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卫青,真不是姐控 第225章

作者:豆蔻

  最后如果提高粮食的价格,那么之后与匈奴动兵,国库也吃不消。

  大幅度的降低成品价格,会造成市场的混乱,如果在后世那将会造成灾难,无论是对国内还是国外。

  但汉朝不同,首先这个时代经济流通缓慢,金融业还在萌芽阶段。最多也就是各国商人通过投机倒把多挣些钱而已,损伤的也只是长安内其他勋贵的利益,毕竟大型的工坊,基本都把持在勋贵或是豪绅手中。

  要是隔以前,卫青还真不敢这么搞,现在有刘彻背书怕什么,谁来谁死!

  其次经济调控全由朝廷一手把控,出了什么问题的话,会立刻回到以物换物的情况。

  后世一个国家的货币崩了,出现以物换物的话,这个国家的经济至少倒退几十年,但汉朝的话反而不用担心。

  落后不仅意味着挨打,也代表着抗风险能力强。

  试想下,现代如果突然没有了手机、网络,社会出现动乱、游行抗议,但对于九十年代的百姓来说,没有手机、网络,甚至说没有电,日子正常过。

  货币交易的社会,突然发现货币无法使用了,钱都变成了废纸,国家会瞬间崩溃。即便以物易物,也得先经历一场经济崩溃带来的大动荡。

  卫青从头到尾跟白起讲了个遍,讲的口干舌燥、嗓子冒火,白起脸上始终是沉思的表情。

  卫青见状感叹道,心想不愧是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又从白帝山活了百年,自己潦草的讲解了一边,就能听进去了。

  然而现实是白起被卫青彻底说懵了,他从出生到现在,第一次开始怀疑自己的智商是不是有问题。

  听的时候,感觉卫青讲的头头是道、句句在理,但等轮到自己思考时,就只剩下了四个字,不明觉厉!

  【啥啥啥,你说的都是啥呀】

  白起开始后悔自己跑来问卫青了,除了最开始那句成本降低,所以降低售价外,其余的话一句没有听懂。

  白起干巴巴的问道:“你是说...百姓赚了,卓氏商行也赚了,那谁赔了?总不能所有人都在赚吧?”

  卫青也傻眼了,合着我讲了半天,你一句话都没听进去?

  这还用再解释吗?

  难不成自己还得解释一遍手工业和工业化?

  卫青放弃了,他只好用头开始讲解最基本的经济构成,以及何为盈利和亏损。

  讲到最后,不仅卫青放弃了,连白起也选择可放弃。

  他脑袋有点涨,现在的他宁可跟廉颇从长平正面干一架,也不想听卫青讲这些复杂的经济理论。果然还是打牌适合老子。

  “你说的这些...汉朝的天子也懂吗?”

  “自然懂了。”卫青心想,你也不看看是谁教的!

  皇帝养成计划1.0版本早就更新完了。

  天子可以不懂审案,可以不懂种田,可以不知道香蕉是树上长出来的,也可以不知道猪有四条腿,但想要成为一代名家,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都要有深入的了解。

  后世谈到汉武帝时,提到最多的就是“武功”,却忽略了其对政治、经济和文化做出的改革。

  无论是改革货币,还是盐铁官营,无论是建立内朝加强中央集权,还是设立刺史增加地方管制,都是跨时代意义的。

  卫青的经济学再差,在西汉那也是跟算学一样,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经济学跟心理学一样,和算学是密不可分的。甚至说没有算学,经济学就不可能成为现代经济学。

  白起想了想又问:“如果我要建国的话,是不是也要懂你讲的这些?”

  卫青理所当然的点头说:“如果武安君想做为明君,自然要懂,或者找几位懂这些的丞相,然后自己做个甩手掌柜。

  齐桓公不是说过,管仲的责任是辅佐自己治国,而自己的任务则是找到管仲。如果武安君能找到这样的人才,又忠心耿耿,倒也不用事事亲为。”

  历史上还是明君少,昏庸无能的君主多,只要不作死,基本都是靠着大臣们在运作。

  像汉朝前七位皇帝中,除了两位早夭,剩下的五位刘邦、刘恒、刘启、刘彻、刘病己,全都是明君的情况,也就秦朝始皇帝愤六世余烈能比的了。

  事实上所谓的六世余烈中,也夹杂着三个混子,秦武王在位第四年举鼎结果折断肋骨而死,秦孝文王就做了三天的王,第一天大赦天下,第二天逛公园,第三天交代遗言...而始皇帝的老爹秦庄襄王也只做了三年的皇帝匆匆挂掉了。

  三位秦王加起来总共在位七年,占六世余烈中不到百分之六...当然除了秦孝文王真铁混子外,其他两位倒也有一定贡献,不能完全无视...

