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希灵使徒00
“倒不如说陛下大多数时候根本就没好过。”高桥大辅叹了口气,虽然说摊上这样一个天皇也就意味着他作为首相的权利更不受制约,但眼下他可一点都不想要这种更不受制约的现状,权利和义务向来都是统一的,天皇是这个样子所以大家根本就没有什么期待,那更大的压力自然也就压到了他这个首相的头上。
这几天以来他是真正的焦头烂额,虽然自从维新以来也不是没有这样的情况,但是以前起码还有一个智商比较正常的皇太子,而现在这位皇太子..........
“那皇太子呢?”
“我没有见到皇太子,这几天皇太子把自己关到屋子里面不见任何人。”
高桥大辅的这番话让斋藤十一郎有些急了:“那怎么能行呢?眼下这个时候正是需要主持大局的时候,皇太子怎么能够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子里?”
很显然,之前那个一度豪情万丈想让瀛洲能够在世界上也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皇太子昭仁现在看来是有点被唐帝国的反应给吓到了。
“至于吓成这个样子么?”
斋藤十一郎这几天以来也在为海军的损失而心疼的滴血的同时,担忧接下来的唐帝国会提出怎样进一步的要求,可是说到底人也不至于被吓成这样吧?
唐国人家现在可还什么都没做呢,结果你现在已经风声鹤唳的吓成这个样子,这还让大家怎么把你当做雄主?
高桥大辅摆了摆手示意在这种问题上不要再聊下去了,只是也不知道他避而不谈是为了给天皇一脉留点面子呢,还是说已经心累不想再谈了?
“唐帝国到现在甚至都没有回复我们当初做出的抗议,他们现在只是在和哥伦比亚合众国就此事进行会谈,我们甚至连旁听的资格都没有。”说到这高桥大辅有些自嘲的笑了笑:“我们现在不要说等到他们的道歉了,我们甚至连他们对我们的驳斥甚至是辱骂都没有等到,无言就是一种最大的轻蔑啊。”
高桥大佛的这番话让斋藤十一郎感同身受,海军是一个经常需要外国打交道的部门,斋藤十一郎自然也体会过那些白人国家对自己的冷眼相待,他也很清楚,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外交本质上就是从实力地位的角度出发所进行的谈话。
但是,谁能想到唐帝国对他们的态度根本就不是轻蔑而是忽视呢?
当然事实上这二人并不知道的是,唐帝国确实对瀛洲的态度并不上心,但唐帝国也并没有完全忽略他们,鸿胪寺那边还是按照皇太孙的意思拟了一份充满“大国雅量”的国书,在这份国书当中大唐与其说是在进行正常的外交阐述,倒不如说只是单方面的进行了一次情绪输出,负责起草这份国书的年轻官员古文功底非常好,这篇国书起草的简直就像是《讨瀛洲檄》。
不过这篇文章被送到内阁那里的时候被一致认为“遣词用句实在是有些太强横了,本来是要发下去重新写一份的,但是随着哥伦比亚和大唐之间围绕着这次冲突在琉球举行双边会谈之后,瀛洲这边也就被遗忘了。
能和大人商量的事情,就没必要让小孩子也来上桌听了。
结果就是这种“威不可测”的状态让瀛洲上下都陷入了一种恐慌的氛围,瀛洲陆军甚至已经进入了二级战备状态,谁不害怕第2天早上醒来突然大唐的天兵就从对马海峡跨海而来呢?
要是真开始千军万马渡海峡、万里惊涛把路开的时候瀛洲这边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话,恐怕到时候一个两个都要把脖子洗干净了等着大唐磨的刀子。
“海军接下来怎么办?我们这一次可以算得上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首相您也不用把话说的这么难听........虽然确实是这么一回事,但是哥伦比亚海军第七舰队那边已经传达了马吉芬将军的意思。”
“马吉芬将军的意思?”
“马吉芬将军表示,从现在开始将不会再有成品军舰被出售给我们了。”
斋藤十一郎这番话说完之后,高桥首相立刻读懂了这里面的画外之音:“也就是说美国盟友愿意支持我们发展我们自己的军工造船业?”
