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豆蔻
不认同也没办法,算学博士被羽林军吊打,再不吹捧羽林军,自己以后还怎么混?
不是我军不努力,奈何羽林全开挂。经过三年的系统学习,羽林军的算学,不说独步天下,至少纵横长安是没问题了。
在算学方面,卫青所掌握的知识,对西汉的冲击,绝对可以称得上降维打击。
至于羽林军虽然并非个个数学天才,多数天赋也一般,奈何教学方式的优越性,让他们在短时间内便做到了一览众山小。
当各自习练功法上存在难以逾越的差距时,天赋反而没有那么关键。
就像一位练了三十年王八拳的混混,碰上了个学了三年降龙十八掌,还是丐帮掌门的亲传弟子!
这俩人见面后打起来,那结果不用想都知道,混混能走上一招,那都是亲传弟子废物,给师门丢脸。
太皇太后知道卫青能打仗,但怎么也没想到,卫青居然还精通算学,更关键的是羽林军的一百人,也被教育的精通算学?难道算学也有速成之法?
“如此说来,你是非常看好卫青?”
原本还摸不准太皇太后想法的窦婴,听到这儿,心理立刻计较:“回太皇太后,臣的确很看好卫青,前两年的他还年幼,做事多少有些冲动也是正常。年轻人皆是如此,初出茅庐有些棱角,这两年经历些风浪,棱角也逐渐磨圆了。”
这是为卫青说情,之前卫青杀栾大,太皇太后震怒,现在被打压了两年,这气也该消消了。
再说了如果人过于老成,会让人心生戒备之心,年少轻狂才是少年心性。
“别人冲动也没像他那样,动不动就杀列候,若不是因为履历战功,又是皇长子的舅舅,换做是他人,早就处死了。”
太皇太后又说了两句卫青,然后才引入正题说:“闽越国之乱,陛下说先礼后兵,先礼到是容易,让陛下写封诏书,再遣使者去闽越国,喝令他退兵即可。但后兵的话,若是闽越国执迷不悟,你认为该派谁带兵?”
窦婴答道:“臣认为,闽越国弱,绝不敢掠汉朝天威,可任中大夫严助前往会稽调兵,闽越国见状必然退兵。”
太皇太后听后反问说:“严助是谁?”
严助是新认命的士大夫,太皇太后这两年逐渐放权后,只将大事的决定权抓在手里,怎么可能将每一位士大夫都记住。
“回太皇太后,严助乃是会稽郡吴县人,乃是严忌之子,这严忌当初也是梁王的门客。”
“梁王的门客?”太皇太后听到是严助的父亲,居然是小儿子的门客,爱屋及乌对他倒也多了份好感。
窦婴说:“严助出生会稽郡,对东瓯国、闽越国都有所了解,再加上其族在会稽郡影响颇大,遣他去的话,目前看来最为合适。”
“严助可曾带过兵?”
“未曾带过。”
“没带过兵...若是闽越国坚持不退兵,就让严助持节杖前往会稽郡调兵吧,顺便再给他配个打过仗的将军,等真打起来,也不至于出什么乱子。对此你有什么合适的人选推荐吗?”
白捡功劳的事儿,窦婴当然知道什么叫肥水不流外人田:“臣认为,卫青两年前大破匈奴,已经展现其能力,如今羽林军更是脱胎换骨,不如派卫青与羽林军随行,如果出现什么意外,也能便宜行事。”
卫青现在是庶人,也就是平民,但这根本不叫事儿。
历史上李广兵出雁门被俘虏,后来侥幸逃脱,应当被斩首,然后花钱赎罪被贬为庶人。后来匈奴入侵辽西,杀了太守,打败了韩安国,韩安国退守右北平,当时刘彻担心右北平失守,干脆认命庶人的李广任右北平太守。
而且要论骤然提拔庶人方面,刘彻跟他太爷爷一比,那就是个太孙子!
