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海烽烟 第87章

作者:希灵使徒00

  共和国建国70多年以来,我们在过去一直都在追赶着西方航空业的脚步,我们虽然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是我们在过去一直都是追随者。

  现在我们终于成为了那个真正领先全世界技术发展潮流的国家!

  这是献给主席最好的礼物!

  人民空军首次取得了对北美匪帮的空中技术优势!

  庆幸科技掌握在文明手中!

  人民共和国万岁!人民空军万岁!

  想当年我还在写海权的时候,听闻美国要开始开发NGAD,我那个时候还感叹过美国人的空中优势果然还没有像造船业一样萎缩。

  这他妈现在回旋镖也太爽了!

  那我现在许个愿,美国的航母优势还是很大,什么时候航母能同时开工四条啊?

  

第197章 拼尽全力无法战胜

  在战争时期,各国对于自己手头上最强大的战争武器的保密程度自然都会拼尽全力,海军在这方面的保密程度,相比于陆军和新生的航空兵来说,就要更加得天独厚。

  毕竟对于陆军和航空兵这两个需要和敌人短兵相接的兵种而言,技术装备的损失以及在交战当中不慎落入敌手的状况总是难以避免的,德佬在二战当中首次投入老虎进行实战就不慎被毛子俘虏,在获得老虎的时间点上,毛子和德佬之间没差多少时间。

  至于飞机这东西,只要在空中作战就难免会有损失,受伤迫降的飞机也难免会落到敌人的手里,这一点只需要看看某安东星魔法游戏里面有多少换皮阵营的缴获飞机和坦克就能够明白。

  可是军舰不一样,除非在一场战争当中彻底击败另一方,否则想要俘获军舰几乎难如登天,毕竟就算你再厉害还能有我打开通海阀的速度快吗?(这里完全没有影射我老婆俾斯麦的意思)

  但这并不意味着,战争当中各方对于敌人的主力舰完全没有一点消息,毕竟大型军舰的建造就像是怀孕一样,压根就不可能彻底保密的,哪怕是如同IJN建造大和那样的极端保密措施,也只能在吨位和火炮口径这方面糊弄一下,对于英美等国来说,大家都很清楚IJN开工了新一代的主力舰。

  再加上龙渊当初铺设龙骨的时候,邕宁帝还专门出席了龙骨的铺设仪式,大明当年是以非常高调的态度宣布了自己要开工装备420毫米口径巨炮的战列舰,对于邕宁帝这个堪称威廉二世异父异母的亲兄弟的皇帝来说,马上就有新的大玩具不能晒的话,那大明朝砸钱办海军还有什么意义?[你们的群主有了新的小坦克也都会第一时间发群里的,你们以为这个大明皇帝的一部分原型是谁呀(挺胸)]

  正因如此,龙渊从开工开始就受到了全世界的瞩目,如果把各国正在建造的或者是规划的“超级战列舰”排在一起的话,那么名声最大的肯定是龙渊。

  只不过,在当初的爪哇海海战之后,哥伦比亚人的情报部门已经获得了确切的消息,这款被明帝国寄予厚望的强大战列舰的建造工作在此之后断断续续建造了半年之后基本上彻底中断,而当‘天京事变’发生之后,接下来的临时政府也并没有继续在海军方面有任何投入。

  因此哥伦比亚海军已经一度认为这条战列舰很可能不会在战争结束之前完工了,当然这并不妨碍哥伦比亚海军用龙渊级来作为噱头,大力的鼓吹渲染其威胁的情况下推动国会通过了建造所谓918型战列舰(实际上就是南达科他级)的决议。

  虽然说,晋王起兵靖难入主应天府之后,联邦的情报部门已经获悉这几条钢铁巨兽已经开始重新动工,而自那时候开始哥伦比亚人的情报部门就很难再获得来自造船厂的一手信息了。

  毕竟这个时候来接手负责的锦衣卫虽然挂着的也是锦衣卫的名头,但人员事实上是来自于专门抽调的西北调查部——这是一个此前不属于官方的组织,名义上这是一个属于西北卫所公立商业贸易公司的调查机构,不过事实上西北调查部。在战争爆发之后就已经开始有组织的渗透了在西北的锦衣卫地方机构。

  总之,更高效的情报部门接手了江南造船厂的安保工作,松江府是一片平地,连个人造山都没有,造船厂周围也没有高层建筑,因此在造船厂的围墙外,除了这两条船的桅杆之外,很难准确的了解最早开工的这两条龙渊级战列舰的建造进度。

  不过哥伦比亚军的情报部门根据前明时期的建造进度来估算,怎么着这艘船也要等到20年夏季才有可能服役,甚至拖到20年底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是现在看来,联邦的情报机构这一次又犯下了大错,暴露了其“盟军情报员”的本质!

