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善若无水
“船队准备充分的话,最远可从古里抵达阿丹。”用郑和的话来说,这差不多就等于是从印度南部横跨半个印度洋抵达阿拉伯半岛“宝船可用,可远航。”
郑和想了想“太子之前送来的那些造船图纸,臣找了工匠们看过。他们都说可以造出来,估摸着速度会更快,稳定性会更好。只是装载量比不上宝船。”
“从刘家港出发去扶桑,有没有问题?”王霄终于抛出了自己的想法。
“扶桑?”
郑和怎么也没有想到王霄居然会想着让他去扶桑,这可不是下西洋,而是行东洋了。
“敢问太子,为何要去扶桑?那可是太祖钦定的不征之国啊。”
王霄洒然一笑“安南也是十五个不征之国之一呢,不照样灭了他。”
安南是越南古称,明时越南北部称安南,南部为占城。著名的占城稻就是这里的。
靖难之役的时候,安南权臣黎氏发动政变推翻了陈氏王朝,并且大肆屠戮王族后裔。
被杀急眼了的陈氏后人跑到明朝求援。他们早在朱元璋时期就奉大明爸爸为宗主,现在出事了求爸爸帮忙也是理所当然。
永乐年间是整个大明一朝兵锋最为强势的时候。
先礼后兵的朱棣派兵送陈氏后人回安南继位,可却是被黎氏连同护送的明军都给杀了。
这是什么?这是双手沾着不能言之物左右开弓的扇大明爸爸的脸呐。
朱棣哪里能受得了这个,当即就发兵三十万,号称八十万一举把整个安南都给平了。
王霄话里的意思是,这世上就没什么不能打的地方!
第六十九章 郑和表示太祖在说笑
以王霄对朱棣的了解,他派兵送陈氏后裔回安南的事更像是在借刀杀人。
杀光了前朝陈氏,现任的黎氏又是叛逆。所以大明顺理成章的接受了当地百姓们的主动要求,将安南变成了有十五个州府,三百万民众的交趾布政司。
这是历史上安南第四次归入中原。
不过可惜的是,二十多年之后杨士奇以驻军靡费军饷,当地人不服教化为由,请求撤兵。
然后宣宗也就是朱瞻基认为每年花费二三百万两的驻军费用,收入却是少的可怜,所以就同意了。
这么好的地方,居然为了区区银两就放弃了。
现在王霄来了,他是绝对不会放弃这块土地的。
放弃土地这项技能,王霄他没学过。
王霄拿来地图铺在郑和面前“扶桑这个地方有个岛,据说这个岛就是一整座巨大的金山。”
郑和惊讶抬头,瞬间就能理解王霄的苦心了。
王霄的手指指向了扶桑偏西的一片山区“这块叫做石见的山地,是一座巨大的银山。一年百万两的产量,开采个百来年没问题。”
郑和神色凝重,顿时感觉当初太祖定下的不征之国不过是醉酒之后的一句玩笑话,完全不用当真。
“你别看这里多山,可却是盛产大米,年产千万石不成问题。你说要是用来海运补充北方缺粮得多好。”
郑和当即起身挥拳“太子所言甚是。这地方咱们必须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