是一条类似于兰利那样的充满实验意味的应急改造船,只不过相比起用运煤船改造的兰利,这条用巡洋舰改造过来的编号707的航空母舰跑得更快一些而已。

  这条船同样也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机库,虽然装了两台升降机,但是飞机从飞行甲板降下来之后,也只能够停放在巡洋舰的甲板上,这条船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简单的测试飞机在军舰上面的运行和操作能力。

  事实上涉及部门对这条巡洋舰有更完善的改造计划,毕竟这可是一条1万吨的船体,放在二战的话1万吨的船体改造航母撑死也就改一个独立这样的轻型航母,但是在眼下这个时代1万吨的高速传递已经相当奢侈。

  可是一向在海军的项目上给予了大力支援的李彻却反对进行这样的改造,他甚至要求这条船在签订海军条约之前要重新恢复成为巡洋舰的状态。

  原因很简单——条约时期宝贵的航空母舰吨位不能够浪费在这些试验品的身上。

  看着飞机轻巧地落在了航空母舰的甲板上,林致远的目光却并没有欣慰,而是看着那条长江级巡洋舰的船体透露出了浓浓的可惜。

  作为一条9000多吨的巡洋舰的船体,长江级巡洋舰绝对算得上是除了海军的主力舰之外规格最高的水面舰艇了,8门180毫米舰炮以及130毫米的装甲带,让这条巡洋舰在海上面对其他的轻巡洋舰的时候拥有很强的压制力,几乎称得上是一条小战巡。

  多好的巡洋舰啊,怎么就改成带一批破木头架子去了?

  -------------------------------------

  多好的战列舰啊,怎么就落到这些会对着动物发Qing的人身上了?

  在去年的11月份才刚刚接任第一海务大臣职务的贝蒂看着满脸对着笑容和他握手的巴拉特阿三,他发自内心的感受到了一种生理上的不适,因为刚才握手的时候,他感觉自己的手仿佛握到了一个黏糊糊的东西,很难想象哪怕是巴拉特的土邦贵族居然也能够如此的不讲卫生。

  眼前这个三哥是即将成立的巴拉特海军总司令,因为在此之前没有任何军舰服役经历的海军总司令,事实上这个家伙在此之前拥有整个巴拉特最大的航运公司,他的手底下有有好几十条远洋商船,然后现在摇身一变就过来管军舰了。

  这听起来似乎非常的扯淡,但是在新生的巴拉特联邦看来,这事实上已经是他们最优的选择了。

  由于在这场世界大战爆发之前,维多利亚不列颠帝国根本就没有让巴拉特独立的想法,所以虽然维多利亚帝国有许多巴拉特部队,但是巴拉特人却很少有能够混到军官级别的,哪怕是在陆军当中,巴拉特部队里面从连排一级的军官开始就基本上都是白人了,海军那就更不用说了。

  当巴拉特这个国家终于开始筹备成立,而维多利亚帝国那边也在最大程度上进行了配合,从自己的海军当中搜肠刮肚的搜出来几个巴拉特裔的军官和军人出来之后,维多利亚帝国发现这些巴拉特。

  海军的军官当中军衔最高的也就是一位中尉,而这位中尉此前服役过的军舰倒也是一条战列舰,但是可惜那条战列舰的名字叫做君权..........没错,就是在90年代初服役的那条“第一条前无畏”。

  而这位巴拉特裔军官即便在君权号战列舰上面,也只是一个不入流的小人物。相比之下好歹有“大团队管理经验”的这位名叫斯潘加的土邦贵族便摇身一变的成为了巴拉特海军总司令。

  现在,他带领着精挑细选出来的2000多名巴拉特海军官兵骨干来到维多利亚不列颠帝国,来接受属于他们的两条战列舰并且在维多利亚帝国接受为期三个月的训练。

第248章 折磨敌人更折磨自己(1)

  高情商的说,维多利亚不列颠帝国拥有丰富的地缘政治斗争经验;

  低情商的说,这BYD搅屎真的是一把好手。

  在这场世界大战当中,维多利亚帝国虽然战胜了在本世纪初向其发起挑战的莱塔尼亚第二帝国,但是获得胜利之后的维多利亚帝国除了获得了战争的胜利之外,似乎就再也没有获得除了胜利之外的其他任何东西。

  战争爆发前莱塔尼亚第二帝国那几乎可以威胁维多利亚帝国海权的公海舰队?现在的哥伦比亚合众国和大唐帝国哪一个不是比当初的莱塔尼亚第二帝国的公海舰队更重量级?