  面对行驶在唐军编队最前面的两条此前从来没有见过的大型主力舰,测距仪那边回报回来预估的这两条船的长度就已经达到了240米,虽然事实上这个数字后来被证明是哥伦比亚军的观测人员在慌乱的情况下错估了龙渊级战列舰的长度,但是很明显这是一条主尺度的长度显著超过此前唐军手中吨位最大的定远级战列舰的巨兽。

  赞格威尔中将在片刻的犹豫之后就立刻意识到这就是传说当中的龙渊级战列舰!毕竟吨位要比定远级更大的使用双联装炮塔的战列舰不是龙渊还能是什么?

  在这个世界当中可没有长门陆奥!

  赞格威尔立刻让人翻开了军舰的识别手册,联邦海军的军舰识别手册上是有龙渊的,这当然不是哥伦比亚人那边有重生者或者穿越者,对于这种未来可能会出现在战场上的敌人新锐战舰,做好充分的准备是是一支合格的海军的基本工作。

  在这个识别手册上,由哥伦比亚人自己所推测的龙渊级战列舰的剪影以及他们所预估的性能数据,前者其实就是主要根据哥伦比亚军所获得的情报总结出来的龙渊级战列舰的几个特征,比如四座炮塔两个烟囱之类的..........这并不是重点,军舰的识别剪影向来只需要抓住最主要的特色,而不必追求过度的细节。

  现在重点是识别手册上面推测的数据,联邦的情报部门从来没有搞到过龙渊级战列舰的具体技术细节,但是他们从自己能够获得的那些信息上,分别估算这条船的上限和下限,以此为基准上下一夹基本上就能够把整条军舰的一些基本状况判断出来。

  在这方面,联邦海军得到了维多利亚皇家海军的帮助,维多利亚皇家海军在估算敌方军舰性能指标这方面有比较丰富的经验,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在另一个世界当中的第2次世界大战期间,不列颠人在莱塔尼亚人虚报吨位和刻意保密的情况下,依然通过一系列的细节,较为准确的判断出了沙恩霍斯特和俾斯麦级战列舰的吨位和速度等这些技术指标。

  首先哥伦比亚人最能够较为准确判断的就是这条船的吨位,毕竟当初拜邕宁帝所赐,全世界都知道了龙渊级战列舰是一款排水量在4万吨级左右的战列舰。

  哥伦比亚军估算龙渊级战列舰的正常排水量吨位下限为36,500吨,吨位上限可能会达到和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相当的41,500吨,综合下来哥伦比亚军判断龙渊级的吨位应当在38,000吨,满载排水量能够达到42,000吨。

  在这样的吨位下,按照速度和定远级战列舰所相当的23节来计算,哥伦比亚人相信这条战列舰很可能配备了350~380毫米级别的主装甲带,这将会是世界上目前最厚的装甲带。

  420毫米舰炮的具体性能虽然不清楚,但是即便在哥伦比亚军自己的406毫米舰炮的基础上等比增加7.5%,也将会获得在这个时代下相当惊人的数据——至少联邦海军的标准战列舰曾经引以为傲的13.5英寸侧舷装甲在龙渊级战列舰的主炮面前将不再可靠。

  最重要的是,哪怕一切都量敌从严,按照吨位最低的36,500吨、主装甲带330毫米级别来计算,龙渊级战列舰也可以有效地抵挡哥伦比亚军的14英寸穿甲弹,而且其自身的火力依旧足够对联邦的标准战列舰构成致命威胁。

  “狗屎!”

  看了识别手册之后,赞格威尔意识到了那两条可怕的巨兽将是他手上最强大的两条内华达级战列舰,拼尽全力也不可能战胜的对手。

  对方的吨位至少比内华达级战列舰大了1万吨甚至15,000吨!火炮口径更是大了两英寸以上。

  在海军当中有一句话叫炮大一寸压死人,那火炮口径要是大上两寸呢?

