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条咸鱼
听到拨款五百万元经费,别说袁泽天这些学生了,即便是盘锦市的市长蒋玉文也-忍不住吸了口气。
然而这点经费却只是让沈锐翰点点头:“杂1交水稻的工程不是一两年可以完成的,虽然我们已经有了不少资料,也派人前往南方寻找各种水稻种子,但要培育出合适的杂1交水稻种子,至少要四五个季度的培育,才能有推广普及的资_格。”
即便拥有红警系统这个金手指在,让红警系统培育的工程师站在了一定的高度上,但这种杂1交水稻工程,真的不是一两年可以完成的,光是培育出合适的种子就要好几个季度。
薛霖也不急:“目前东三省的土地虽然肥沃,但是一年一季,每亩的产量也不过200斤-300斤,若是杂1交水稻的亩产能达到每亩500斤,就已经可以开始大规模普及了。”
每亩500斤!对于不知晓农事的人来说或许没有什么概念,但是袁泽天这些学生们却各个吸了口冷气。
若真能达到每亩500斤的亩产,怕是无数关内人涌向东三省啊!
甚至主持研究杂交水稻的沈锐翰怕会被华夏三亿多农民封圣吧!
要知道土地和亩产就像一道枷锁,锁住了华夏数千年,若是真的当有一个亩产300斤的水稻种子普及开来,不知道能救多少人的命,不知道有多少贫农可以在缴纳了地主的租金和政府的赋税后还能吃饱饭!
到那时,他们这个杂1交水稻研究组,必将名震天下!
虽然这些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是那么不可思议和震惊,宛若圣人才能做到的,但对薛霖和沈锐翰来说,不过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少走了无数年的路程,可以直接走最短最快的路!
“那么,杂1交水稻的研究工程,就拜锐翰先生了。”薛霖一笑。
随后又看着沈锐翰带的学生,鼓舞着:“杂1交水稻的培育原理诸位也明白,我们的先祖就已经成功培育过骡子这种马和驴的杂1交品种,在农村非常受欢迎,具有驴的负重能力和抵抗能力,有马的灵活性和奔跑能力,吃得还少。”
“你们的任务不仅是学习培育杂1交水稻,还要提升水稻的亩产,别说是500斤,就是亩产800斤,1000斤!2000斤也是能做到的!一定可以!”
亩产千斤!
对于这些生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已经不是不敢相信,而是无法想象的存在了!
“不仅水稻可以杂1交,玉米、小麦也可以杂1交!你们的最终目的,是让全华夏人民不在受饥饿之苦!让全华夏人民可以吃上饱饭!”薛霖慷慨激昂道。
这些从各地赶来,全华夏无数不多的农业学生们纷纷捏紧了拳头,神情激动,为薛霖画出的那个所有人都不挨饿的世界而着迷,发誓有生之年定能做到!
看着这些年轻又充满活力的农业学生们在沈锐翰的带领下四散开去,开始与本地的老农进行交谈,搜集盘锦的气候数据和降水数据等,薛霖长出了口气,这些可是都宝贝啊。
毕竟这些本地老农们对盘锦种植水稻的环境和气候掌握可比这些小子要厉害多了。
“薛帅对他们可宝贝的紧啊。”一个西装革履留了两撇小胡子的中年人走了过来,对薛霖笑道。
“我对你们又何尝不是呢?”薛霖笑着转过身,看向两撇小胡子的中年人:“良哲,这一代铁路地基路线考察好了?”
红警系统出身的铁路总工程师蒲良哲摸了摸小胡子,嘴角和小胡子一翘一翘的:“怎么可能这么快,不过我已经交给学生们了。”
· ……求鲜花· ……“好你个蒲良哲!”薛霖哭笑不得。
相比沈锐翰的事力亲为,蒲良哲可是喜欢给自己的学生放压力,什么重要的工作都可以交给学生,说好听点是严格培养学生,说难听点就是一个字——“懒!”
不过蒲良哲还是心里有数的,每个学生的能力如何,侧重于哪一方面,他都有着严格的计算以及把握。
虽然铁路的选址探查不比培育杂1交水稻轻多少,但得力于蒲良哲手下有不少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学生。
比如詹天祐的外孙,年仅21岁的王世杰。
王世杰的父母跟随詹天祐在民国初年活跃在华夏铁路各线,从事铁路修建工程,却被日人绑架,并杀害了他的母亲!
