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金老五
在大秦帝国内部,确实儒生众多。
首先是荀子徒弟——李斯,乃是内阁大臣,还有荀子的晚辈——荀彧,也是大秦的内阁大臣,帮助扶苏处理国事,位高权重。
荀彧的三个徒弟——三苏,苏洵、苏辙,苏轼,都管理着一郡之地。
荀子的另外几个亲戚——荀氏八龙,也在大秦的朝堂之内。
所以说,儒家和大秦的联系十分地紧密。
但是儒家不代表张良,张良仍然记得,自己的祖父张开地就是被扶苏给害死的。
张良虽然平时不表现出来,但是并不代表着张良将仇恨给忘记了。
大秦帝国,内忧外患。
在西方,两路大军向西前进,他们的方向,正是楼兰的方向。
西域三十六国,此时虽然算不上强盛,但是也属于一大霸主。
特别是楼兰古国。
楼兰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
魏晋及前凉时期西域长史治所,位于新疆罗布泊西北。
楼兰古国属西域三十六国之强国,与敦煌邻接,公元前后与汉朝关系密切。
古代楼兰的记载以汉书西域传、法显还有玄奘的记录为基础。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
法显谓:“其地崎岖薄瘠。俗人衣服粗与汉地同,但以毯褐为异。其国王奉法。可有四千余僧,悉小乘学。”
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极其简单的记述:“从此东北行千余里,至纳缚波故国,即楼兰地也。” ..
第1381章 楼兰国——大祭司 神秘美女
九州史籍中最早关于楼兰王国的具体记载,见于史记大宛列传。
根据记载,楼兰是一个西域小国,建国于盐泽边上,有城郭,然而“兵弱易去”。
这里的“盐泽”,指的是罗布泊。
到汉代史学家班固撰写汉书时,楼兰王国有一千五百七十户人家,共一万四千一百口人,国都名“打泥”。
汉书进一步介绍了楼兰的生态环境:“地沙卤少田,寄田仰谷分国。国出玉,多葭苇芦苇、枝柳红柳、胡桐家胡杨、白草芨芨。民随畜牧,逐水草。有驴马,多骆驼。能作兵,与婼羌同。”
汉昭帝时,楼兰改国名为鄯善,并请求朝廷驻军伊循。昭帝便在伊循城置都尉,行屯田。从此楼兰便成为中央政府控制西域的战略支点。
东汉时,楼兰在丝绸之路上依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东汉政府在楼兰大规模屯田,开发楼兰。此后直至魏晋累几百年之久,楼兰一直是内地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枢纽,再后来,楼兰便很少见于史载,逐渐地神秘消失了。
至于楼兰古国是怎么消失的,众说纷纭。
第一种说法:楼兰消失于战争。
在公元五世纪之后,楼兰王国开始衰弱,北方强国入侵,楼兰城破,后被遗弃,楼兰也从此之后灭国。
第二种说法:楼兰衰败于干旱、缺水,生态恶化,上游河水被截断后改道,人们不得不离开楼兰。
上一篇:僵尸之邪恶道士
下一篇:喜欢本太一的居然只有你六翅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