瀛洲的造船业是有底子的,万吨以上的民用船只造过不少,虽然说民用船只和军用船只在很多方面,技术要求上都有很大的差距,但是起码这底子瀛洲是有的,和很多人想象当中的不一样,这个时代的造船业和几十年以后的航空业,看起来似乎最没有技术含量的“壳”其实是一切的基础。
但是从基础迈向这个时代制造业的皇冠是有很多路要走的,依靠瀛洲的话短时间内自己自力更生发展起来是不现实的。
“他们愿意在一些关键技术上对我们进行技术援助,比如说舰用锅炉,比如说蒸汽轮机,比如说装甲钢材的冶炼。”
“那大炮呢?”高桥首相很清楚这里面最关键的是什么,就像在另一个世界当中,21世纪你搞区域防空舰的话什么最重要?
“盾”啊!
没有先进的相控阵对空雷达以及相应的信息指挥系统,你就是能把船壳给造出花来也没有用。
“舰炮的话,他们也会给我们进行技术支持............但是不能向我们直接出口火炮,不仅仅是成品,就算是炮胚也不行。”斋藤十一郎坦言:“我们能得到的只有相应的技术人员的指导,可以有全套的纸质技术资料,但是我们不会拿到任何实物。”
对于这个结果,高桥首相倒也不觉得意外:“那我们能够获得什么样的大炮?能够获得哥伦比亚海军最新的16英寸舰炮吗?”
面对这个问题,斋藤十一郎再次摇了摇头:“我们已经向哥伦比亚海军询问了是否能够获得他们的16英寸舰炮相关的技术,但是哥伦比亚海军认为向我们输出16英寸舰炮的技术可能会再次引起唐帝国的激烈反应,而且16英寸舰炮的制造技术对我们来说跨度太大,我们应该能够获得哥伦比亚海军的14英寸舰炮,或者是哥伦比亚海军手中维多利亚帝国皇家海军的15英寸舰炮的技术。”
“口径小了一寸,我们就能够制造了?”
“从技术难度上来说,维多利亚海军的15英寸舰炮的制造难度确实更低,因为这门舰炮使用的依然是比较传统的缠丝工艺,我国自己生产过的最大口径的火炮是仿制明帝国的280毫米岸防炮,这种重炮也同样是采用缠丝工艺,技术上有不少相通的地方。”斋藤十一郎的措辞尽可能的准确小心。
因为在他的角度来说,他需要让首相相信瀛洲的军工业在哥伦比亚的技术支持下能够做到这些,但是他又得留出一些余量,万一要是没有做到的话...........自己今天也没有把话说死不是?
瀛洲人向来都是这样。
所以高桥大辅多少也看出了斋藤十一郎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可是眼下的瀛洲自从当初维新派拥护天皇驱逐了德川幕府,背刺了大明以后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回头路可走了——起码他们这些人的命运已经和当下的这个瀛洲绑定在了一起。
他只能进。
“我们真的能够建造这么大的军舰吗?”