  战争爆发前几乎快要失衡的欧洲局势?现在莱塔尼亚第二帝国已经崩溃,哈布斯堡王国碎成了一地最大的继承者南莱塔尼亚邦联只能说苟延残喘,乌萨斯帝国蜕变成了乌萨斯联邦,一群新学派掌权之后让伦敦的老爷们坐立难安,在这片“勃勃生机,万物景发”的欧洲,此前一直充当肉盾的高卢王国突然发现,波拿巴大帝当年没有实现的愿望已经触手可得,整个西欧和中欧再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制衡高卢。

  甚至就连前那遍布全球的殖民地,维多利亚帝国现在也必须咬着后槽牙心不甘情不愿的同意巴拉特独立。

  你说这一场世界大战打的到底是为了什么啊?

  不过维多利亚帝国的掌权者毕竟是世界上顶级的搅屎棍er,即便是在这样糟心的局势下,这些剑桥或者是牛津毕业的高材生们依然拿出了一个可以称之为天才的设想。

  那就是扶持并武装巴拉特。

  既然巴拉特的独立已经不可阻挡,那就应当小心的珍惜维多利亚帝国对巴拉特而言宝贵的宗主国情谊,维多利亚帝国的殖民当然不会如沐春风,但是和其他一些动不动砍人手脚,随意处以极刑,动不动大家屠戮的相比,维多利亚帝国在这方面居然在同行的衬托下姑且算是个人!

  再加上维多利亚帝国给巴拉特带来了现代化和一定的工业基础,以及在过去的百余年当中,巴拉特有大量的高层贵族在维多利亚留学,早就成了一个个棕皮白心的山竹人,这些巴拉特的贵族有不少都对维多利亚有不错的观感和,妥善运用这些资源可以有效的维系维多利亚帝国和巴拉特联邦在未来的关系。

  用一句话来打比方的话。

  当不成你爹,那咱们就当兄弟吧。

  维多利亚帝国很清楚巴拉特联邦在未来处在一个让大唐很难受的位置上,东西方之间的海上航线全部都要途经印度洋,巴拉特联邦未来的海军力量足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既能够一定程度上作为由维多利亚帝国所控制的马六甲海峡进行支援,又能够在平时威慑唐帝国的海上交通线。

  可以说巴拉特联邦在未来每拥有一条主力舰,唐帝国想要消除这条主力舰带来的影响至少需要拿出两倍的兵力。

  从成本计算的角度来说,这简直是一件稳赚不赔的买卖。所以。维多利亚帝国上下才能够以如此空前的速度在半年多的时间内便通过了对巴拉特海军进行援助的决定,并且在事实上迅速的付诸了行动,这才有了巴拉特联邦那边的建国仪式还没有正式举行,这边2000多名水兵就已经抵达维多利亚帝国的奇景。

  巴拉特海军上将斯潘加在兴奋的同维多利亚皇家海军第一海务大臣戴维·贝蒂握手之后,便有些急不可耐的想要登上停靠在码头上依旧保持着莱塔尼亚第二帝国公海舰队涂装的萨克森号战列舰。

  不过他当然被拦了下来,因为今天在这座码头上还有一场特别的仪式需要举行。

  莱塔尼亚第二帝国一共累计开工了6条巴伐利亚级战列舰,在这6条巴伐利亚级战列舰当中有4条在莱塔尼亚第二帝国投降之前完工,在全部完成建造的四条巴伐利亚级战列舰当中,白厅选择将3号舰和4号舰移交给巴拉特,也就是原本的萨克森号和福腾堡号。

  今天在斯卡帕湾内的1号码头上,所举行的便是将这萨克森号和福登保号在内的军舰名义上移交给巴拉特联邦的移交仪式。

  今天同样停在1号码头上的战列舰,并不仅仅只有这两条巴伐利亚级战列舰,在两条长180.3米,宽30米,正常排水量超2.8万吨的巴伐利亚级战列舰的后面,还停泊着一艘从外观上看起来似乎要更加庞大也更加雄伟的战列舰。

