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欧阳若雪
第八百六十八章 腊八粥
炖菜吃完,宴席也终于到了尾声,伴随着压轴之物被女仆们端出,香甜的气味也开始在大厅中散开。
“中式宴席的压轴菜不是应该是座汤吗?怎么会是甜的?”小刘问道味道皱了皱眉,为了照顾好几位老板,他来之前可是做足了功课的,可是怎么会是甜的?
“你忘了今天是什么日了?”龙傲娇避着老板们的目光,对着小刘翻了个白眼,小刘恍然大悟
“结婚啊,所以改成结婚蛋糕了?”
“你这什么脑子,蛋糕用桶装啊?”眼看女仆就要过来,龙傲娇也不卖关子,直接道,“今天是2001年1月2日,农历腊月初八,懂了?”
“腊八粥啊!”
是的,没错,就是腊八粥。
中餐讲究节气时令,什么日子吃什么菜,什么日子做什么饭,小到时令蔬果,大到节令宴席,都有着一套自己的章程。
今天是腊月初八,自然,就要吃腊八粥,即使佛祖已经被压在灵山下,即使猴子的贺礼是烧佛祖化身烧出来的舍利子,但这并不妨碍冯雪过腊八节。
(腊八节的起源于佛家,简单来说,这一天某种意义上相当于西方的圣诞节,不过不是释迦摩尼诞生的日子,而是他成道的日子,这么说的话,也许更像是复活节?)
中华民族的传统就是这么朴实,能吃好吃的,那就是好节日,不管你开始是什么样,到了我们这就要吃!
就好像腊八粥,原本只是印度人为了感念佛祖成道所受之苦难所吃的杂拌粥,说白了就是另类的忆苦思甜,在这一天吃难吃的东西,好让自己不忘记佛祖承受的苦难。
可是到了种花家之后,这玩意就开始慢慢变得好吃了,简而言之,佛祖究竟受了多大苦我们不在乎,我们只希望自己不用受苦。
冯雪烹煮的腊八粥自然也秉承了这一特点,能多好吃,那就多好吃。
熬汤的基底不是普通的水,而是以汤之魂熬成的素食高汤(三原色汤之一),以高汤熬粥,自古有之,从数千年以前,种花家的先祖们就开始研究用各种各样的液态食材代替清水,为粥增加更多的风味和营养(比如豆浆、鸡汤等等)。
而粥中的米,冯雪选择了号称一粒就包含着一个世界的极乐米,这种米是一公顷的土地也只能供养一束的超高级食材,经过精心栽培的极乐米价格更是超过黄金,哪怕是节乃婆婆的厨房中,也会使用这种米作为主食。
至于配套的食材,更是冯雪手中积攒的极品。
寿星家的红枣,瑶池金藕的莲子,蟠桃的桃仁,妖食界的葡萄干,龙王血浇灌的龙眼,食域森林中的松子,相思树下的红豆……
各种各样的高端食材,从凌晨开始分锅熬制,然后再勾兑,再继续熬,熬粥过程中是不能添水的(会导致粥油流失,吃起来就没有那种润泽的口感了,我们这把这个叫做‘泄’,熬粥过程中加水就会让粥油泄了,至于原理我也不知道,也许是温度,也许是化学反应,但就结果来说,中途添水的粥就是没一步到位的粥好喝,顺便一提,粥油不是油,是那一层熬出来油汪汪黏糊糊的东西),只有用不同粥之间的勾兑,方能让粥油黏稠顺滑,粥体丰满润泽。
一碗碗呈现出淡褐色的腊八粥被端到桌前,淡淡的香甜气息中,带着一种沁人心脾的药香,在经过了一连串的大补之后,冯雪终究还是上了一道药膳,用来调理食客们的身体,以保证不会因为美食细胞的突然强化,而陷入无法控制的窘境。
言和端起了粥碗,此时的她已经将家里的饮食规矩丢在了一边,嘴对着碗沿,就这么用力吸了一口。
浓稠甜美的腊八粥涌入口中,口感香醇,米粒粒粒开花,舌头轻轻一卷,百年化作了无数细碎的颗粒,向口腔逸散着那只要一粒,就能将人引领向极乐世界的美妙滋味。
比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占味觉高地的极乐米,粥中的其他成分却是姗姗来迟,已经化入粥中的枣泥缓慢而持久的散发着甘甜与滑润,名为“寿元”的力量在慢慢的优化着食客的身体。
瑶池金藕的莲子相比之下要“强硬”一些,此时仍旧能够看到相对完整的形态,牙齿轻咬,糯糯的口感与甘甜中带着一丝苦涩的味型立刻融入了粥之军势,看似没有什么变化,但却让味道更显得深邃而悠远。
紫纹桃仁在这里面更多的还是充当着咀嚼填充物的作用,独具风骨的它们坚守着自己的形态,直到牙齿研磨下来,那颗粒被碾碎时爆发出来的咬合感,细微却又不可忽视。
而这一切的一切,却又都被粥本身所容纳在了一起,如果不是言和硬是以一个厨师的身份去仔细分析,甚至都没办法从中感受到一丝半点的突兀。
是的,突兀,因为,这粥里,似乎还有一股力量,在潜伏着,明明已经喝了几口,但那力量却仍旧引而不发,仿佛在等待着一个机会,一个能让它真正大显身手的时机。
言和压下疑惑,慢慢的享受着食材的滋味,分析什么的都是次要的,好好品味,才是关键中的关键。
腊八粥缓缓的流进胃袋,暖洋洋的药力开始朝着四肢百骸扩散开来,原本因为大吃大喝而略微有些犯困的身体中散发着暖呼呼的感觉,仿佛有一双双小手,在从小腹开始,朝着指尖、脚尖的方向缓缓的揉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