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军火商 第415章

作者:怠惰笨淡

  而且不止不能公开,还不能让敌人知道。

  塔露拉又不会读心术,她可无法确定整合运动之中有没有那些大贵族插入的钉子,所以得多做准备。

  “先生,我希望您的部队照常行动。最强的部队所承受的视线也最多,如果您的部队发生调动,会打草惊蛇。”

  “好。”爱国者轻轻点头。

  “然后,霜星和雪怪小队也一样不能轻动。”

  “那你打算让谁去做?难道你亲自动手?还是说,让阿丽娜去?”

  霜星下意识地将01排除在外。毕竟,她们可不觉得自己能指挥得动一位神灵。

  “不,我打算让蛇鳞去做。”

  塔露拉微微一笑:

  “探子就该用探子来对付,就看谁的水平更高了。”

  这些科西切所培养的秘密机动部队,除了第一批有成为容器的嫌疑而被清理,后面几批都成了塔露拉的可控手下。

  比起那些大贵族的私兵,这些蛇鳞的装备与技术要高至少一档,因此塔露拉信心十足。

  当然,她也不是完全将这件事托付给了蛇鳞。

  “另外,浮士德和他的隐匿弩手部队也要加入这次行动。虽然还没办法做到和今天那些使者一样,但借助夜色的话几乎能完美隐形,配合蛇鳞足以将任何有异动的家伙一网打尽。”

  旁听的秦枫,在心里轻轻点头。

  如今的塔露拉身上,确实开始散发出领袖的光彩了。

  不仅仅是斗志,她身上还有了强烈的信心。

  迷茫的阴霾被扫清,她只需勇往直前,而看着她的背影的感染者们,则是会追随、汇聚,化作团结在她周围的庞大力量。

第316章 为期两年的大订单

  塔露拉等人虽然对秦枫究竟与维特议长说了什么感到好奇,但她们直到短会解散也没有主动来问。

  界线这个东西,在她们心中还是很清楚的。

  而且,经过使者的科普,泽亚智能俨然成为了国家级的庞然大物,身为被投资的小小组织的干部,还是不要知道太多为妙。

  就算知道那些事情也做不了什么,而且还有可能会因此恶化关系乃至被灭口,不值当的。

  短会解散后,秦枫回到工具人小队驻扎的地方。

  泽亚需要一点时间来结合网络上存在的各类情报,尤其是帝国官员们手中储存的各类报告,推演那些之后要交易给皇帝的方案。

  在此期间,秦枫则是开始安排之后的生产工作。

  与乌萨斯达成的这项交易,根本无需任何吹捧,它就是迄今为止泽亚智能接到的最大订单,没有之一。

  别的不说,就看看乌萨斯这个体量。

  哪怕第一批交易只是试点,除了轻工业品的需求量比较大之外,其他的东西都要的较少,可这个少也是以“万”为单位的。

  别的不说,单单只是“试点基地”维特领,就有五座城市近七百万人。

  而维特议长能完全控制、没有中间贵族插手的范围是三座城,390多万人。

  这些人里面,农奴占据了七成数量。

  两成人口是小贵族和自由民,剩下一成是脱产军队。

  若有战事,农奴中的最底层·奴隶和高一级的苦工,都将在仓促的训练之后,拿上武器加入贵族军队。

  与完全脱产的六大集团军不同,贵族军队是不可以缺少农奴的,不然后勤之类的都没有保障。

  而农奴中的“仆从”,所谓的“国有奴”、最高级农奴,则是类似于佣人的立场,除了没有赎身成自由民之外,人身权限是最高档的,也不会被强制参军。

  三档农奴之中,最底层的奴隶主要负责种地等杂活,他们大多自愿卖身,为了能混口饭吃而出大力。

  第一档的仆从则是侍奉在贵族身边,他们会从低级农奴身上得到优越感,进而产生“上进心”和所谓“荣耀”。

  他们相当于是监工,监管下面两个档次的农奴。

  而第二档的苦工的处境相对尴尬。

  他们大多曾为或祖上曾为农民、自由民,因为种种原因(如失去土地)而成为农奴。

  在教导第三档奴隶种地之后,他们顶多为领主做做需要点脑子的手工活,就没什么活计可做了。

  移动城市之上的土地有限,三档人就把种地包圆了。

  还有一部分三档人抢不到工作,被逮到无所事事。

  由于是三档农奴,意外死亡换到的钱不多,可能还不够抵手续费和层层剥扣,他们通常会在成为感染者去挖矿和被流放到荒原上之间二选一。

  因为奴隶主掌握着生杀大权,没有允许不能找别的工作,所以苦工们在被三档人抢走工作之后,被迫闲置下来。

  他们小心翼翼地跟着三档人混日子,吃着有一口没一口的饭。

  奴隶主是没有那种把人利用起来的心思的,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种地需要多少人,反正他们只需要大量的农奴充牌面,不会在意那些不够优雅的事情。

  拥有的农奴越多,越是显得家族规模庞大,潜在财富大。

  短视的贵族们满足于这种虚荣。

  而在必要的时候,他们还可以设法陷害自己的手下的农奴:一个意外死掉的农奴可以从帝国政府那里换来一定的补偿金。

  以维特的权力,他可以将契约属于维特家族的苦工农奴抽调出来,投入工厂之中。

  这些苦工的总数接近100万人。

  哪怕只抽出其中的几成,那也是个十几乃至几十万人的大规模。

  得有多少机器,才能供应他们生产?

  秦枫觉得,过于先进的机器是不行的。

  自动化太过,反倒会淘汰劳动力,让他们往其他地方转移,而如今的乌萨斯没有这种转移渠道。

  为此,只能准备一些高于手工生产,但又不会太过分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