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苹果味咖啡
有着两千年文化底蕴的他可不想拿着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的诗去欺负这群战国时代的学子们,那也太厚颜无耻了。
直至那群女子们各自散开回到了位置后。
孟珂坐在了他的左侧,荀卿坐在了他的右侧,两名女子默默不言语,但视线中均是有着催促之意。
“emmmm……”
白觉额头流下一滴冷汗。
“这是逼我作诗么?”
“念那句大人的诗可以么?”
——
第四百四十章 念诗(上)
念诗?
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会念诗的。
那位大人又不存在与这方天位宇宙,我念了是也没有恶民恶膜秒没命,没任何意义,加一秒又不会加,只能这样平平淡淡的才能维持的了生活。
“你们别这样看我,有点慌。”白觉咽下一口吐沫,尴尬的笑着说:“我现在手在抖,一直都在抖,我现在也搞不清楚你们到底想怎么办,我说什么你们不给我反馈,我怎么回答才好?”
念着上单圣经疯狂致敬的白觉显然没能向以往一样糊弄过去。
孟珂与荀卿各自坐在了桌案前,没有再看他一眼,也没有给他什么反馈,反而搞得白觉坐在中间的位置浑身不自在,总觉得谁在耳边唱着某一首著名的BGM。
——放肆,是谁在放狐狸精!
白觉心神不宁的时候,台上已经依次有人上了高台开始吟诗。
四言诗并不算多么困难的体系,字数较少,容易对上平仄,再加上战国时代有很多字都有音阶重叠,实际上本该有很多诗句流传下来,然而出来诗三百之中收录的诗句之外,很少有什么著名的诗句流传。
战国时代著名的思想家往往都是著书立传,而不是流传出什么诗篇诗集。
反观后世,很多人没有名气,反而成了诗人后出了名,一首诗篇传天下,大唐诗仙李白的名声流传千古,而实际上纵观他的一生,李白也只是一名在政治上不得意的可怜人罢了。
纵然不谈李白,也可以谈一谈屈原,这位仁兄算是战国时代的著名爱国诗人了,也是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位独立创作诗歌的读书人,有‘辞赋之祖’‘诗祖’的称谓,他的人生经历可谓颠沛流离,最终投江自尽,众人皆知。(屈原是一名香草美人,这里说个冷僻的知识点,香草美人说的不是美女,而是指爱国的忠贞之士)
在古代,成为诗人不是一件多么浪漫的事,反而许许多多著名的诗人并不得志,也只有踌躇满志而不得重用的读书人才会将满腹用不着的才情挥洒在笔墨上,写下流传千古的著名诗篇。
这就相当于‘一名二十多没有工作的年轻人,多半会将自己幻想成一名作家’的道理。
至于为什么写诗,而不是写书。
那是因为诗句流传的广,流传的容易,朗朗上口且耐人寻味。
但讽刺的是,诗句写得越好,传播的越广,名气越大越容易被人看轻,天下人会疼惜你的才华,而真正把握权柄的人,却很少因为一句诗而因此看重你,反而可能会忌惮你。
战国时代,读书人写诗少,一来是因为他们要干实事,怀才不遇的少,二来是写诗并不容易,这玩意讲究天赋才华,不到必要的时候很多人不会写,就譬如屈原,他是受贬后才写出的那么多传世诗歌,若是如商鞅一样变法成功强国,哪里会跑去写诗歌,那不是闲着蛋疼么。
所以,在白觉听来,上台的这些年轻人,所说的诗句歌词往往都有生搬硬套的迹象,有的更是从诗经诗三百中做的简单改编。
这个时代的学术思想讲究实用性,而对这些花哨的诗歌并不是非常看重。
上一篇:学医救不了二次元
下一篇:书记官的一百万种死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