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善若无水
崇祯急忙将卫时春禀报的事情说了一遍。
“这事简单。”
王霄摆摆手说“无需给他派援军,也不用增调粮草物资。就让他就地剿灭逆贼,缴获田地直接分发给当地百姓,分田落户。”
“缴获的种子耕牛,也分发下去。还有那些粮食布帛,棉衣棉被什么的全都发。免赋税什么的,都按照北直隶的模式来执行。”
崇祯想了想说“不抓那些晋商了?”
“当然抓了。”
王霄打了个哈欠,接过顾眉递过来的茶碗喝上一口“顺路抓,让他把晋地各处府县都走一遍。你再从学堂里调遣一批速成培训班出来的过去接管政务。”
所谓学堂,就是招募那些愿意投效新大明,认可分田分地废除读书人特权的人去进修。
教导他们政务农事,再去各处实习一段时间,就可以上岗干活了。
这些人的主要工作不是去做官,而是去各地为吏员。
可别小看了吏员,古代各处都是皇权不下乡,真正掌握底层的都是这些吏员。
当然了,该有的道德品质培训,以及大明律的学习都不会少。
谁要是忍不住的伸手,各种处置违法吏员的刑场,这些学员们可都是去看过的。
至于速成培训班,就是那种集中培训半年就毕业的速成班。
“让孟兆祥去晋地做巡抚,掌控政务全局。”
孟兆祥历史上也是殉国大臣,为官清廉并且赞同分地。
崇祯却是有些犹豫“孟刑部乃是晋地人...”
“你这种狭隘的地域观念要不得,他是大明的人。”
王霄瞪了他一眼“还有没有事?没事就回去忙你的去,别耽误我听歌。”
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晋地事 (下)
孟兆祥是晋地泽州人,之前一直在刑部做事。
王霄提供意见重编的新大明律,就是他带人给完善的。
大明崩溃的原因有很多,律法成为了废纸就是其中之一。
现在崇祯要打新靖难之役,北直隶关外等地逐渐安稳下来,律法就成了头等大事。
大明除了通过速成学堂大批培训吏员之外,还有宣讲学堂,负责宣讲朝廷方针以及新的大明律。
孟兆祥接到圣旨的时候,没去问为何自己是晋人却能去晋地做官,而是急匆匆的跑去了宣讲学堂。
找到学堂的山长,任职太傅的张庆臻,当即问他“你这一期的毕业生有多少?”
“四百余人,不过毕业还要等到下个月。”
“等不了了。”孟兆祥当即就往档案室走“把他们的档案全都掉给我,所有人都跟我一起去晋地。”
“这可不行啊。”张庆臻大吃一惊,连忙阻止“他们的分配去处都安排好了的,岂可让你都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