“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斋藤十一郎此刻也如实相对:“我们在此之前只见到过二等巡洋舰,原本我们是准备用万吨级的大型轻巡洋舰来练手的,并且准备要建造两艘。
但是现在我们得先把之前采购的一座维多利亚皇家海军13.5英寸的炮塔挪去修理爱宕号战列巡洋舰,所以这样的大型轻巡洋舰我们现在恐怕只能造一艘了。
目前这一艘现在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就绪,设计图纸在去年年底就已经敲定,我们会先用这条船来培养工人和设计人员,5年后我们应该就能够自己建造真正的大型主力舰了。”
斋藤十一郎的这番话让高桥大辅满意的点了点头,不管怎么说,海军做这些事情还算是有章法的,虽然说之前的那个镇守舰队的司令是个不折不扣的蠢货,但是还好,现在看来海军大部分人还是正常的。
直接从5000吨级的巡洋舰跳去建造3万吨级的战列舰,和通过5000吨级的巡洋舰和万吨级的大型巡洋舰积攒经验之后再开始建造真正的主力舰,这二者之间差的可就不仅仅只是一点皮毛了。
对于全世界来说,距离在东方这一段时间所发生的突发性的时政新闻吸引全世界的眼球还没有过去几天,一个更大的而且更具爆炸性的消息开始在全世界的几大主要报纸上面刊登出来。
-------------------------------------
维多利亚帝国、哥伦比亚合众国、大唐帝国、高卢王国、叙拉古王国将会在今年夏天的时候,共同在檀香山举行关于海军军控条约的相关事宜。
对于刚刚经历了大战之苦的欧洲各国人民来说,这绝对算是再好不过的消息了,毕竟欧洲各国就是亲眼目睹着维多利亚帝国和莱卡尼亚帝国之间因为双方的造舰竞赛不断升级,最后一步步的演变到了爆发战争的程度。
现在这个世界上海军实力最强的几个国家愿意坐下来商讨一下海军军备竞赛方面的问题,在眼下这这就是绝对的政治正确。
在这样的新闻冲击下,瀛洲很快就从世界媒体的头板板块上彻底消失了
《我们将会努力争取一代人的和平》——这是一家高卢报纸写的文章,在文章里面这名记者对于推动这次海军军控条约谈判的人那自然是赞不绝口。
现在的高卢可以说是几个战胜国当中最惨的一个,他们在这场战争当中的人员和经济损失都非常巨大,尤其是人员损失,在世界大战当中的机场能够被冠以绞肉机称号的战役可都是高卢军队充当主力冲锋在前,他们是真的差点要牺牲整整一代高卢人。
正是因为经历了战争的恐惧,所以高卢的民众发自内心的认为即便是最坏的和平也好过最好的战争,也自然会对这个决定未来世界格局以及国家命运的条约有深深的期待。
《全新的挑战者》——这是维多利亚帝国月亮报发表的文章,在这篇文章当中可以看得出维多利亚帝国上下都处于对这场世界大战有苦说不出的状态,甚至月亮报还为这篇文章配了一幅漫画——收拾一个莱塔尼亚帝国后,又冒出来两个浑身是肌肉的国家,然后代表维多利亚帝国的小人最后来了一句: Again?
叙拉古王国的媒体也同样以相当正面的态度报道了各国准备就海军军控条约进行谈判一事,但是叙拉古王国的媒体写的各种文章里面有一半却都在讨论莱塔尼亚帝国战利舰的事情。
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快要签署条约的时候叙拉古王国这才反应过来自己手头上根本就没几条够看的战利舰——谁让他们在战争结束之前为了赚钱就把两条没有经过大家统一分配的战列舰卖给哥伦比亚的?
而相对于这几个国家来说,唐帝国和哥伦比亚合众国的媒体对于条约的报道,就不是其他几国那样的“普遍好评”,非要说的话那么大概处在一种“褒贬不一”的评价。
第279章 “三王”重聚(1)
相比较于瀛洲那边的愁云惨淡,松江府可以说正沉浸在欢喜的海洋当中。
港口外围已经聚集了许多慕名而来的民众,从海上传来的捷报在舰队返回之前就已经传播开了,相较于哥伦比亚合众国而言,瀛洲对于大唐本土的广大民众来说反倒有更高的仇恨值。
这其实也是很好理解的,虽然说哥伦比亚的部队在婆罗洲上面犯下了许多战争罪行,可以说婆罗洲上面每一个华人都恨不得把这些哥伦比亚人食其肉寝其骨,但是对于生活在大陆的这些广大普通民众来说,未曾经历过的痛苦让他们很难从这个时代的媒体所报道的那些新闻以及刊登的图片上完全感同身受。