刘彻当初提拔卫青,是派了四路大军出征匈奴,后面因为卫青是唯一打赢了的,所以才提拔卫青。
而他太爷爷刘邦提拔韩信的时候,根本不讲道理,前脚还是管理粮饷,后脚就被封为大将军,而当时的韩信都不超过二十六岁。
这操作历史上也算独一份,堪称传奇,连三顾茅庐都比不上。
因此窦婴举荐卫青,不考虑卫青的年龄的话,于情于理都是非常合适的,关键这也是刘彻的意思。
太皇太后点点头说:“既然你也如此说,那好让陛下拟诏,若是闽越国不退兵,使严助持陛下节杖,卫青持虎符,共同前往会稽,协助东瓯国抵抗闽越国。”
严助持节杖?
卫青持虎符?
难道虎符不应该交给严助吗?
理论上说,卫青是打过仗,所以拿虎符是应该的,但严助是使节,代表的是中央朝廷,虎符怎么能交给其他人?
就算严助代表刘彻,太皇太后不想将虎符交给刘彻的人,那个不应该给卫青啊,严助撑死了算是刘彻的狗腿子,卫青那是跟刘彻穿一条裤子,盖一个被子的关系。
窦婴哪里知道,太皇太后是考虑到许负的预言,如果将虎符交给严助,最多也就是闽越国退兵,她就像看看如果换成卫青拿到虎符,到底能不能玩出花来,看看彻与同休到底准不准!
这大礼包别说把窦婴砸蒙了,刘彻也被砸的晕头转向,太皇太后这是被夺舍了,还是被穿越了?
如此操作,让刘彻不禁开始怀疑,里面是不是有什么陷阱,还特意找窦婴来商议,闽越国到底有没有威胁,会不会出意外?
窦婴心想能有什么意外?
太皇太后给的还不是单单会稽郡的虎符,而是可以调动会稽、丹阳两地的虎符!
就算把卫青换成陈伞⒊滦肓┬值埽只要肯闭着眼放权都能打赢,更何况卫青。但是就因为太稳了,稳得刘彻有点不安生,当初卫青跟匈奴死磕时,都没这么慌。
相对而言,卫青反倒是猜到了七七八八,韩妃说过,当初许负入宫时给卫青说了一堆好话,现在想来应该是这些话起到了作用。
院落里抬头看着柳树抽出绿芽,卫青平静的说:“两郡的虎符...太皇太后这是要让我做大事儿。”
跟在卫青背后的张季,摸不着头脑:“家主,这还能做什么大事儿?总不能灭了闽越国吧。”
林仲笑着用肘子戳了下张季的腰说:“这次怎么开窍了,家主的意思就是想灭了闽越国。”
“啊!家主,那闽越国再怎么说,也是百年国家,建邦筑城哪能说灭就灭。”
卫青转身看着背后的俩人,提点道:“如果闽越国躲在自己的地盘不出来,靠两郡的兵马,想彻底灭掉闽越国,确实比较难。
因为不光要对付闽越国,还要谨防南越国等国,南方的小国,表面上臣服汉朝,但考虑到唇亡齿寒,见汉军大举进攻闽越国,难保不会在暗地里使绊子。
可既然闽越国自己找死,放出了主场优势,跑到东瓯国来打,那性质又不一样了。我们是去帮助东瓯国,占了道义上的优势。其他各小国看到后,也不会指责汉朝倚强凌弱。
其次两郡兵马进攻闽越国怕是得不偿失,可现在有东瓯国在正面拖着闽越国主力,如果能再说动南越国在侧面攻击,最后调动两郡兵马对闽越国成合围之势,自顾不暇的闽越国,能不能扛得住还真两说。”
卫青讲到这里停顿了下,他内心还有些打算,只是不适合说出来。
东瓯国就算再倾向汉朝,但到底还是越人,既然是越人,总不如汉人更值得信任。这次卫青想解决的,甚至不仅仅是一个闽越国那么简单。
想到这里,卫青摇头又说:“这次平定闽越叛乱,如果仅仅是把闽越吓退,没有什么意义,等汉军退回来,闽越又可以大摇大摆的进攻东瓯国。
如今有不少人想看我这冠军侯,是侥幸获得,还是真材实料。不能一绝后患,只怕又会有人在背后说些闲言碎语,蛰伏了两年,也是时候一展身手。正好与羽林军的三年之期也到了,就用闽越一战,为这三年画上最后的句号吧。”
作者留言:
............