  总的来说皇帝嘛,只要别作死,别碰上赵匡胤这种大臣,日子总还是能混一混的,看看明朝的皇帝有多少混子。

  下落成谜的明惠宗朱允桑环逝殖曰踔蛔隽艘荒昊实鄣拿魅首谥旄叱悖蛔隽私紫虑羧椿斓姆缟水起,最后复辟皇位的明英宗朱祁镇;喜欢天工开物的明神宗朱翊钧,总之明朝皇帝里面,几乎个个都是奇葩。

  然而在崇祯称帝之前,明朝这艘破船再漏水,但也没有要翻得的迹象,可见做皇帝可以蠢到一无所知,但是绝对不能作死。

  白起开始陷入了沉思,看时间都快到中午了,白起还在天人交战,卫青忍不住提醒道:“武安君还有什么要知道的吗?”

  没事儿早点走,我还得吃饭呢!

  白起醒过来,端起茶盏喝了一口,发现茶水已经凉了,他突然发现,建国似乎也没什么意思。卫青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不经意间的一番科普,直接打消了白起建国的想法。

  “啊,没事儿了。”

  白起失魂落魄的回去了,等回到了府里,哪怕是厉鬼的韩信,也为他的反常感到惊讶。

  于是白起将卫青给自己灌输的经济理论,原封不动的又讲给了韩信听,然而韩信听到一半的时候,便放弃了思考。

  如果是活着的韩信,现在一定很庆幸,自己挂掉了...

  时间来到了年底,长安城里已经有了年味,和往年相比,今年卫青肩膀上的重担轻了许多。

  一方面刘彻成长迅速,早就不是当初那位动不动就发怒的天子,另一方面朝中人员调配,也从最开始关系户,往择优录取方面靠拢。

  历史上的汉武帝,算是典型不问出身的皇帝,在他执政期间,各种出身低贱却有能力的官员展露头角、叱咤风云。

  在西汉初这个时代,仅凭这一点,就能称之为合格的君王。

  卫青不止一次的跟她讲过,人是有惯性的,当他喜欢了一种生活环境,骤然发生变化,很难在一时间完全接受。

  如商鞅变法时只能选择背水一战,如果还徐徐图之,秦国就亡了,如果想要在极短时间内求变,必须态度要坚决。

  野史记载,是在渭水之边一天处死了七百人,当然这个数字并不可信,却能间接证明商鞅执行变法力度志强,态度只坚定。

  也只有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勋贵、百姓对变法的认知。

  这也是后面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天子态度软弱,经受不住变法的动荡何谈变法。

  但反过来说,人的适应力也非常强,所以只要这个变化,始终维持在承受范围之内,人的思维方式会潜意识的忽略到其中的危机。

  就像清末时期,明明刀架在脖子上了,依旧沉浸在昔日的辉煌之中,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最后在放弃抵抗的情况下,留下万古的骂名。

  而当下这位受卫青影响颇深的刘彻,在继承了历史上汉武帝雄才大略的同时,手法也要温柔的多,没有那么直来直去。

  在淘汰一部分出身高贵、能力平庸的官员同时,提拔上来的官员,也并非全都是平民出身,更多还是出生勋贵家庭,只不过他们可能并非是嫡长子,又或者是嫡子。

  所以勋贵之间即便对此行为有不满,也没有彻底爆发。

  温水煮青蛙,这一招刘彻用的越加娴熟。

  也正如道德经中所言,治大国若烹小鲜。

  如今的汉朝急不得,也不需要急,只要安心的走自己的路,就能让别人无路可走。

  伴随着刘彻的成熟,卫青也不需要在承受早些年的各种压迫算计。

  朝廷内部的纷争,从来是只站队,不站对。

第二十三章:新年里

  所谓一心为公,为天下苍生,追求真理,那应该去做学者,或者做个博士,而不是在朝堂上摸打滚爬。

  想要两边都不得罪,结果只有两边都得罪死了。

  以前卫青从被迫站队,到后面顶着压力只站对,到后面成为了站队的旗帜。

  从当初卫青刚进羽林军时,被人当做枪使,还只能心甘情愿的接受,因为根本没有抵抗的能力和机会。

  到等丢了冠军侯的爵位,得了民心和军心,谁在利用卫青时,至少不敢像以前那么明目张胆,根本无所顾忌。

  局面就是这样一步步改变的。

  卫青天生就不是当官的料,他可以为将、为帅,甚至为王,但绝对不算个合格的臣子。

  骨子里充斥着桀骜不驯的人,又怎么会心甘情愿的做个臣呢?

  要知道臣,就是人在低头时眼睛即处于竖立的位置,字形表示了俯首屈从的意思。

  本义指奴仆。

  卫青不是刘彻的臣,刘彻也不是卫青的君。

  所以正式场合,当这臣子时,刘彻只称呼卫青爱卿,因为卿不是是称亲近大臣,也表示夫妻或者好友之间的昵称。

  赵云早就放弃了暗杀的可能,打算陪同卫青去西域,对于现在的他而言,除了报恩以外,已经了无牵挂。

  一同前往的,除了赵云外,还有韩妃。

  我也要去西域!