  更不用说人家这两条超级战列舰的后面还跟着七条其他的主力舰,赞格威尔意识到敌人根本不是冲着运输船队来的。

  敌人就是冲着他们整个护航舰队来的!

  他们自己才是猎物!!!

  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在海上正面交锋的话是绝对没有获胜的机会的,5打9而且自己这边两个大哥最多也就是马东锡的水平,但是对面有两个泰森啊这怎么打?

  把手上的驱逐舰部队和巡洋舰部队撒上去,给主力舰的撤退争取时间吗?

  这么做当然是可以的,甚至称得上是教科书般的应对手段,但是教科书般的应对手段就说明对面也同样可以以教科书般的应对手段来进行反制。

  联邦海军手头上的驱逐舰兵力确实要比唐军更加丰厚,但这不意味着人家就没有驱逐舰啊。

  尤其是对方在周围还有好几个由巡洋舰构成的破交舰队,虽然每一个的规模都算不上大,但是加在一起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中型舰艇。

  赞格威尔思考了甚至没有三分钟就做出了决定——解散编队!四散撤离!

  打不过,这是真的打不过啊!赞格威尔不是没有考虑过呼叫另外一支护航编队前来支援,但问题在于另一支护航编队这个时候应该才刚刚离开瀛洲没多久,毕竟两个船团之间是交替往复的,追求的就是一个最高效率,就算另一个护航编队以最大速度赶来.........不到明天都是没得指望的。

  可问题在于自己身后的追兵,速度快的有27节,就算速度慢一些的也有23节吧,自己这里撑死也就跑21节,稍微算笔账就能够算得出来究竟是和友军护航编队汇合更快还是被对方逮住更快。

  最最重要的是,会合了就能打得赢吗?

  在经历过巴士海峡海战之后,虽然唐美双方的损失相当,但是这一战之后的哥伦比亚军基本上丧失了在数量相当的情况下正面击败大唐皇家海军的信心。

  对方拥有两条空前强大的战列舰的情况下,就算自己这边手头上多一条船就能打得赢吗?

  还是他妈赶快跑吧!

  解散编队,能跑一个是一个!

  -------------------------------------

  今天看到的一个最乐的段子:

  世界五代机俱乐部内

  洛克希德:啊,成飞,你终于来了,到处都是你搞出了新飞机的消息,你没事吧?J20s的开发做的怎么样了?跟你发消息你也不回...

  (挡住伸过来的手)

  成飞:我今天是来说一件事的。我要完成六代机的首飞。

  达索:哈?

  洛克希德:等一下,先把忠诚僚机做出来吧?为什么?你攻关了什么了吗?不能告诉我们吗?还是说,是我们拖了后腿...

  成飞:是我自己做的。

  洛克希德:为什么?之前一起竞赛舰载五代机的时候不是很开心吗?你也说过NGAD很有希望的吧....

  成飞:我没说过。

  洛克希德:啊,这样吗,可是你是俱乐部的重要-环啊,你真的要退出吗?苏霍伊:你真的..做出六代机了吗?

  达索:苏霍伊在问你话呢,而且你这也太冒进了吧?

  达索:为什么不发PPT就做出了六代机?

  洛克希德:达索,别这样...

  达索:欧洲都把研发经费烧光了,你一声不吭做出了三发钻石翼?

  洛克希德:达索不要讲了!

  成飞:就算我不在,你们也能做出六代机的吧。

  达索:哈?

  成飞:想要下一代战斗机的话,自己研发不就好了。有没有规定做出了五代机不能做六代机。

  苏霍伊:可是,要是你造出来的话...

  成飞:不要讲这种撒娇的话!苏霍伊,你才是应该做好基础研发的那个吧,但你至今连苏57的rcs都降不下来!

  达索:啧,苏霍伊就是在等你跟她合作啊!

  洛克希德:先冷静一下吧,好好谈谈吧?大家都一起研发五代机这么久了,三菱一定也是这么想的吧?

  三菱: ...我从来没觉得研发战机开心过...

第198章 N G A D

  “Never Get American Defeated!”