从这方面来说,另一个世界21世纪发达且普及的短视频很大程度上确实为很多遭受反人类匪帮战争罪行的人们赢取了广大的支持,就像在加沙所发生的惨案绝不仅仅只有阿克萨洪水行动之后的加沙围城战,但是在此之前的人们很难直观的看到那么多血淋淋的、真切的似乎就像发生在自己眼前一样的惨祸。
因此,相较于哥伦比亚这个敌人来说,瀛洲这个叛徒也就更吸引仇恨了,在东方的这片土地上向来最不能够被容忍和接受的就是背叛者。
吕蒙的白衣渡江在军事上取得了无比的成功,但是并无几人将此认为是一桩美谈,谈论两宋之交的时候相对于残暴的金人,人们更加痛恨的反倒是秦桧。
因此这一次在瀛洲的家门口把他们的舰队一通暴打之后,由于目标实在是太政治正确了,所以在往日里这片土地上喜欢多嘴的文臣连个擅开边衅的指责都没有冒出来。
而舰队当时执行完任务之后并没有直接返回,而是去延平转了一圈之后两条战列巡洋舰前往北方青丘港,而两条龙渊则南下前往松江港。
没想到即便隔了这么几天,入港的时候依然能够看到如此之多的民众竭诚欢迎,这幅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景象可着实让两条战列舰上面的官兵们颇为兴奋。
当然他们兴奋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概是。此刻在码头上欢迎的民众代表里那一群穿着漂亮的长裙、一个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学生。
不过,虽然现在军港里面的主角是两条战列舰,但事实上,这些民众以及在码头上准备欢迎的女学生和其他的民众代表却并不是专程来欢迎这两条战列舰凯旋的。
两条龙渊事实上是抢了其他人的风头,虽然舰队里面的水兵们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是对于海军的中高级军官们来说,大家都很清楚在海上行动严格保密的编队返港的日子并不是当地政府能够提前得知的,所以自然也不可能那么迅速的就组织起这么大规模的阵仗来欢迎他们。
在他们所停靠的这个码头另一侧,却只空荡荡的停了一条有着南洋舰队那边的常见涂装,在过去他们并没有过多打过交道的巡洋舰。
“这条轻巡洋舰怎么一个人占了那么大一片泊位?”徐越明从舰桥上向下看去,他的目光已经完全被这条巡洋舰给吸引了,因为这条巡洋舰的造型看起来和其他这个时代常见的巡洋舰有巨大的不同。
在前半段这条船确实和其他的巡洋舰相比也没什么不同,在中轴线的位置上布置了两座双联装的150毫米主炮,这种150毫米主炮并非是炮塔结构,而是双联装的甲板炮,除此之外,在两侧船型还各有两门150毫米主炮,以上这些火炮全部都被布置在前半截的舰体。
这些火炮的布置位置给人感觉是如此的局促,尤其是其中一座双联装150毫米舰炮的位置还是在两个烟囱中间,整条军舰更是只有一个主桅杆,而之所以前面看起来这么局促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这条巡洋舰的后半部分舰面上没有火炮,没有主桅杆,也没有烟囱,有的只是一个回转式的液压弹射器,一个吊车,以及停放在甲板后面的一共7架飞机。
这是一条不折不扣的航空巡洋舰,虽然说作为一条航空载舰来说,这条航空巡洋舰放飞飞机的效率和方式与具备全通甲板的航空母舰相比有很明显的差距,但是作为主要负责现在海军航空兵这一部分的徐越明一眼就能看出这条巡洋舰原本是一条正宗的火炮巡洋舰,眼下这个状态是改造出来的。
如果海军未来的每一条巡洋舰都能够带飞机,不用像这条船这样带那么多,每条巡洋舰只带哪怕一两架飞机,整个舰队所额外搭载的这些飞机在未来如果能够配备无线电的情况下,都能够极大地拓展整个舰队的侦查范围。
“你怎么还在看那条巡洋舰?”林致远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了徐越明的身旁:“你就不好奇这条巡洋舰带了什么人来到松江府吗?”
“我为什么要好奇这个?”徐越明颇有些奇怪的问道:“无论是谁做这条巡洋舰来到松江府和我们都没什么关系吧?”
“理论上是这样没错,我现在也并不清楚是谁搭乘了这条巡洋舰来到了松江府,但是你没有发现码头上除了那些欢呼庆祝的民众代表之外,还能看到金吾纛旓么?”
