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随便喊吧
这也可以理解当初秦昭襄王为什么明明知道白起是个忠臣,却为何要杀他。
因为秦昭襄王知道,想要一统天下,必须要有人为长平那数十万赵国亡魂买单。
而白起,无疑是最好的人选。
白起必须死,但白起对于大秦来说,又是个功臣,他绝对不能死在秦昭襄王的手上。
因此,十分清楚昭襄王心思的范睢就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担起了这个恶名。
白起之死,虽然昭襄王和范睢两人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白起自己真的没有一点原因吗?
长平之战,坑杀四十五万赵军,虽说当时站在秦国的立场之上,那四十五万人必须得死。
如果放他们回去的话,不能让赵国元气大伤的话,统一还不知道推后多少年。
白起和昭襄王两人都清楚这点,但坑杀四十五万赵军之时,白起居然想要昭襄王亲自下诏,不想承担坑杀四十五万赵军的恶名。
一个臣子居然估计着自己的名声,不想为自己的君王背负这个恶名,这本身就是一个错。
昭襄王下了一道空白的诏书,硬是逼着他背负恶名,坑杀这四十五万赵军,他居然对昭襄王心中怀有恨意。
一个掌握全国兵马的将军,心中居然会对自己的君王怀有恨意,即便你不反,即便你是个忠臣,你也得死。
昭襄王如果背负了坑杀这四十五万赵军的恶名,赵人将会将所有的恨意都加在昭襄王的身上,加在整个秦国的身上,这样秦国还如何去一统天下。
再加上秦军上下只知白起,不知秦王,在军中威望更是盖过了秦王,如此的功高盖主。
这一条条加起来,如果昭襄王是个昏君的话到也罢了,昭襄王偏偏是个明君,那他白起也只有死路一条。
白起虽然如同岳飞一般,是个宁死也不会反的忠臣,但也同岳飞一般,情商太低。
岳飞当着赵构的面,非要迎回什么北宋皇帝,真要让你迎回来了,那他赵构这个南宋皇帝将置于何地?
是退位让贤,还是要他这个南宋皇帝和北宋皇帝一起来做这个皇帝?又或者封北宋的皇帝一个什么太上皇?
是退位让贤,还是要他这个南宋皇帝和北宋皇帝一起来做这个皇帝?又或者封北宋的皇帝一个什么太上皇?
这样的臣子,即便再怎么忠心,换成谁是皇帝,谁受得了?
似白起和岳飞这等臣子,他们的死,他们自己本身也有着一定的责任。
十六岁的赵姬刚生完孩子,便被自己的夫君抛在了这样一个地方,心中要是没有一些恨意的话,显然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年纪尚幼,不懂的如何做一个母亲的她,自然会将这股恨意加在嬴政的身上,自然也就让这母子二人之间产生了一道不可融合的裂缝。
再回秦之后,赵姬见自己的亲生儿子和一个奶娘都比她这个亲娘亲,自然会对这个奶娘产生嫉恨之心,杀了这个奶娘倒也在情理之中。
随着嬴政日益长大,再加上嬴政在这种环境之下养成的那种阴暗的性格,以及心中对赵姬的恨意0 ..
赵姬对自己这个亲生儿子自然是越来越心生惧意,这时,凑巧她又生了两个儿子,在嫪毐的蛊惑下,想要杀掉嬴政也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嬴政的心中虽然恨极了赵姬,恨不得赐她一条白绫,但赵姬毕竟是他的亲生母亲,他可不想背上一个弑母的罪名。
他身为秦王,也不能背上这么一个罪名。
最终,将赵姬驱出咸阳,软禁到了雍城。
如此,咸阳之乱彻底平定,在李斯的一箭双雕之计下,嬴政一举除掉了吕不韦、嫪毐,重整朝政,成为了一个不受任何人牵制的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