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漫之大反派 第488章

作者:蜕皮的蛇

那位指挥官看着一边倒的战况而面色煞白,听到兰的声音才随之回过神来,咬牙点头同意道。

看到空骑兵指挥官同意,兰这个时候也没有丝毫藏拙的念头,那宛如天使的白色羽翼骤然发出光芒,数以百计的羽毛化为了一道道白色利箭,几乎一个照面就将十多名靠得太近的革命军空骑兵射杀,而其他的帝国空骑兵,趁着革命军空骑兵注意力被吸引的短暂时间,咬牙进行狙击并分散撤退了。

经过了一番短暂而又激烈的混战,兰和十多名帝国特级危险种的空骑士暂时撤离,损失数十名同伴的革命军空骑兵收到命令,也随之放缓了追击的速度!

(如题,本月的福利章节已发,还是老规矩,保持一月发一章福利的速度O(∩_∩)O~~)

悲剧的请假条(>﹏<)

今天上班还好,下午就是各种繁琐的事情,下班还没有完全搞完,晚上要加班进行处理,今天是要再度请假,明天应该能够恢复更新……应该吧?

好吧,存稿还有大半章,明天怎么说都能够更新,跟亲们开个玩笑,现在先去吃饭,然后去上晚班了(>﹏<)

第63章 陆地进攻

空战稍一接触,压根没预料到对手底细有多凶残,帝国一方的空骑兵部队是叫一个损失惨重,帝具使兰和剩余的少量空骑兵在进行了一轮狙击后,也不得不选择了分散撤离。

天空的交战情况,被地面的革命军和帝国军看在眼中,望着帝国空骑兵如同烧着的火鸡一样纷纷坠落下来的壮观景象,获胜一方的革命军士兵是欢欣鼓舞,原本就士气就极为高昂的革命军一方几乎是快爆棚了。

相比士气高涨的革命军一方,组成方阵的帝国军看到天空一边倒的战况,碍于布德大将军较为严苛的军纪束缚,方阵并没有出现什么乱子,可是包括禁卫军团的军官和士兵在内,有一个算一个都在心中拼命问候自己这边的空骑兵:窝草,你们这些骑乘飞行类危险种的大爷不都是很牛的吗?一个个吹嘘自己的光荣战绩,怎么现在一个照面就被对面的家伙打成火鸡?真他么是一群表面光鲜的废物!

革命军和帝国双方,因双方空骑兵的胜败而略显兴奋或郁闷,可是革命军一方的空骑兵固然是取得了胜利,却也没法向着有不少对空型防御器械的帝国军动手,收到一条命令就开始进行散兵侦查活动。

倒是双方的指挥官,对天空空骑兵的交战状况,更加敏锐的感觉到不同之处!

……

“革命军……”

在帝国军的方阵中部,坐镇大军进行指挥的布德大将军,抬头注视自己这一边空骑兵惨败而四散的状况,眉头不由自主的皱了起来。

这种空骑兵一个照面,直接一败涂地的惨状,可是略微超乎布德大将军的预料!

怎么说,布德大将军在调动禁卫军团出征之前,也是用手中刀子逼着帝国暗部拼命去刺探南方革命军的详细情报,帝国暗部在南方的部署固然是损失惨重(莫林在南方行动之前,就针对性的对帝国暗部训练营和据点进行拔除行动),可是烂船都还有三斤钉,加之革命军对南方腐朽贵族、贪腐官员和不法商人的凌厉扫除,让南方贵族和不法势力的余孽始终敌视革命军,破坏和小规模的战斗还未彻底的平息。

这种情况之下,原本在南方几乎成为聋子和瞎子的帝国暗部,借助帝国布德大将军即将率领讨伐军团南征的消息,倒也是借助南方的那些余孽势力搜集到了革命军的部分消息,然后送到布德大将军手中的时候,那至少确认了六位以上帝具使和超过五十万军队的情报,也让布德大将军格外重视革命军。

因此,打着一战覆灭革命军主力心思的布德大将军,其实心中对于轻松歼灭革命军的想法并不报太多希望,付出尽可能小的代价,全歼格兰特城的革命军主力和几位帝具使,才是他心中最真诚的想法。

问题时,刚出阵的帝国空骑兵,未免输的太惨了点吧?还是说,革命军的实力远超乎他的预料之外?这个消息若是真的话,可不怎么好啊……

“大将军,我军剩余空骑兵和帝具使都已经撤回,敌方的空骑兵正在进行侦查!”正在布德大将军心中盘算,对此次征讨革命军的战损预料再度加码的时候,一名低级军官直接跑了过来,向布德大将军行礼并汇报着。

“……让空骑兵修整,兰和其他高级空骑士,分散驱逐那些空骑兵,尽量让他们远离战阵!”对于这个消息,布德大将军看了看天空,发现自己足有五百多的空骑兵,现在顶多只剩余一百多人,且革命军的十多个侦查小队已经绕军阵侦查,皱眉随即下达了命令。

看过了刚刚打火鸡的那一幕场景,布德大将军一时半会也没更好的战术安排,可是让对手的空骑兵肆无忌惮的侦查是绝对不行的,因此心中飞速衡量了一下情况,布德大将军没有傻到下达什么惩处的命令,直接让少数高级空骑士和帝具使出面,尽量驱逐革命军靠近侦查的空骑兵。

至于损失?

好吧,空骑兵都已经损失了这么多,少数高级空骑士和帝具使兰的生存率反而更高,又不是要他们去全歼革命军空骑兵,将那些分散的对手驱逐远一些,这总是可以的吧!

“遵命!”

军官也没有质询的能力,一敬礼然后就退下了。

“赛琉!波鲁斯!”

稍后,看到兰和几位骑乘特级飞行危险种的小队,以远程集火方式驱散太过于靠近军阵的少数革命军空骑兵,遏制了对方抵近侦察的举动,布德大将军才算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即对身后的两位帝具使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