“金吾纛旓?”
“是啊,我不知道他那条船上坐的是谁,但是我知道陛下在码头上亲自迎接。”
徐越明这才看向林致远手指方向的码头另一端,果然看到了两个造型有些奇怪的像是伞一样的东西,这就是金吾纛旓?
怎么看起来这么素?
而且这东西为什么会有两个并排立在那里?
更何况........陛下当初登记的时候不是说故土一日不复,他就不行天子仪仗吗?
于是他眯起眼睛仔细的辨认了一番之后,扭过头用一种可怜的目光看向林致远:“将军,那不是天子用的金吾纛旓,那立的是亲王的仪仗,一个是陛下当初还是晋王的时候的纛旓,而另一个应该是蜀王殿下的纛旓,马头上竖起来的是亲王仪仗,而不是天子仪仗。
林致远脸上的微笑僵在了哪里,他此刻能够感受到剑桥里面的其他官兵正向他投来关注的目光,坏了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也会成为那种一瓶子不响半瓶子晃荡,卖弄学识没有成功还被人打脸的人。
“亲王仪仗?”他还是有些难以相信:“可是陛下现在已经是天子,就算因为当初的誓言而不使用天子仪仗,陛下也没必要用当年晋王的仪仗吧?”
不过脑子活泛的徐越明现在已经大概猜出了这条巡洋舰上的人是谁了,他现在统筹负责海军航空兵的相关事宜,虽然这只是海军当中一个刚刚开始发展的新兴势力,但是海军上下所有进行航空化改造的船只他都亲自经手过问,唯独这条巡洋舰他此前从未见过,再加上那和南海舰队一般的涂装,那么很显然这应该是一条曾经属于延平的巡洋舰。
在当今世界上还有哪个人同时具备——出行的时候搭乘延平军舰自己让如今的大唐天子、曾经的晋王和蜀王一起在码头上共同迎接呢?
这个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不是吗?
“宋王终于愿意返回本土了吗?”徐越明目光在马头上扫来扫去,他甚至都已经见到了在码头上穿着常服的陛下和蜀王殿下,但是还没有看到宋王的身影。
他是真的有些好奇宋王如果和陛下在码头上相见的话,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第280章 “三王”重聚(2)
宋王郑钦国,是有点傲娇在身上的。
虽然正常情况下,不应该用这个词来形容一个中年的国王,但是这位宋王在很多方面的表现确实非常的别扭。
这位宋王在当初邕宁帝身死国灭之后,依然坚持在婆罗洲和吕宋岛上树立起大明的旗帜,要知道当时的哥伦比亚部队已经开始进攻吕宋岛了,在此之后哥伦比亚部队大举进攻的时候,也不是没有人劝说他离开危险的婆罗洲撤回到相对安全的大陆去。
但是这位宋王当时放出话来——自己就是要死,也要在最后一片大明的净土上去死!
所以当初他从一开始就对于临时政府非常的排斥,而当时的临时政府由于邕宁帝的衬托,至少在他们准备同协约国以割让几乎全部本土以外海外领地的条件媾和之前,风评还是不错的。
因此这位宋王在一开始自然也被大家看作是大明遗老的代表。
而后面发生的事情大家自然也都知道了,晋王起兵靖难入主京师,虽然在晋王入主京师之后并没有马上改朝称制,但是谁都知道李宗棣这个浓眉大眼的要么当天子要么当大统领,总之这天底下的烂摊子有人捡起来了。
而在接下来直到新罗半岛上面的战局收尾结束之前,婆罗洲上面的战士主要其实还是靠宋王府带领着全州人民支持着撑下来的。
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说他们是大明的遗老了,因为在当时本土因为种种原因无瑕援救的情况下,宋王府以及婆罗洲是真的撑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自古以来遗老遗少大多都是政治投机客,就没见过几个真正的硬骨头,而当东都战役打响之后,在民族大义面前,谁提到宋王府不得伸出个大拇指来说一声宋王殿下又高又硬?