我还是高估了自己,上午没弄出来,这是昨天欠的,今天还有一章。
顺便说下,关于严助这个人,按照历史来说,在西汉时期应该叫庄助,严忌也应该叫庄忌。
历史上是到了东汉因为避汉明帝刘庄讳改名严忌,而西汉时期应该还叫庄忌,所以严助肯定也应该姓庄。
问题我看东汉书的时候,写的就是严助,电视剧《汉武大帝》里面,也是叫严助,搞得我写严助的时候,也没反应过来应该改成庄助...
第九章:羽林中郎将
抵达闽越国的汉朝使者被扣下了,不过名义上是说希望上国使者大人暂住一二日,等闽越王与诸位大臣商议出个结果,再回复使者大人。
说白了就是软禁呗,闽越国还没胆子真把事情做绝,更不敢一刀将汉朝使者砍了。估摸着等拖到彻底拿下东瓯国,使者自然可以回去了,至于这段时间嘛,大鱼大肉、美女仆人伺候着就行。
这算在意料之中,闽越国可能奢望汉朝不出兵,但绝不可能奢望汉朝不开口。动动嘴皮子的事儿,又没什么损耗,为了树立个公正大国的形象,汉朝绝对会把表面工作做一做。
既然调节没有用,那卫青跟羽林军,出使会稽郡的任命,随后也下来了。
为此严助还特意前来拜访卫青,没办法,虎符在卫青手里,没有虎符的话,严助也调不动兵。
严助只有三十来岁,蓄有胡须,皮肤比较白,身材较为北方人,相对而言要矮小些,话说明显带有南方的口音。
来拜访卫青,严助本身是不大愿意的,此次前往会稽郡调兵,是以他为主,至少名义上是严助为主,卫青为辅。其次卫青年纪太小了,只有十六岁,才刚到他的一半,按理说应该是卫青拜访严助才是。
不过身份是一方面,地位又是一方面,身为皇亲国戚,真不给面子,他严助也只能唾面自干。所以没有办法,严助只能放下身份,放下长幼,特意来城东拜访这位,比他小十六七岁的少年。
严助此次前来拜访卫青,是催促卫青早日出发,如今南方战事一天三变,如果去晚了的话,可能会措施最佳时机。
所谓的最佳时机,就是闽越国尚未倾全国之力,席卷东瓯国,这样还能逼迫闽越国退兵。真等双方打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就算汉朝出兵又如何?该打还得打,当战争爆发到一定程度,已经不是说停手就停手。
然而自从卫青接到任命后,一连三天了,愣是一点动身的意思都没有,严助前来家仆询问何时出发,卫青这边也只是回复说还在准备,又不是从长安调兵,这到底打算准备到何时?
卫青猜到严助会坐不住,但没想到这么快,才三天就坐不住了。
“带严助来前厅,我换好衣服,随后就到。”
卫青下令后,义妁过来帮忙脱掉沾满汗水的便衣,换上干爽的衣服后说:“夫君,此次前往会稽郡,只怕一时半刻回不来,是不是要再去子夫姐姐那边告别。”
“姐姐那边啊,是该去一趟,你来准备下吧。”
“好,信阳公主那边呢?”
