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具?我只要女王 第328章

作者:伊程雪

  既然没有一定能够杀死艾斯德斯的方法,谁敢将决定生死的大战寄希望于敌人托大呢?

  就算艾斯德斯是个狂妄的家伙,在知道布德的死讯之后,她肯定也有所防范。

  如果杀不了艾斯德斯,对帝都的正面进攻简直是在找死。

  纳胡拉虽然非常愤怒,但他终究还是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

  在双方充分的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且和对方进行了亲切的交流之后,执行委员会进行了表决。

  最终以5票反对,2票赞成的投票数,否决了进攻帝都这个“军事冒险主义思潮泛滥的决定。”

  离开执行委员会的纳胡拉铁青着脸,一言不发。

  他很清楚,如果解决不了艾斯德斯的问题,进攻帝都只是一句空话。

  可是,该怎么解决艾斯德斯呢?

  他思索了许久,终于还是想到了夜袭。

  如果能够潜入帝都,总能逮到艾斯德斯大意的时候。

  这种刺杀的结果,很可能是夜袭全员损失。

  但无论如何,总好过直接在战场上面对艾斯德斯这个可怕的敌人。

第二二一章 皇陵

  不管纳胡拉怎么想,执委会的其他委员们达成了一个基本共识,绝对不能在艾斯德斯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和帝国军发生冲突。

  面对这种指导思想,纳胡拉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于是,奇异的现象发生了。

  在七月的盛夏时节,在帝国境内的几大势力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停手。

  不管是组织叛乱的,参与叛乱的,平定叛乱的,围观叛乱的,还是趁着帝国叛乱来打劫的,所有人都停下了前进的脚步。

  他们可不是爱好和平,他们只是有着更深远的利益考量。

  当然,各方势力都觉得自己做出的决定是对的,是血赚的,至少也是不亏的。

  对于帝国而言,利用这个难得喘息机会,从北方抽调了近二十万精兵驰援帝都。

  这些军队在帝都周围扎下几十个营寨,保护了帝都背后的黑河和大运河的安全,和帝都的城防部队形成了掎角之势。

  北方军团的存在,保证了帝都通过大运河输入粮食等必需品的通道畅通无阻。

  当他们加入战场之后,南方叛军奇袭帝都的机会就彻底失去了。

  叛军要想取得帝都,只能靠着强攻了。

  这样的局面,对帝国中央政府来说,自然是血赚的。

  站在西方异民族的角度,反正都是抢劫,没什么区别。

  无论如何,帝国暂时抽不出兵力来管他们,也是血赚。

  他们现在进可攻,退可卷起战利品逃跑,早已立于不败之地。

  东方的诸侯联军,打着“清君侧,除奸佞”的旗号,一路向西,也占领了不少领地。

  在伊城的建议下,小皇帝给东方战线的太守们发去了一条密旨。

  面对南方叛军,他们必须死守到底。

  但面对东方诸侯联军时,可以不抵抗。

  不仅如此,还可以允许他们借道,在军营驻扎,甚至可以在付钱的情况下取得粮食、物资补给。

  按照伊城的说法,既然这些诸侯并没有直接打出造反的旗号,那他们就是帝国的封臣,自然可以享受封臣的待遇。

  如果诸侯联军要夺取城池,可以直接将太守的大印交给福特公爵,但是要打收条。

  反正就是一句话,不冲突,不抵抗,甚至还可以主动配合。

  只是军队绝对不允许跟着诸侯们走。

  福特公爵哪儿见过这种场面,当场懵逼了。

  他不明白,这算什么?

  他们虽然没有打出反叛的旗号,但是所作所为形同叛逆,帝国这么做,到底是闹哪样?

  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藩镇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进京,结果在路上遭遇了剧烈的抵抗,最终死在了半路上。

  他是做好了苦战的准备,谁知道却是一路绿灯。

  这种感觉,就像是用尽全力去撞一扇大门,却发现这大门是纸糊的。

  这种算错了力道的感觉,让福特公爵格外难受。

  他想不通这一切背后的阴谋是什么?

  福特公爵做事,向来喜欢算计。

  他总是喜欢假设一个大前提,那就是存在阴谋,然后去揭开这个阴谋。

  可惜,这一次伊城和小皇帝的密令,完全是阳谋。

  就是大大方方的告诉你,你还是帝国的封臣,要进京当然可以,按照规矩来吧。

  福特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格外难受。

  前进,总觉得是中计了。

  后退,那根本不可能。

  于是,在距离帝都三百里的凤翔关外,福特命令军队驻扎,不再前进半步。

  这是伊城根据他的性格,量身定做的套餐。

  福特公爵,疑心非常重。

  他总是喜欢一切尽在掌握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