  在已经几乎是风中残烛一般的内华达号战列舰的舰桥上,埃隆上校依然在竭尽全力的通过内华达号战列舰的境内广播向全舰官兵不断的鼓舞士气。

  他们现在正在面临着即便拼尽全力也无法战胜的对手,为了给其他的友军争取时间,对于内华达号战列舰上面的官兵来说,他们现在除了像催眠一般鼓舞自己的战斗意志之外,已经做不了太多其他的事情了。

  从司令塔的观察窗内向外看去,有三条悬挂着龙旗的大唐皇家海军的主力舰正在向他们不断喷吐着烈焰。

  此时的内华达级战列舰已经损失了超过一半的主炮,舰体中部的火焰已经几乎无法控制,甚至一座鸟笼型的后桅杆都已经被大火烤的开始弯曲变形,军舰首尾的非防护区已经千疮百孔,大量的进水已经让军舰上幸存的损管队员感到疲于奔命。

  那三条主力舰当中唯一的一艘定远级战列舰已经拉到了距离他们不到12,000米的距离,在这个距离上即便是内华达级战列舰过去一直以来被认为坚不可摧的13.5英寸主装甲带也再也无法保护这条船的核心舱,整条军舰的舰体在不断的颤抖,一半的锅炉已经被炮弹的弹片所摧毁。

  在艏倾和锅炉受损的共同作用下整条军舰的速度已经不可控制的掉到了14节,这个速度只能相当于上世纪末的一些铁甲舰,可以说这条船基本上已经是在海上蠕动了。

  在来远号战列舰的司令塔内,来远号战列舰的舰长看着对面已经被打的千疮百孔的内华达号战列舰,满意的点了点头之余,又有一些嫌弃的瞅了瞅司令塔的观察窗。

  站在他旁边的副舰长仿佛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一般:“你觉得这挤也给我老老实实的待在这,上级三令五申,炮战的时候舰长必须进入司令塔。”

  这是上次巴士海峡海战结束之后,海军部在刘敦诚死后所推动的一个强制性的要求。

  毕竟虽然这些舰长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理由,在指挥的时候待在舰桥上而不进入指挥塔,但这种行为本质上就相当于骑车不带头盔,长此以往肯定是不行的。

  “我又没说我要出去。”来远号的舰长显然有些心虚:“我就是觉得咱们这新式穿甲弹的效果还真不错。”

  虽然知道舰长这是在故意岔开话题,不过副舰长还是点头对此表达认同:“是啊,上次在巴士海峡的时候,咱们每门主炮能够分到的这种新式穿甲弹的数量也就20枚,这一次可算是能够敞开了打了。”

  “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大规模生产。”

  来远号的舰长很清楚,自巴士海峡海战结束以来这么点时间,这种新式炮弹的生产线根本就没有来得及进行大规模投产,依然还是小批量的试生产,现在炮弹能够敞开打的主要原因是现在能动的船少多了,把其他有件没有打的新式穿甲弹凑一起再加上后方又小规模生产的新批次弹药都带上,基本上保证了这次出击的所有主力舰都有充足的新式穿甲弹可以用。

  现在的来远号带着两条无畏舰,正在围攻联邦海军的内华达号战列舰,两条防护相对较差的无畏舰在更远的15,000米以外用280毫米半穿甲弹来杀伤内华达号上面的非重点防护部位,而防护坚挺的来远号战列舰在将内华达号的火力削弱到一定程度之后,则主动拉到13,000米以内的距离上来处决对手。

  现在的整个大海上,已经可以用追亡逐北这个词来形容了,而这一切的开始都要追溯到三个小时以前。

  赞格威尔中将在判断出他遭遇了两条大唐海军所继承的原大明皇家海军最强大的战争武器之后,就立刻决定解散编队,这个时候能跑掉一艘是一艘。

  当然这个决定在后世被一些军事评论家认为葬送了整个护航编队,因为他们认为如果整个编队没有分散,那么是有希望一起撤到马尼拉港的。

  不过这种意见显然并没有得到幸存官兵的认同,虽然在80多年以后部分解密文件当中证明了两条龙渊级战列舰在那个时候的状态可能并不是非常完备,但是绝大多数人对龙渊级战列舰的印象都是建立在自30年代以来纵横大洋上同与自己同时代也好、与新时代的后辈也好的一系列主力舰交手当中长期保持的不败战绩。

  作为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战果最丰厚的战列舰,两条龙渊在这一战当中虽然没有出手,但大多数人在评价这一战当中双方指挥官表现的时候,都不会忽略这两条战列舰的威力。

