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善若无水
否则的话,一旦印刷术被普及开来,那些野心家们真的是什么都敢写。
而且更重要的是,百姓们几乎都是没文化的文盲,他们基本上就是看到什么就相信什么。
所以,王霄可以普及造纸,但是印刷这边却是绝对不许外传。
再往后面翻看下去,就是诸如‘廷尉衙门审结xx侯xx案...’
‘朝廷下发明文,要求各地藩王必须推动推恩令之事...’
‘秋收即将到来,收获之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有关此次南征,立功人员名单...’
‘笔名‘写手注定没前途’所写封神榜第一章...’
除了没有花里胡哨的广告,别的方面已经是比较接近现代世界的报纸了。
王霄满意颔首“不错,比邸报强的多。”
邸报这个东西,其实现在大汉这里就有了。
不过这种邸报并非是报纸,而是一种定期把天子的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等有关政治情报传递去往各处的信息传播体。
当然了,这个时候也不叫邸报,这名字是宋朝才出现的,为了行文方便才这么表述。
而王霄手里的这份新报纸,则是涵盖了方方面面。是真正面向全天下百姓的,而不是只给郡守县令与诸侯王们看。
“以后你就是大汉新闻的总编辑。”
王霄起身将报纸还给了董仲舒“待遇方面中两千石。”
之前还在忧心忡忡,害怕承担责任的董仲舒,一听到这个待遇,立马精神饱满起来。
他郑重其事的向着王霄行礼“谢天子。”
7017k
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大汉新闻 (下)
所谓的两千石,实际上是因为大汉这里郡守的俸禄就是两千石,也就是每月一百二十斛。所以两千石就成了一个分界线,到了这个程度就是郡守级别的大人物。
至于王霄说的中两千石,这个中字实际上指的的是在中x朝廷为官的意思,其每月的俸禄是一百八十斛,比外面的郡守们高的多。
大汉发放俸禄,通常都是一半发谷,一半发钱。并不是全都发粮食,发钱的时候,是按照价格换算着发。
董仲舒高兴了,不是因为待遇和俸禄高了,而是级别到了郡守级。
在大汉这里,级别可比钱与俸禄重要的多。
少府令赵禹被叫了过来,王霄干脆的指着董仲舒对他说“董仲舒现在是大汉新闻的总编辑,他这里需要的任何开销,都由你来支持。”
“喏,喏。”赵禹先是连声应下来,之后才转向董仲舒询问“大概要多少开销?”
董仲舒想了想说“先来两千万钱吧。”
赵禹听了这个数字,差点一脚就踹了过去。
两千万钱,还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