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善若无水
贵族不把平民当人看这种事情,依然是此时的主流。
点了点头不再言语,王霄翻身下马直接走进村子。
风雪之中,并没有急着进屋,而是打量着脚下的道路,看着四周的房舍,甚至还进了人家的粮仓地窖,仔细查阅过冬的粮食储备。
虽然只是穿着常服,可村里的百姓们,依旧是畏畏缩缩的躲着,不敢言语。
“路修的不错。”王霄在不大的村子里转悠了一圈,最后终于是走进了里正的家里“说了这么多年的先修路,看来至少在咸阳城周边还是有用的。”
“是,陛下。其实全天下各处郡县的路都修的不错。毕竟是百姓们的家门口。”
里正家里人很多,几个儿子媳妇,外加十几个孙子孙女的很是热闹的。
很明显,这些小一辈的都是王霄减税之后暴涨的人口。
再过些年,等到他们长大起来,整个华夏的人口数量就会发生一次跳跃式的爆发。
里正家里人都被赶去了屋里,王霄与随行的蒙恬等人坐在正堂围着火炉烤火。
端坐在木板上的王霄,看着眼前的火炉笑了“你们去各家各户看看,是不是家家户户都能烧上火炉,再看看烧的是柴火还是烧的煤。”
有王霄在,过冬神器的铁皮炉子,自然而然的会出现。
而且他深知水土流失的可怕后果,所以早早的就在关中各地推广烧煤,逐步禁止烧柴火。
外出的人回来禀报,全村八十户人家,七十二户烧火炉子用煤,那八户人家则是用火塘。
王霄的面色有些沉凝“这还是在咸阳城附近,都没能完全普及。再远一些,估计一半烧煤的都没有。你说,原因是什么?”
“陛下,烧柴的话,出去寻找就有。烧煤的话,是要花钱买的。”
免费的和收费的,你会选哪个?
第七百零三章 进击的大秦 (月票加更)
“房梁上挂着腊肉咸鱼,粮仓里堆满了粮食,地窖里面还有过冬的菘菜。”
王霄叹了口气“都这么有钱了,难道还买不起炉子,用不起煤炭不成。”
与王霄关系很好的蒙恬,笑呵呵的接话“虽然煤便宜还好用,可人心喜好占便宜,总是会有人喜欢到处都是的柴。”
随行的少府侍从,从马背上解下铁锅,就在里正家里的炉子上开始熬汤。
王霄起身,敲了敲炉子上安装的直接通往屋外的烟囱“你觉得普及全国,得多长时间?”
“非得二三十年之功。”
铁皮炉子在冬天的好处,蒙恬是亲身感受过的。
之前在九原郡的时候,冬日里滴水成冰。全靠屋子里点炉子来取暖御寒。否则的话,不知道有多少老秦锐士会被冻伤冻死。
哪怕是现在,咸阳城内基本上是家家户户都有。
“煤炭到是不缺。”王霄知道华夏那庞大的煤炭储量“不过运输是一个麻烦事情。”
“这事情少府已经在做研究了。”说到本职,蒙恬认真起来“墨家的大匠们已经研究多年,现在已经是开始铺设从咸阳城到骊山甘泉宫的铁轨。”
别误会,这可不是在做火车。而是秦时早就有的一种轨道交通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