虽然说宋王府和晋王府可以说是站在同一个战壕里面站在同样的立场上一致对外,但是宋王府和晋王府之间并非没有矛盾,对于朝堂上的知情人员来说,双方浮上水面最大的矛盾便是当初失踪的永宁公主重新现身。
有很多人想把永宁公主给弄到婆罗洲去,不同的人不同的政治事例分别有不同的目的,有的是想用永宁公主的身份来曲线卖国——当然他们宣称是在曲线救国;有的想用永宁公主的身份来裂土封王,希望在这个时代也能够当一个吕不韦。
宋王府也是这众多不同势力当中的一个,而宋王府当初想要把公主弄过来原因是出于单纯的不希望大明公主颠沛流离并可能深陷国内的政Z漩涡当中,还是说他们也同样希望靠着大明的公主来蹭得更多的正统,最终搞出一个“海外大明”来。
可以说那个时候,一度是两王府之间关系最紧张的时候。
但是最终,晋王府没有因此中断对婆罗洲的援助,恰恰相反,李宗棣亲自过问整编部队的相关事宜,并且还把自己手上的嫡系精锐给送上了岛来共同抗击哥伦比亚的远征军。
而宋王府那边,在那之后也保持了相当一段时间的低调,甚至直到李宗棣真的官宣了国号以后,宋王府也在许多内鬼的期待当中让他们失望的发现并没有表达任何的反对意见,只是在当日依旧在极为靠前线的王府别扭的再次举行了一次大明国旗的升旗仪式,在除了参战部队以外几乎没有什么围观人员的情况下在这一天最后一次将大明的日月同辉旗在婆罗洲上升起。
大唐建立之后,相应的贺表、祝福之类的官方例行公事一概没有,但是刻意反对和阻挠新朝的因为也没用,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个良家妇女在遭到强盗入室抢劫的时候被迫委身给了一个她看不顺眼的邻居,虽然情感上不是很能接受,但是道德上这个良家妇女倒是一直大节无亏,你就说这别不别扭吧。
眼下这位宋王终于又重新回到了本土,只不过现在的本土大陆上已经没有大明的日月同辉旗在飘扬了,现在取而代之的是大唐的红玄龙旗。
这面现在大唐的临时国旗从图案上来说很像另一个世界互联网上典型的“皇汉旗”,区别在于这面旗帜在大明时期其实就已经出现,其实就是非常普通的红底黄色团龙旗,只不过在这场战争当中还有国土沦丧、因此在原本的红底团龙旗的基础上在旗帜的上下部分增添了黑底,把中央的黄色团龙变成了一条做嘶吼状的玄色龙纹。
寓意为现在的国家正处在最危难的时刻,敌人的阴霾还没有远去,国家一日不复兴,则旗帜一日不变色。
从成功号巡洋舰上走下来的宋王仰头打量着停泊在同一个码头上不同泊位的“龙渊”号战列舰,这条巍峨的巨剑主桅杆上正在飘扬的除了海军的龙爪军旗以外,便是这面崭新的玄龙国旗了。
他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之后,带着一众随行人员在仪仗队所演奏的军乐曲当中走向正气宇轩昂的在那里等着他的李宗棣,以及在一旁看起来多少有点局促的与之并列的蜀王刘长安。
曾经晋王府和蜀王府的大纛今天都并排的立在了码头上,李宗棣登上大位以后,晋王这个身份本来已经消失了,蜀王理论上在大明摘牌之后也就不再拥有王爵之位了,可是今天在这码头上,无论是李宗棣还是刘长安,不管两人此刻的心态有何迥异,起码此刻在这里迎接他郑钦国的并非是大唐帝国的皇帝。
当宋王径直的走到李宗棣面前仅几步之遥的地方与之平静的对视之时,他忽然感觉此时此刻这一幕好像有些熟悉,仿佛见他似乎透过了那历史的长河,看到了在数百年前三王祖先似乎也是如此这般在隆武帝前共同结为异性兄弟,并在此之后展开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再造华夏、再创大明的史诗。
是啊,现在的天下也确实到了,再需要一位隆武帝的时候了。
上一篇:救命,我被病娇舰娘包围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