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神创建守则 第681章

作者:纯洁如我

习以为常的林轶直接屏蔽掉来自主神愈发强烈的警告,直接以一个近乎垂直的轨道调转方向,就在刚刚完成这个动作不到0.1秒后,原本冲刺的前方出现了一个超过一万平米的“平面”,因为阻拦物脱离的缘故也没有持久,只是在短短几秒钟后又消失无踪。

虽然没有亲身接触到那个“平面”而无从解析它的性质跟规则作用,但林轶却一点去探究它的想法都没有——至少现在没有。

靠着连原理都不清楚的“直觉”来躲避这些原理同样未知的攻击终究存在极限,随着构成背后整个电磁推动装置动力系统的八个子系统中一个因过载而崩溃,躲避不及的林轶终究被一道“平面”擦中。

这次主神没有继续掉链子,甚至在林轶提问之前就给出了“答案”。

【高度致密分子态,出于告诉运转中,判断可转变为强引力立场或强斥力立场】

强引力物质林轶刚才已经亲眼看到过——微型黑洞,并且也做好了再次面对的准备,但强斥力立场呢?

脑海还残留着类似疑惑的痕迹,从以三百六十九倍音速前进的身体在“平面”前突然静止——到以原本二十倍的速度倒退,整个过程已然完成。

第444章 弑神黄昏(8)

神是万能,但神无法创造出自己举不动的东西。

以这样一种相对悖论的方式,人类证明了神不存在,那么将这个相对悖论的对象转换一下——一个物体,能够以比自己更快的速度前进吗?

大多数状况下,这个问题甚至连考虑的必要都没有,比较连问题的前置条件:物体的速度都没有提供,这种状况下又该如何计算并对比,最终得出答案?

然而真正的答案却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包括曾经是人的林轶。

——一个物体,永远无法以比自己更快的速度前进。

在身体接连砸穿了沿途三艘时空战舰,并将最后一艘强行“拖动 ”着后移了几公里后,整个身体近乎崩溃的林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而这个结论的出发点,则是那面已经从“高度致密分子态”转变成“强斥力立场”的“平面”。

跟想象中的不同,来自“碎片”的强斥力立场原理并不复杂,在一定程度上甚至简单得过分,它执行的规则只有一种:互斥。

不是反弹,而是互斥。

反弹是建立在“接触”的基础上,只有接触后才能够将同等的力释放于发力点,然而互斥却是截然不同的概念,在你以一个定量速度接近它的时候,它会回以你同等定量的力,你越接近它,这个力就越是叠加,直到你完全承受不住这个力而不得不后退。

又或者,直接让自己的速度突破对方的承受极限,从而在根本让斥力失效呢?

也就是这个疑问,让林轶得出了结论。

【物体无法以比物体更快的速度,而除非以比自身更快的速度进行移动,否则理论上不允许突破‘互斥立场’。】

速度的对比是建立在两个对象的基础上,要么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对象,要么是同一个对象的不同条件或者时间段,然而同一个条件时间跟时间段下,一个物体永远不可能比自己更快,因为你有多快你就是多快,以1m/s的速度移动你就是1m/s,以10m/s的速度移动你就是10m/s,不可能说你在意10m/s的速度移动时你还能以10.1m/s的速度移动,当你真的那么做的时候,对比的对象就已经变成以10.1m/s的速度移动那个你了。

(所以,这个规则并不什么乱七八糟的‘互斥’……)

支撑着身体从战舰底部的凹陷中爬起,在思维重新恢复正常运转后林轶也慢慢理解了刚才的一切。

(真正的名字,应该是‘悖论’才对。)

泛用规则:悖论。

物体无法以比物体更快的速度,所以作为“物体”的林轶注定无法比自己更快,于是只能被阻隔在“立场”的这一侧,而注定无法以任何形式突破立场封锁抵达另一侧……不对,如果空间折跃能够使用,完全可以以折跃的方式绕过这层“物体不能比物体更快”的悖论规则抵达另一端,问题在于这片空间在最初就已经被封锁了。

“因果,封锁,斥力,引力,悖论……”

抬起头,透过被撕出一个巨大裂口的战舰顶侧,遥望到了无数阴影的逼近。

也许最初“碎片”只是简单的想要试探一下主神空间而已,然而在发现到了主神空间并非预想中的那么难啃后显然是直接改变原本计划,不计代价也要将另一个“碎片”持有者抹灭在这个世界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