  赞格威尔中将这个时候的心情,恐怕相比于第2次世界大战当中萨马岛海战里,塔菲3号小队的司令官克里夫顿·斯普拉格少将的心情是完全一致的。

  在另一个时空的克里夫顿·斯普拉格少将获知有一批“拥有宝塔型舰桥”快速战列舰编队向自己扑来的时候,他的自己手底下一批跑不到20节的罐头航母和加在一块也只能凑出29门5英寸舰炮和38条21寸鱼雷的护航兵力(一共6条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三条弗莱彻级驱逐舰和4条约翰巴特勒级护航驱逐舰)

  那时候克里夫顿·斯普拉格少将的表情虽然没有任何文字和图片记录下来,但是任何一个人设身处地的想一下,大概都能够深刻的体会。

  赞格威尔中将的状况看起来好像比克里夫顿·斯普拉格要好一点,毕竟他手里还是有几条战列舰的,但事实上在赞格威尔中将把两条龙渊级战列舰看作形成全部战斗力的情况下,他的处境事实上比克里夫顿·斯普拉格少将还要更加绝望。

  毕竟塔菲3号小队在受到栗田健男第一游击舰队攻击的当天,不仅事实上时刻受到了来自其他几个塔菲小队的舰载机支援,这些舰载机不管是挂着炸弹挂着鱼雷还是什么都没有挂,但是塔菲3号以及周围其他的几个罐头航母编队当天共有护航航母16艘,加起来的舰载机总数超过450架,38.1特混大队更是持续不断的对栗田健男的部队进行了4个小时的轰炸,送出了差不多200架次的攻击波。

  凡是玩过战雷的朋友都知道,打美系的时候经常出现的一个状况就是地上遇不到几个馒头,但是天上飞的到处都是美系的草履虫,虽说这样经常导致地面上没有人而让美系输掉对局,但是当你顶着那些草履虫的炸弹去占点的时候,你赢的恶心,对面的美系玩家输的也恶心,不管哪一个更恶心,在高强度的空袭下你都很难专注的去做一件事。

  但是对于现在的赞格威尔来说,他现在是真正的孤立无援,他面临的敌人可以在没有太多干扰的情况下把她手上的几条主力舰一一送入海底。

  在撤退的命令发送以后,首先跑路的是编队当中的那几条奥马哈级巡洋舰,这些奥马哈级巡洋舰是赞格威尔要求他们率先撤离的,毕竟这些宝贵的7000吨级的轻巡洋舰即便是对于联邦海军来说也不是随便可以牺牲的耗材,保存有用之身才是上策,所以这些轻巡洋舰纷纷以30节以上的高速一骑绝尘。

  而对于没有接到“奉旨撤退”命令的其他驱逐舰和巡洋舰来说,他们就需要拼死掩护这些战列舰分散撤退了。

  联邦海军的5条战列舰,是主要分成两个大方向撤退的,两条内华达级战列舰直接选择向东跑,两条战列舰准备先撤进马尼拉,这是目前能够最快赶到的一个港口,而剩下的两条纽约级战列舰和一条无畏舰,选择了向瀛洲所在的北方一路狂奔。

  虽然联邦海军的这些战列舰都不以速度见长,最大航速基本都只有21节,不过赞格威尔中将下达撤退的命令非常的及时,基本上在目睹了唐军舰队跨过水天线之后没过多长时间就下达了撤退命令。

  这就让双方在一开始就保持了差不多快30公里的距离,而唐军这边,首先最早的那条平海号战列舰在速度上连联邦海军的战列舰都不如,现在撑死也就跑20节的速度所以自然谈不上追击,这条最老的无畏剑,在这个时候负责给其他的巡洋舰压阵,直接去收割那些商船了,主打一个脚踢北海幼儿园。

  而其他的军舰当中,速度最快的就属三条战列巡洋舰,这三条战列巡洋舰都能够达到27节的速度,但即便如此和联邦战列舰之间的速度差也就6节,也就是说三条战列巡洋舰想要逃跑途中的哥伦比亚军战列舰纳入到极限射程,也需要追击差不多一个小时的时间,那么对于那些速度在23节的战列舰来说,这个时间就更长了。

  杨雨臣果断的选择了更有价值的两条内华达级战列舰,为了能够尽可能的扩大战果,同时避免自己这边的伤亡,杨雨臣把手头上除了两条龙渊之外的主力舰编成了两个编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