  韩妃兴致冲冲的找到卫青,表示要带着卫薇一同前往。

  对于韩妃的要求,卫青和义妁都坚决不同意,先别说危险不危险,这趟道阻且长,西域又不是后世的西域,论生活水平和大汉没法比,更不要说长安了。

  在长安做个横行霸道的小公主不好吗?没事儿跑去西域吃沙子不是有病吗?

  可惜卫青左劝右劝,都被韩妃一句话怼回去了,“我去见我爹呀”

  长安没有什么事儿能瞒得住韩妃,更何况这件事儿,卫青也没打算瞒她。

  虽说现在的韩信,早就没有了昔日正常人的情感,但不管怎么说,韩信终究是韩妃的爹。

  韩信可以忘记了韩妃,但作为女儿,不能忘记了亲爹,哪怕韩信并没有完成养育的义务,毕竟这也非他所愿。

  孙伯年纪大了,哪怕身体还算硬朗,也经不起这样的长途颠簸,再加上家里总得有个人镇守,赵云、张季都不在,如果孙伯也离开的话,卫青委实有些不放心,所以孙伯选择留在了家里。

  于是韩妃要求带着朱厌,要它来保护自己,另一方面也给卫青找了个强力打手。

  无缘无故多了个打手,卫青自然要去问白起行不行。

  整天在长安打牌的白起,听说韩妃是韩信的女儿,愕然的看向了韩信,没想到啊、没想到啊,韩信居然还有女儿活在世上。

  更加让他想不到的是,女儿居然还是许负的学生。

  白起没有见过许负,但不可能不知道这位料定天下兴亡是的女人。

  他扭头看向韩信,韩信还是那副鬼样子,隐藏在黑暗之中,哪怕是听到韩妃的身份,依旧没有任何反应。

  白起心中忍不住猜测,难不成韩信答应这提议,跟韩妃有关?

  可惜问不出个结果来,恢复了人性就不是鬼了,人被杀,就会死。

  既然问不出所以然,白起倒也干脆的提韩信答应下来:“回去告诉冠军侯,就说这事儿应允了,顺便貔貅,你跟这位去冠军侯府,跟卫青说,是我派你保护韩妃的。”

  院落里一位精壮汉子,闻言恭敬的行礼道:“是,主公。”

  无论是保护亦或者别有目的,卫青都让貔貅留下了,再怎么说这位也是华夏公认能转祸为福的祥瑞之兽。

  然而问过之后才知道,貔貅能不能开运、辟邪,亦或者镇宅、化太岁、促姻缘不知道,但它对西域,准确的说西域的某个国家很了解。

  因为这只貔貅就出生于西域的乌戈山离国。

  卫青以前看《史记·五帝本纪》时,看到(轩辕)教熊罴貔貅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很多解释说,貔貅就是大熊猫。

  本以为这个世界的貔貅,就是大熊猫,谁知道两者外貌差距很大。

  貔貅的本体龙头、马身、麟脚,形似狮子,毛色灰白,会飞,头生两角,看起来和萌萌哒的大熊猫显然没有半毛钱关系,免不得让人略感失望。

  貔貅配上朱厌,一个瑞兽一个凶兽,有它们保护,到是不用担心出什么问题。

  不过卫青严重怀疑,真要出问题,那也不是韩妃出事儿,这妮子别的本事没有,嫁“(灾)祸”于人的能力,那叫一绝。

  真出了事儿,绝对跑的比西方记者还快。

  年关了,张灯结彩的长安,洋溢着喜庆的气氛,经过卫青不懈的努力推广,如今家家门前都贴起了对联。

  这也跟白纸已经进入平民家有关,以前如果想写对联,那就只能写在竹简上,或者做成牌匾,寻常百姓即便是为了庆祝新年,也不可能如此奢侈。

  现在一副对联不过几个五铢钱,甚至可以去卓氏商行买上几张红纸,去找会写字的亲朋好友写。甚至店铺里还有教写字的先生,只要愿意,可以手把手的教如何写对联。

  商行根本就没想过挣着方面的钱,或者说哪怕是这样利润几乎为零,依旧是在赚钱,而不是亏钱。

  如今卓氏商行的影响力,已经遍布大江南北,并且将这些文化,进行辐射性的推广。

  这里一方面跟刘彻鼎力支持有关,另一方面也是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开始稍微性的追求下精神生活。

  虽然每年大部分的时间,还是在劳作中渡过,但至少不用像原来那样,精神生活仅限于造小人。

  说到造小人就不得不提,刘据又多了个妹妹,大概在明年六月份左右诞生,孩子对外宣称依旧是卫子夫的,也不知道陈阿娇是如何考虑的,总之听到这消息的卫青,哪怕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爹了,还是兴奋了许久。

  天子有了第二个孩子,哪怕是个女婴,大臣也无不欢贺。

  和长安喜庆的环境相比,昔日的淮阴侯府里要清净的多,韩信已经不知道躲到哪去了,过年的鞭炮声据说能够吓跑年兽,对于鬼来说恐怕也有一定的伤害。

  白起到是乐得自在,去西域开荒的准备工作早就结束了,他这段时间游手好闲,整天不是跑去棋牌室欺负小辈们,就是在长安街上闲逛。