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奇想
只不过现在,自己多半没办法看到这一幕了,摊手。
心里面这么想着,战场原真诚却没有耽误了听军情。老爷子也是文修武备相当了得的人物。很轻松就用最少的语言,最详细的将目前,联军面临的处境介绍了一遍。
二十万的魔王军,多半会兵分三路,从各个方向向王都发动进攻。在这种情况下,王国军究竟应该如何应对,恐怕谁都说不出来。包括战场原真诚——
如果己方的两万军队,都是战场原麾下的新军的话,那么事情另当别论。战场原真诚相信自己能够以一敌十,愉快的将所有敌人全都击垮。然而很不幸,他麾下只有一千五百新军而已。
就算再加上这一轮来的辎重兵卫队,以及来这里郊游的样子多过作战的红魔族neet们,战场原真诚最多只算两千兵。了不起抗两三万敌人。数量再多就够呛了。
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人,包括战场原真诚的计划,都是守城。
问题是,所有人都知道一个道理,孤城难守。守城最忌讳的就是闷守。必定需要一支部队在城外,与城内的守军呼应。又或者两个城市或者营垒,呈掎角之势,以互相呼应。在敌人攻击一点的时候,另一方发动援助,这样才行。
当然了,这是对中古时代的事情——如果是在近现代的话,那么他们防守的要塞,棱堡会被加强。会注重反击。会预留下一些通道,可以快速出入——这样一来,要塞本身的守军就拥有反攻属性。但是如果可以的话,果然还是应该在要塞外面留一支部队。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那就是不能敌人来了之后就只接守城。
好歹要来战上一场才行。不管输赢,不管好坏也要做过一场,表示出自己的决心,也表达自己的能力。让敌人忌惮。
这一点就算几千年前的人都知道,比如说特洛伊战争的时候。虽然说特洛伊的城墙多么多么厉害。但是大部分的传奇故事,除了最后的特洛伊木马之外,全部都是发生在城墙外的。
特洛伊人在希腊联军到了之后,就派遣部队,在对方锚地进行阻击。而发现无法取胜之后,则后退,而后在城外设营,与赶来的盟友,和希腊人对峙。
在这一段时间里,发生了阿喀琉斯与联军指挥官阿迦门农的冲突。然后是赫克托耳率领特洛伊军队,几次冲击希腊联军营地,几乎将希腊联军逼的崩溃。
最终,是因为阿喀琉斯的基友帕特罗克斯,穿上了阿喀琉斯的铠甲以鼓舞军心,被赫克托耳杀死,阿喀琉斯为了报仇帅军反攻。
双方绕着特洛伊的城墙一追一跑,跑了七圈。最终赫克托耳走投无路,与阿喀琉斯大战一场,最终阵亡——赫克托耳临死前恳求阿喀琉斯,让他的父母赎回他的尸体安葬。阿喀琉斯却因为基友之死而拒绝。在这之后,他还杀死了亚马逊女王战神之女,彭忒西勒亚,和实力与其并驾齐驱的黎明之子门农,最终被阿波罗指引的帕里斯射中脚踝而死。
这一连串恶战之后,走投无路的特洛伊人,完全失去了与希腊联军对战的实力,这才最终退守特洛伊城——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来。
即使是神话传说中,号称无比坚固,绝对不会被攻破的特洛伊,人家也是拼了命玩野战,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才守城的。而在特洛伊史诗中,在特洛伊之战进入围城阶段后,故事也基本濒临尾声了。
所以说。
绝对要来战上一场才行。如果不战上一场,就算是战场原也会觉得很不爽。问题是,如何对战,怎么对战。这一点上大家产生了分歧。
目前的情况是,敌人的部队分成了三路,其中两路从东北和西北方向前进,那边都是平坦的平原,草原以及荒芜农田。适合大军作战。而南方的一路则是森林与丘陵,同时有几条河流流经,所以兵力数量多半不会太多。
在接下来,侦察兵们也带回了进一步的消息。证实了这一点——敌人的数量在北方大概超过十八万。而南方一路逼近的部队数量只有两万左右。
——那头狗熊一样壮实的指挥官,认为大军应该北上,与其中一路敌人对战。如果能够获得胜利的话,那么就可以非常大的改善这场战争中,王国军所面临的压力。
然而战场原真诚则认为那比较困难——两路敌人距离太近了。如果向其中一路敌人发动攻击的话,那么另外一支敌军,多半会过来救援。到时候,就是王国军以两万部队,对阵敌人的十八万,乃至二十万大军。这样一来,就与主力决战没有什么区别了。并且对于己方不利,获胜的几率很小。
又因为敌人兵力足够,机动部队也多,所以如果输掉的话,那么这场战争多半就完蛋了。
所以。
“我的意见是向南。魔王军队的素质,不如王国军那么强。两万对两万,这场战争我们绝对会胜利。这样一来,只要宣传上给力一些,将这场战争伪装成一场大胜,就能极大地鼓舞人心。对于这场即将到来的守城战有利。
平心而论,战场原真诚说的都是实话——至少他自己觉得是实话。而且战场原也是绝对的,为了王国军的利益才这么说的。毕竟现在他们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谁都跑不了的。
只是很可惜,那只狗熊一样的指挥官,名字叫做鲁道夫的家伙并不这样认为。
在战场原真诚说出他的意见之后,他就露出了嘲讽的笑容。就算后面战场原真诚说出了他的理由,以及接下来的推演,他也只是将讽刺的笑容变得更浓了。
在说完之后,他就指着战场原,说出了一句话:“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