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世主的一百万种求生法则 第1272章

作者:苹果味咖啡

荀卿与孟珂虽然返回了稷下,但秦君似乎有心想布下眼线,最终墨翟不得不选择封闭学宫,勒令绝大部分学子不允许擅自外出。

白觉离开了秦国之后,便再也没了音讯。

他若是想藏身,天下无人能找得到他。

虽然列国之间的消息相对比较闭塞,但半年前秦王宫发生的大事早已传遍了列国,即便连没有参与相王的楚国也有所耳闻。

大概白觉已经放弃了靠谋划博弈,而是选择了闭关几十年后出来屠神的路吧。

这半年之内,列国之间再也没有爆发第二次的大型战争,各国国君都非常渴望一个王的封号,并且要为吞并秦国做准备,自然暂时选择了偃旗息鼓,即将到来的五国攻秦做准备。

苏秦作为五国相国在这半年来游走秦国与五国之间,展现出了杰出的纵横家的手段,不禁平息了战乱,更是在朝堂上力压多人,为多国国君所信任。

如果一个人的才能太高,自然会引起君王的忌惮,但苏秦早已言明,相王之后,他可名垂青史,之后归隐田居,便不打算再插手天下纷争,所以这半年来即便苏秦锋芒毕露,也无人管得了他,国君也不想多管,君权神授,只要神灵犹在,国君的权威不论如何也不会动摇。

更何况,苏秦所做都是为了相王的谋划,为了能够更好的吞并秦国,这自然是好事。

列国风云变化,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相王已经到了最后一步。

苏秦彻底接受了张仪没有完成的工作,将一切安排的井井有条,因此他也佩上了秦国的相印,虽然许多秦国官吏并不想让他独断专权,但也无可奈何,因为苏秦实在锋芒过盛。

六国相印悬于腰间,可谓千古第一人。

不论是文官还武将,都要低他一头。

更重要的,还是嬴稷对苏秦的所作所为几乎不加约束,这几年来他所说的最多一句话莫过于‘听苏先生的’。

哪怕有老臣愿意谏言,嬴稷也根本听不下去,自从半年前白觉一走,文武百官才意识到,即便不居朝堂之上,白觉也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力,没有了他的,竟无一人拦得住苏秦这一外人插手国政。

这说来也是因为列国时期的法度不够完善,导致了秦国内部文官势力做大。

这时候的战国列国,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法度,但这些法度并非一成不变,反而大多是由朝臣与国君把持,想改便可改,这个时期所谓的法度,其实便是上位者手中的工具,和宪法差了几千几百里。

因此,士大夫阶层牢牢把握着上位者的权利,阶层分化明显且产生了严重的割裂。

当初白觉没有插手秦国内政令许多官员松了口气,但他的存在也令很多把握重权的朝臣觉得不自在,如今白觉走了,苏秦来了,他们已经不是不自在了,而是如鲠在喉,气得快要吐血,奈何国君只偏倚苏秦,这才开始念起已经离开的白某人。

可惜已经迟了。

当然,苏秦也并非神人,无法统筹五国内政,他主要干涉的还是秦国的内政,其他五国,他干涉的却是军政调度一块,与兵家将军互相沟通,也允许国君旁听,务求在最短时间内瓜分完秦国。

五国国君哪里听得懂打仗什么的,看着沙盘也觉得万分无聊,最终也就任由苏秦来决定了。

就这样,半年时光匆匆而过。

该变化的已经变化,没有变化的也一尘不变。

相王之日,如约而至。

相王之地,便选择了函谷关,函谷关是一所难攻易守的要塞,但它的视野开阔,位于长江河畔,论风景壮阔,没有几个地方比这里更加合适。

最重要的是,函谷关是秦国的门户,只要叩开了秦国门户,整个大秦都会沦为五国的囊中之物。

……

是夜。

函谷关要塞城楼之上,苏秦扶墙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