……
痛失爱女的詹天祐心如刀割,带着年幼的王世杰依旧活跃在华夏铁路修建工地,最终于1919年因疲劳过度,心力交疲,旧日腹疾复发病故。
王世杰继承了他外公詹天祐和父母的志向,从小活跃在华夏铁路各线,却因为常年军阀混战,修建的铁路也经常因为战乱而被迫终止,至今没有独立主持完成一条铁路线的修建。
但他的基础工却是蒲良哲手下最优秀的学生,没有之一。
甚至此次三条铁路的修建计划,蒲良哲都准备给这个最好的学生一条线。
“你真的觉得他可以做到?”薛霖看着在远处指挥着铁路局的学生们探查地理的王世杰,又回头看了看蒲良哲。
蒲良哲耸了耸肩:“他已经有独立主持工程的能力了,差得只是一条证明他的铁路线而已。”
此次要修建的三条铁路分别是连接锦州市和盖州市从盘锦而过横跨南平原的铁路线,以及从丹东到大连的辽东半岛南线,和连接通辽、四平、辽源、通化、丹东的铁路线,工程量之巨大,不仅要各种开山挖石的机械工具和工人,还需要大量适合建造铁路的钢铁。
薛霖已经命令三条铁路需要的钢铁和机械设备,能够自己生产建造的,就从东北新兴的各家工厂中订购,速度慢点没关系,重要的是将东北的重工业培养起来。
一阵思索后,薛霖点点头:“好吧,既然你这么肯定你的学生,那就把锦-盖线(锦州-盖州)交给他吧。”。
第192章:西望四省【一更求全定!】
薛霖全盘接手了东三省后才知道整个东三省的铁路屈指可数,除了还在苏国人手中控制的中东铁路,其他铁路也仅仅是将东三省的主要城市链接起来,而且整个铁路网络也非常不成熟。
所以在结束战争后,薛霖就让人着手组建北方铁路局,从东三省南部开始,先建设三条铁路线,其中锦-盖线铁路和大-丹线铁路(大连——丹东)都是沿海一带的铁路,可以说将整个南方铁路网络连通了起来。
而第1装甲师驻地所在的通辽也需要通铁路,另外四平到辽源、通化,再到丹东的铁路线基本深入了长白山脉。
以后不仅可以调兵从丹东进攻高丽,还能调兵通辽进入高丽北部。
而在这三条主干线中,薛霖所在“六二七”的盘锦市正是锦-盖线的中间城市,当这里被选为铁路线的中间路过城市后,注定了这里会繁荣起来,让蒋玉文等盘锦市的政府官员欣喜不已。
薛霖看着那些带着测绘工具,爬山涉水忙碌着测量地理以找出最优秀的铁路地基线的铁路局学生们,叹了口气。
他目前能动的只有长春以南的铁路,若是在长春以北修筑铁路,势必会引起老毛子的警惕,老毛子在东西伯利亚可还有一个集团军,至少二十万人的兵力呢。
现在才1932年,距离苏国的大清洗运动还有2年的事件,薛霖不着急,先打好基础吧。
不过他又想起了西边的那两块地。
薛霖接收的东北只有东三省三个省份,而河北、察哈尔、热河以及绥远,这四个省都是东北军的地盘,目前东北军被上次的病变带走了近七八万士兵后,还剩下三十万士兵驻扎在这些省,形成了盘踞在薛霖卧榻之策的猛虎。
虽然这支猛虎已经渐渐老掉,甚至薛霖要收拾他们只需要出动半个装甲师和一个步兵师就可以横扫这四省的三十万东北军。
但是和日国的战争刚结束,国内舆论向着发展而去,就连在中原平定军阀的蒋委员长也不得不慢慢来,这个时候没有理由轻挑内战,会出师无名,被全国指责,不利于战后的统治和重建。
但是薛霖计划在1934年后撑着苏国在内部搞大清洗,又在蒙古和新疆挑事的时机,发动一次北伐战争,目标不仅是收复中东路和外蒙古的所有权,更想进一步吃掉东西伯利亚,将苏国赶到中西伯利亚以西。
但是绥远、察哈尔、热河三省不再手中,薛霖的计划要实行起来,就只有从东三省出兵,很难威胁到苏国的新西伯利亚和哈萨克地区,给苏国在中部制造战争和混乱。
热河和察哈尔都没有铁路,绥远也只有一条铁路,若是能拿下这三个省份,将铁路修建到外蒙古一带,出兵的速度和后勤压力必然能更有所保证。
以后还能将铁路修进蒙古草原,和北方那条横贯了欧亚的西伯利亚打铁炉连接起来,进一步形成环华夏北方的铁路网络。
所以如何拿下这三个省份甚至拿下黄河以北是薛霖目前最想解决的问题,能早点拿下来,就能早点纳入自己的统治,将铁路和政策铺设到整个华夏以北。
“薛帅。”一声轻唤让薛霖从思索中回过神来。
转头望去,薛思已经走到了他身旁,汇报道:“奉天兵工厂最新消息,已经研制成功了240毫米主炮和203毫米舰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