  这条钢铁巨兽有着标准的维多利亚涂装,很显然这是一条此前在维多利亚帝国皇家海军当中服役的军舰,相比于显得有一些短胖的巴伐利亚级战列舰,这条船全长达到204.7米,宽度为27.1米,在吨位上和巴伐利亚级战列舰相比布朗的同时,在视觉上看起来要更加庞大。

  最重要的是这条战列舰拥有极其威武的7座双联装炮塔,由此这条船的身份自然也就十分明了了——大名鼎鼎的阿金库尔号战列舰。

  相比于这三条正常排水量都在2.8万吨左右,满载排水量均超过3万吨的大块头,落在1号码头最后面的那条长163米,宽25.6米的战列舰看起来就显得有些过于平平无奇了,因为这只不过是一条前卫号战列舰。

  当然,这是圣文森特级战列舰的前卫,而不是那个火控神教教徒们顶礼膜拜的前位,如果维多利亚帝国能够在这个时代拿出那个前卫,那一定是时空管理局有人上班打盹了。

  圣文森特级战列舰作为维多利亚帝国的第2款无畏舰,相较于带有更多实验性质的无畏号,这才是人类第1款真正具备实战价值的无畏舰,毕竟无畏号在全重型火炮这个概念上有些过于极端了,除了10门12英寸主炮之外最大的火炮便是76毫米的反雷击炮,这种12磅炮在过去一般在什么级别的军舰上担任副炮呢?

  1570吨的超勇级撞击巡洋舰上,除了两门主炮之外的副炮便是4门76毫米的12磅炮。

  正因如此,将副炮提升到四英寸(102毫米)的圣文森特级战列舰才是维多利亚不列颠帝国第1款具备实战能力的无畏舰。

  一口气“给”出去了四条战列舰,而且有两条超无畏和两条无畏,这就让马上就要正式成立的巴拉特联邦一下子就跃升为除了维多利亚帝国、哥伦比亚合众国、大唐帝国、高卢王国、叙拉古王国和乌萨斯联邦之外,世界第七的海军强国。(虽然这个记录很快就要被另一个新海军强国所打破吧)

  巴拉特海军的斯潘加上将有些过于兴奋的在码头上所搭建的演讲台上,操着一口带着浓厚咖喱味的英语,在那里大谈两国之间的友谊以及展望巴拉特联邦的未来,翻来覆去都是一些如此这般没有营养的废话,在台下包括贝蒂在内的一众维多利亚帝国海军的高级军官只能一边机械性的鼓掌,一边在私底下讨论着眼前这支巴拉特海军。

  “我到现在依旧不认为武装这些巴拉特人是个好主意,这些阿三根本不具备驾驭一条战列舰的素质。”戴维贝蒂从和斯潘加握手以来,脸上嫌弃的表情就没有消失过。

  “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才要对巴拉特海军进行人员培训啊,在接下来的几年之内巴拉特海军将会派遣大量的人员来我国留学,我们最终大概需要帮他们培训出上万名有专业素质的海军官兵。”在这场世界大战爆发的前后捅了一系列篓子的伦纳德在去年年底刚刚当上了新的殖民地事务部大臣,只不过这位殖民地事物大臣显然在军事上的兴趣要比处理真正的殖民地有关的事物浓厚的多。

  “伦纳德先生,巴拉克海军选择阿金库尔号,这里面有膈下的推动吗?”贝蒂并没有对伦纳德刚才的那番话作出点评,他只是在伦纳德提到要替巴拉特海军培训上万名专业官兵的时候,似乎是有些郁闷的摇了摇头,随后他把目光投向了阿金库尔号战列舰并且岔开了话题。

  “当然不是我,我可不想和这条船再有一丝半点的联系了。”

  伦纳德看向那条和他注定有千丝万缕联系的阿金库尔号战列舰,他脸上的表情倒是显得非常的复杂,这条有7个炮塔的神教,最早是巴西海军下的订单,后来巴西海军放弃之后转售给奥斯曼帝国,而奥斯曼帝国那边付清了这条船的尾款,并且派来了接舰人员之后,这条船却被伦纳德以“战争需要”而强行征用。

  说白了就是伦纳德害怕奥斯曼帝国导向莱塔尼亚那边,但最终他的这个决定反倒促成了奥斯曼帝国迅速的和莱塔尼亚第二帝国走进,乃至于现在的乌萨斯联邦的成立都和他有着直接关系。

  从一个政治家的角度来说,这条战列舰以及相关的一系列蝴蝶效应已经成为了他身上的原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