“去,也去。不去等日后回来,这位长公主殿下得扒了我的皮。”
卫青是真不着急,他现在巴不得闽越国闹大,要是等自己刚到会稽郡,还没等操作,就直接退兵,那岂不是很尴尬。
换好衣服,来到前厅,严助连忙跟卫青见礼,卫青也还礼。
俩人落座后,钱伯命家仆上茶水后退去,林仲则从前院过来,站在卫青的背后陪同。
严助见面后先客气的说:“卫中郎此宅院是何人所设计,与长安寻常宅院不同,却别有一番韵味。”
卫中郎是指卫青被封为了羽林中郎将,卫青此次带兵,必然要有官位,不可能以庶人的身份带兵,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
中郎将是秦朝设置的,汉朝基本全面接盘了秦朝的制度,因此也分为五官、左、右三中郎署品秩比二千石,低于诸将军。
而所谓的羽林中郎将,是临时捏出来的,这东西历史上也有,发明权并非刘彻,而是他孙子汉宣帝。
眼下封卫青做羽林中郎将,是暂时的,算是为了日后培养下一批羽林军做准备。
羽林军肯定得有第二批,就像黄埔军校不可能只有一期。
“羽林军校”的校长肯定是刘彻,其他人没这个资格,也没这个胆量做,可除了校长外,还得有个政治部主任,而这重担十有八、九得落到卫青肩上,即便是名义主任也只能由他来担任。
换做是其他人的话,第一批的羽林军也不认啊。
“是我闲暇之余所作,不入大雅之堂,让严大夫看笑了。来,给严大夫介绍下,这位是我的家臣,名为林仲,原羽林军成员,也是我的左右手。”
严助闻言看向旁边的林仲,立刻收起了之前的轻视,如今羽林军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几年,必然会成为各个部分的中坚力量。
而作为卫青的左右手,林仲必然有过人的能力,不能因为是家臣的身份,就不放在眼里了。
“原来是羽林军成员,久仰久仰。”
林仲立刻回敬说:“不敢当。”
介绍完,卫青才问:“敢问严大夫前来寒舍,所为何事?”
该客气的也客气完了,严助直接开门见山的说:“卫中郎,严某此次前来,是想问卫中郎打算何时出发?如今闽越国与东瓯国战事焦灼,早一日抵达会稽郡,早一日解决事端,也好回来像陛下复命。”
“哈哈哈,严大夫此事不急,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若是没有做主准备,贸然前往的话,只会事倍功半。如今羽林军刚从汉中回来,需要休整几日,其次还有些物资需要从周边几郡运往会稽郡,都需要时间。”
严助错愕:“物资?什么物资?可与南方战事有关?”
他是真不知道,也没有人跟他讲过,诏书上说的清楚,他持节杖,卫青持虎符,兵是从会稽郡调,粮食那边自备,只要人到了就行,至于说路上的吃穿用度,朝廷早就准备好了,哪儿还需要卫青来准备?
难道嫌没有歌姬陪伴,没有家仆恶犬簇拥?
不可能啊,卫青又不是这样的人。
卫青解释说:“只是些寻常的兵器,还有些军粮,从庐江郡、九江郡往会稽郡运。”
严助傻了,这么大的事儿,怎么没人事先跟他通报一声的?
“这...我从未听说过此事!”
卫青伸出手指了指上方说:“陛下那边已经同意,太皇太后也说此事全权交由我来处理。”
“卫中郎,兵法有云兵贵神速,以我对闽越国的理解,只要汉朝出兵,他们绝没有胆量敢抵抗。”
卫青道:“我知道。”
严助心说你知道个屁!知道还整这些虚的?
“那为何...”
卫青慢悠悠的说:“严大夫,你考虑的是让此次如何才能让闽越国退兵,而我接到的军令,是如何解决东瓯国所面临的危局。前往会稽调军,逼迫闽越国退兵,是头猪都能做到,但有什么用吗?你知道没用。
说句不中听的话,这样做的话,唯一有意义的,就是功劳是捞足了,你可以加封受赏,指不定就被任命为一方太守,我也可以恢复爵位。”
严助眉头微皱,事情当然没有卫青说的那样,此次汉朝出兵,就大大提升了在周边小国心中的形象,稳固汉朝的地位,怎么说没有意义。
可反过来说,卫青是武将,不谈外交,只谈军事。从军事角度来说,卫青所说并无问题。
历史上因为闽越国反复出兵,最后汉朝不愿再为东瓯国奔波,逼的东瓯国王放弃原先的土地,带领族人并入汉朝。
而原先东瓯国土,还是被闽越国吞并了,之前在朝堂上说将东瓯国作为日后收服闽越的前线基地计划,也算是泡汤了。
外交跟军人绕不开的一点,外交重视对外形象,军人看重的到手的利益。
严助不可能跟卫青解释什么大国声誉之类的,那些是朝堂上的官话,现在是私底下交流,卫青又是典型的军方形象,打官腔?怕不得被打出去。
上一篇:都市:公益奖励十个亿
下一篇:万界登录之唯一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